上海市市南中学基础教育信息公开 > 发展规划 > 上海市市南中学“十三•五”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

上海市市南中学“十三•五”发展规划

索引号:-0701-2020-001  发布日期:2020-10-09 来源:黄浦区基础教育机构信息公开

 

厚德日新

——上海市市南中学“十三”发展规划

         (2016年——2020年)

 

为进一步全面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落实教育综合改革要求,保障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加快办学特色建设步伐,根据国家、上海市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黄浦区“十三”教育发展规划精神要求,本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使命和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责任,从学校现有的基础和面临的挑战出发,现特制订学校未来五年发展规划,以持续推进百年老校传承与创新发展,成为市、区有影响力的完全中学特色学校。

 

 

 

 

第一部分  学校发展现状分析  ………………………………………………… 3

一、学校基本概况简介  ………………………………………………………… 3

二、主要发展优势体现  ………………………………………………………… 3

三、存在主要问题与挑战  ……………………………………………………… 5

第二部分  学校文化与目标……………………………………………………… 7

一、办学理念与核心文化………………………………………………………… 7

二、办学目标……………………………………………………………………… 8

三、培养目标……………………………………………………………………… 8

第三部分  重点实施课题与项目………………………………………………… 9

一、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9

二、研究的主要实践依据………………………………………………………… 9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 9

四、选题的意义及研究价值………………………………………………………10

五、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11

六、课题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11

第四部分  发展规划行动指南……………………………………………………13

一、学校文化与行政管理  ………………………………………………………13

二、师资队伍与专业发展…………………………………………………………14

三、德育主题与实践活动…………………………………………………………15

四、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16

五、教育科研与信息技术…………………………………………………………17

六、教务管理与后勤保障…………………………………………………………18

第五部分  实施保障………………………………………………………………19

一、组织保障………………………………………………………………………19

二、机制保障………………………………………………………………………19

三、制度保障………………………………………………………………………19

四、政策保障………………………………………………………………………19

 

第一部分  学校发展现状分析

一、 学校基本概况简介

上海市市南中学创办于1860年,1953年由市人民政府接办,命名“市南中学”,现为黄浦区一所普通完全中学,距今有近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学校占地面积10689 M2校园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古典建筑和现代化教学大楼交相辉映。拥有38个多媒体班级教室;5个选修教室;3个多功能录播室。依托 “艺术创新实验室”创建项目,改造完成1个3D创新实验教室、1个美术专用教室、2个音乐专用教室、2个劳技专用教室;开设出3大门类6个艺术工作坊(三维创意设计工作坊、创意美术工作坊、花泥创新工作坊、巧艺工作坊、乐之韵工作坊、歌曲创编工作坊)。体育设施因地制宜,有50M直形跑道、2+1片室外篮球场、排球场,专用体操(乒乓)房各1间,以及杠上运动区域等。音乐、美术教室、心理咨询中心、学生演播室、实验室及图书馆等基本配置完备。目前,学校有近八百名学生,32个教学班。(其中初中五百余人,20个教学班;高中三百余人,12个教学班);教职工119名,其中专职教师87人,(高中教师44人),学历和资质达标率100%。中高级教师占在职教师的85%,有多名区级以上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以及各级各类名师工作室和骨干培训基地的学员。

二、 主要发展优势体现

近年来,学校以历年制订的学校发展规划为引领,通过全校师生上下同心、共同努力,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基本形成了以“自主责任教育为主体、课程校本化建设和特色项目化发展”为两翼的学校发展格局。学校在文化传承与发展、行政管理、师资培养、德育、课程与教学、教育科研、信息化建设等均取得明显成效,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校目前是:学校是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优秀家庭教育指导基地、上海市优秀家长学校、上海市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志愿服务先进集体、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上海市健康促进学校、黄浦区中小学行为规范星级示范校、黄浦区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黄浦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黄浦区市民学习基地、体育特色学校,黄浦区绿色学校等。

