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基础教育信息公开 > 发展规划 > 2016-2020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校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

2016-2020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校发展规划

索引号:-0701-2020-001  发布日期:2020-10-05 来源:黄浦区基础教育机构信息公开

2016-2020黄一中心学校发展规划

 

一、学校现状分析

(一)概况

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曾先后成为上海市文明单位、市素质教育实验校、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实验基地、市教育学会中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实验基地、市行为规范示范校、市红旗大队,市优秀家长学校,市影视教育特色学校、市摄影教学特色学校、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同时,学校还是黄浦区科技特色校、艺术特色校和传统体育项目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学校拥有一支岗位成熟、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现有高、中级职称教师占76.4%,本科及以上学历占79.2%,研究生学历占9.7%。学校先后曾有市、区级工作室基地学员9名,区学科带头人3人次,区骨干18人次。

面临教育转型的新形势,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全校教职员工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务实高效地完成了上一轮三年发展规划总目标和各项具体工作,实现了百年老校的成功转型,教育质量和办学声誉稳步提高。

(二)优势

1、管理团队素养提升

学校注重管理团队的建设,于20146月顺利完成了中层干部公开选拔和竞聘上岗的实践探索,并做好新任中层的岗前培训工作,不断提升他们的管理素养。通过一年多的岗位实践,新的中层队伍已经能较好地适应新的管理岗位要求,整支团队协同能力强,想干事,能干事,对待工作精益求精,锐意进取,有创新意识,成为学校新一轮发展的中坚力量。

2、教师专业稳步发展

近几年来,学校通过新教师的招聘引入,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并积极致力于教师团队专业境界与专业能力的提升。通过“新入职教师三年带教机制”、“青年教师个人发展规划机制”、“骨干教师评选机制”、“校本培训机制”、“兴南教育奖励机制”等一系列管理机制创新与具体举措落实,关注起步发展,注重岗位成才,激励先进模范,有效促进并整体推动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特别是五年教龄内的青年教师的发展势头尤为喜人,在近几届的区萌芽杯比赛中,有2人获得一等奖,4人获得二等奖,其中部分青年教师已在市级层面崭露头角。这支青年教师队伍是推动学校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

3、课堂变革不断深化

学校于2015年初参加由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牵头的关于学习基础素养的项目研究,成为全市17所种子学校之一。此项目已被市教委列为上海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重点项目。一年多来,学校开展了大量的实践研究、课堂观察记录与专题研讨会,逐渐成为市项目组“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实验室”研究的核心力量。在项目研究进程中,引领教师不断转变观念,推动传统课堂的变革,“融入学习基础素养的课堂”正成为教师们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

4、课程品牌逐步彰显

学校在必修的基础型课程基础上,开设了“睛彩之窗”拓展型课程和“睛彩之旅”探究型课程。四十多门选修内容供学生自主选择,走班学习,满足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多重需求。近两年来,学校还将原有的影视教育课和摄影课进行课程设计和统整,并融入创意美术的视觉元素,着力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童心视界”视觉艺术拓展型课程,并通过成功举办“童心视界”少儿视觉艺术节等,打造课程文化品牌,已在区域内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5、课程空间有序再造

近年来,学校通过积极参加“上海市创新实验室”和“黄浦区环境创意空间项目”等平台申报,先后建成“童心视界”视觉艺术课程空间、“童真创意”工艺美术创意空间、“童梦工房”歌舞艺术律动空间等崭新的课程实施空间。将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与课程建设同步思考、统筹,发挥空间设施的课程价值和育人功能,全方位满足了学生的艺术学习需求和创新素养培养,是学校课程建设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新亮点。

6、协作资源优化共享

我校作为“黄一中心教育协作块”的牵头学校,协同北京东路小学、裘锦秋实验学校、四川南路小学、海华小学和瞿溪路小学六所学校,通过管理互通、师资共享、研训联动等方面的实践探索,科学整合各项优质教育资源,推动了块内学校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均衡发展。在促进区域办学水平高位均衡发展的同时,学校也筑高了平台,自身的办学品质也在不断提升。

