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光明中学基础教育信息公开 > 发展规划 > 2018-2020上海市黄浦区外滩学区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

2018-2020上海市黄浦区外滩学区发展规划

索引号:-0701-2020-001  发布日期:2020-07-03 来源:黄浦区基础教育机构信息公开

上海市黄浦区外滩学区

三年发展规划2018~2020

 

一、外滩学区的发展背景

(一)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都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作为上海市中心城区,黄浦区在积极应对上海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提高城市国际竞争力的新形势中,需要教育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人才支持、科技支撑和社会服务,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建设创新型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

区域两元化格局制约着教育发展,人口总量和老龄化压力加大,人口出生小高峰带来的学生数量将逐年上升,教育优质资源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追求高质量教育的需求。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和人们希望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强烈愿望,对学校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人才培养模式与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精品教育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要求尚有距离。学校办学活力不够,不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千校一面的办学模式和课程结构、教学方式需要改变。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矛盾,上海市光明中学作为一所百年名校应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通过外滩学区的建设和发展,以办学生喜欢的学校为目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入推进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多元发展。在总结“光明链”运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校际合作力度,增强优质资源共享力度,努力提升学区各成员学校的办学水平,缩小校际差距。

二、外滩学区概述

(一)宗旨

外滩学区的宗旨是合力推进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育人模式创新、特色品牌共进,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促进资源的集成与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学区资源的综合效应,特别加强沪上海派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与法语特色文化,打造“立足上海,胸怀祖国,面向世界”的学区品牌,整体提升区域教育品质,为把黄浦区建设成教育强区做出积极贡献。

(二)性质

外滩学区以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的,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以项目合作为主要形式,保持学区成员学校法人地位不变,结成非法人治理结构教育联合体。学区是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学区实行理事会制。

(三)组织

学区以上海市光明中学为牵头单位,负责组织协调工作。目前,外滩学区首批成员单位为上海市光明初级中学、上海市兴业中学、黄浦区光明小学等。

承认学区章程并符合相关要求的学校,可成为学区理事单位。学区设立理事会和秘书处。理事会是学区的决策机构。理事会设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理事若干名。理事长由光明中学法人校长担任,理事由加盟学校领导担任,每届任期均为三年。理事会下设秘书处,设秘书长、秘书若干名。秘书长由光明中学派员担任,秘书由成员学校派员担任。每届任期均为三年。

三、外滩学区发展的总体目标

外滩学区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努力践行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化发展,积极探索教育学区化办学新模式,在组织运行机构建设、校园文化内涵深化、内部课程开发共享、内部教师交流培养、内部学生交流培养等方面,积累经验,形成制度,使学区内各成员学校的办学水平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显著提升,把外滩学区打造成为黄浦区内外具有高影响力、高认可度、高优质化的知名教育品牌,成为上海基础教育发展的新窗口、新形象、新标杆。

四、外滩学区发展的主要任务

以外滩学区为统领,在学区办学的框架下思考自身发展,坚持以学生创新素养培养为核心,发展各成员校特色项目,从而显著提升办学水平。

(一)以法语特色品牌为核心,确定学区协同发展的特色项目

(二)健全学区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水平

1、制定学区以及各成员校的发展规划

2、建立健全项目统筹管理、协同发展的机制

  (三)建立各学段课程衔接以及课程资源共享机制

1、整合各校课程资源优势,创设共享机制

2、加强学区内学生的交流互动,扩大学生培养领域

(四)建立教师联合培养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教育境界

2、以课题合作研究为抓手,提升成员校教师研究创新能力

3、培养学区卓越教师,建设若干学科高地

(五)实现学区核心文化的深度融合

1、创建校园文化品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2、整合各校文化资源,打造学区文化品牌

五、外滩学区建设的实施策略

1、思想引领

2、管理落实

3、队伍建设

4、信息平台

5、保障机制

 

更多详细信息,可到光明中学档案室查询。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