(一)文化认同与传承发展

学校创建初期初名Lowrie Institute,译名娄离华学堂。解放后,1953年6月12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办,改名为上海市市南中学至今。

历经百年办学历史的积淀,令人骄傲的是,悠久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曾滋养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被称为“中国现代大学之父”的教育家郭秉文、商务印书馆创办人夏瑞芳、漫画家丁聪、“医学泰斗”史玉泉、著名表演艺术家焦晃等一大批杰出人物。近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践行“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的办学理念,坚持诚信办学,不断发扬“严谨、求实、自强、奋进”的学校精神,形成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的“爱国、爱校、爱家”的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构建了“人才从市南走出”的校本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求突破,谋发展,积极推进了学校各方面工作不断健康发展。

(二)重点研究项目(课题)实施

近年来,学校依法规范办学,在“三个学会”办学理念内涵的指引下,学校扎实推进2014区级重点课题《普通完中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模式研究》,结合2016年学校申报的《市南中学艺术类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与应用》区教育综改项目,通过校、区级课题立项研究形成研究网络,整体推动了学校持续发展。  

尤其是学校依托 “艺术创新实验室”创建项目的实施,让学校每个学生通过校本艺术实践类课程群的学习、每年定期举办的全校性艺术展示活动,使得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不断提高。与此同时,项目的实施也取得了许许多多的优异成绩,经验和成效辐射至区、市等众多学校,正被学校广大教师学习和借鉴。

(三)德育“自主责任教育”开展

近年来,学校德育在区级重点课题《普通完中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模式研究》研究的进程中,以自主责任教育”为学生发展目标,培养进程中提出了分年段的德育实施开展内容和对应目标,进一步增强了学校德育实效性。

实践中,学校德育通过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形成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重要载体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主要途径,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实践育人、课程育人积极作用的主要抓手。结合各类活动的开展,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把教育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有力确保了“自主责任教育”的有效实施,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四)课程与教学改革持续推进, 

近年来,学校课程建设工作,兴全校之力,通过实践与探索,于2014年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上海市市南中学课程建设方案》。2014区级重点课题《普通完中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模式研究》的立项,结合上海高考新政,学校为了能够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改革,又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了学校课程体系。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历经多年来不断推进,使得校本课程结构进一步优化,目前,学校拓展型校本课程内容安排上体现出既有贯穿整个高中学段的长期模块课程,又有分年级实施的阶段性的短期模块课程。

近年来,学校教学工作,充分与科研和校本培训工作紧密结合。重点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始终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个核心,深入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提倡依据学科特质加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力度;以不断细化教学五环节为保障;开展了青年教师培养、观课与研课、《课程标准》校本化解读、教研组基于“问题解决”教学研究等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教学实践活动,均收到了良好效果,进一步优化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确保了教学质量提升。

(五)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强化

近年来,学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在原有教师发展目标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传承“厚德”核心文化,学校又陆续提出符合时代发展和需要的教师系列发展目标。

学校立足师资状况,依托“中心组学习”、“学术委员会研讨”等活动,不断增强干部队伍的领导能力、指导能力和执行能力;利用校本“教、研、训”一体化整合实施机制,通过“班主任沙龙”等多种研修活动,不断增强骨干教师的学科专业引领和示范能力、以及提升班主任的德育素养与育德能力,使得学校教师队伍不断得以优化,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敬业专业、学生喜欢的教师队伍,区骨干教师、硕士学历、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也逐年有所提高。

三、存在主要问题与挑战

未来五年,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是:如何继承传统,放大优势形成完全中学办学特色;如何对接教育综合改革和中高考新政,成为市、区有影响力的完全中学特色学校。

