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敬业初级中学基础教育信息公开 > 发展规划 > 上海市敬业初级中学五年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

上海市敬业初级中学五年发展规划

索引号:-0701-2020-001  发布日期:2020-10-16 来源:黄浦区基础教育机构信息公开


2015.9——2020.8

 

一、学校发展的基础

(一)办学传统与特色

上海市敬业初级中学自2004年改建以来,在办学中以“求臻知理,敬业乐群”为校训,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并体验成功;让每个教师都能得到发展并感受幸福”为办学理念,倡导“求真、向美、互爱、共存”的学校文化,着力培养“知识扎实、作风踏实、身体结实、特长落实、生活朴实”的敬初学子。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初步实现了管理上乘,质量领先,特色鲜明,人文和谐的办学目标。

1.德育特色 学校以“智慧德育”为工作理念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体育的“春有九子游戏、夏有军政训练、秋有田径运动会、冬有主题式长跑”系列活动,每年的敬业文化广场、悦读节、科技节、男生节、女生节、心理月活动月等让学生拥有幸福快乐的校园生活。学校为学生提供多种社会实践活动的资源,文庙小导游、阳光之家、小诸葛助学队、模拟法庭、手拉手特色团日活动、“大手牵小手”敬业链学生干部培训等实践活动将课堂学习不断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学校注重家校互动,学校与社区联动。目前学校是上海市十二·五家庭教育实验基地,通过课题研究,推进家校文化建设,促进亲子沟通和家校共同提高与可持续发展。学校与上海市老年科学协会、黄浦区检察院、黄浦阳光社工站签约结对,利用敬业链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搭建展示个性特长的舞台,让学校教育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经过多年努力,学校已经形成了一支专业能力强、富有敬业精神、深受学生喜欢的班主任队伍。

2.教学特色 学校在二期课改理念引领下坚持教学立足学情,立足课堂,积极探索教与学的有效策略,逐步形成了“教师启动、学生主动、师生互动”的活力和谐的教学模式。学校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夯实基础,培养兴趣,锻炼能力,追求轻负担、高成效。此外,学校在学科建设中还注重特色项目的开发与建设。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素养、数学学科的思维能力、英语学科的听说能力、科学学科的试验系列教学等学科特色。学校在教学实践中也形成了“教科研月”、“大嘴巴英语节”等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活动,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业务素养、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业水平。

3.课程特色 近三年来,广大教师在“儿童立场 快乐学习 自能发展”的课程理念引领下,积极开展三类课程的建设。经过不断地实践与积累,目前学校形成了独具校本特色的“嘉年华课程”。嘉年华课程是学校整合三类课程形成的综合性课程体系。它以“选我所爱,爱我所选”为核心价值观,从课程类型、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实现“儿童立场,快乐成长”的课程理念。每一位敬初学子都能在嘉年华课程学习中丰富课程学习经历,享受嘉年华般的学习快乐,获得成功的收获,进而更喜欢学校生活、喜欢学校。

4.“教育链”特色  敬业初中与敬业中学形成了紧密的“教育链”,学校充分依托敬业中学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聘请敬业中学老校长、语文特级教师黄政民先生担任学校顾问,并带教语文教研组;聘请了敬业中学资深教师为学生开设思维训练、头脑奥林匹克、舞蹈、戏剧、器乐、美术等拓展课程以及各类学科竞赛辅导讲座。同时,学校已经成为敬业中学的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高中学生辅导员带领初中学生一起开展各类丰富多彩、有意义的活动。如:学生电视台活动、学生团课讲课活动、学习方法指导,考前咨询等。敬业初中的初三学生升入敬业中学还能充分享受其优惠政策。目前,敬业初中和敬业中学已经形成了较为紧密的教育链,正在逐步实现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品牌效应日益凸现。

