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清华中学基础教育信息公开 > 会议活动 > 20190926教研组组长会议概要

会议活动

20190926教研组组长会议概要

索引号:-0903-2020-001  发布日期:2020-09-28 来源:黄浦区基础教育机构信息公开

会议时间:2019926日上午10:00

会议地点:行政楼2楼会议室

会议主题:学习市教委两个文件

会议内容:

上海市教委相继出台了两个重要文件: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九部门关于印发<本市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增效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沪教委规[2019]10

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加强本市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相关措施的通知》(沪教委规[2019]9号)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九部门关于印发<本市落实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增效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沪教委规[2019]10 )文件摘要:

一、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科学编制中小学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周课时总量和周活动总量,确保体育与健身、劳动技术、道德与法治、艺术类、社会实践等课程(活动)的课时。实施提升中小学课程领导力行动计划,聚焦学校课程、学科教学、教师教研,整体提升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探索建设区域课程管理服务平台,以信息化方式加强对学校课程计划和实施的在线管理和服务,提高课程编制和实施效率。

2.持续改进教学行为

推进小幼衔接,探索实施小学低年段基于学科的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坚持从学生生活出发选取主题,围绕主题设计活动和学习任务,通过“做中学”等活动丰富学习经历。全面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落实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不拔高教学要求,不赶超教学进度,增强各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的执行力。推广儿童学习基础素养研究成果,创新教学和研究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项目化等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3.切实加强学校作业管理

出台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措施,加强对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反馈、讲评、辅导等各环节的统筹管理。市级教研部门出台中小学作业设计与实施相关业务指导意见,明确设计方法与实施重点。各区要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作业长效管理机制,明确教学资源选用备案流程。加强对学校作业管理的日常检查,将作业管理情况纳入学校绩效考核范围。市教育督导部门研制作业管理督导指标,指导各区开展区域学校作业管理效能监测,形成定期抽查、发布区域监测报告的工作机制。各级科研、教研与师训部门将作业设计与实施统筹纳入科研、教研、师训范围,将作业设计、实施与命题能力作为评价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内容之一,探索开展教师作业设计和命题能力的专项调查。各中小学要制定学校作业管理制度,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

加强对学习类APP和进入校园使用的中小学教学资料的严格管理,学校和教师不得使用未经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审查的学习类APP布置作业,不得要求或组织学生购买未经国家或上海市审查通过的教学资料。

4.严格规范学校考试评价

坚持教考一致原则,各级考试命题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进行,严禁随意增加考试难度。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和科目,严禁组织中小学生参加任何形式的联考或月考。

每学期开学后两周内不得举行考试、纸笔测试。小学阶段不进行期中考试或考查,一、二年级可进行期末考查(一年级不得进行书面考查);三、四、五年级期末考试仅限语文、数学两门学科,其他学科只进行考查,考查形式可灵活多样。初中除语文、数学、外语学科可举行期中、期末考试以外,其他学科只进行期末考试或考查;道德与法治(思想品德)、历史、地理学科采用开卷形式(或以开卷、闭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考查;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学科应加强动手实验能力考查;信息科技、劳动技术、体育与健身、艺术、音乐、美术学科只进行操作、应用和实践性的考查。

加强对区域考试和学业质量监测的规范管理,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严格控制考试频次,严禁各区按考试成绩对学生、学校进行排名,严禁各区按升学率对学校排队,严禁下达中考、高考等相关考试指标,或以此进行排名奖惩。

5.提高教学研究质量

围绕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作业研究、考试评价、资源开发等重点任务开展教学研究、指导、服务工作。丰富教研形式,根据不同学校、学科、学段、教师的发展需求,采用现场展示、项目研究、驻校指导、主题教研、跨学科教研、跨学段教研、网络教研等多种教研方式。研制教研工具,形成教研规准,深度融入现代信息技术,着力提升教研指导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健全教研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等组织和部门的协同作用,组织教师围绕教学实际问题经常性开展教学研究。健全课程目标引领下的教、学、研、评一体化的教研管理机制,及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加强日常教学评价的设计、诊断与改进。

