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基础教育信息公开 > 发展规划 > 上海市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特色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

上海市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特色发展规划

索引号:-0701-2020-001  发布日期:2020-10-20 来源:黄浦区基础教育机构信息公开

2017-2020

一、建设背景

    上海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是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于2017年合作建立的一所以设计创新教育为特色的公办普通高中,前身是具有116年历史的上海市浦光中学。学校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是20世纪初的中国教育“西学东渐”的主要阵地之一,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很好的传统,中国早期油画家陈抱一、电影制作家邵逸夫、建筑大师贝聿铭、指挥家司徒汉、视觉艺术家陈逸飞都是校友。

   学校将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立足中国和上海,放眼世界,通过理念创新、课程创新、管理创新、空间创新,培养热爱祖国、全面发展、具有创造力、领导力、合作精神和社会使命感的,具有设计思维的能适应“未来行业变革”的创新人才。

   学校依托“格致教育集团”教学联合体、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育资源,为在校学生提供高品质、高水准的基础型课程与具有国际视野、以“设计思维”为导向的拓展型、研究型课程。

二、办学宗旨

     有别于传统,着眼于未来

三、具体目标

  1、管理创新目标:建设一支高效、精干、结构合理的学校管理队伍,探索

决策民主、分层负责、高效快捷的学校管理机制。

  2、教学质量目标:加强各级各类课程的有机整合,保证基础型课程和创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业水平。

 3、教师成长目标:教师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具有深厚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具有跨学科学习意识;具有学科知识整合能力。

  4、学生培养目标:有学识、有见识、有胆识

  有学识,是指学生不仅有丰富的知识和学养,还有对准确判断事物的能力。

  有见识,是指学生能广泛地接触事物,扩大见闻。

  有胆识,是指学生有勇气和胆量把想法付诸于行动。

 5、设施建设目标:完成校园改扩建任务,建设“Y源”创新课程实践中心,为学校发展奠定硬件基础。

Y”寓意交叉,体现创新型课程跨界、统整 的特点。

“源”既指学校地处外滩源,历史悠久,也与“原、远、圆、援”同音,“原”意指研究,穷究事理;“远”意指远大,着眼未来;“圆”意指丰富,覆盖面广;“援”意指帮助,借助外力。

创新课程实践中心将依托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及其它社会资源,为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供充分保证。

四、实施要点

  1、重新定义学校

      学校将不再是知识输出的唯一终端,同时也是为学生提供学习伙伴、课程导师和真实挑战命题的平台。这座平台将为学生提供“参与-反思-总结-再实践”体验式学习过程所关联的一切资源。

   2、实验性定位

   通过与同济大学、芬兰阿尔托大学等合作伙伴的课程研究合作,实现课程形式、内容、结构、教学空间的持续动态优化。学校也将为教师提供各类教学法培训机会,并鼓励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3、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改变现有“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将从权威的角色转换为作为陪伴者、引导者,通过引导式、启发式教育参与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实践中

  4、支持学生的差异化发展

   学校不再以唯分数论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是通过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项目制的教学,支持鼓励学生参与课程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能力。让部分专业兴趣明显、学科特长突出、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有机会提前接受大学课程。

  5、高中、大学教育紧密衔接

  打破大学与高中的教学界限。学校鼓励在校老师与大学教师合作开发以问题为导向的校本课程;鼓励在校教师参与大学教师的创新型课程教学;鼓励在校学生走进大学,与大学生进行项目合作,体验大学平等、理性、独立的大学精神。

  6、强调国际化、建设设计创新知识社群

   强调学校的对外交流合作,鼓励学生站在地球公民的高度积极参与国际化项目协作,站在更高的视野,反思自我价值。学校在国际交流合作中,积极组织和参与设计创新知识社群的建设,为学校发展获取更多高水准资源。学校通过课程、项目等资源的溢出,为其他学校设计创新类课程提供支持。

