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大同初级中学基础教育信息公开 > 发展规划 > 上海市大同初级中学五年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

上海市大同初级中学五年发展规划

索引号:-0701-2020-001  发布日期:2020-06-28 来源:黄浦区基础教育机构信息公开

上海市大同初级中学五年发展规划

 

2019年—2023年学校发展规划是上海市大同初级中学更名十年后的第一个发展规划,也是我校建校60周年前的最后一个五年规划。在过去的五年中,学校在大同高中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辐射下,抓住“大同教育链”、“大同教育集团”等建设契机,在“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指导下,学校积极推进与大同高中的“三个一体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学校秉持初中学校全面打基础、全面育人的理念,立德树人,育德为先:寓教于丰富的活动中;关注全体:着力于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差异,丰富课程建设多渠道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做了不懈探索,为高一级学校培养了一大批素质全面、品行端正、人格健全的初中毕业生。

当今的教育改革又到了攻坚克难阶段,上海教育集团化、学区化发展规模初见端倪。作为黄浦区优质品牌初中,如何当好上海教育改革的排头兵、学校自主发展的先行者,高位发展中勇担新使命,实现新作为。我们需要始终把自己放在改革前沿的整个上海市的教育发展、全球视野下的教育发展中去谋划当前学校的发展规划。本轮规划以“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为诉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继承和发扬“崇真、求是、创新”的学校文化核心价值观;创大同初发展之新路,抓住“大同教育集团”成立、市初中强校工程和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第二轮、第三轮)的契机,以高度的历史与社会责任感,主动回应时代和社会对初中教育发展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和提升教师团队的教育理念、人文涵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就处处充满人文关怀、和谐幸福的大同初校园人文环境……这些都是本规划要进一步回答的和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部分  发展基础与背景

一、学校概况

上海市大同初级中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62年的上海市求是中学,2006年冠现名,是一所完中编制的公办初中,至今已有56年的办学历史,是首批命名的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校。学校毗邻世博园区,现拥有教学班28个,学生925人。学校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师资队伍精良。全校共有在编教职工104人,有28人次参加区名师工作室学习,25人完成研究生课程班学习,10人获硕士学位。

近年来,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有扎实的基础课程,多元化的拓展课程,丰富的探究课程,以及德语、外语口语、头脑OM、口琴、机器人、舞蹈、游泳、花样跳绳、STEM等特色课程,保障了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201612月,学校成为具有百年历史的上海市大同中学的集团学校。大同教育集团的诞生,是学校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为学校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注入新的活力。

学校在绿色指标的引领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转变理念为动力,以课程建设为抓手,高位求发展,常规抓细节,规范推创新,特色铸品牌,先后获得了“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头脑奥林匹克活动特色学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平安示范单位”、“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黄浦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黄浦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黄浦区教育科研先进集体”、“黄浦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黄浦区先进职工之家”、“黄浦区青年文明号”、“黄浦区教育系统红旗团组织”、“黄浦区少先队红旗大队委员会”等荣誉称号。

二、办学优势

1、队伍建设初见成效。一是学校领导班子一心谋求学校发展,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班子成员与时偕行,敬业勤奋,合作默契,追求卓越,敢于责任担当。各中层干部708090后年龄结构合理,大多经历2个中层岗位的锻炼,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工作效率高,凝聚力强,爱校如家。二是学校有一支年轻的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教师队伍,老师们敬业爱生。目前,学校有高级教师16人,区学科带头人1名,区骨干教师6名,区名师工作室成员13名。有25位教师已完成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另外有硕士研究生10名,还有7人在读。全校的平均年龄37.6岁。一支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正在逐步形成之中。

2、学校管理规范化。学校立足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落实管理精细化要求,突出抓好制度建设和教学过程性常规管理工作,力求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同时,严格制度执行的刚性,把规章制度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环节中,用规章制度规范每一位教职工的行为,效果良好。

3、德育课程化有序推进。学校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突出学生优秀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坚持学校教育系列化和社会教育经常化,致力于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型的和谐德育体系。

4PIE课程建设初具雏形。学校作为市第二轮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项目行动研究的项目学校,以提升课程领导力作为龙头,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以“实践体验创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积极开展教学实践,逐步完善学校整体课程计划的编制,不断将PIE课程理念向三类课程辐射,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真正实现“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

5、教育科研扎实推进。学校在各级课题申报中的积极性明显增强,目前学校有市级课题立项课题1个,区级课题立项9个,校级课题9个。教师参与率高,主动性强。学校先后完成了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微视频的初中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项评定为优秀,所有材料印成文本)、黄浦区优秀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项目《“PIE”特色课程——智慧的殿堂,成长的乐园》和区级课题《教学主张引领下的教学实践与教师成长》的结题工作,完成了市师资培训中心的“育德意识与能力”的师训项目,开展了“课堂教育中德智融合的实践研究”,形成德智融合案例、课件、微视频20多个。