(一)面对完中办学瓶颈,学校特色发展有待跟进

在学校“自主责任教育”初步形成特色的基础上,如何传承“厚德”学校核心文化的同时,补充“日新”文化,以不断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如何依据校情实际进行顶层设计,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在学校层面上依据2014区级重点课题《普通完中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模式研究》研究,确立发展点,推进学校规划的全面实施;如何利用高中部的发展优势,带动初中部发展,形成高中与初中联动发展效应等,都关系到学校办学特色的进一步彰显。

(二)面对育人要求,学校实践主题策略有待创新

在学校“自主责任教育”下的德育框架体系不断完善且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如何立足校情、学情,积极实践基于“自主+责任”的德育研究成果;如何盘活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德育资源,提高活动的过程体验;如何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形成校本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机制;如何进一步实践探索“自主发展”运行的有效操作方法,提高个性化教育实效等等,都将是未来五年德育实践主题,只有以此为突破口,才能在不断的创新策略中提高教育真实有效性。

(三)面对教育改革,学校课程教学的改革有待推进

如何在学校原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重新定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元素内涵,持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学校顶层设计,形成学校“重点发展实施项目”,以点带面,带动新一轮的全面教育改革,是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重中之重。

(四)面对中高考新政,学校综合管理有待不断提高

面对中高考新政下的综合改革,学校课程结构改进及走班制学习已成为学校教学常态,学校教育传统行政班级管理受到前所未有冲击,学校如何在行政管理、德育与教学管理、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上同步跟进;如何增加课程的分层分类选择;如何传承与发展艺体已有特色项目,帮助艺术、体育特长生升学需求等等,都需要学校通过各层面核心制度条例的持续细化,完善管理制度设计,以促进学校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五)面对现有生源结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有待提升

区域初高中格局和政策的细微变动,可能都会导致学校生源有较大变化,学校如何从学情实际出发,借助新一轮的教育综合改革项目的实施,以提升教师业务素养和专业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艺术创新实验室建设、艺术特色课程群构建、探索“互联网+”教学等作为问题解决对策,同时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转变为抓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关键能力,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这些也都是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第二部分  学校文化与目标

一、办学理念与核心文化

l 办学理念:三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

学校百余年的办学实践过程中,基于学校文化、现实状况及百年老校未来发展的需要,学校在充分明确自身优势和办学目标的基础上,为了引导学生成人成才,学校提出了科学性与先进性并重的“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的“三会”理念:

学会做人:即学会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素质教育是以德育为核心的教育,道德品质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是最重要的。同时,学会做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不仅针对学生,同时也针对教师。

学会做事:即学会做一个有能力的人。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要学会做事,并且要把事做好,就应该具有创新的精神与实践能力。

学会求知:即学会做一个有知识的人。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不会求知,就不可能具备终身学习和不断发展的能力。学会求知,就要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可持续发展学力。

这三者是统一的一个整体。即“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就是要学会“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有能力的人、做一个有知识的人”,它强调办学过程中“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注重人的道德、能力与知识的培养同时,这也是对“厚德”的学校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l 核心文化:校训——厚德日新;市南精神——严谨、求实、自强、奋进

悠久的办学历史积淀了以“厚德”为核心的学校文化,150多年的办学历程,不仅积累了悠久的办学历史,培育了丰厚的文化,也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子。厚重的德性与爱国传统,是历代市南莘莘学子与教师们引以为自豪的精神力量。让市南人引以为骄傲的“打响上海市中学生抗日救亡第一炮”等历史丰碑,世世代代激励着市南人敬业、爱国。多年来“严谨、求实、自强、奋进”的市南精神,积淀下来的文化核心就是“厚德”。

近年来,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注重挖掘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革古鼎新,在“厚德”的基础上,又提出“日新”。“厚德日新”就是要与时俱进,逐步增强了学校的综合竞争力,使百年老校又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

 

 

二、办学目标

l 办学目标:在“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工作总目标的引导下,把学校办成一

所具有艺体鲜明特色和自主发展空间的市、区有影响力的完全中学特色学校。

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彰显学校“艺体特色”办学活力,,通过校本课程多样化、特色化建设,尊重学生的学习与实践选择,焕发出学生旺盛的生命力。

