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四川南路小学基础教育信息公开 > 教学科研 > 学情导教 有机衔接

教学科研

学情导教 有机衔接

索引号:-0803-2020-002  发布日期:2020-07-01 来源:黄浦区基础教育机构信息公开

  ——四川南路小学返校复课教学工作方案

 

为严格落实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关于返校复课的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遵循认知规律,把握教学节奏,稳妥推进“教学过渡期”教育教学工作,特别关注线上与线下教学衔接,循序渐进推进教学五环节的落实,确保学生顺利适应返校复课。

一、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线上线下平稳过渡。

复课后两周为线上、线下学习过渡阶段。各教研组、教师要积极做好线上与线下教学衔接,依据学情,以学定教,合理规划“教学过渡期”,有效落实教学五环节,做好适应性教学安排,力争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顺利适应由线上转向线下学习方式的变化。

1.依据学情,有效备课

1)教师要对学生前阶段线上教学期间学情进行摸底和分析,依据学情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适当整合教学内容,合理控制教学容量,突出重点,面向全体,分层教学,加强个性化指导与帮助,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

2教师要选择多种教学方式,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加强课堂互动,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获得进步和成功的体验。

2.线上线下,教学衔接

1)依据学情适当调整教学进度。考虑到前期各科在线教学进度普遍偏快的情况,任课教师不急于每天都上新课,可交错安排新授课、专项练习课、梳理式复习课、实践体验类活动课等。

2)教师要总结线上教学期间的教学经验,及时应用到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鉴于复课后“空中课堂”仍持续播放,教师可利用优质教学资源,继续采用线上教学与线下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进行备课,有针对性地予以点拨和指导,提高学生过渡阶段的适应性。

3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向课堂要质量,精讲精练,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低质重复的教学环节和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4)重视学法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家校合力,帮助学生调整作息时间,改正不良学习习惯。

3.分层作业,提升效度

1)学校要严格遵照《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加强本市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相关措施的通知》,根据课程标准确定作业内容、难度和数量,减少机械性抄写作业和题海练习,各年级由语文教研组长负责,统筹协调各科作业,控制作业总量,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2)教研组通过集体教研,加强作业专题研究,设计分层作业和可供选择的弹性作业,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不断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于线上教学期间已完成的作业,不能要求学生重做一遍。

3)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借助“晓黑板”“一起作业”等平台,利用大数据,收集统计学生作业情况,进行激励性评价,及时展示优秀作业,促进学生养成认真作业的态度,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4.科学诊断,个别辅导

1)各教研组、教师要做好前阶段学生在线学习的诊断和评估,了解学生知识、能力的短板和漏洞。

2)针对诊断情况,教师要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对于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教研组可以进行专题备课,寻找补救措施,进行集体补学,强化知识和素养的落实;对于个别学习能力弱、学习自觉性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采用“一生一策”,开展补偿性教学,在课堂中多给予关注和帮助,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及时开展个别辅导和心理疏导,帮助这些学生共同进步。

5.重视过程,多元评价

1)严格遵照市教委相关会议精神,开学二周内不组织大面积的考试和测验。

2)复课后,要将前阶段在线学习情况纳入到后期总体学习评价中。

3)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采用学习习惯、口头汇报、小报制作、课本剧表演、思维导图、口语交际、专项比赛、作品展示等综合性评价方式进行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家长参与、同伴互评等多角度形成性评价等进行评价。

4重视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点滴进步,给予更多学生成功的体验。

二、营造温馨学习环境,体验在校学习快乐。

1.创设整洁明亮的硬环境

学校严格按照学生返校复课工作要求,认真做好教室、桌椅等硬环境的卫生消毒工作,增设洗手池和壁挂式免洗洗手液,教室外放置分科作业摆放篮,规划、设置活动区域,并为学生配备“4+X”安心包,严格执行防疫各项规定,为学生提供安心学习的硬环境。

2.营造健康安心的软环境

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生活氛围和良好的师生关系,学校通过“开学第一课”、微信公众号、教室布置、班队会、个别谈心等方式,做好线上与线下学习衔接的心理准备,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加强生命教育,弘扬正能量,普及科学防疫知识,加强个人防护指导,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致敬逆行英雄,学会感恩,树立责任担当,为学生打造健康、安心的软环境。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