(三)不足

1、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目前,我校教师队伍的平均年龄接近42岁,校内45岁以上的教师有35位,占整个团队的48.6%,健康状况整体不佳的现状与高强度的教育教学工作之间成为一对较大矛盾。学校在后续几年仍需通过新教师的不断引入与岗位的调整,继续优化师资力量,来妥善应对这一突出问题。

2、理念与实践之间仍有落差

在教育改革实践中,教师们接受并形成了一些新的教育思想观念,但是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之间仍有落差,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尚不能紧跟教育发展的需求。同时,教师团队整体的研究能力、自主创新的意识和活力以及信息与科学人文素养等,均有待进一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提升。

3、课程建设尚需深化内涵发展

学校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初步构建起了学校课程框架,并对特色课程内涵建设进行了提升和突破,但对于三类课程从目标、实施过程到评价,尚未形成一体,以共生的模式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学校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改进方向。

 

二、学校2016-2020发展总体目标

以“管理精致、课程精优、队伍精干、学生精彩、服务精到”为目标,以“学习素养”项目研究为抓手,全面建设“活力课堂、睛彩课程、文明校园”,丰富和提升百年老校转型之后的内涵,用真情和智慧打造师生喜爱的精神家园。

 

三、发展任务与具体措施

(一)学校发展

分目标:管理精致,稳健发展与跨域式发展并进

发展任务:

    1、形成“精细化、现代化、人性化”的管理特色,推进学校各项发展,努力保持市“文明单位”和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称号。

    2、以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要求托底,以综改重点项目的实践研究引领,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品质,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

    3、全面建设数字化校园,形成集管理、教学、评价、服务为一体的、具有校本特色的校园数字管理平台,达成高效便捷的使用与操作。

    4、进一步发挥教育协作块“龙头校”的引领作用,不断创新教育集团化管理,丰富教育集团化建设的内涵。

具体措施:

1、依法治校,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修订新一轮学校章程,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在章程修订和制度创新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和运作。通过一系列积极有效的管理举措,进一步引导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言行举止、履行育人本分、树立高尚师德师风形象。

2、以“睛睛在行动”系列校园行为载体,五个年度各以其中一项为侧重点,进一步推动校园形成良好风尚。以创建上海市“书香校园”为抓手,将阅读提高到人文教育的高度,融入到学校课程的建设当中,弥漫到校园的书香文化之中。

3、继续以绿色指标为价值引领,把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健康走向,作为办学追求。通过“学习基础素养”综改项目(以下简称“预见学习”)申报与实施,积极引导师生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关注目光,从分数、择校等走向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学习基础素养的培育和学习通用能力提高上来。在开展研究的同时锻炼师资队伍,激发教师的发展内驱,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教案、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办公等)的数字化,构建一个全新的校园数字空间。具体涉及到的项目:优化网络架构、移动终端的普及应用、建设网络监控系统、建立学校云存储系统、优化校园网站、电子图书馆运作等。同时通过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以及数字设备与软件应用水平。

    5、建立起黄一中心教育协作块校长联席会议制度、协作块教研活动制度、联合培训制度、教师柔性流动具体操作办法、绩效奖励的原则与标准等相关制度,进一步紧密协作块六校之间的组织运作与治理。依托“预见学习”项目,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研究。尝试开展教师柔性流动与教师走校任教。进一步深化协作块内青年教师带教机制。

 

(二)课程发展

分目标:课程精优,全面成长与个性发展并重

发展任务:

    1、以“预见学习”项目为抓手,加强对“活力课堂”的深化研究,形成具有“活力特征”的课堂文化。

    2、将市教委“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要求落实于全学段,以建立“发展性、过程性、诊断性、导向性”并重的评价方式,倒逼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化与改进。