艺体鲜明特色——进一步推进学校“艺体特色”发展,借助“艺术创新实验室”形成的工作坊,实践与探索以“自主发展”为主题轴的系列特色课程群建设与开发,最终形成符合校情的艺体特色课程体系。

自主发展空间——倡导教师通过自主反思、自主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订等,最终实现自主专业发展和自主更新;倡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治和主动学习,让学生的强势智慧得到发展,信心得到增强。

完中特色学校——体现完中特点的“艺体特色”下的错位发展。

三、培养目标

l 培养目标:将“三个学会”办学理念转化为“市南学子”培养目标

根据学校“厚德日新”和“市南精神”核心文化,结合“三个学会”办学理念,展望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确立“三个学会”办学理念转化为“市南学子”培养目标,进一步提炼、传承和发展,作为学校育人目标。

学会做人:即学会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学会做事:即学会做一个有能力的人

学会求知:即学会做一个有知识的人。

 

 

 

 

 

 

 

 

 

 

 

 

 

 

第三部分 重点实施课题与项目

——普通完中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模式研究》

 课题研究的基本观点

最好的学校应该是自主发展的学校,最好的教师应该是自主发展的教师,最好的学生也应该是自主发展的学生。因此,可以说,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已成为教育理论界与实践界的共同认识。

(一) 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1. 从主体性教育理论来看学生的自主发展

主体性,是人作为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征,是人的一种能动的积极状态,它集中体现为人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主体性的人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事物,认识自己,掌握规律,改造世界,实现自己的目的,做到一般被动的人做不到的事情。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才能使他们成为教育认识的主体,实现他们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2. 从建构主义来研究学生自主发展

建构主义的教育观主张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因此它在逻辑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建构主义观点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学校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以往的学习中已经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可以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监督,控制和调节,可以实现对认知计划的制订,认知过程的评价,认知策略的修正等等。

(二) 研究的主要实践依据

就全国来说,此方面的研究也是正在深入探索中。如上海市西中学的“思维广场”、复旦附中与上海控江中学的“自主发展”、青岛二中的“为了每一个生命的激扬”等等。这些学校虽然是名校,但是其做法具有普遍意义,符合一定的教育规律,为我们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模式提供了极大的启示。

(三) 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 学生自主发展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坚守“厚德日新”的价值追求基础上,让学生自选发展方向、自我确定目标、自主选择发展路径与方法,以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适应生命成长的个性的动态过程。学生自主发展着力体现发展需求的内源性、发展内容的个体性、发展过程的自觉性。

我们把学生的自主发展界定为三个发展层次:前自主发展阶段(尊重与保护的前提下逐步呼醒个体自我发展的需求);引领自主发展阶段(学校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个性化发展阶段(不断实现自我的过程)。

2.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就是学校教育在尊重与研究学生需要的前提下,调动学校一切有效的教育资源,唤醒与激发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发展目标,引导他们自我觉醒、自我激励、自我监控、自主选择、自主判断、自主建构,逐步形成健全人格的过程

3. 教育模式

所谓模式是理论的一种简化形式。即对现实事件的内在机制和事件之间关系的直观、简洁的描述;能够向人们表明事物结构或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我们这里的教育模式是指学校在实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中具体操作的样态、模式或范型。即坚持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核心,统整学校德育、课程与教学、管理与评价各项工作的具有市南特点的育人模式。

(四) 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1. 普通完中的教改价值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就目前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而言,似乎比较多的是集中于一些全校的示范性高中,普通完中的探索不多。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应该是所有学校的共同价值追求,为此本课题是定位普通完中的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育人研究。

2. 市南中学的发展价值

百年市南在原课题“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保障下,学校的教育质量近年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如何进一步发展?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重点。质量保障作为一种手段,保障的主要是学校的基本质量,如何进一步丰富质量的内涵,我们认为要从决定质量的内核即学生的自主发展入手。

