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五爱高级中学基础教育信息公开 > 学生德育 > 体验别样课堂,涵泳国学雅韵

学生德育

体验别样课堂,涵泳国学雅韵

索引号:-0805-2020-001  发布日期:2020-10-09 来源:黄浦区基础教育机构信息公开

体验别样课堂,涵泳国学雅韵

——五爱学子参加暑期“国学七天7堂课”纪实

815日上午,由黄浦区语委办牵头,五爱高级中学新高一部分学生有幸参加了上海书展组委会打造的 “七天7堂课”国学系列讲座,希望通过顶尖学者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解读与交流活动来提升我们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感悟,同时也作为我校开展“涵泳雅韵”人文特色校本课程体系建设的序曲,使五爱学子先行体验了一把“国学雅韵”的魅力。

这次讲座是四川大学周裕锴教授带来的“苏轼眼中的杜甫两个伟大灵魂之间的对话”,他将这两位文豪的心灵相通娓娓道来,瞬间吸引了在座同学们的目光。

讲座伊始,周教授先引入了“尚友”这一概念,解释了苏轼和杜甫这两位间隔了三、四百年的文豪是如何在灵魂间产生对话的,又引用苏轼曾说杜甫托梦给自己的小故事让我们对于苏轼把杜甫当成自己“跨时代”的知音这一事实有了更深入了解。

随后周教授用“一饭未尝忘君”来概括了苏轼对杜甫忠诚人格的推崇及在此基础上与杜甫产生的真切的共鸣。而后又引用了诗句“巨笔屠龙手”诠释了苏轼对杜甫诗坛地位的评价,并指出杜甫在文坛中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当时文坛领袖苏轼对他的尊敬与推崇。

“每个人都有各自心中的苏轼与杜甫。”随着周教授的结语,讲座进入了访谈环节,由交大附中的老师张林担任访谈嘉宾,用另一种形式结合即将面临的高中教材篇目普及了更多关于苏轼、杜甫的知识。独辟蹊径的视角让同学们对唐宋诗文的伟大成就有了更鲜活的体验,在同学们一阵阵的称赞与感叹中,讲座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最后,周教授给每位学生赠送了一本他亲笔签名的专著《宋代诗学通论》。

通过周教授的解读打开了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的视野,正像有同学会后提到的:“在初中的时候,通过教材中的篇目和课外阅读,对于两位文人有着零碎的了解和认识。却从来没有想到苏轼和杜甫这样两位差了将近四百年的文人是存在联系的,可是周教授的这次讲座,让我在苏轼的许多诗文中都找得到了杜甫的身影,或是赞美,或是同情,甚至是一种调侃。而两个伟大灵魂之间的跨时空的对话更让我感觉宋与唐这两个中国历史上的伟大朝代之间的间隔也被无限拉近了。这和老师平时的课堂讲解有点差距,多了份信息的来源,回去看书更有针对性。”

当然,今天讲座涉及的部分内容对于高一新生尚存一知半解,但是这堂别样的国学课中渗透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五爱学子受益颇深,久久不能忘怀。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