(二)学校发展的基础与优势

学校发展基础良好。学校现有16个教学班,学生351名,教职员工69名,规模适中。领导班子勤政练达,团结进取;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分布合理,广大教工精神振奋,敬业爱岗,勤勉奋进。学校实行三级管理层级,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手段精细,管理作风民主,管理高效有序。领导班子注重以学校文化的建设引领学校的内涵发展。学校是区文明单位、市平安校园、区行为规范示范校、区绿色学校、区语言文字规范学校、区青少年保护先进集体、市推进学习型家庭建设优秀实验基地、市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实验学校、敬业中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师资队伍优良。学校拥有一支富有爱心、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善于学习、勇于实践,具有较高专业水准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学校教师队伍年龄分布合理,70后教工占全体教工的2/3以上,师资队伍朝气蓬勃,富有潜力。学校现有高级教师10名;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5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4名。在和谐的校园环境熏陶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引领下,一批中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迅速成长并成熟起来。近几年来,学校先后有3名教师在市、区教学评比中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有近10位班主任老师先后在市、区级的班主任技能大赛获奖;11名教师分别荣获市、区园丁奖等市级各类荣誉称号。2014年张幸老师荣获上海市园丁奖、黄慧老师荣获上海市“金爱心”教师和“黄浦好人”称号。

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经过几年努力,学校的教学质量在逐年稳步提高。在近几年的中考中,100%的学生升入高中阶段学习,50%以上的学生进入全日制高中学习,其中升入市区重点高中人数占升入高中段学生的60%以上。近几年来,敬初学生分别在市区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有一人在上海市第24届英特尔青少年创造发明竞赛中荣获一等奖;由“敬业链”共同培养的游泳运动员多次代表中国参加世界中学生运动会获得了骄人的成绩。广大学生对学校生活有较高的认同感和幸福感。学校每年对六年级学生的学校生活问卷调查中有75%以上的学生感觉“在中学比在小学更开心”,80%以上的学生感觉“中学生活更有趣、充实”;86%以上学生感觉“学校氛围和谐、教师敬业”。

 

二、学校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来自内涵提升的挑战

生源变化带来的挑战。学校目前在籍学生351名,其中非上海户籍学生比例接近66%。近几年来学校生源在逐年减少,非上海户籍学生比例在增加。非上海户籍学生流动性大,家庭教育效果普遍不理想,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习惯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这些都让广大教师感觉到教育难度在加大。

中考改革带来的挑战。2017年上海将全面实施中高考改革,学校要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工作的强大动力,学校的办学理念、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课程融合、教学模式、保障体系等方面都将革故鼎新,与时俱进。

(二)来自开放办学的挑战

打造科创中心城市的需要。当前,上海正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石,是增强国家实力、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基础,是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根本。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作为公办初中,学校义不容辞地要承担起培育国家需要的人才的重任。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需要。上海是全国率先整体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认定的省份,这标志着本市义务教育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深化教育改革,回应老百姓对教育的新期盼,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是上海义务教育走向优质均衡的必然选择。“敬业”作为全市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名校,在老百姓尤其是老城厢人民心中是一块金字招牌,是优质教育质量的象征。家长对于学校的信任和期盼,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学校目前已经成为市教委“新优质学校集群”的项目学校,将在今后的办学过程中因地因校制宜,着力课程改革,争取优质特色发展。

 

三、学校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

(一)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 

我们的办学理念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并体验成功

                  让每个教师都能得到发展并感受幸福

我们的办学宗旨为:对学生的一生幸福负责,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创办“管理规范、文化浸润、温馨和谐、人民满意”的学校。

(二)学校的办学目标

  我们的培养目标:为适合于“全体”学生的发展;适合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合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营造最佳的教育环境;让每一个学生取得“具体”的收获、进步和发展。“知识扎实、作风踏实、身体结实、特长落实、生活朴实”的敬初学子

我们的校训:求臻知理,敬业乐群”

我们的校风:崇德 求知 强身 务实

我们的学风:勤学 善思 合作 进取

我们的教风:敬业 爱生 严谨 创新

在探索最佳的教育环境过程中,我们全体敬业初级教职员工,在办学指导思想的引领下,形成了共识:我们要努力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让敬初校园拥有文化,以文化浸润并引领学校的工作,师生在文化中共同发展。让孩子拥有幸福,让幸福弥漫和照耀孩子的明天,孩子在幸福中茁壮成长。