    3、进一步规范、丰富与完善学校课程计划,重新修订并统整成与办学目标契合、功能定位互补、实施途径明确、校本特色鲜明的五年课程规划和年度课程执行方案。

    4、进入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2.0版”建设,建立健全与体系运作相匹配的各项机制,并不断实现制度创新。

具体措施:

    1、在本校中高年级中,先选取2-3个班级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以语文和数学学科为主,以英语和自然学科为辅,组成教师研究团队,围绕“以活教、活学促进素养养成”的研究方针,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开展学习基础素养培育的实践研究。

    1)对于教师,以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从课前教材处理、课上教学组织两个方面,提出“活教”的系列要求,并提炼活策略、活方法。

    A、导学引路,引导学生建立与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课前教材处理、课堂教学组织两个方面对教师提出“活教”的系列要求,立足学生已有的知识点,设计导学单、任务卡等,支撑学生自身在新旧知识之间形成有效的联结,激发学习的内需与欲望。

    B、情境建构,帮助学生建立与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课堂教学中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创设特定情境,设计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从课上学习状态、课后学习效果两个方面,提出“活学”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形成性表现,并梳理出活建议、活经验、活策略,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兴趣,并且有方法、有目的地建立联系。

    C、鼓励合作,建立与他人观点之间的联系。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积极创建小组讨论的机会,学习形式更为活泼,让学生在互动探讨中进行思维碰撞,活用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将他人的学习经验与自己的经验之间建立联系和互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D、实践体验,建立与社会活动之间的联系。盘活各类课堂教学资源,通过设计课后实践体验活动,将学生习得的知识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去,学以致用,将课本知识和实践生活紧密结合,为学生面向未来生活,在更真实复杂的情境中,形成更综合的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2)对于学生层面,培养他们善于倾听习惯,鼓励他们勇于表达,主动探究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发展,激发学习能力。

    A、运用策略,提高建立联系的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运用策略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开展学习。

B、任务驱动,设计情境训练进行合作探究。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倾听,听老师讲课,听同学表达,在倾听的过程中,将习得的知识内化。

C、个性表达,构建思维品质和创新素养。学生自由地表达出自己对学习独特的思考、质疑和理解,让课堂有互动、有质疑、有争鸣。从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

2、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与评价观念,全面领会市区会议精神,积极开展研究与实践,加强对流程的精细化管理,教学五环节重点聚焦:

1)备课的准确性。加强教研组对“课程标准”的学习研究,继续推进以单元为主的学习方案设计,重点关注对课标与教学目标的准确对应。

2教学的有效性。关注教学设计在课堂实施之前的“二次备课”,重视教研组集体开展课堂观察和实践研究,重点研究教学目标设置与教学过程实施的一致性。教导处加强随堂听课和即时反馈。

3)作业的差异性。基于学情研究分层,有效布置作业,同时充分体现年段特征与学科特点。加强对作业设计、批改、反馈的日常管理,提升作业品质。

4)辅导的针对性。以培优辅差为总目标,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开展分层及个别辅导。因人而异对资优生和学困生开展专项辅导,使每一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

5)评价的改进性。由教导处牵头,联手各备课组长,结合备课组活动,做好平时的知识梳理工作,加强对质量调研和常规考试的命题研究与反思。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取消低年级学生书面回家作业及考试,取消各年级期中考试。一至五年级全面采用等第制评价,日常教学中开展过程性分项评价。

    3、在学校“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用真情和智慧打造师生共有的精神家园”的办学目标总领下,基于课程理念“全面成长与个性发展并重,实践能力与创新素养并举,为学生提供精致、优质的课程服务”,将学校的课程目标定为:课程让学生实现和谐发展、自主发展、创新发展,并重新制定学校未来五年课程方案(方案另附)。

根据目前课程的三块组成部分,具体分三个方面实施:

1)基础型课程

A、持续增强课程意识,努力提高课程领导力

每学期根据教育形势发展的新要求,以及日常教学中碰到的实际问题,由学校顶层设计校本研修的内容模块,由教导处、科研室等具体细化研修的执行方案,体现校本研修促进教师发展、进而服务于学生成长的价值。

B、开展学生学习基础素养研究,深化“活力课堂”内涵

积极参与市教委“预见学习”项目组开展的学习素养专项研究,梳理、提炼和创造相关的策略、方法和途径,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连接、能力的整合、思维的递进,从而形成一定的学习素养。同时形成一些可供剖析、借鉴的案例,推动教师进一步对学校“活力课堂”的构建作深化研究。

C、加强教研团队建设,增强合作共赢意识

常规的校内教研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主要从三方面展开:课程标准学习及解读;结合教材进行重难点解析与教学设计;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每一个教研组均有一位相同学科背景的中层以上干部深入。教导处适时主导开展“幼小衔接”、“小初衔接”等跨学段学科教研、教育协作块联合教研等活动,创新教研,合作共赢。

D、重视对教学评价的客观性与引导性

用好“黄一中心活力课堂教学评价表”,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课堂表现”两个方面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观念引领和实况评价。

2)拓展型课程

A、顶层设计与反馈微调

统整设计“睛彩之窗”课程,分为“运动健身、艺术人文、民族文化、科技素养、国际视野、动手实践”六大板块,作为全校学生自主拓展的备选内容。同时点面结合,为有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学生开设提高型社团与兴趣小组,使学生的个性获得更充分的发展。每学期,教导处根据既有课程的受欢迎度和新兴课程资源的引入情况,将课程内容进行微调,推陈出新,不断激发课程的生命力。

B、内容设置与特色培育

将限定拓展型课程纳入课表,保证教学时间,安排专任教师授课。教导处对此类课程进行跟踪听课,不断提升教学质量。鼓励教师根据自身兴趣特长申报自主拓展课程,借助外力聘请专业人员来校上课,将这些课程内容作为学科的延伸和补充,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学校每学年确保全校至少有40门以上的科目可供学生选择。

注重特色课程的培育,立足摄影和摄像两大传统项目,自主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童心视界”少儿视觉艺术课程,并逐步培育“童梦工房”少儿国际标准舞课程和儿童歌舞剧课程等。

C、科目设计与教材编写

自主拓展课由执教老师个人或者所在教研团队,在区教研员的专业指导下撰写科目设计,寻找课程素材,编写课程教材,安排教学计划,组织课程实施,落实课程评价。对于相对已经成熟的《童心视界》、《海洋国土安全》等课程,统一编写校本教材和配套资料,并印制成可供学生使用的课本。

D、资源协调与系统支持

学校为课程开设提供人力和物力的支撑。邀请社委会和家委会共同参与,不断丰富课程内容;借助外力或者通过购买相关的专项服务,为课程开发和实施提供专业支持。教导处、总务处根据课程需要,每学期调整安排教室,配齐课程耗材。积极开发网上选课系统,将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成果在选课系统内呈现,为学生自主选课提供参考。

E、区域共享与示范辐射

有计划地把特色课程内容、特色课程师资、特色课程空间等,在协作块内开展一定的共享,起到协作块龙头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同时,通过两年一度“童心视界”校少儿视觉艺术节等形式,向市、区进行课程文化的推广。

3)探究型课程

以“睛彩之旅”课程为载体,丰富学习经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用专题性、综合性研究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研究性学力萌芽,引领学生的持续创新发展。

A、开设探究课,用好探究包。一至三年级开设探究课,用好配套的《小学探究型课程学习包》,专课专时,并尽力配备专门教师执教,引领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做中学,培育创造力。

B、开展“睛彩之旅”仪式教育与生命教育课程。在一至五年级开设每年一度的仪式教育与生命教育课程,帮助学生记录成长足迹,感悟生命奥秘,感恩父母师长,增强自我意识,携手伙伴共同健康快乐成长。在形成系列的基础上,编写五条年级的活动方案。

