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阳光学校基础教育信息公开 > 专项工作 > 在阳光沐浴下成长 “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复验报告

专项工作

在阳光沐浴下成长 “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复验报告

索引号:-0902-2020-001  发布日期:2020-07-03 来源:黄浦区基础教育机构信息公开

    黄浦区阳光学校是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全日制公办特殊教育学校,主要招收中重度智力障碍以及自闭症、脑瘫等多重残障学生,开展教育、康复和保健服务。目前,学校设9个教学班,有学生76名,教职工35名,对区内无法入学的重残儿童实施送教上门,为区内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普通中小学提供特殊教育巡回指导。
    学校首批完成了上海市特殊教育机构标准化建设任务,为特殊学生营造了既适合集体教育活动又适合个别化教育康复的支持性环境。“建设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文化家园”的办学理念在办学实践过程中已成为阳光学校师生共同的愿景。
    学校是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会员单位、上海市特殊教育心理协会会员单位。2016年被评为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
一、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与机制
(一)明确目标定位
    学校以《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倡导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为指导,围绕黄浦区“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区域总体目标,在办学过程中逐步确立了“建设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文化家园”的办学理念,让校园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教师事业发展的热土。基于这样的思考,学校制定了具体的办学目标。
1、创设开放、生态、支持性的育人环境,培育健康、快乐、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品质。让特殊儿童在成长中体验快乐,拥有幸福难忘的学生时代。
2、深化“阳光—融合教育”内涵,构建和完善以社会适应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社会化发展。
3、推进医教结合工作,为残障儿童提供教育、康复和保健服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4、关心教师职业成长和文化需求,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创造条件帮助教师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成就感。
    学校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为指导,把心理健康教育写入《阳光学校五年办学规划(2016—2020年)》《落实〈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以综改项目为抓手,实施“可爱的孩子”培养计划,培养目标明确,引导学生争做阳光“可爱的孩子”,健康、快乐、友善、自信、坚强、明理,成为基本适应社会生活的公民。
    每学期制定心理建康教育工作计划,做好学期工作总结,分阶段切实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任务。
(二)构建管理网络
    学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网络,成立了由校长、党支部书记、德育教导、心理老师、卫生老师、班主任代表、家长代表、总务主任等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网络建构立体化、多层面、全方位,领导小组职责明确,定期研讨,有效运行。
(三)强化制度建设
    学校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以制度为保障规范工作管理。建有《阳光学校心理教师岗位职责》《阳光学校心理辅导室管理制度》《阳光学校心理游戏与认知室管理制度》。近年,学校高度重视心理危机干预,成立了工作小组,制定《阳光学校危机事件处置流程图》《阳光学校心理危机事件处置预案》《阳光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制度》《阳光学校心理危机防范制度》《阳光学校心理危机事件预警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培训和演练。
    学校建有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目前,已为七到九年级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份。学校应用华师大开发的特殊学生“七维”检核系统,分别在低、中、高年级学生中进行社会适应、认知等方面的测试评估,为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化辅导提供依据和可行方案,积累跟踪数据。
二、提供有利条件保障,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持续发展
(一)优化硬件环境
    学校参照《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室装备指导意见(试行)》《上海市辅读学校教学与康复设施设备装备标准》,在教学楼四楼建有心理辅导室、心理游戏与认知室、箱庭游戏室,提供课程教学支持性环境。图书室和教学班分别配备了电子书借阅机,内含“乐淘淘玩穿越”等心理健康教育的绘本、动画、视频等,深受学生喜欢。2019年学校投入9万元,对教学楼四楼走廊进行创意环境设计,打造意境美、趣味浓、互动强的游戏墙面,建成“阳光心灵走廊”,办学生喜欢的学校。
(二)确保经费预算
    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心理专业培训,如:学校心理咨询师培训、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等,为教师学习和培训创造条件,提供机会。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举办教师心理健康沙龙活动等,培养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经费投入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经费支出有保障。专职心理教师绩效工资享受与班主任同等的工作量津贴标准。
(三)夯实师资力量
    学校配备专职心理教师1名,持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学校心理咨询师(中级)证书,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每年参加心理辅导与咨询专项培训不低于30学时,参加市、区组织的心理教研活动,出勤率不低于90%。每年至少开展1次区级或校级教学研讨课,定期召集开展学校教师心理沙龙活动,举办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探讨和分享特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与案例。
    学校有计划选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心理培训,目前已有2名老师持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资师的证书;4名教师获“上海市学校心理咨询专业技术水平认证”中级证书;3名教师获“上海市学校心理咨询专业技术水平认证”初级证书;2名教师获“家庭教育指导师”证书。2019年上半年,全体教师全部通过黄浦区小学心理辅导能力提升培训。
三、丰富教育内容与形式,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
(一)加强心理辅导活动课建设
    学校在四至九年级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每周1课时列入课表。针对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选用《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中关于“认识我自己”、“友情时刻”、“团结合作力量大”等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创设情境,组织体验性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地认识自我,发挥潜能优势,培养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此外,每学期班主任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二)创新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
    每年5月是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2018年,围绕“多彩的生活——学本领,享乐趣,小可小爱共成长”主题,各班发挥创意,排练和展演具有班级特色的心理情景剧,学生在表演中共情角色,学习正确处理生活日常。2019年,以“多彩的生活——说说我的美丽心情”为主题,开展“美丽的心情”征文演讲,讲述自己的心情故事,通过讲自己的故事、听别人的故事,共同分享成长的喜悦。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
    学生个别辅导。每天中午12:10—13:10,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心理辅导室,开展个别辅导。对发现的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由心理教师召集,班主任、家长、校领导一起商讨,进行教育“会诊”,家校协同,保证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团体心理辅导。心理教师每两周一次进班级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分别针对低、中、高年级段学生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团体活动,帮助学生增强适应环境、融入集体、悦纳自我的意识和能力。