(三)学校发展思路

以办学生喜欢的学校,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有效教育的为核心特色追求,以现代学校制度为抓手,以“楹联文化”为载体,以学校与社区联动发展为突破口,以学校“嘉年华课程”开发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为工作重心,全面提高学校各项工作。

(四)实施目标的策略

以学校新五年规划的建立为契机,以“多元参与、资源整合、民主管理”为管理思想,以“科研引领、项目管理、目标分解、阶段落实”为工作思路,以“总体设计,分层推进”为学校文化特色形成原则,具体有效地全面落实学校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

 

四、学校发展的实施方案

() 学校德育活动课程体系的开发和完善

1、   目标:

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以“两纲”教育为抓手,以绿色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努力的方向,以质量保障体系作为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和学校“嘉年华”德育课程的核心作用,培育人格健全、身心健康、求实创新、和谐发展的学生,打造有敬业精神、有专业能力、有工作风格、有人文情怀的德育工作者队伍,打造“求真、向美、互爱、共存”的新优质学校。

1、    措施:

以课题《“楹联文化”打造学校德育特色课程的实践研究》为引领,积极探索建设并实施以学生中华传统文化体验课程为内容的“嘉年华”德育校本课程,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充满“诗情画艺”的敬初学子。

1)“诗”指的是“墨香雅韵”。学校与上海市楹联学会(老西门分会)合作开设“走近楹联”、“墨香书联”、“联画新音”、“礼贤雅音”等楹联文化教育系列课程,形成以“楹联文化教育”为核心的“嘉年华”德育特色课程群。

2)“情”指的是“怡情修心”。修改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教材,通过《掌中宝---学习方法指导手册》校本课程的修改、实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形成不同年级心理教育的侧重点,努力实现师生的身心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3)“画”指的是“画龙点睛”。充分发挥团队、科技、体育、艺术教师的作用,将学校原有且让学生喜欢的活动或课程纳入嘉年华德育课程体系中。如“弄堂游戏”、“音乐诗画”、“创新启智”(科技创新制作)、“悠悠西门情”限定拓展型或者探究型课程等,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成为学生提升综合素养的“点睛”之笔。

4)“艺”指的是“才艺技能”。

才艺培养有利于青少年良好情感素质的养成,健康心理素质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3、实施步骤:

12015.9——2016.8:成立嘉年华德育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工作小组,通过定期研讨逐步推进学校嘉年华德育校本课程建设工作。初步完成“诗情画意”各类德育课程的师资培训、课程开发及实施等工作。

22016.9——2017.8:通过一年德育系列课程的实施,工作组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师生对课程实施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调整课程实施方案,加大对课程教师的专业培训和指导,不断丰富课程内容。

32017.9——2018.8:在前期开展调研和调整课程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形成一个较稳定发展的阶段,使之能成为学生真正喜欢且有成效的德育校本课程。

42018.9——2019.8:加大示范辐射作用,努力把学校德育校本课程打造成为德育特色课程,在区级层面进行成果展示及交流,逐步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品牌。

52019.9——2010.8:通过网络、媒体等宣传途径,不断推进学校德育特色课程的开发和完善,使之在区级乃至市级层面产生一定的影响力,成为学校的德育特色工作。

4、建立健全保障系统

1)加强德育部门的执行力建设,建立科学有效的“任务驱动--目标计划—过程评价—总结反思”管理体系,保证规划执行及时到位,以管理为抓手切实推进部门工作。

2)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打造,充分发挥德育名师、专家的引领作用,为优秀班主任搭建平台,通过推荐参加市德育实训基地、班主任工作室、区名师工作室;为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搭建发展平台,成立校的班主任工作室;总结有带班风格的骨干班主任的实践经验:对青年班主任实施“1+1”带教模式,以校“求知社”青年班主任培训作为重点,使不同发展层次的班主任的专业能力得到逐步提升,同时加强班主任队伍后备力量的储备和指导。

3)广泛开展调研,挖掘更多校内外的有效资源,为班主任开设更有针对性和能促进其发展的校本培训的内容。通过校“德育节”的设立,加强德育工作者科研意识及能力的提高。

4)完善并加强各类德育制度的修订工作,使学校德育工作通过制度文化的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学校课程建设:三类课程结构的完善