    C、开展“睛彩之旅”社会实践课程。在传统的大中小队活动、春秋游活动,以及寒暑假亲子活动中融入探究元素,设计“小研究”、“微调查”,形成“小课题”、“微报告”,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我,认识他我,学会思考,善于沟通,形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4、进一步完善校本质量保障体系,根据新的教育形势与要求,适时调整各项机制,修订并健全各项制度,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1)组建质量保障专家委员会和质量保障家长委员会,合理整合多方资源,定期开展调研与诊断,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完善。

2)在全面实施等第制评价和完善学校新一轮课程方案的基础上,全面调整相配套的各项质量考评制度及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等相关的管理制度。

3)明确质量保障体系涵盖的四大方面内容(德育管理、教学质量、特色课程、身心健康)的责任人,建立每学期的分析汇报制度与考核评价制定,坚持正确的质量导向,落实科学的质量管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4)结合市教委和区教育局近年来推行的“一年级学习准备期”调研、“三年级等第制评价调研”、“四年级绿色指标测试”,以及“五年级作业情况调查”等机制,在二年级末开展“学业水平诊断”,从而从多个维度完善各条年级的质量监控与保障的措施。

 

(三)教师发展

分目标:队伍精干,发展自觉与创新活力并举

发展任务:

    1、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岗位责任意识,不断提升教师育人境界。

    2、以吸收引进、岗位调整为策略,实现一线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的合理优化,以带教促研究、以合作促发展,积极应对教师队伍老化的实际问题。

    3、创立校级、中层、组长等后备管理力量的挂职培养、轮岗体验机制,进一步完善对储备力量的培育,注重管理队伍的年轻化与成熟性。

    4、加强对各学科骨干的培养,积极鼓励并鼎力支持教师申报市区各级骨干,输送优秀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帮助有学科影响力的高端教师建立工作坊,带教校内乃至协作块的优秀青年教师,互促成长。

    5、组织2-5年教龄青年教师制定岗位成才计划,进行全程跟踪管理,提供各种帮助,搭建多样平台,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速度。

具体措施:

    1、结合校本培训,开展系列师德教育,塑造为人师表的一中心教师形象。组织系统的理论学习(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文件)、专题报告(全国、市的优秀育人楷模、身边的师德典范等)、学习交流等形式(撰写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小结),树立爱岗敬业的良好的师德修养。

    2、以深化书香校园建设为载体,倡导教师在读书中沉淀思想,安心乐教,增强为人师表,以身立教的社会责任感。党支部、工会每学期制定有效的读书方案,为广大教师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引领教师多读书、读好书,提升教师内涵素养。

3、从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等多个维度,对照梳理学校教师队伍现状,完成本轮《学校教师人才梯队分析与培养规划》。逐年分步完善教师队伍结构的再优化,争取达成如下指标:五年内新培养各级骨干58人,区学科带头人在原有基础上再增加1-2人,从而使全校历任与现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总数占到在职教师之比37%递增到的43%以上,研究生学历层次占比从8%提高到15%,党员教师占比从32%上升到37%左右。专技比例进一步优化。

专技

岗位等级

特技

 

高级

中级

初级

 

 

五级

六级

七级

合计

八级

九级

十级

合计

十一级

十二级

十三级

未定级

合计

定编标准

3

6

7

16

19

25

20

64

13

14

 

 

27

201512月聘任数

1

2

4

7

13

18

18

49

6

10

1

1

17

五年后预达成目标

2

4

4

10

17

23

17

51

9

9

 

 

18

 

4、开设行政讲坛,提升中心组学习效率,拓宽行政人员学习视野,提升行政人员思维高度,进一步增强学校管理队伍在政治意识、思想觉悟、责任担当等多个方面的成熟性。继续公平、公正地做好中层及校级后备干部的选拔、推荐工作。制定《学校后备人才挂职、轮岗培养细则》,逐年分层推出管理岗位,提供给后备管理人员进行挂职锻炼的机会。