6.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素养

切实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以及本体知识更新能力、作业设计与命题能力、实验能力、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和心理辅导能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从关注学生的学习逐步转化为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品质养成和人的全面发展,形成符合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学习策略,引领课堂教学改革。加强教学五环节管理,提高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工作水平,加强家校共育、心理及生涯规划辅导,切实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完善教师培训机制,注重将提升教师能力素养的要求转化成教师研修和培训的课程,在教师研修过程中不断生成培训资源、优化培训模式和方法,激发校长、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和能力的内生动力。

倡导教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开展补缺补差,鼓励教师对具有创新潜力的学生加强个性化辅导。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参与有偿补课,不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和奖惩教师的标准,对有违反减负行为的教师,查实一件、处理一件,并将处理结果记入校长、教师诚信档案,将贯彻落实减负增效规定的内容纳入校长和教师工作考核评价范畴,考核评价结果与各类评审、晋升及评选挂钩。

7.规范进入校园的各类教育活动

建立本市中小学专题教育项目归口管理制度,严禁随意增加专题教育内容,提高专题教育实施的系统性、完整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指导学校整合实施专题教育,借助课堂教学集中主题活动、网络课程资源和实践体验活动等多种途径,统整运用校内外各类资源,加强专题教育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融合。严格落实进入校园的学习类APP的“双审查”责任制,建立健全日常监管制度,对违规使用APP的学校、教师严肃问责。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加强本市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相关措施的通知》(沪教委规[2019]9号) 摘要

一、加强学校管理

1.完善管理制度。学校是作业管理的基本单位。各校要制定作业管理制度,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及教师工作要求,加强对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分析、反馈、辅导等全过程管理,加强作业与备课、上课、辅导、评价等教学环节的系统设计。

2.规范作业来源。鼓励各校围绕作业选用与设计等主题开展校本研修,不断加强校本作业资源建设。教师不得使用未经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审查的学习类APP布置作业,不得要求或组织学生购买未经国家或上海市审查通过的教学资料。

3.科学设计作业。作业设计是备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基于课程标准及其他相关课程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课标和意见”),围绕作业的目标、内容、难度、类型、数量等关键要素,通过选编、改编、自主创编等方式,科学设计符合新时代育人要求、体现学校特点、适合学生实际的作业,凸显德育实效、促进思维发展、提升体质健康、强化美育熏陶、培养劳动习惯。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体质短板设计个性化“运动处方”,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设计多样化艺术活动,统筹安排班级值日、家务劳动、公益劳动等劳动实践。探索利用信息化等手段不断提升各类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不得使学生作业演变为家长作业。

4.合理布置作业。教师要提前试做拟布置的作业,原则上要随堂布置作业,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布置作业时要向学生明确作业要求及评价方式,提升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布置寒暑假“运动处方”,应在开学两周内组织相应体能监测并将结果纳入体育日常成绩;布置电子作业,应对学生进行正确使用网络、注意用眼卫生教育。

5.统筹作业总量。教研组、备课组等要指导教师根据课标和意见合理布置、及时报备学科作业。学校要探索利用信息化等手段,以年级组等为单位统筹各学科日常及假期基础性作业和弹性作业总量(含电子作业),有序安排实践性作业、跨学科作业。确保作业总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6.有效评改反馈。教师应按时回收、认真检查批改、全面分析、及时反馈作业。不断提升集体讲评、个别面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强化作业评改、反馈的育人功能。杜绝要求家长代为评改作业,不使用侮辱、嘲讽言词或符号批改、反馈作业。

7.正确引导家长。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家委会、新媒体家校互动平台等多种渠道引导家长形成科学育儿观与成才观,着力关注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掌握培养孩子良好作业习惯的方法。学校应向家长提供加强亲子沟通、实施时间管理、预防网络沉迷等专题辅导,加强教育政策正面宣传,指导家长根据孩子个性特长、成长规律和发展需求进行学业和生涯规划,学会合理安排孩子课余生活,避免造成孩子过重的校外学习负担,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小时鼓励孩子与家长共同承担家务劳动,参加体育锻炼及社会活动。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