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阳光学校基础教育信息公开 > 专项工作 > 黄浦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规范达标建设

专项工作

黄浦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规范达标建设

索引号:-0902-2020-001  发布日期:2020-07-03 来源:黄浦区基础教育机构信息公开

    黄浦区阳光学校是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全日制公办特殊教育学校,主要招收中重度智力障碍及多重残障学生,为残障儿童提供教育、康复和保健服务。
    学校在编在岗教职工35人,其中教师34人,学生76人,设9个教学班。学生大多属于中重度智障儿童,还伴有自闭症、脑瘫等多重障碍。“建设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文化家园”是学校的办学理念,也是阳光学校师生共同追求的愿景。近年来,学校坚持“阳光—融合教育”,创设开放的、生态的、支持性的育人环境,构建以社会适应为核心的课程,培育健康、快乐、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品质,培养阳光“可爱的孩子”。
    语言文字工作是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建设良好校园文化品质重要的外在标志。我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为指导,落实各项工作,积极开展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校建设。
一、完善制度,有序推进
(一)健全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总体规划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组员由德育教导、教学教导、大队辅导员、语文教研组长、图书管理员、信息员,每人明确责任、积极配合、齐抓共管,形成较完善的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网络。
(二)建立长效机制
    学校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在《学校章程》中明确规定“学校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语言文字工作总体目标已纳入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具体要求在年度工作计划中得以体现,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小结。制定《阳光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制度》,从学生培养、教育教学、教师评聘等方面明确工作要求。例如:学校制定的《阳光学校课堂教学常规》《阳光学校课堂教学评价表》《阳光学校教师课堂教育激励语》《黑板报检查要求》等制度中均有明确的规范用语用字要求,切实将语言文字使用要求落实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三)营造语言环境
    普通话是学校的工作语言和基本交际语言。学校在教学楼走廊、会议室、多功能厅等场所放置“请讲普通话”永久性固定宣传牌。学校主页有宣传语言文字的工作内容。校园标语标牌、文本材料、通知告示、校园网站、宣传栏用字能够符合规范要求。
(四)保障工作经费
    学校每年投入一定的推普工作经费。经费主要用于为教师添置语言文字类学习报刊书籍、聘请专家讲座和教师培训,制作语言文字宣传版面,购置电子阅读机等。合理规范使用经费,为语言文字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 规范意识,提升能力
(一)树立规范意识
学校坚持贯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教师层面,结合教研组学习、校本培训开展语言文字法规政策学习,强化教师自觉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学生层面,通过红领巾广播、推普园地,加强宣传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说好普通话的意识。
(二)夯实教师基本功
    语言文字学习纳入教师校本培训,以活动为载体,夯实教师语言文字应用基本功。学校以“幸福为师,快乐从教”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如:“诗文大荟”擂台赛、“做有温度的教师”征文演讲、美文朗读会、青年教师钢笔字比赛等活动;邀请辅导讲座,跟着专业人士品读经典,感悟中华语言之美,提高教师语言文化修养。全校教师普通话水平100%达标。新入职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目前,已有一位教师通过测试,另一位教师今年参加测试。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培训,全面提升教师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三)培养学生能力
    根据《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落实生活语文教学目标,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获得生活所需要的基本语文素养,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比如:低年级学生能听懂生活中常用的普通话;学说普通话,萌发对汉字的兴趣;能用铅笔描写或抄写生活中常用的汉字,能用普通话朗读简单句等。中年级学生,能用普通话与他人交谈,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书写(描写或抄写)生活中的常用词语,能阅读一段话等。高年级学生能向他人介绍自己,能用硬笔书写,能简单复述课文主要内容等。循序渐进,因材施教,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为其适应生活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三、聚焦课堂,传承文化
(一)深入课程与教学活动
    学校明确要求教师在教案、试卷、板书、课件、作业批改中用语、用字和书写要规范。除了语文教师在生活语文课上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也要求在其它学科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比如:语言训练课,对有语言障碍,口齿不清,吐字困难的学生开展一对一教学,帮助学生养成倾听习惯,矫正构音缺陷。“儿童剧表演”兴趣课,老师指导学生学朗读,学表演,学配音,提高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社会实践活动课,带领孩子走出校门,认认社区路名、看看公交站牌、学学商店购物等,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语言文字,学会与人交流沟通,更好适应社会生活。2019年九年级6名毕业生参加上海市特殊教育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文化考试成绩均为合格,顺利进入特教职业学校就读。
(二)传承传统文化
    语言文字工作与学校德育活动相融合。“阳光娃过中国节”是学校德育特色活动。每逢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举行民俗文化展示,猜灯谜、读古诗、讲故事、写对联、演小品,通过各种语言文字表现形式传情达意。利用晨读时间,各班开展“阳光娃诵经典”活动,读古诗听故事,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吟唱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之美。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走近经典,学习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 加强宣传,丰富活动
(一)加强法制宣传
    学校通过电子屏幕、校园广播、校园网等宣传阵地普及语言文字法规、政策。例如:学校微信公众号开设“大家一起来学习”推普学习专栏,向师生、家长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法规和政策。在班级板报中开辟推普宣传栏,用生动的图文普及语言文字知识。多渠道宣传,提高师生对语言文字工作的知晓率。
(二)做好推广普及
    学校每年积极开展推普周活动,丰富宣传教育活动,寓教于乐。利用国旗下的讲话进行宣传动员,明确推普周的宣传主题,倡议师生积极成为推普宣传员。开展主题活动,比如:2018年“小可小爱绘声绘色绘童年”故事会,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创作故事绘本,展现美好校园生活;2019年“家•团圆”,说文解字理解“家”的含义,师生一起挥墨书写“家”字,抒发爱家爱国情感。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过程中,积极发挥家校互动作用,开展学生作业展示,让家长了解学生作业书写情况;开展亲子阅读活动,以阅读为纽带,“小手牵大手”共享阅读乐趣。
五. 研究方法,发展特色
(一)研究教学有突破
    基于特殊学生的认知水平,在特殊学校开展语文教学更讲究方式方法。教师们针对特殊学生认知特点,开展课题研究,如:区级课题《运用“医教结合”改善智障学生语文写字教学的研究》《模板型教具在智障学生应用文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校级课题《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绘画方法帮助智障学生理解古诗含义的研究》《提高中年级中重度智障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研究》《依托绘本教学培养低年级智障学生阅读兴趣的探索与研究》,这些课题基于学生实际,内容立足于语文教学方法,有想法、敢实践、见成效。
(二)特色工作显成效
    与书交朋友,让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书香校园”读书活动逐渐成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中的特色活动。学生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参与读书征文、交流读后感、分享好书、讲有趣的故事、制作读书小报等。2017年、2018年,学校连续被评为黄浦区中小学生暑期系列读书活动优秀组织奖。
    开设儿童剧兴趣小组,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师生精心编排了《没有牙齿的大老虎》《古诗诵读》《狐假虎威》《上海童谣》等节目,分别参加上海市学生戏剧节展演、上海市中小学“我是非遗传习人”评选活动、黄浦区“校园最美领声”系列活动、黄浦区学生艺术节朗诵比赛等,均取得好成绩。在参赛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朗诵、表演的本领,更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小小舞台,展示了阳光师生不一样的语言风采,也成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新载体。
    学校将申报黄浦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规范达标建设作为语言文字工作的新起点,以评促建,推动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再上新台阶,让中华优秀的文化根植于阳光学校师生的心中。


                                                 上海市黄浦区阳光学校
                                                     2019年11月1日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