    5、继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构建自主发展机制,指导青年教师制定符合实际的个人阶段发展规划,准确分析并正确定位发展目标,明确发展策略,实现在原有基础上的不同提高。并通过互联网、大学专场招聘会、长三角师资招聘会等多种途径,招聘新教师,争取成为上海师范大学毕业生实习基地,实施有计划的职前实习,吸引优秀人才壮大青年教师队伍。

6、借助师徒结对、专家指导、名师引领、阶段展示等多样的活动平台,逐步构建青年教师自我教学风格与专长,高效实现专业发展。新教师——入门,力争在2-3年内熟悉业务,胜任教师岗位,初步显露自我特点。成熟教师——入格,力求在4-5年内扎实基础、争创风格,逐步展露自我专长。

7、继续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选拔优秀的教师承当班级管理者、家校沟通者、学生成长引路人的使命。通过班主任工作例会、德育年会等机制分享班主任工作智慧,不断在的社会背景下提升班主任工作水平。改革班主任工作记录,并不断完善班主任工作评价。

 

(四)学生发展

分目标:学生精彩,学业发展与素质提升并茂

发展任务:  

    1、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及其他各类专项教育。在此基础上,拓展海洋国土教育新视野。

2、加强行为规范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保持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和上海市心理健康达标校的荣誉。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时代发展要求,以“明是非、讲诚信、正言行;爱学习、善思考、勇创新;尊师长、爱集体、护公物;有礼貌、讲团结、勤自理;能合作、会探究、乐公益”为总目标,重新对学校的行规礼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课程化设计,并完善相配套的评价,将行规与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五育并举,重视德智体美劳各项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挖掘并提供有针对性、时效性的课程资源,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

    4、保持区科技、艺术、体育三项传统特色校项目;深化校少儿视觉艺术特色课程建设;加强歌舞剧表演、民乐演奏、体育舞蹈三大艺术特色建设;推进市“书香校园”建设;打造社会实践“睛睛在行动—慈善公益行”校本特色。

具体措施:

1、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在日常的班队建设、寒暑假社会实践公益行、德育特色课程建设,以及两年一度的灯光晚会等活动中,常抓不懈。

2充分发挥学校地处黄浦江畔的地理优势,与社区共建单位黄浦海事局一同确立“对小学生开展海洋国土教育的创新研究”课题,并以此申报市区级课题,并有计划地在三年级中开设相关课程。

3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加强各种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加强行为规范教育,注重平时的检查和落实,辅之开展各项竞赛和评比表彰活动,提高学生行为规范的达成度。充分利用新星电视台、升旗仪式、队报板报宣传栏等渠道,对校园不文明行为及时进行积极引导和整改。继续通过颁发流动红旗、开展“黄一中心阳光学子”评比等手段,激励先进,形成文明风尚。面向家长,开展形式多样的行为规范教育指导,家校形成育人合力。

4、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时代发展要求,丰富和完善学校原有礼仪教育,发挥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整合学校、家长和社会多方资源,从课程建设的高度对其进行重塑,以礼仪课程为抓手,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塑造美好心灵。

5打造校园文化精品系列,逐步形成“艺术节、体育节、书香节、科技节”等校园文化节日。在前几年的积累基础上,对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进行分析、提炼、再加工,使其成为有主题、有序列、形式多样、体验丰富、师生共同喜爱的校园盛典。同时,更好地从班级软环境建设、班级特色活动策划等渠道入手,引领和指导年级和班级创设各有特色的年级和班级文化。

6、对寒暑假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梳理,提炼特色,将有特色的好做法通过小故事、小案例的方式汇编成册,以此传播真善美,弘扬正能量。率先汇编《睛睛在行动——慈善公益行》一册,收录小睛睛志愿者在老师、家长的带领下,在校内外服务社区,关爱他人,开展慈善公益行的点点滴滴。