6、信息技术有效整合。信息技术得到普遍广泛的应用,提高工作效率和课堂效应。学校两次升级改造校园网络系统,实现无纸化办公,微信平台发通知等,完成了教室电子白板和纳米板的改造。

7、校园环境整体优化。学校环境温馨精致,校园内有假山鱼池、紫藤架,设计长凳、屋顶花园、玻璃房等便于休闲的地方;我们将各种绿化带、花圃、草坪星罗棋布般分布在校园内,与校园建筑相映成趣。

三、存在问题

1、学校课程建设顶层整体设计还有待完善。三类课程有一定基础,但课程的整合性、系统性还有待整体提高,对学生发展需求的满足度、丰富性、针对性也有待提高。

2、课堂教学模式有待优化,教学有效性有待提高。教师对学生的研究不够,要加强对学生的跟踪研究。

3、虽然我校教师队伍较为稳定成熟,教师的专业发展遇到瓶颈,进一步专业发展的动力和热情不足。目前学校高级教师队伍发展速度缓慢,骨干教师、优秀德育教师、特色学科教师队伍需加强,校级后备有潜力教师储备不够,教师队伍发展形势比较严峻。

 

第二部分  发展战略

一、办学理念

1、办学理念: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

2、学校精神:崇真、求是、创新

崇真:“崇”是崇尚、追求的意思,“真”是指一切正确、美好的事物。学校教育追求的是让学生学习真知,学做真人,要追求真、善、美的东西,既要学会学习,又要学会做人,能够自立于天地之间,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求是:全校师生办事求学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求索真相,揭示规律并把握规律的良好风尚。原来学校校名为“上海市求是中学”,以“求是”为校训更是为了纪念传承学校好的传统。

创新:倡导全校师生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都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仅要刻苦学习知识,还要与时俱进。以坚持不断创新的精神来适应“科技教育为特色”的学校的发展。

3、办学目标:以人为本、关爱生命、课程精致、自主发展、具有科技特色的上海市优质初中品牌学校。

二、发展目标

1、总目标:通过五年努力,实现把学校建成“文化管理凸显,学校特色鲜明,教学质量再提高,师生共同成长与发展”的跨越式发展目标。

2、具体目标:

1)管理创新目标:坚持“文化立校、质量兴校和管理强校”的治校方略,健全制度管理,由制度管理精细化逐步走向文化管理。

2)德育建设目标:全方位育人,让初中教育成为孩子良好人格的奠基,成为学生智慧的萌发和品德的基石。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生命与学习,人格健全、身心健康,有一定人文底蕴、审美情趣和科技素养的全面发展的初中毕业生。

3)教学科研目标:继续实施教学常规管理精细化,逐步形成独特的教学常规管理模式,向管理要质量;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切实加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积极实践研究,使学生能更快、更易的适应不同阶段的学习生活。

4)队伍建设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规范化、精细化、人性化”为管理目标,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素养和能力,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求。

5)后勤保障目标: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继续改善办学条件,加快信息化教育进程。完善校园网络系统,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效能。严格学校财物管理制度,依法、依规办事,树立后勤工作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思想,提高服务质量,为加速学校发展保驾护航。

三、办学思路

学校将响应课程改革、中考改革和特色学校建设的号召,以师生发展为导向,优化学校课程结构,以高度的教育自觉和教育自信,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学校的特色发展;自觉创新教育管理,努力提升办学行为品质;自觉优化学校课程,合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自觉担当教育责任,全力促进师生持续发展;自信推进教育创新,致力发展学校亮点;自信提升智慧服务,齐力打造成长乐园。

 

第三部分  主要工作达成目标及具体措施

一、深入改革课程教学,课程特色领航

(一)发展目标

在二期课改目标要求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引领下,围绕学校办学理念,以上海市第二轮提升中小学(幼儿园)学校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为抓手,进一步深化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继续深化学校PIE课程体系的实施和完善,落实部编新教材教育改革和新中考制度改革的要求。以课程建设为主导,以课堂实践为主阵地,以特色教研组建设为抓手,打造学科工作室,形成优质学科,品牌教师。以课程管理与制度建设为保障,着力推进教学研究,把握教学规律,优化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二)具体措施

1、实施校本课程,深化国家课程改革

完善学校课程计划,进一步加强基础型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细化基础型课程实施纲要,完善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科目纲要设计;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适应新中考改革,加强对课改涉及的语文、历史、道法等课程以及理化实验、英语口语教学的研究,加强跨学科的综合课程研究,帮助学生增强综合素养;提高理化实验能力和英语听说能力。为适应当前教育国际化的要求,引进外籍教师,继续开设德语、法语、日语等外教课程。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加强中外师生的直接交流,不断提高教师实施跨文化教育的知识素养、基本能力和教学艺术。通过多种渠道,拓展学校与国外中小学的校际交流合作,深层次、宽领域推进教育国际化。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

2、打造高效课堂,不断优化教学模式

营造和谐向上的课堂环境,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学法指导”和“方式转变”入手,改革课堂教学,把“实践、体验、创新”贯穿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建设互动高效的课堂。实行分层教学,优化细化分层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的自主选择,使学生有选择有层次地学习。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让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提高。