    家庭教育指导。学校先后邀请华师大特殊教育系于素红教授主讲《严重障碍儿童生活技能的课程与教学》;老西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林庆馥医生主讲《春季精神疾病与身心健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传承人严蔚冰教授主讲《中医导引与身心健康》;新华医院急诊科戴李华医生主讲《创伤救治与灾难逃生》。通过有计划、有主题的家庭教育指导和培训,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共同呵护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心理危机干预。学校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机制,与区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区青保办、各级医疗机构保持联系与合作。心理教师主动与班主任、家长保持密切沟通,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状况,与校外专业机构保持工作联系,针对具体事例中遇到的问题能得到专业性指导和帮助,成功处理心理危机事件。
举例:基于我校学生的特殊性,自我保护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且大多存在沟通、交往、情绪、行为障碍。尤其在季节交替时,不少学生会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甚至伤及学生和教师。学校基于发生的事件,将事件回放,展开情景模拟、讨论、演练、培训,提高教师危机事件处置的能力。
(四)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学校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进行心理健康宣传与教育。在校园网设立“阳光驿站”专栏,推荐心理小知识和教育小妙招,如:“孩子常见情绪的表达方式”、“如何培养孩子专注力”等;通过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集锦;在红领巾广播开辟“阳光心海”专栏,学习心理小知识,聆听心理小故事。如:学习应对焦虑的小技巧、了解放松情绪的方法、练习腹式呼吸等。
四、整合学校教育资源,助推心理健康教育见成效。
(一)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创建、评审、复验工作的开展,加强特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家校教育的共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知晓度达100%。并通过积极参与区级心理健康教育评比活动提高专业能力和水平。2018年,学校荣获黄浦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优秀组织奖,教师参与黄浦区第三届中小学心理教师基本功竞赛分别获得个别辅导案例评比三等奖、教学评比三等奖。
(二)教育科研引领
    区级课题《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辅读学校德育目标培养与优化的实践研究》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开展德育实践研究,课题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少先队活动中,使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丰富情感,收获体验与感悟,促进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
    上海市心理协会课题、黄浦区区级规划课题《基于社区课程提高中重度智障学生自我效能感个案研究》,以走出课堂的社区课程的实施,带学生回归社区,认识超市、点心店,学习购物、乘坐公交车,从而提高生活能力,增强生活自信,激发自我效能感。
(三)综改项目促进
    学校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项目,全面实施“可爱的孩子”培养计划。围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开展了“我和‘小可’、‘小爱’交朋友”、“为阳光‘可爱的孩子’点赞”等少先队主题教育活动。使用《“可爱的孩子”评价手册》,引导学生做健康、快乐、自信、友善、坚强、明理的“可爱的孩子”。教师、家长共同讲述阳光“可爱的孩子”好故事,一起制作“可爱的孩子”故事绘本,设计“可爱的孩子”吉祥物。2019年结合六一庆祝活动,学校举行了“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可爱的孩子点赞”主题教育活动,评选表彰2018学年度“可爱的孩子”和“可爱之星”,并拍摄了校园专题片进行宣传教育,发挥“可爱的孩子”榜样示范和激励效应。
(四)艺术教育为特殊学生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师资源,开展油画、箱鼓、舞蹈、儿童剧表演等学生艺术社团活动,艺术团的孩子们参加市、区学生艺术节展演,与普通学生站在同一个舞台上,他们充满自信,舞台表现力强,取得令人瞩目的好成绩。2017学年,上海市学生绘画书法摄影作品比赛和展览获一等奖2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3人;黄浦区中小学艺术节单项比赛获金奖1人,银奖3人;黄浦区 “校园最美领声”系列活动获优秀诵读奖2人。2018学年,参加“阳光下成长”黄浦区中小学生艺术单项比赛,荣获西乐项目金奖、漫画项目金奖、故事项目银奖;参加黄浦区学生艺术节戏剧专场展演(诗歌朗诵)荣获小学组二等奖。艺术教育为特殊学生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