3. 学生发展的本体价值

一切教育,归根结蒂是自我教育,是学生的自主发展。作为区内的一所普通完中,我校生源素质不佳,表现为:学习上,学习基础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动力不足,大多处于“要我学”的状态;在自我管理上,缺乏明确的自我发展规划,自我认知不足,自我选择、自我判断、自我监控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大多处于“被管理”的状态。近年来,学校努力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大幅度提升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能力,但是在学生潜能的唤醒、开发与提升,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探索和实践还略显不足。

教育的本质应该让受教育者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成为最好的自己。每个受教育者——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先天潜质不同,成长的方式不同,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平台。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全校教师对教育质量的认识,自觉而理性地顺应教育规律,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站在学生发展的立场上去探索教育的本质规律,努力创造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我们决定选择“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五) 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

1. 研究目标

l 总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着力创生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的校本教育模式。

l 分目标

建构体现学生自主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建构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学校支持系统,如信息支持、搭建平台、校本研修、校本课程、制度创新。

2. 研究内容

l 我校学生自主发展的现状调查分析(问卷调查、个案访谈)。

l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校本课程建设研究。

l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l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德育活动模式研究。

l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l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校本研修机制研究。

l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升综合素质的多元评价模式研究。

l 体现学生自主发展的校本实践的典型案例研究。

(六) 课题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 研究思路

本课题按照“坚持理念引领——基于现状分析——明晰研究目标——探寻校本研究——着力资源开发——拓宽实践路径——创生校本模式——提供师能保障——评价学生发展——积累典型案例——总结推广成果”思路进行研究。

2. 研究过程

l 准备阶段(2014.1-2014.8)

着重制定课题的研究实施方案,成立相关子课题组,明确分工和研究重点;做好动员、发动、培训工作,进行开题论证;做好文献研究及影响学生自主发展的各因素的调查分析研究工作,完成调研报告。

l 实施阶段(2014.9-2016.6)

全面实施课题研究方案,注重“探寻校本研究、着力资源开发、拓宽实践路径、创生校本模式、提供师能保障、评价学生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创新课题研究的组织方式,开展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活动;组织中期研究成果的汇报和论证,并据论证情况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围绕动态生成的问题,进行深度研究。

l 总结阶段(2016.7-2018.9)

按照预设及动态调整的课题研究目标和具体分工要求,总结、反思实际效果,挖掘课题研究的亮点、特色,完成各类研究成果整理,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同时,发布课题研究成果。

3. 研究方法

l 文献研究法

研究本课题的内涵、目标,运用国内外理论对内涵、外延进行科学界定,对本课题的目标作具体描述,为课题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l 调查研究法

通过对师生问卷调查、观察、个案研究、访谈等途径,获得影响学生自主发展的各种因素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l 行动研究法

对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德育活动设计、校本课程开发、校本研修机制、多元评价方式进行研究、分析、总结的过程中,来构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模式。

 

【课题研究达成标志】

1. 教学部门依托各学科教研组完成子课题研究并形成研究成果;

2. 德育室完成子课题研究并形成研究成果;

3. 最终形成结题报告。

 

 

 

 

 

 

 

 

 

第四部分 发展规划行动指南

一、 学校文化与行政管理

(一) 发展目标

传承与创新,形成与“厚德日新”相一致的现代学校管理文化。其中,立足开门办学,不断加大学校对外开放度;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民主化管理,不断推进各管理部门机制建设;优化各管理团队运作及合作的有效途径与方法,进一步提升行政管理效能。

(二)主要举措

1. 着力学校文化建设

传承和发扬“厚德日新”“市南精神”优秀传统文化。依法治校,定期召开家长代表、校学术委员会及学生代表座谈会,适时调整和完善学校发展目标与实施策略;完善学校微信公众号服务号平台,弘扬学校爱校荣校的正能量的学校文化;加大与区域内、外学校的合作交流,全方位扩大学校对外开放度。