   7、联动社区、服务社区

   学校地处闹市,校本课程和创新型课程的课题开发可以来源于社区,并服务于社区。对学生而言,这样的命题才是具有实践意义的真实命题。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7-2018年):

   1、整合基础型课程,初步形成有校本特色的教学内容框架,对创新型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

  达成标志:基础性课程校本练习册制定完成,创新性课程第一轮教学完成,进入修订阶段。

  2、基础型课程教师全员参与设计创新教学法培训和创新型课程教学,对设计创新教学形成初步的认识,并结合本科目的教学特点,初步尝试与创新型课程的对接,并深入思考进一步的融合。

  达成标志:形成各基础性学科与创新课程融合的典型案例。

  3、引进一批具有跨学科创新综合素养的基础型课程教师,为学校第二、第三年基础型课程与创新型课程的融合和发展储备人才资源。

  达成标志:引进3名左右教师,有跨学科教学能力

  4、拓展国际合作交流网络,为学生广泛参与国际合作项目提供资源。

  达成标志:有3-5个合作项目进入实施阶段。

  5、鼓励并支持学生进行各类设计创新相关类别学生社团建设。

  达成标志:每个学生都能加入一个社团,学校配备指导教师并给予经费支持

第二阶段(2018——2019):

  1、对第一年度教学实践进行评估总结,视课程实施情况对课程体系进

行调整、改进。对创新型课程与基础型课程的融合进行系统性梳理,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化教材与教案。

   达成标志:基础性课程校本教材基本完成,创新性课程第二轮教学完成,进入修订阶段。

  2、培养出一支初步具备设计创新综合素养的基础型课程教师团队。支

持、鼓励基础型教师团队教师以多种形式参与教学研究。

达成标志:教师团队具备较高的课程开发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有5篇以上科研文章在区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

  3、孵化出一批高质量国际合作学生项目、设计创新类学生社团。

  达成标志:有1-2个社团参与国际中学生创新大赛或同类活动。

4、虎丘路创新实践校区投入使用,为师生提供更为完善的教学、学习环境。

第三阶段(2019-2020):

1、对课程体系进行持续改进,形成成熟的、适应学生特点的有辐射作用的校本课程。

达成标志:校本课程讲义完成,对同类学校有参考价值。

2、通过三年的持续培训,建设出一支具备设计创新综合素养的基础型课程教师团队。基础型课程教师团队与创新型课程教师团队在教学、研究的磨合中形成高度默契。

达成标志:有一名“区学科带头人”,2-3名区骨干教师和若干名跨学科特色教师。

3、学校根据教学实践经验设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保障高质量特色化教学

的开展。

达成标志:《上海市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管理手册》编制完成。

4、定向扶持学生社团建设、研究性学习项目,产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学生创意设计项目。

达成标志:有1-2个学生项目转化成生产力

5、形成具有设计创新特色的校园文化并加以辐射,为构建开放型、创新型和国际化社区作贡献。

达成标志:学校有部分开放空间实现社区共享。

六、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

本着职权清晰、责任明确、组织高效的原则,组建完善的组织机构。各部门目标明确,职权清晰、责任到人。学校校长任特色学校建设领导小组组长,书记与副校长任副组长,各中层管理干部和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任组员,邀请同济大学、芬兰阿尔托大学专家任建设顾问,共同负责规划的组织实施、评估、整改,促进规划的有效落实和动态改进。

  2.制度保障

   一是在全校教师中进行广泛宣传,使教师理解特色建设的战略意义,并积极参与到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中。二是为落实特色创建,学校每学期将制订相应的实施计划,把规划内容落实到位。三是根据学校特色发展规划的内容,制订相应的评估体系,每学年组织评估,监督规划的实施,并及时调整,修订规划。

  3.后勤保障

   积极争取教育行政部门在政策、财力等方面的支持。以学校特色发展规划为依托,突出重点,保障课程改革、教育科研、教师培训、学生各类实践活动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