7、继续大力培育体育舞蹈特色,每年承办好黄浦区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黄一中心杯”体育舞蹈比赛,不断扩大影响,成为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加入市校园篮球联盟,探索篮球活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有效操作途径。继续抓好棒球、橄榄球等体育特色课程的建设,积极参与市区各类比赛,争取好成绩。

8作为上海市国际艺术节合作单位,通过校园歌舞剧表演、民乐演奏、舞蹈排练等途径,不断向艺术节输送剧目或节目,为学生的艺术素养展示,提供更高更大的舞台。同时适时引进优秀的剧目、团队加入,丰富校园艺术教育的内涵,提升校园艺术教育的活力。

9、通过再次申报上海市创新实验室项目,完成学校第四个课程空间“童趣天地”科技探秘课程空间的改造,为学生提升一个全新的科学实验和科技创新的物理空间。继续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科技活动,引导学生对科学形成正确认知,对科技充满创想和探索热情。

 

(五)资源配置与服务

分目标:服务精到,硬件建设与软件提升并行

发展任务:

    1、进一步优化、美化校园硬环境,创设与办学目标相契合的,学校、年级、班级三级相互呼应的校园文化软环境,倡导组室文化、办公室文化建设与教工社团文化活动。

    2、通过申报上海市创新实验室项目、申报区环境创意项目,以及学校自主经费等多种渠道,逐年有序推进学校的课程空间再造。

    3、进一步加强资源联动,发挥家委会、社委会作用,协同教育与管理,促进学生成长。在此基础上,加强与教育业务指导部门、科研院所的联系,成立学校或协作块“专委会”。

具体措施:

    1、抓好校园“人文建设”三大工程。一、与班级文化建设同步,积极创建美观、舒心的办公环境,建立和谐、民主的办公氛围,营造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文明班组。采用问卷调查,广泛征集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实施办公室“绿色书香建设工程”。抓手之二:继续坚持对教师开展“人文素养提升工程”,组织读书、观剧、参观寻访等活动。抓手之三:在新形势下创新“精彩社团凝聚工程”的策划与实施,进一步凝聚教师,焕发活力,丰富业余生活。

    2、积极参与上海市创新实验室、黄浦区环境创意空间项目申报,遵循低结构、多功能的理念,有计划、有步骤地逐年完成课程空间再造,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改造教学楼北部二、三楼,打造科学探索课程空间和歌舞艺术律动空间。重新设计一楼学生剧场,为三大类课程实施创建更优质的教学环境。

    3、进一步完善“社区委员会”工作机制,加强社会教育资源利用、学校课程实施与校外教育活动的有机整合,开展主题鲜明、生动新颖、富有趣味性和感染力、且为不同年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地体现社会实践活动的多样性、专业性和实效性,丰富学生的体验和经历,扩展成长视野。

    4、进一步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通过规范与强化家长委员会的职能,提高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进一步加强家校间的教育交流,让家长资源主动成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新资源,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以家长学校为平台,学校开放日为互动点,切实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形成更大的教育合力。

5、探索组建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专业委员会”,邀请有话语权、有各种专业高度的人才成为学校智囊,汇集群智,为学校发展、师生成长出谋献策,为学校教育教学的规范、有序、自主、创新保驾护航。

附:

细化项目

序号

项目内容

责任部门(责任人)

1

书香校园创建

党支部、工会

2

学校管理手册修订

校长室、教导处

3

综改项目(预见学习项目)

校长室、各部门

4

数字化校园建设

信息部

5

协作块项目

校长室

6

课程方案实施

科研室、教导处

7

学校质量保障体系及五环节管理

校长室、教导处

8

人才培养规划

党支部、人事处

9

德育课程统整

党支部、德育室

10

校园文化节打造

德育室、大队部

11

上海市创新实验室项目

校长室、总务处

12

组室文化建设

工会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