2.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完善中层以上干部的分管负责制。优化干部深入校内各组室和述职制度,每年度对校级和中层干部实施民主测评。适时按组织程序提拔调整干部管理岗位,全面提升学校管理团队的领导力和执行力。

3. 完善民主化管理流程

依法治校,民主管理,落实书记监督、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校务会、学术委员会的作用,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不断跟进与完善学校教育教学的流程管理、以及绩效工资改革方案,完善学校民主化管理机制。

4. 优化团队协调合作机制

加强学校教研组、年级组、课题组及备课组等学校各级各类团队建设,明确工作职能;在学校领导班子集体决策下,简政放权,赋予中层部门和教师团队相应的自主权。其中,教研组重点强化对本学科备课组的学术指导和资源管理;年级组重点落实基于本学段学期的独立和全面管理。

(三)达成标志

1. 学校管理文化与管理模式高度认同

2. 形成与教育改革配套的学校民主化管理机制与核心制度

3. 培养选拔数名学校及中层后备干部,学校拥有高素质的干部团队

4. 争创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

 

二、 师资队伍与专业发展

(一)发展目标

用学校文化引领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发挥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大“自主发展”教师个人和团队建设力度,探索“一专多能”复合型教师培养模式;建立教师个人基于团队成长的专业发展机制,完善教师校本培训体系;丰富和拓宽教师培养途径与方法,促进教师教学手段现代化;完善教师激励机制。 

(二)主要举措

1. 学校文化引领

着眼2020年建校160周年,进一步挖掘学校文化内涵,成为引领教师发展的主渠道。弘扬学校文化为导向,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积极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学习、道德讲堂及各级各类评优活动,重视发挥师德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2. 教师个人基于团队成长的专业发展

为适应新一轮的教育综合改革形势,在原有利用“教、研、训”一体化整合实施机制对教师专业发展指导的基础上,拟将建立“教师个人确立发展方向、团队助力、形成合力促使教师个人成长”的专业发展机制,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教师校本培训体系。

3. 教师研修成长途径及教学手段现代化

邀请教育教学专家进校做关于高考、教学、教育等方面的专题报告,让教师了解最新的教改前沿信息;开展与区域内外学校的交流互访活动,在活动中开阔教师视野;搭建专业成长平台,鼓励教师在市、区平台上展示公开课、研讨课,以及参与各类教学研讨、项目开展及展示等活动;探索“互联网+”教学在学生个性化学习上的可行性,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技术运用能力。

4. 物质激励机制优化

在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进程中,拟将在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以实施学校义务制绩效工资调整方案及相配套的教师考核和奖励制度为依据的“物质激励”机制。

(三)达成标志

1. 建设与形成教师分层分类培养研修的校本品牌课程

2. 校本培训完成率为100%

3. 每年有多名教师在市区德育、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评比活动中获奖

4. 硕士学历教师比例逐年提高

5. 利于教师身心健康且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

 

三、德育主题与实践活动

(一)发展目标

努力弘扬“厚德日新”“市南精神”优秀传统文化。“三个学会”办学理念引领下,以“自主责任”教育为主线,通过德育管理、德育教育和活动,面向全体、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自主精神、勤勉态度、实践能力,让我们的学生自主地、健康地成长。

(二)主要举措

1. 校园文化活动

围绕学校文化、社会热点、仪节教育等,学校应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每月德育教育主题,强化活动的过程体验,增强德育活动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鼓励学生自主创新活动形式、自主管理活动过程,并关注学生对各项活动的表现与评价。

2. 学生自主管理

重视对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同时,更重视对学生行为的养成教育。加大对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力度,提升学生干部的领导力、执行力和示范力。学生会、团委、自管会、少先队大队部、社团负责人、年级班级干部等学生干部应在不同的层面上发挥作用。

