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清华中学基础教育信息公开 > 专项工作 > 上海市清华中学“强校工程”研讨月

专项工作

上海市清华中学“强校工程”研讨月

索引号:-0902-2020-001  发布日期:2020-09-28 来源:黄浦区基础教育机构信息公开

——跨学科观课、评课系列活动报道

【序幕】

20191129日下午,上海市清华中学主题为“依托强校平台 促进教师发展”的“强校工程”研讨月系列活动拉开帷幕。上海市清华中学徐彪副校长宣布了系列活动的开始,并提出开展系列活动旨在深入推进学校“强校工程”项目,依托学校“强校工程”专家顾问团的外脑智慧,聚焦课堂教学,创新校本教研模式,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本次系列活动历时近一个月,共分四个篇章:篇章一 “强校工程”学科专家讲座“如何观课、评课”;篇章二 沈红旗名师工作室学员语文公开课、专家点评;篇章三 上海市清华中学程思怡老师公开研讨课,跨学科观课、评课实践;篇章四“强校工程”顾问团专家杨明华校长讲座。

【篇章一】“强校工程”学科专家讲座“如何观课、评课”   

1129日下午,上海市清华中学礼堂格外热闹。学科专家们从不同学科为学校老师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讲座。

语文学科专家周孝放老师抛砖引玉,从向明教育集团内刚开展的三校同课异构教学评比活动的三节语文课的观课、评课谈起,他说教师的课堂应该是有个性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最让人记忆的两句话是:教育不容易:教师必须人格高尚、学识渊博、素养全面;教育又容易:只要常想两个问题,第一假如我是孩子……第二假如是我的孩子……

黄浦区化学教研员张如欣老师、物理教研员成晓俊老师、历史教研员任琍老师和地理教研员张智国老师分别从各自的学科讲述了观课、评课该关注的方面,大家都不约而同谈到了观课、评课的几个核心词: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与目标的一致性)、重难点、单元视角、评价设计和作业设计等。

黄浦区原数学教研员李建国老师则从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角度,阐述教师需要完成角色的转换,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教学服务的提供者、学生学习的陪伴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学习动力的激发者和学生情感的呵护者。观课应该看课堂是否进行了真正的学习:是否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是否重置学生学习经验,是否在实践中检验所学,是否产生新的学习问题等。

【篇章二】沈红旗名师工作室学员语文公开课、专家点评

126日下午,上海市清华中学全体教师齐聚VR教室,特邀沈红旗名师工作室学员上海市向明初级语文教研组长吴群英老师,带来一节“发挥联想和想象——诗歌创作”的教学展示课,吴老师用她深厚的教学功底,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思考,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课后,沈红旗老师对本节课做了点评,沈老师从六个方面为老师们阐述了如何评课:

(1) 评课要讲清楚是什么课型?不同的课型的要求和标准不一样。

(2) 回归本次活动,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3) 教学是对话,是互动的,有效的,适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

(4) 教学要有对学生的热爱、对学生的情感的刺激、对培养学生。教育是:始于兴趣、终于习惯。

(5) 写作时调动的艺术,调动学生的积累、素材、情感。

(6) 本节课诗歌创作,想象和联想、相关和相似,老师给了很好的起点“带来了几片叶子,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改进之处是:老师可以在做归纳和梳理。

【篇章三】上海市清华中学程思怡老师公开研讨课,跨学科观课、评课实践

1213日下午,上海市清华中学全体教师再次齐聚VR教室,由语文程思怡老师带来一节“蝉”的教学研讨课。在前期两场活动的基础上,学校组织全体教师,以这节课为“小麻雀”,通过跨学科研讨、评课的形式,把前期所学的听评课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学校语、数、英、综合文科、综合理科五个教研组,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本节课进行了点评。

语文组老师从本学科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掌握说明文的特点,学习如何将一个事物介绍清楚,体会说明文的语言风格,课堂教学的目标、活动设计与目标的一致性等要素对本节课做了点评。