1、目标:

    开展《提升“嘉年华课程”品质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积极探索并逐步完善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与校本课程有机结合的课程开发机制,重视课程的基础性、多元性、选择性,加强德、智、体、美诸育的完整性与渗透性,探索课程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充分开掘课程资源,满足学生主动发展的多样与和谐的学习需求。

2、措施

1)做实并创新校本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基础型课程中:进一步对基本成型的各学科的好课标准在实践中研究、完善,形成校本的、有学科特征的、有学校特色的、有利于学科发展的《好课标准》;进一步细化完善校本课程标准,借鉴数学教研组的工作经验,推动物理、化学学科教学内容的细化和深化;进一步形成适合学情、校情的练习体系,完善题库,追求实效作业。力争用适量和有效的作业来为课堂把脉、把关。具体要求开展:课堂巩固性作业研究、课后延伸性作业研究、积累性作业的研究、练笔性作业研究 。力求选题的严谨性、题量的适当性、题型的多样性、内容的针对性和梯度性。在教师中继续鼓励进行有创意的作业设计。进一步积累并优化教学资源,优秀的教学设计、专题设计、方法指导成系统;

各教研组确立工作抓手:数学教学在初步完成学科校本课程标准细化,并在部分年级练习使用修改的基础上,启动第二轮试题研究,逐步完成各年段多层次作业的设计,系统打造作业体系。并尝试以试题为载体,把数学的思想方法不断渗透迁移。语文学科分年段细化文言文、现代文、作文达标要求,完成校本教学讲义。尝试经典板书设计、经典篇目的教学设计、课外文言文读本、作文指导宝典等系列校本教材,积累丰富的教学资源。英语学科继续推进《牛津英语句子银行》的课题成果,完善配套练习,建立低年级的音标课程、高年级阅读的文本库。理化教研组的实验教学探讨与研究、校本作业的整理和完善进一步加强。政史地等学科继续研发教研组的特色课程,思想品德学科的“新闻盘点”和历史学科的“历史上的今天”,形成校本教材。音体美学科以跳绳和排球为项目引领,努力打造出品牌项目,站在课程建设的高度,创生校本特色课程。

2)丰富拓展型课程的主题,从学生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出发,提高课程开发的个性化和适应性水平,加强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自主研发嘉年华课程,自编教材的研究, 开发“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信息素养”、“艺术素养”、“媒体素养”和“运动素养”等六大门类的课程,并设计各门类下的科目与教材编写。嘉年华课程实施的模式研究及嘉年华课程的评价研究。

3)扩大探究型课程中实践活动类课程的开设比重,让学生接触自然、参与社会,初步学会从日常的自然、社会和生活等现象和事物中选择课题,初步学会根据研究的课题选择研究的方法和设计简单的研究步骤。同时,正确处理教师的有效指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的关系,给予学生自主实践的机会。

4)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开发,政史地等学科继续研发教研组的特色课程,思想品德学科的“新闻盘点”和历史学科的“历史上的今天”,形成校本教材。音体美学科以跳绳和排球为项目引领,努力打造出品牌项目。

3、实施步骤

120159月——20166

    语文、英语学科初步完成本学年的专项资料积累。

    数学学科初步完成六至八年级十分钟小卷子和每日一题的编辑和研发工作。

    理化学科初步完成实验的专项整理和基础练习的体系的建立。

220169月——20186

重点学科建设成果展示。

    进一步细化、完善各学科练习体系。

历史学科校本教材的开发。

数学学科完成九年级培优系列专题以及补差系列复习卷的开发。

理化学科完成电子教案及专题复习集的整理。

320189月——20206

    各教研组校本成果展示、主题教学研讨。

    各考试学科完成学科练习体系的开发、使用、反馈与完善。

数学学科完成拓展分层作业的第二轮设计和开发工作。

语文学科完成《语文教研活动实录集》和《反思集》、《教学设计集》、《预习单检测集》等系列校本资料。

体育特色项目校本教材的汇编成册。

各教研组(考试学科)完成五次联考命题。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1、目标

完成《提升“嘉年华课程”品质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探究体现实践教育特色的课堂教学策略,建立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教学评价体系。