3. 社会实践活动

进一步梳理和整合社会实践资源,完善校本德育实践网络和长效机制。探索高中学生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社会实践的创新管理,发挥班级管理、年级管理的能动性。社会实践活动与三类课程和素质教育活动有效衔接。

4.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优化校本德育运行操作体系,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德育实践类)指标体系,重点关注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际表现。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常规教育和个别辅导,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三)达成标志

1. 优化每月德育教育主题

2. 探索分年段学生的实践活动目标

3. 创建学生自主管理和发展系统

4. 形成校本化德育教育长效机制和校本德育实践网

5. 确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四、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

(一)发展目标

初步建立融合德育实践课程的学校大课程体系,形成新的初、高中一体化体现完中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与开发基于艺术创新实验室的“艺术工作坊”以“创意创作”为主题轴的系列校本特色课程群。“创建3LEARN课堂”,教学相长。重视数据的分析、对比、以及积成,整体构建出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二)主要举措

1. 深化学校课程建设

形成新版《上海市市南中学课程方案》。立足学校特色发展需求,尝试建设与开发基于艺术创新实验室的“艺术工作坊”以“创意创作”为主题轴的系列校本特色课程群,以进一步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2. 深化学校三类课程融合

基础型课程,加大课程标准校本化解读与实践力度,清晰学科不同层次目标教学标准与衔接点。拓展型课程,进一步强化社团活动对校本拓展型课程的多元化补充,还要在德育实践课程中增加生涯规划指导性课程,最大限度满足学生选择的需要。研究型课程,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求,形成系列研究型课程,通过指导学生项目开展、小课题研究。

3. 深化骨干团队建设

借助校内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具有的“专业+特长”优势,一是立足学校拓展型、研究型教研组,建立基于项目研究的研发团队。依托数字化信息项目建设,建立教师教育技术应用核心团队和微课研发团队,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支持。

4.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三个学会”办学理念为引领,实施“创建3LEARN课堂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主题教研活动,一年一个主题,逐年有序推进,持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形成教学相长机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与此同时,进一步提升模块课程操作运行和走班教学效能。

(三)达成标志

1. 形成新版《上海市市南中学课程方案》

2. 形成“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研究优秀案例

3. 形成模块课程实施和走班教学的长效管理机制

4. 形成教学核心管理制度的两个重要运作机

5. 初步形成质量监控机制

 

五、教育科研与信息技术

(一)发展目标

以教育综合改革项目和课题研究为抓手,树立科研兴校责任意识,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导向,提高全体教师教科研指导水平。重视“互联网+”教育功能,以“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为载体,扩展教与学时空,引导新型学习模式,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数字化、信息化水平。

(二)主要举措

1. 教育科研

面对新的教育综合改革形式,将以区教育综合改革项目为抓手,建设校级“项目建设”实施研究团队。以2014区级重点课题统领学校区级及以上研究课题或项目,设立校级子项目或课题,开展教育教学的实践探索。

2. 教师专业发展

依托大同集团、区教育学院科研室,以及市、区等专家引领,面向全体教师定期开展教育、教学、教科研知识和方法等教育研究前沿的讲座。定期举办面向骨干教师、学校重点项目的专题研修活动。每年定期举办校内课题研究暨校本培训论文优秀成果、青年教师教育论坛等全校性的交流研讨活动。

3. 科研团队建设

拟组建“青年智慧沙龙”组织,进一步优化青年教师校本培训机制。积极构建教师学习与研究交流平台,成就教师个人智慧潜力的表现。借助校外知名专家、学校学术委员会等专家进行专业化指导,不断促进教师“学习能力、反思能力、研究能力”的提升。

4. 信息化建设

进一步优化校园网站建设,以教育综合改革信息化项目实施为契机,立足校情,应用“互联网+”教育信息技术,不断拓展教与学时空,引导新型学习模式,在提高教师信息化运用能力的同时,推动学校新一轮的教育改革。

