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数学教师交流活动
2019年11月12日至22日,上外-黄浦外国语小学迎来了一批远道而来的英伦客人,他们是来沪参加新一轮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的英国卓越数学教学中心的数学教师们。继一年前学校两位数学教师前往英国交流并出色完成工作后,今年上外-黄浦外国语小学又参与到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中,又一次接待英国教育专家的来访。
此次来访的英国教师,将在为期两周的时间内,每天听两节数学课,并在课后进行教研讨论。
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英国老师就对上外校园中热情而礼貌的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上外学子们大方自信地向客人们用英语问早问好,主动介绍校园环境,用行动诠释校训——I can,I do!当然孩子们在数学课堂中的表现才是更让洋教师们瞠目结舌的!
“5×9=”“45”“3×8=”“24”二年级的潘依华老师在课堂中时常穿插这样的互动式问答,孩子们的快速且正确的反应,让英国老师们频繁点头。课后,他们不停地说“Our Children will struggle with the answer all the time.They are amazing!”在《3、6、9乘法之间的关系》一课中,老师从3×6=6×3=2×9的算式中启发孩子发现算式中因数变化的特点,之后通过两组递进式的课堂练习,发展思维,培养有序思考。
三年级张洋老师《三角形的分类》一课,同样给英国同行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课上,张老师为孩子们提供了四种不同颜色(长度)的小棒,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孩子动手搭三角形,并引导孩子观察各种三角形边的长度特点,将具有相同特点的三角形在黑板上进行归类整理,巧妙、完整的板书呈现了孩子对三角形的认识变化过程,从特征模糊逐步走向概念清晰。
Clare Beswick、Nicky Moksa两位英国老师观摩了范晓赟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水、电、天然气的费用》,范老师通过兴趣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网上查资料,弄懂电费单的相关信息,学生将问题和思考带到课堂中来。课堂上,学生主动解答问题,澄清电费单上的相关概念,并基于学生兴趣作业探究情况,再深入探究电费单的阶梯计费规则,培养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随后,范老师引导学生将电费单、水费单和天然气单进行联系对比,完成另外两张单子的探究。
三位即将赴英交流的数学老师的课堂教学引发英国老师们极大地兴趣。每节课后,执教的教师与两位英国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从教学方法,每个环节的设计意图,到中英教学的差异,大家畅所欲言,有时,大家还对某个问题会各抒己见,可算是都受益匪浅。英国教师对上海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以及上海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赞不绝口。他们说:在课堂中看到了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关注,看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小步教学法”,看到了始于课本又不至于课本的“变式练习”。
英国老师们还参与了本校每两周开展一次的数学青年小组教研活动,该教研活动由本市具有影响力的数学专家引领。在本次教研活动中,英国老师们了解到中国年轻的数学教师是在由专家引领,集体备课,磨课研课的教研模式中快速地成长起来。英国老师们还听了数学组夏伟老师执教的《寻找规律》、张征宇老师执教的《字母表示数》和范晓赟执教的《等式的性质》等课。
英国老师为四(5)班的孩子们上了一堂全英文授课的数学课——《palindromic number》回文数。上外学子在课堂中同样表现不凡,探究数学规律,并用英语无障碍交流,另听课的老师自豪无比!课后,洋老师再次为中国孩子竖起大拇指——“它们算得太快了!”一开始还担心沟通会有障碍的老师表示“这些孩子们的英语水平实在太棒了!”“They are fantastic!”
我们的教师要引领着学生走向未来、走向世界,这就需要我们更加积极地敞开胸怀,扩展国际视野,加强人文交流,致力互学互鉴,强化不断改革创新的动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