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新凌小学基础教育信息公开 > 教学科研 > 案例与案例写作

教学科研

案例与案例写作

索引号:-0803-2020-004  发布日期:2020-06-29 来源:黄浦区基础教育机构信息公开

案例与案例写作

案例,这个在前几年还不太为人所熟知的词语,最近已成为我们广大教师的“通用语言”。案例正在越来越密切地与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结为一体,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其实,案例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对案例的关注也并不仅限于教育领域。一个医生总是伴着对一个又一个的病例的研究而逐渐成长,一个律师也是在一个又一个案例的剖析中不断成熟,我们教师也是如此。所以,我们不仅要学习、研究教育教学案例,还要学会案例的写作。 下面,我就来谈谈案例与案例写作。

是的,面对这个题目,我也曾非常困惑。

首先第一个问题要弄懂的,什么是案例?

关于这个问题,我查阅了很多资料,网上、书上说法很多,我选取了其中的一个解释提供给大家,它选自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郑金洲老师所著的《教师如何做研究》一书,书中很概括地给“案例”下了定义: 简单地说,案例是包含有问题或者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好,现在,我们把这句话来好好理解一下。

我们先把这句话进行缩句看看,得到的是:案例是事件。或者也可以说,案例是故事。这样的话,我们可以理解为撰写案例,就是描述事件,更通俗一点,即是讲述故事。叙述的是故事的产生、发展的历程、对事物或现象的动态的把握。

我们再看这句句子,有三个定语:包含有问题或者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

包含有问题或者疑难情境在内的,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能够称之为案例的事件,必须要包含有问题在内的,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只有那些含有问题、矛盾、对立、冲突在内的事件,才有可能构成为案例,简单的“白开水式”没有问题在内的事件,不能称之为案例。

案例虽然展示的是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要与故事一样生动有趣,但案例与故事也有一个根本性的区别,那就是故事是可以杜撰的,而案例是不能杜撰的,它所反映的是真实发生的事件,是事件的真实再现。所以说是真实发生的。

除了以上两个要素,作为案例的事件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要能够从这个事件的解决当中说明、诠释类似事件,要能够给读者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启示和体会。

刚才,我们讲的四点就是:案例的四个鲜明特征。

另外,案例在叙述方式上有5个基本的要求:一是要突出对事件中矛盾、对立的叙述,彰显案例的主题;二是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的情节,不能是对事件的片断的描述;三是叙述要具体、明确,让案例的阅读者就像身临其境一样感受着事件的进程;四是要反映事件发生的背景,把事件置于一定的时空框架之中;五是要揭示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揭示教师与学生复杂的内在心理活动。

案例的4个鲜明特征叙述方式上的5个基本要求,两项内容,9个条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判断案例与非案例的标准。所以说:简单的一个课堂实录,甚至是一份教案,加一个教后感是不能成为案例的。

那么,教师如何写案例?

案例的写作几乎没有一个统一的格式,但是从案例所包含的内容来说,一个相对完整的案例大致会涉及到以下6个方面:

1、标题。案例总是有标题的,一般地说,案例有两种确定标题的方式:一是用事件定标题,例如:《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第一章中反映课堂教学事件的“课堂成了‘学生研究成果发布会’”和“让学生稍稍‘乱’起来的标题,是用事件定标题的;二是用主题定标题,把事件中包含的主题析离出来,作为案例的标题。例如:《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第二章中反映课堂教学中师生评价的“课堂是‘唤醒’和‘激励’的地方”的标题是用主题来定的标题。两种定标题的方式,前者展示事件,吸引读者进一步了解相关的信息;后者反映主题,能使读者把握事件要说明的是什么。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不管你用的是什么方式,选题要新颖,有价值,应该要反映最新的教育观念。

2、引言。引言也可以说是开场白,一般有一两段话也就可以了。主要描述一下事件的大致场景。引言可以使读者有一种阅读上的心理准备。

3、背景的分析。案例中事件是发生在一定的时空框架之中的,是依托一定的背景的。背景的叙述可分为两个组成部分:间接背景和直接背景。间接背景是指与事件相关,但关联程度并不直接的背景,直接背景是指直接引导事件发生的,与事件联系至为密切的背景。在描述上,一般间接背景在前,略写;直接背景在后,详写。

4、问题的提出。在这方面论述中,需要讲明问题是如何发生的,问题是什么,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5、问题的解决。问题提出,解决问题就成了重要的一环。这部分内容需要详尽地描述,要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步骤,以及问题解决中出现的反复、挫折,或者是问题解决有了初步成效的描述。这部分内容是整个案例的主体,切忌把问题解决简单化、表面化。

6、反思与讨论。这是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深入分析,哪些恰当,哪些不恰当,便于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引起注意和改进。在全文中,反思和讨论是案例的精华部分。

一般来说,案例由这6个部分构成,我推荐大家把它和《新课程中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一书对照、参考来看。

案例写作的程序:

首先,案例素材搜集:包括实录、访谈两方面内容。 案例素材的获得应当是全方位的。为了使课堂教学案例撰写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在案例素材的搜集中,需要尽可能全面地去观察、了解、发现课堂内外的各种信息,并及时捕捉,有些信息极可能成为以后选定主题是的重要参考。与资料收集密切相关的研究方法,通常是实录和访谈,在参与式的观察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及时地作一些记录。撰写案例需要积累大量的第一手的记录,除教师自己的记录外,还应包括学生的周记、各种活动的图片、相关的文件等,作为案例的第一手素材,以备将来确定案例主题。

然后,确定案例的主题,是案例资料的分析与整理的重点。在选择和确定主题时,应遵循4条原则:1、案例主题应当是事件发生中最突出的、最鲜明的内容;2、案例的主题要有一定的普遍性,能引起读者的共鸣,给读者带来启示;3、案例中的矛盾冲突要明显、精彩;4、案例主题要体现一定的教育理念,具有教育学意义。

于其同时,组织搜集来的相关的素材,列出提纲,完成初稿。

最后对初稿进行补充、完善。

最后,我要说的是教育反思和案例的区别:

教育反思和案例都是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但是,教育反思指的是教师以体会、感悟、启示等形式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的批判性思考。它不同于案例有着明确的问题发现、分析、解决线索,而是在记录教育事实基础上所进行的思考和评判。

最近,我们教导处把收上来的案例认真仔细地看过了,大多数老师写的是关于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案例。基于我以上所讲内容,在以后的案例写作中,写课堂教学案例,应当避免以实录代替案例,实录到案例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实录内容进行编辑、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关键问题仍然是要突出案例主题,体现时间矛盾冲突,只有这样才能使案例的典型性进一步凸显出来。

以上所述选自郑金洲博士《教师如何做研究》和叶平老师的《中小学校本研究及其推进策略》,如有不当之处,还请老师能够帮助、批评、指正,请多提宝贵意见!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