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黄浦外国语小学 基础教育信息公开 > 教学科研 > 课程简介

教学科研

课程简介

索引号:-0803-2020-006  发布日期:2020-06-30 来源:黄浦区基础教育机构信息公开

让视野更宽,与世界更近

——上外·黄浦外国语小学课程简介

 

上外·黄浦外国语小学(原名上海市车站路第二小学),创办于1957年,20009月,经市教委批准,依托高校改革转制,成为一所外语特色小学,20059月,依照市区政府有关精神,学校归属公立制。学校地处世博园区,曾两易校址,20118月,新校舍落成,占地面积一万余平方米。有大小两个操场三幢教学楼,31个常规教室,另有外语情景室、德育室、心理活动室、书法室、围棋室,以及自然、劳技、美术、音乐、计算机等二十多个专用教室,设施先进,配置齐全。

学校是第18届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全国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市优秀少先队队室,市先进教工之家,区三八红旗集体,区行为规范示范校。

在新机遇下,学校的新一轮的发展定位于:从学校特色向特色学校转型,实施国际化人才奠基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中国心,世界眼”的胸怀与眼界,成为健康、自信、好学、明达,知识面宽、视野宽、思路宽的未来一代新人。

为此,学校课程作为育人的主要途径,必须承载这样的重任,需要构建适应于国际化人才奠基教育的校本课程体系。

一、          学校教育哲学

教育,承载着培养人的重任,需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当今世界,国际化时代已经到来,它直接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它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最基本的国际视野,要有一种开放的思维方式,要从小培养良好的国际意识,初步形成国际理解的态度与技能。这也意味着,它向教育提出了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要求。而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具有为儿童一生奠定基础的作用,因而,它也应发挥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奠基作用。

(一)从教育的社会背景上看,国际化人才奠基教育是开放性的教育,是适应时代需求的教育。

(二)从办学理念上看,国际化人才奠基教育注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结合,是三维一体的合力共育。

(三)从办学特色上看,国际化人才奠基教育着眼于人的素质培养,在体现外语特色的同时,更关注中外文化兼容。

(四)从教育内容上看,国际化人才奠基教育注重构建校本的特色教育内容,并将其融入到学校三类课程中,既关注学生的基础性发展,又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五)从学校文化建构上看,国际化人才奠基教育是一种中外融通、兼容并包的教育。从传承性来说,国际化人才奠基教育,既有传统思想的因子,如仁和思想、因材施教方法,更有现代精神的内核,如人本、个性、开放、宽容思想以及新课程的建构化、实践化、生活化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国际化人才奠基教育是一种融通古今思想观念的教育。

二、课程理念:让孩子们的视野更宽,与世界更近

基于对国际化人才奠基教育的理解,学校提出“让孩子们的视野更宽,与世界更近”的课程理念。

(一)适合儿童发展的“人本”理念

“人本”即儿童发展为本,要尊重儿童,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立足于儿童的发展,课程设置尤其是校本课程的开发,都要体现儿童特点,更多地关注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激发兴趣。

(二)适合儿童发展的“多元”理念

课程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学校教育资源、社会教育资源和网络教育资源),形成多渠道的学习环境,顺应每一儿童差异发展和个性成长需要,体现丰富性、多元性和选择性。

(三)适合学校发展的“校本”理念

 作为外国语小学,我们提出“让视野更宽,与世界更近”的课程理念,以及在这理念下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开发要体现国际化人才奠基教育的特点,凸显中外文化交融,使学生了解和认同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汲取世界多元文化的先进成果,在客观比较中求同存异,接近世界;在拉近时空距离中认识地球村,走近世界;在相互学习中文化交融,亲近世界。

(四)适合课程整合的“和谐”理念

促进各学科课程以及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实现课程的全面和谐的整合。

三、学生培养目标

为黄外小的学生们将来成为能走向世界的现代化人才全面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具有“中国心,世界眼”的胸怀与眼界,成为健康、自信、好学、明达,知识面宽、视野宽、思路宽的未来一代新人。

四、教师发展目标

 通过“宽”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与课程开发的动力和能力,丰厚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开放教师的视野,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

五、课程建设目标

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宽”课程。在学校整体办学思路下,整体设计学校特色教育内容,将其融入到学校的整个课程中。特色教育内容体现横向的“宽”,包含“文明·礼仪、文化·艺术、语言·文字、人文·地理、民俗·风情、生活·生态”六大板块;纵向的“宽”,包含“知识技能、文化、思想观点”三个层面。

 六、课程整体框架

六大板块的特色教育内容落实于学校的所有课程,具有全科和全纳的特点。

 

 

 

 


                     

 

 

 


 

七、校本课程实施要求

校本课程领导小组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师培训,以此转变教师的观念,使教师将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内化为业务提升的需要。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坚持立足四个基本点:一是教育的发展;二是学校的特色;三是教师的特长;四是学生的发展。

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将立足学校的课程目标,依托地域资源,加强校本课程建设,通过综改项目引领完善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有效落实校本特色教育内容。

八、课程评价

学校课程的评价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教师成长为根本,形成促进发展、职责明确、规范长效的课程管理评价机制,科学运用评价结果,诊断与改进教育教学;尊重教育规律,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形成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学校课程的评价分为对课程建设评价和课程学习评价。

学校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本着激励学生的发展实施多元化评价。

(一)评价维度的多元

学校严格实施基于标准的评价,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业成果三个维度对学生实施等第制评价。

(二)评价方式的多元

学校结合不同课程的特点,丰富评价学生的方式。除了,通过成长手册对学生进行评价,学校利用现代化技术对学生进行网上测评。各科教师根据所任学科不同年级的特点,围绕健康、自信、好学、明达的培养目标,制定了细化标准,通过积分的形式对学生实施评价。学生可以用所得积分兑换学校的颁发的GR券,并凭券参加学校的各种拓展课程和活动。

(三)评价主体的多元

学校实施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是评价的主体。除此之外,学校还借助第三方对一、二年级的学业情况进行全方位评价,通过客观的数据的解读,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以评促教。

九、学校课程管理与保障

 (一)成立课程领导小组

    成立由校长室全面负责的学校课程领导小组以及课程实施小组,统领、开发与实施课程,落实基础课程,建设校本课程。以教导处为中心对基础型、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实施具体管理与评价,执行的随堂调研、工作协调、课堂评价、资料管理、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和听课研讨等各项制度。

 (二)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校长是开发课程的责任人,校长室对校本课程的实施进行统筹规划,调控活动各类资源,完善优化学校课程方案,保障教研活动、课程开发、教科研的经费。

教导处承担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负责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的具体计划、执行、检查、评估,确保校本课程正常有效地开展。

教研组长组织组内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根据研究专题有计划地开展研究与交流汇报,组织教学研究课,及时总结、交流推广教学经验,撰写课题报告。

教师认真完成各项课程开发任务,积极讨论、勇于实践、深刻反思,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每学期上好一节研究课,写好一篇课后反思或课例分析。

总务处承担学校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的后勤保障工作,精心进行校园文化的物化建设,提供课程所需的各项硬件设施,确保学校课程的顺利推进。

 

                                                   20198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