数学组老师点评:程老师在课堂上多次让同学进行阅读,有齐声朗读、个别诵读、仔细默读、快速浏览。阅读理解能力在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数学老师可以向语文老师学习,如何知道学生阅读数学文本,通过关键字词理解数学定义。有些数学定理或命题是长句,学生阅读困难很大。可以分析句子结构,关注定语的重要性。

英语组老师从语文和英语两门学科的角度进行思考与探索。语文与英语学科有共性的部分。首先,都注重学生语言学习习惯的培养,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在课堂上,都借助各种学习素材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输入,也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次,对于阅读的教学都力求深挖吃透,努力帮助学生通过对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文本素材的阅读,可以使学生从文本出发不断走向作者走向生活实际。再者,教学内容都兼具跨学科的教学内容。例如,六年级的Great cities in Asia这一篇课文,就需要结合地理历史等学科作为辅助,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并通过文本的延伸达到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综合文科的老师们则谈到:学生在学习这篇自读课文的过程中进行了说明文速读训练。历史、地理等学科的教科书本身就是说明文的文体,进行这样的训练对于其他文科类学科的学习做了阅读能力的准备。这让综合文科组的老师们看到了跨学科教学的可能性和着眼点。

综合理科的老师们谈到:作为理科老师,蝉可能会讲蝉的生活史,蝉的身体结构功能,蝉与人类的关系等等,比较科学严谨。今天听了语文这样的一节课蝉。这样一篇说明文。让老师们从跨学科中看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情和美!“情”让我看到了一位科普学家对于生命的尊重,学生从字里行间读出或感受出来的“四年的苦”和“一个月的享乐”的对比,从寻找那么多的苦,凸显蝉最后一个月欢唱的快乐,自娱自乐的快乐,对自己生命歌唱的快乐。这种情感是出于一种大爱,对万物的爱,对微小生命的尊重,理解,赞美和爱。“美”在于文学语言的美,生动活泼的描写用词,带有情感的重词,美在于语文的意境美,一篇说明文的描述让读者读后能有一篇篇“蝉克服各种苦”的情景在眼前浮现。也许这就是文学作品特有的育人价值所在。

最后,老师们感叹:人是一个综合的人,需要文学、科学、艺术多方面结合的。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维度对同一个世界有一个多角度的了解,从而让学生更好的认识世界,认识万物,感悟到真善美,每一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所有学科老师的合力。

【篇章四】“强校工程”顾问团专家杨明华校长讲座

1220日下午,原大同中学校长杨明华给我们带来了主题为“办现代教育 为未来奠基 向理想进发——强师强校优质量同心同德铸品牌”的讲座。

杨校长从:做个“全人”、培育“全人”和一辈子学做老师三个方面为老师们阐述了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杨校长的报告引经据典,生动有趣,现场问答更是激活了在场的老师们的思维,也引发老师们的思考。

最后,杨校长提出,教师应是不断追求自己生命发展和完善的人,在帮助别人完善的同事发展和完善自己,做一个“大视野、大境界、大情怀、大智慧”的人。

【尾声】

   上海市清华中学马驰校长对本次系列活动做了总结,他谈到:请专家团队来讲如何听课观课,是为了改变学校以往传统的论坛方式,改变方法、改变思路,希望专家讲座,观课、评课现场指导和实践,不仅让本学科的老师,还在于让非本学科的老师了解如何来听课、评课,为学校的校本教研提供了新视角,新的思考纬度。

今天的教师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多,能够为人类社会发展做贡献的人。教育是要塑造未来社会的人。强校工程为全校老师提供了一个平台,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更加多的学习的平台,发展平台。

最后,在老师们的掌声中,由马驰校长宣布本次系列活动降下帷幕。活动结束了,但是活动带来的收获将应用到每个老师的日常教学中去,相信清华中学在新的一年里,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会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