2、措施

1)建立学校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建立以教学质量为中心的制度,包括教学质量检测制度、分析制度、跟踪管理制度和学科研修制度等。初步形成一套质量管理、预警、诊断和评价的保障机制。

加强课堂教学过程的监控,要完善学校听、评课制度,保障课堂教与学的有效性。

强化课堂教学改进的意识,完善和优化教学五环节的要求,重点关注上课和作业环节。

加强对起始年级和毕业班年级的质量监控和数据分析,把脉导航。

建立与质量管理体系相适应的多元的教学评价方式。重视过程性评价、重视发展性评价,着眼学生综合学力的提升,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显性提升。

2)依托新优质学校项目,搭建新优质学校的整体思考和学校探索的桥梁,在《提升“嘉年华课程”品质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和实施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提升学校拓展型课程,从学生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出发,提高课程开发的个性化和适应性水平,加强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积极寻求特色课程的“引擎”,探索以“学会学习,潜能开发”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有效课堂教学和学法指导模式。

3)深化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建设,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积极探索分层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以磨练师资队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推动教学工作为动力,搭建平台,新五年中每学年进行教学评比与教学展示活动,定期开展教科研活动、微技能大赛、主题教学论坛,培育学科领军人物,培养、鼓励青年教师岗位成才,逐步形成优质师资梯队。

依托区教师进修学院和名师工作室,加强对重点学科的建设和教研组长、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以期达到辐射、引领、带动整体教学软实力提升的愿景。

3、实施步骤

120159月——20166

教导处、教研室完成各学科好课标准的完善与汇编成册。

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奖励条例。

220169月——20186

初步完成教学质量管理细则。

开展教学技能大赛,教学论坛主题交流。

320189月——20206

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完善汇编结集成册。

召开教学年会,表彰弘扬先进。

(四)校本课程建设的创新与完善:

1、课程建设、课程统整、引擎计划、新优质学校

提升、完善已有优质课程,开发相关科目设计、教学材、课程故事;开展基础学科模块课程的研究,关注学生学习的动态绿色指标;开展对各学科的《微课程》的研发,并指导学生把这种新模式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辅助手段和有效途径。

2、以学校龙头课题的研究带动学校课程建设

  在区级重点课题《提升“嘉年华课程”品质的实践与研究》的引领下,整合学校三类课程体系,继续做好拓展型课程的建设,构建特色校本课程体系,坚持部分走班上课试点,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有提高;逐步开发跨学科的微课程群和德育课程圈;进一步挖掘和开发社区、家长等校外教育资源,逐步丰富课程内容和提升课程质量;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更多地关注评价主体,即学生和教师的感受和收获,不断创设有利于教师成长的学校文化氛围,把“课前期待,课中满足,课后想念”作为我们朴实的课堂追求,在不断地追求中夯实“求真、向美、互爱、共存”学校文化,让学生在课程实施中不断的超越。

  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核心,推进学校课程建设,提升学生在校生活质量,追求学生心灵圆满,让师生在课程中一超受益、共同成长,推进文体校园的建设,打造人人学习型学校,争办新优质学校和“家门口的好学校”,即为人民满意的学校。

3、实施步骤

2015.9——2016.6

建立健全学校教科研奖励制度,建议学校设立校级科研积极分子奖;

2016.9——2018.6

形成由组(学科)课题、校课题、区级(及以上)课题的三级课题指标体系;

2018.9——2020.6

逐步形成科研自主化、常态化,打造良性的教科研氛围。

 

五 建立健全保障系统

(一)学校管理保障

1、目标

探索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一建立政府、社会、家长共同参与学校管理的理事会制度为切入口。建立和完善现代学校法人治理结构,保障具有现代学校特征的办学目标的实现。

2、措施

1)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成立政府、社会、家长共同参与学校管理的理事会,加强合理的学校治理结构和多元参与机制的建立,探索有效合理的学校领导决策体制,为学校五年发展规划的高效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支持。

2)进一步落实以法治校,在充分发挥师生民生管理积极性的基础上完善《学校现代管理手册》,重新修订教职员工岗位职责,完善激励考核机制,推动教职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3)培育和建设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底蕴,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促进师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创建文明校园、和谐校园。