(三)达成标志

1. 课题(项目)立项,优秀研究成果推广应用

2. 重大课题(项目)研究卓有成效

3. 争创黄浦区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

4. 初步显现“互联网+”教育信息技术校本特色

 

 

六、教务管理与后勤保障

(一)发展目标

不断细化学校安全工作条例,确保校园安全。深化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学校财务、财产以及档案室、图书馆、各功能教室的管理工作。完成学校办学特色需要的重大建设项目,以及校园绿色景观建设。服务于师生与学校发展,管理和维护校园硬件设施设备,为学校发展提供更好的物质、技术和环境保障

(二)主要举措

1. 校园安全

严格执行市、区校园安全的相关制度与条例,形成人防、物防、技防“三防一体”的立体防范体系。定期进行学生安全知识教育和消防安全疏散演习,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强化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做好食品安全检查工作,确保师生食品卫生安全

2. 制度建设

学校账目清晰,收支规范。严格执行物价、财政、教育等主管部门确定的收费项目、标准、公示等要求,杜绝乱收费现象。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和会计法,做好公务卡使用及报销工作,做好学校经费的预算和决算。

3. 建设项目

在学校未来校园建设规划的基础上,拟将按学校发展需求,制定分年度场所改造方案,进一步完善校园环境建设,体现环境育人的功能;调整教室布局,满足走班教学需要;加强校园绿化建设,完善各种标牌指示、校园配套设施,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与此同时,加强学校财产管理,高效配置学校资源;加强档案和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规范有序;加强常规检查,认真做好学校教育设施、体育设施、电器设备、生活设施的日常保养和维修工作。

4. 服务水准

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合作,不断提升相关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和服务能力。加强员工培训,努力提高员工素质,使他们热爱本职工作,并做到热情、周到、高效;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经常与有关社会服务机构及人员的沟通协调,把优质高效的服务工作作风落到实处,确保工作标准、规范。

(三)达成标志

1. 师生对教、总两处工作满意度高

2. 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维护良好、运行正常

3. 完成学校办学特色需要的重大建设项目

4. 进一步提高校园绿化率

5. 相关市区财务、财产检查顺利通过

第五部分 实施保障

 为了有效落实学校(2016—2020)发展规划,将重点着力构建以下四个方面保障,以确保规划的有序有效推进。

一、组织保障

通过师生座谈,专家咨询等方式,理清学校发展现状,充分梳理办学优势,丰富办学思想内涵,确立学校新的发展愿景,在此基础上成立市南中学(2016—2020)发展规划制定、实施与自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其中,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学校校务会成员担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担任组员;工作小组由各处室负责人担任,并成立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工作小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的调研、制订、论证、实施、评估等工作。

在规划实施期间,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行政中层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分工合作;校务委员会发挥咨询监督作用;工会起好桥梁作用。

聘任校外专家和校内学术委员会成员共同组成规划制定和实施指导小组,定期为学校发展把脉问诊

二、机制保障

学校未来五年发展规划经过教代会讨论通过后,及时制订相应的年度实施方案和校本评价方案,完善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的自我评估及自我调控机制。各部门依据规划制定相应的部门工作计划,形成较为详尽的学校年度工作计划。每学年依据《市南中学发展规划实施校本评价方案》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年度自检,针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修正和调控。

三、制度保障

依据学校章程及相关制度,通过各部门、组室的研修活动和教工大会,多层面组织全校教职工广泛学习,在宣传与研讨中凝聚发展共识,树立促进学校发展的信心与决心,并形成合力,有效实施;教职工全面参与规划的实施、监督和评价,对各条线的实施情况实施绩效考核,确保发展规划的有效实施;定期将发展规划实施情况向教代会、市南中学发展规划实施指导小组汇报,同时接受师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四、政策保障

学校将积极争取区教育局、区教育学院、有关领导与专家、社区力量支持、指导与帮助学校对规划所涉及项目的经费进行预算,与市区相关项目对接,争取获得政策及经费支持,保障教师培训、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