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第二学期教导处计划
本学期教导处继续贯彻落实区域相关精神,围绕学校工作要点,努力做好如下工作:
【重点工作】
一、课程管理
(一)改进管理机制,提升课程实施效度。
依据《上海市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措施》,完善学校作业统筹管理机制,通过“作业备案制”,合理控制各学科基础性和弹性作业的总量,有序安排实践性作业、长作业等,不断提升学校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制度促管理。
(二)持续课程改革,凸显学校文化特质
1. 加强基础型课程的研究,提升实施效度。
(1)依托协作块,继续开展“素养课堂”的研究,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2)在统编教材全年段实施的背景下,开展教研室蹲点引领下的实践研究。
2. 完善拓展型课程的设置,彰显文化特色。
(1)继续打造彰显“海派文化”、“科技创意”和“身心健康”的特色课程(特别是体育特色项目,在原有排球、游泳、篮球、武术、扯铃项目的基础上,加攀岩和滑轮)。
(2)完善快乐330课程,开发更多受学生喜爱的课程,做到多样化、精细化、人性化,延展学习空间,搭建展示平台,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3. 打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实践探究能力。
完成一、二年级主题综合实践课程手册(下)的编写。组织教师撰写实践案例,参与区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案例征集活动。
(三)构建数字化平台,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继续构建一期、二期与三期的“智慧平台”,探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收集实践案例,在探索中前行。
1、完善评价细则,制定“评价计划”,将评价融于教学,促进学科素养的提升。
2、推进以体育、卫生、心理为抓手的健康模块平台建设,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3、继续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平台,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实践,提升综合能力。
二、质量管理
疫情防控期间,积极应对、全面部署、智慧落实,精细化做好线上教学工作(详见《北京东路小学在线教学工作方案》及《立足专业 尽最大努力》 )。
疫情过后,继续聚焦课堂,以信息化辅助教学的模式补充线下教学,从教学方式的变革,走向师生教学总体关系的变革,提升教学品质。
(一)基于“课程标准”,实施教学与评价改革。
1、加强流程管理(重点:备课、上课、作业)
内容 |
操作点 |
教学管理 |
备课 |
强调“教学五环节”的一致性,即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 1、备课强化“单元意识”,进行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 2、倡导“传授—互动—协同”的教学方式,运用项目式学习理念和方法构建课堂和学习活动。 3、作业关注目标、内容、类型、数量、结构等关键要素,科学设计,统筹总量。 |
1、完善各项教学管理条例,以制度规范教学行为。(重点:作业管理) 2、教导处采取集中检查和常态抽查相结合的方式,依托教研组力量,规范教学流程的实施。 3、加强教研,挖掘可借鉴的案例,在问题解决中提升教学质量。 |
上课 |
||
作业 |
||
评价 |
||
辅导 |
2、深化评价改革
继续推进信息化评价。依据“课程标准”及教学要求调整一至四年级信息化评价的框架和细则;组织教研组制定“评价计划”并有效落实,收集并推广优秀案例,使信息化评价更趋科学与规范。
(二)基于“调研数据”,改进教学策略与方法。
1、利用“申瞳优学”软件,精准分析学情,实施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
2、分析2019“绿色指标”测试和“一年级Apaid测试”等数据,反思教学行为,
共研改进策略与方法。
(三)聚焦“教改热点”,开展主题教研活动。
1、继续在教研室专业引领下开展语文、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蹲点教研活动,积累案例,形成阶段成果。(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研究;道法: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2、依据学科要求,围绕教研主题,开展单元视域下的教学研究。(如:“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活动设计”“单元作业设计”等)
3、实施作业“备案制”,围绕作业选用、设计等专题开展研修。
• 关注作业目标、内容、难度、类型、数量、结构等关键要素,科学设计作业。
• 探索可供选择的差异化作业。如:基于学生体质情况,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设
计差异化体育锻炼,多样化艺术活动和适宜性劳动实践等,不断丰富作业类型。
4、依托任务驱动,提升专业能力,培育合作型教研团队。
继续做好与江西上饶六小片区等学校的结对共建与精准教育扶贫工作;迎接“萌芽杯比赛”,努力提升教研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常规工作】
一、体卫艺科
1.做好体育学科线上教学工作,精心设计和提供适合我校学生锻炼的补充材料、辅助性练习内容,指导学生合理安全地进行居家锻炼。加强学校特色体育项目的课程化建设,开展校园体育比赛,营造浓郁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引进“智能体育教室”交互设备,拓展学生运动空间。组织学生进行业余训练,积极参与市、区阳光体育大联赛,展现北小学子风彩。
2、做好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完成学生每日健康调查统计及学校预防性消毒工作。开学后,继续落实晨检制度,加强日常巡检,严格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发现有身体不适的学生,及时隔离送医。开展学生近视、常见病的预防与干预。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普及疫情防控等知识。
3、做好艺术学科的线上指导工作,让学生在家也能获得丰富的艺术体验。继续从机制上保障校两团一队的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拓展课程,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艺术修养。积极准备青年教师的“区萌芽杯”教学比武,配合校大队部、校德育部门等开展“六一”节、“十岁生日”活动、毕业典礼”等活动。
4、积极参加市、区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力争取得良好成绩;结合六一活动,开展科技创意游园会科技普及活动。
二、信息工作
以市级课题《以数字化评价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北京东路小学的探索》为抓手,推进信息工作。
三、学籍管理
依据学籍管理政策和要求,继续规范转学等各类学生数据信息录入、毕业班学生学籍信息修改等相关工作。严格按照区里最新要求处理常规异动,如休学、复学、学籍中断等事项,做好学籍档案整理。按要求做好网上校园开放日,新生验证入学,毕业班材料审核等工作。
四、语言文字
认真落实区语委办工作要求,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最美领声”“中华经典诵”等各项活动。将语言文字工作与课程整合,完善相关课程,彰显“上海市篆刻特色学校”和“上海市古诗文推广基地学校”的文化特色。依据市教委要求,将语言文字工作与图书馆工作整合,落实每周0.5课时的学生阅读活动,使学生乐于阅读,不断提升语言文字能力。
五、图书管理
建立健全图书室管理规章制度,安排好对外开放和借阅的时间;培养一支小小图书管理员队伍,进行图书分类编目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定期采购新书,做好图书剔旧工作。以多样的形式向学生进行图书推荐,组织学生参加市、区级各类读书征文活动,开展读书沙龙活动,定期评比“读书之星”。通过提高图书资源的流通率,使全校师生“好读书、读好书”,营造书香校园氛围。做好开学初和学期末师生教学用书分发和报刊订阅等常规工作。
六、档案工作
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力求档案管理在过程管理中凸显及时性。继续指导教师完成业务档案丰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