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四川南路小学基础教育信息公开 > 发展规划 > 四川南路小学三年发展规划(2016年9月——2019年6月)

发展规划

四川南路小学三年发展规划(2016年9月——2019年6月)

索引号:-0701-2020-001  发布日期:2020-07-01 来源:黄浦区基础教育机构信息公开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一)、学校现状分析:

我们四川南路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与教堂并存,是一所规模小但已逐步形成办学特色的学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提升办学品质,提高办学质量,并努力去办一所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学校。学校占地面积914平方米,有三幢独立的教学楼,办学规模在12个教学班左右。

(二)、学校发展的基础优势:

1、通过几年的努力,把“童年阅读,幸福人生”的办学思想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全部,让学生拥有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已成为我们的办学追求,用这一理念与思想践行着黄浦教育要“办学生喜欢的学校”的总体思想。

2、学校拥有一支求真务实、团结奋进、勇于实践的管理队伍;教师队伍日趋稳定,也形成了梯度发展;青年教师的招聘引进也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整体学历。

3、学校的阅读特色已经基本形成,并用课题研究的方式使之更具科学性,在实践中阅读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展,并逐步架构课程框架,开发校本课程。

4、学校整合资源,上海市少年报社、上海市档案馆、上海书城、上海市科技馆都为学校的特色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申报了市级课题“外来务工子女书香家庭的建设” 后,更是携手家长形成合力,使学校特色发展更加具有研究价值。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随着近年来学校周边的市政动迁,户籍学生基本维持在50%~60%之间,但近几年招生政策的改变也使学校的户籍学生有所回升,带来的弊端是班级学生的差异很大,给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2、随着老教师的到龄退休,学校也从2009年开始陆续招聘新教师充实师资队伍,但是总体年龄结构分布不均衡,中年教师的职业倦怠,青年教师还没有迅速成长,对学校如何激活教师的内驱力、加速对新教师的培养,面临新的考验。

3、我们学校是一所经历了两次整体拆并的学校,人员的分布情况不均,学校规模小,在编制的设置、专业技术岗位职数的核定,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对教师的激励作用不能显现,对优秀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学校办学理念和目标:

1、办学宗旨:办政府放心,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学校。

2、办学思想:为孩子的童年播下一颗幸福的种子。

3、办学目标:特色见长、管理规范、质量提高、稳步发展。

特色见长:构建特色课程框架,拓展特色课程的外延,挖掘特色课程的内涵。

管理规范:依法治校、制度规范、科学管理、效果明显。

质量提高:依据绿色指标和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来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稳步发展:通过特色课程的引领,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4、培养目标:

学生培养目标:立足基础,培养兴趣,激发潜能,全面发展。

立足基础:面向全体,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兴趣: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

激发潜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让每个学生有提高,有发展。

全面发展:让学生品行优、身心健、会学习、有特长,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教师培养目标: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精于教书、勤于育人。

敬业爱岗:师德高尚、教书育人、乐于奉献;

团结协作:互相帮助、齐言共长、合作共进;

精于教书:勤于思考、善于实践、注重反思;

勤于育人:善于发现、真诚沟通、注重方法。

5、办学策略:传承  发展  创新

6、发展方略:以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推动学校各项工作,提升办学的品质。

学校

三、学校发展方案

(一)、德育工作: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健全德育组织网络,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让学校每一位教职员工明确自己的育人任务,切实提高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

2、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逐步架构学校特色课程框架,发挥其统领功能;总结历年来学校阅读教学的成功经验,编写校本教材,撰写配套教案,使之在教学中有机、有序、有效地落实育德功能。

3、加强学生基础道德教育,提升四南学子形象。认真落实《中小学生守则》,规范日常行为规范评比,促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积极开展富有童趣、学生喜爱的少先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提高。

4、坚持“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这一德育工作特色,建设和开发阅读课程(馨悦课程),不断整合资源,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满足,在实践中感受幸福。学校努力打造书香校园,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中,丰富知识、学会做人、陶冶情操,提升品质。

5、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在学校现有的条件下建设心理咨询室,有计划地输送教师参加相关的培训,获得相应的资质;在合适的年段开设心理课,告诉学生最基本的心理常识,认识自我、调节自我;逐步建立学生个人档案,了解不同学生的需求,让学生能拥有健康的心理;努力挖掘绘本的资源,整合心理教材,逐步开发学校的特有教材。

(二)、教学

1、加强校本研修。把“研究、反思、实践、互动、共享”作为开展校本培训的核心理念,以主题式教研活动为抓手,推进教研组建设;以青年教师的带教为点,推动中老年教师新的发展;以问题发现为切入口,寻找自主学习的资源,切实提高学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聚焦课堂,从关注教师的教到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从关注学习的结果更多关注学习的过程,从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给予教师更多的挑战,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反思教学并及时修正,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3、依据绿色指标的评价要求,学校修订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认真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流程管理,了解教学常态,发现问题,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解决,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4、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中,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积极学习相关文件,改变固有的教学观念,放慢节奏、按照课程标准实施教学,设计过程性评价、多元评价,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习惯的养成。