4)加强管理手段的信息化建设,完善学校网站建设,设立信息公开专栏,并开通学校互动网络平台,为教师之间的交流、为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学校改革搭建桥梁和路径。

(二)师资队伍保障

1、目标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学校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通过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继续调整师资队伍结构,打造一只素质高、业务强、结构合理、适应课程改革需要,具有可持续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

2、    措施

1)通过有计划、有措施、有载体的师德建设活动,在全校广大教育工作者中形成敬业爱生、明礼诚信、平等合作、勤学乐教,以优良的师风带动教风,促进学风,优化行风,力争把我们学校建设成风气正、形象好、文明程度高的教育单位。

2)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学校聘用合同制,科学设置学校机构和岗位,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以优化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素质结构,逐步形成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激励机制。

3)建立和完善学校教师招聘制度,形成新人聘用的科目规范机制。主要通社会招聘、人事代理、人才柔性流动等形式,实现老师队伍的优化组合。通过合作研究、特聘专家顾问等形式,吸引各类优秀人才,(4)参与学校科学研究和教学管理,以促进教师的个性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5)完善骨干教师和干部培养机构,积极推荐教师参与学科带头人和市区骨干教师和名教师的评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教师、干部梯队。

(三)教育教学科研保障

1、目标:

以“嘉年华”校本课程建设为抓手,构建科研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的教育教学科研机制,以科研为“引擎”带动并引领学校工作的健康开展;营造专家引领、自主研究、团结协作的教学科研氛围,打造一支具有较强研究能力的教育教学经验型、专家型的教师队伍;搭建新优质学校的整体思考与学校实践探索的桥梁,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家门口的好学校”。

2、措施:

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方面:

1)学校教学科研要有现实性

教科研工作要与教师的课堂实际相结合,不脱离教学实际,忌片面的为科研而科研。教科研也只有与课堂教学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要求每位教师立足课堂实际,进行课堂教学反思,课堂教学案例等实实在在的课题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做实实在在的科研。

2)学校教科研工作要自发性

力争做到人人有案例,组组有课题。每学期,备课组里经讨论后,每位老师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一项案例研究,备课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典型课例研究,教研组在各备课组研究的基础进行相关的课题研究,以解决学科教学中的瓶颈问题,做到自主自发科研。

3)学校教科研工作要有层次性

学校科研室要加强课题管理,帮助成熟的、有能力的教师申报市级、区级课题。做好已结题的市级课题的推广工作以及区级课题的研究和结题工作。做好校级各教研组和备课组课题的跟踪,进行案例分析,资料收集。

4)学校教科研工作要有深度

建设一支研究能力强、有影响的教育教学科研队伍。在学校中青年教师中,挑选有一定研究能力的教师与学校有较强研究能力高级教师组成一支教育教学科研骨干队伍,研讨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

5)学校教科研工作要制度化

    要形成具有学校实情的完善的制度,要把组室的创建和规划、教师的自我发展规划,师资队伍的考核中,教科研工作的质量方面权重逐步提升。

6)保障体系

保障体系方面,学校科研室要为各学科教研组做好教学研究课题情报的收集、编辑和发放工作,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课题研究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搭建更为切实和广阔的平台。给教师更多的自我发展空间营造自主研究、互相协作、共同探讨的教学科研氛围。

(四)后勤保障

1、目标

在保持学校发展的前提下,未来几年内将逐步建设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设施。

2、措施

1)挖掘校园网的潜力,提升其功能,做到多元化使用。

2)加快创新实验室的改造,使它充分发挥其功能,为学生教师服务。另外,进一步搞好信息现代化建设,在增加图书藏书种类和数量的同时,增加电子阅览的数量,使图书资源、电子图书资源与学校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3)配备体现“办学特色”的设施,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相应实验室、创新室。

4)进一步完善校园环境建设,以现代教育为出发点,美化校园环境,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5)依据教育综改项目研究的需要,对现有设备改造、添置,提升其服务功能。

6)建立学校校园网,为教师学生学习提供方便。

7)在教育局的支持下,修建校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