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巨鹿路第一小学基础教育信息公开 > 发展规划 > 专项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

专项发展规划

索引号:-0701-2020-002  发布日期:2020-07-01 来源:黄浦区基础教育机构信息公开

(一)学校管理


责任部门

学校行政

项目负责人

楼海凤

主要成员

陆华、张莹、潘琼、花黎等

围绕着学校“守护童心”的办学理念,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制度;厘清学校的管理制度、管理机制和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努力提升巨一的现代学校管理的能力,使学校管理更趋合理、科学,确保学校办学思想与办学理念的落实,促进学校新一轮的改革与发展。

1.目标管理: 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制度;

2.规划管理: 加强学校规划管理的研究,逐步建构起完善的学校工作的评价机制与调控管理机制,使自评机制成为监督和调控发展规划实施的保障。

3.制度管理: 依据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发展需求修改和完善学校规章制度,逐渐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有部门特点的、较为完整的学校制度,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运行。

4.运行机制: 建立一整套科学完整、以人为本的学校教育质量的运行保障体系,并建构制度化、系统化的教育管理措施,提升现代学校管理的能力,促进教育质量高品质发展。


(二)课程与教学  

责任部门

学校行政

项目负责人

潘琼

主要成员

陆华、花黎、沈文华、浦利佳、谢慧、白浩斌

项目

目标

完善童心课程体系,通过“慧课堂教学的实施,培养“会思慧玩”的学生,让巨一的每一位学生都能自信、健康、快乐地成长。

1、依托全面质量观和学业水平绿色指标,构建“守护童心、保卫童年”的质量保障体系,在教学实践中,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运行机制

2、根据学校特色,从学校教育顶层设计出发,关注学生个性差异与发展需求,对学校课程及其发展进行系统设计,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开发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完善“童心”课程体系,建立“1+X”学科课程群。

3优化教学“五环节”,聚焦课堂,各学科推进“基于发现、基于问题、基于合作”的“慧课堂教学,形成巨一特色的课堂学科教学模式。

4、探索符合会思慧玩培养目标的多元化评价,形成有巨一特色的各年级学业评价方案。

5、重视对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管理指导与分析调整,形成评价机制。

6、引进优质资源,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环节中的有效落实。

 


(三)学生教育与成长

责任部门

学生发展部

项目负责人

花黎

主要成员

楼海凤、花黎、刘佳盈、黄庆、谢慧等

项目

目标

围绕学校“守护童心”核心办学理念,厘清“德育教育”德育活动”两个纬度,对学校实施德育教育”德育活动”路径进行梳理归纳,不断深化“自信-自爱-自为”的学生自我教育研究,真正实现“守护童心”理念下“会思慧玩”的学生发展目标。

【德育课程

1.认真落实基础课程中的德育课程的实施。

2.进一步研究、完善“自信自爱自为”的自我教育发展体系。

3.继续“绘本”教育价值开发与利用的探求。

4.加强心理咨询室建设,认真实施 “童心辅导课程”,进一步发挥“童心幸福屋”的育心作用。

【德育活动】

1.形成以“童心教育”为特色的“节庆活动教育体验课程板块。

2.形成以“童心教育”为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板块。

3.形成以“童心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节课程板块。


(四)教师专业成长

责任部门

学校行政

项目负责人

楼海凤

主要成员

陆华、潘琼、花黎、张莹、黄明等

项目

目标

在守护童心办学理念下,努力做好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与教师专业化的培养工作,引领教师通过对师德、课程、课堂、评价等项目的实践研究,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建立驱动教师开展创新、实践与研究的导向机制与激励机制,让教师慧学习、慧思考、慧教学,实现“守护童心、自主发展”的教师发展愿景。


(五)乒乓特色

责任部门

特色发展部

项目负责人

陆华

主要成员

楼海凤、潘琼、商忠磊、谢慧、钱圣俊等

项目

目标

立足“童心教育”,重新审视乒乓“特色”在今天学校发展中的地位与深层次意义努力开创童心文化引领下的“会思慧玩”的学校乒乓球教育发展新路,为创立学校“童心教育”品牌奠定坚实的基础。

1.完善巨一乒乓球特色发展规划,确立阶段性发展目标,形成良性的管理制度;

2.开创全体学生普及化乒乓球特色发展的新路;

3.以“乒乓文化”课程为主线,继续拓展学生乒乓学习的渠道,培养学生“会思慧玩”的综合能力;

4.乒乓特色教育60大庆之际,补充完善学校乒乓课程《巨一学生乒乓成长》手册。


)学校保障

责任部门

学校党政工

项目负责人

张莹

主要成员

楼海凤、陆华、潘琼、花黎

项目

目标

坚持依法办学、完善保障建设制度。以人为本,坚持守护童心,关注学生健康发展,用心、全力做好师生服务保障。创建优化校园环境。整合资源配置、确保教育环境优化、服务效益提升。

1. 完善并执行学校各项保障管理制度,确保制度落实的规范、安全、有效。

2. 配合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师生提供最优质的信息化保障。

3. 规划校园教育环境,积极参与区“环境创意”项目的申报,有效改建、优化校园环境。

4. 做好校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整合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实现服务保障最优化。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