(三)科研

1、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每学期落实科研理论学习和方法的操作,组织教师聆听系列讲座,辅导和帮助教师选好课题,开展科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2、深化校本课题研究。认真完成区级课题的研究、实施、总结和推广工作,积极鼓励教师进行校级小课题的研究,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在这一轮的三年的办学中,不断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坚持“科研兴教”的方针,使本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上一个台阶。

(四)信息技术

1、抓好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通过多种途径培训,提高制作课件的质量,在使用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同时不断提升教师和学生获取现代信息技术的素质。

2、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不同年段开设信息技术课程,通过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收集、筛选、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提高电脑使用的效益。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设施设备进行网上学习、开展交流互动等活动。

(五)、特色

书香校园必然是一个文化土壤丰厚的学校,它能以自己多年积淀起来的独特的文化激励人、感染人、培养人,而在这样文化土壤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必然是一朵芬芳着浓郁气息的花朵。“书香校园”建设过程,就是不断培育“勤学、善思、自主、创新”的精神过程。为此,学校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容,在学生的心里播下一颗阅读的种子。

1、主题阅读: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校的分年级要求,设置了童话世界、科学殿堂、红色之旅、走进经典这四大板块,带领学生走进阅读世界,感知世界的美好。

2、校本教材:

    把校本教材《我阅读,我快乐》按年级要求进行落实,通过对书的认识、走进书的殿堂、读书有妙法和红领巾争章活动(阅读评价)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

3、绘本阅读:

这是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在前期实践基础上自主开发供学生学习的一门校本课程。它以世界经典儿童文学绘本为载体,以陶冶学生品性为核心,在欣赏、阅读、交流中,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实践认同,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赏析能力、德行养成,在课程实施中,我们要求教师把绘本阅读课程的实施和以往学科教学有所区别,通过“诗意的课堂”、“温情的课堂”、“道德的课堂”、“成长的课堂”特色彰显,把握课程的定位和理念,真正达到课程育人目标实现。

4、馆校课程:

    利用上海市档案馆的资源,结合学校的特色课程,为学生量身定做了“阅读成长档案”课程,也是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亲子课程。学生在小学五年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档案收集的方法进行收集、分类、汇编,在五年毕业时,学生根据学生收集的阅读成长档案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编排,制作成一本独一无二的书。

四、保障发展措施

(一)、管理工作

1、学校要依法治校,按照《教育法》、《教师法》、《学校章程》等有关规定,实行校长负责制,分级管理,党政工团形成合力分工不分家。

2、抓好常规管理,落实教职工的岗位责任制、完善学校各类管理制度。重大工作和决策教代会讨论审议制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等,体现党组织的监督保证,教代会民主参与的作用,做到管理科学化、民主化。

3、管理观念不断更新,班子管理“自律”;教师管理“自重”;学生管理“自主”。

(二)、队伍建设

1、干部队伍

1)、善于学习,更新观念。树立全局意识,工作中顾大局,识大体;树立责任意识,有责任心,善于负责;树立民主意识,尊重教师和学生,能听取各方意见;树立服务意识,从思想上、业务上对教师有所帮助,为师生服务;树立风险意识,尽力做好学校工作,乐于奉献,淡泊明志。

2)、加强协作,提高效率。发扬团队合作、分工不分家,发挥整体效益,提高实际效果。重视学校青年干部的培养,通过岗位见习,在实践中增强责任意识,锻炼工作能力,为学校储备后备干部。

3)、勤于研究,增强能力。通过不断学习,不断研究,提高执政的能力,稳妥应对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2、教师队伍

1)、重视自己的理论学习,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要求自己,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开展师德践行活动,不断提高教师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业务水平,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2)、制定目标,专业发展。激励青年教师参加高一层次学历的进修,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鼓励中老年教师寻找自身发展新的增长点,争取有新的突破,努力建设一支业务能力强,职业道德优,大局意识明,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四南教师队伍。

3)、骨干教师培养。创造条件为骨干教师搭建展示自己的舞台,通过名师带教、师徒结对、选送培训、同伴互助等形式,促进骨干教师梯队的形成,同时为优秀的青年教师也设计发展规划,给予不同的发展空间,助推青年教师的成长。

(三)、文化建设

1、创设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营造教师多读书、读好书的氛围,努力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激发教师内在的激情与智慧,视教育为事业、为艺术,体验职业的快乐。

2、逐步改建校园环境文化,精心设计学校的文化墙、建设小小书屋,改建原有陈旧的设施,重视校园绿化,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发挥“润物无声”的潜在育人功能。

3、开展健康的校园活动文化。通过教师的文明组室创建、社团活动、教职工运动会;学生的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的开展,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促进身心健康,促进事业与学业的进步。

(四)、安全文明校园创建

1、建立安全文明校园创建领导小组,及时根据上级领导要求和学校实际开展研究,确定每学期的工作目标。

2、不断完善学校各类安全制度、安全岗位职责与各类预案,并按照要求定时开展演练活动,确保学生能在最快的时间撤离教室到达安全点。

3、每学年分级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增强安全意识。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