全面推广“极课大数据”在各门学科日常教学中的运用,规划和设计好“芝士网”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使用,促进教学高效性。数字化校园建设进一步发挥微信公众号辅助教学的各项功能,拟建“体育多样化课程”网上管理系统。将PIE课程网上管理系统的经验辐射到体育多样化工作中,使学校体育多样化工作更科学、更规范、更高效。

3、凸显学科特色,打造优质学科

加强教研组建设,将教研组建设作为一个包含学科发展方向、专业梯队建设、学科课程科研、人才培养、信息资料建设等多种内容的系统管理工程。围绕“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个中心,以科研课题引领、主问题教学、命题能力研究、有效作业研究为推进策略,以专家引领、课例研讨、同伴互助、反思实践为发展途径,提高学校学科教学的整体实力,扩大强势学科的影响,开展学科特色建设。进一步加强校际交流,力争形成2-3个能在区、市层面处于本学科的前沿,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质学科。

4、成立学科工作室,打造品牌教师

建立以高级教师、区级骨干教师、校级骨干教师为成员的骨干教师沙龙研修平台,通过共同研习交流,共享课程改革成果,提升优秀教师的专业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在骨干教师沙龙的基础上,加快学校中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成立品牌学科工作室,打造品牌教师。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等灵活多样的研修形式,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群体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中青年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内强个体素质,外树整体形象,奋发进取,追求卓越。通过定期举行教学工作会议、骨干教师沙龙活动、专题研讨活动等多形式来不断推介学科建设成果,总结宣传经验。

5、加强质量监控,完善校本评价机制

从整体上加以统筹规划,构建系统全面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立足教学基本环节研究,重点开展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研究工作,完善校本评价机制,科学有效得保障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加强学校质量监控小组精细化管理,坚持质量分析与质量跟踪相结合,日常管理与数据管理相结合,过程性管理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三)达成标志

1、深化基础型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加强中考改革科目的研究;

2、实践并总结“实践 体验 创新”的教学策略;

3、细化并编撰学校课程与教学管理制度,形成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4、加强教研组建设,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优质学科;

5、成立学科工作室,打造品牌教师;

6、定期开展骨干教师沙龙活动。

二、整体构建德育体系,人生发展导航

(一)发展目标

以学校的育人目标为核心,推进德育课程化的实践与探索,提高育德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改进与创新德育工作方法,完善行为规范目标,深化学科德育、全员德育,建设一支高效、高素质的德育管理队伍。关注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培养品行高尚、心理健康的大同初级人。

(二)具体措施

1、细化分层目标,形成校本德育课程

     探索发展德育拓展型课程,完善《享趣社会》课程的活动设计、学习任务单制定,在课程实施中引导学生实践、体验、创新。推进《守护生命》课程的实施,加强生命安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高度的生命安全意识,了解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掌握一定的自救互救技能。设计节日活动课程,使艺术节、运动会等活动更富德育内涵;完善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帮助学生适应初中学习生活;完善少先队活动课程,形成鲜明的年级特色。

2、加强行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以行为规范教育为抓手,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建立年级自主管理委员会,倡导个性化管理。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在自主管理中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培养能力的团队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健体自觉、交往自信。设计印制《大同初级中学学生行规手册》,使之成为规范学生言行的准则。聚焦班级文化建设,创建德育特色班级,引导学生在班级集体中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发挥个性潜能,促进学生在特色班级创建过程中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3、完善特色培训,打造专业型班主任

针对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发展需要,制定培训计划,设计培训内容,形成有特色的培训机制。加强制度落实和监督,完善《大同初级中学班主任工作职责》、制定《大同初级中学见习班主任工作职责》,促进班主任专业能力的提升。邀请市区优秀班主任定期为班主任开设讲座,提升班主任育德育人的能力和素养。培养一至两位师德高尚、业务能力强、专业素养高的校班主任带头人。

4、借力干预机制,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完善学生成长“干预机制”,关注后进学生、特殊学生,采取多种策略,早期介入。同时注重学校心理教育,进一步充实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形成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教师为骨干,全员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成立班级心理委员会,积极开展同伴心理互助活动。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的形式,以有趣、有益的主题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5、优化德育资源,建设立体育人网络

继续与半淞园路社区开展项目共建工作,优化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立体式育人网络,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补充,形成德育合力,加强育人实效。完善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家委会网络,定期召开家委会会议,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定期开展家长学校,通过专家讲座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升教育水平。充分挖掘优秀家长资源,开设“家长讲堂”,发挥家长在学校发展、学生道德养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达成标志

1、完善分年级行规教育目标,设计行规教育校本课程,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学校争创行为规范示范校。

2、打造一支班主任队伍,加强班主任专业发展,努力成为区骨干班主任。

3、丰富德育课程资源,完善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等系列校本课程,探索发展《享趣社会》德育拓展型课程,整合学校社会实践活动。

4、聚焦班级文化建设,打造一批区级、校级德育特色班。

5、加强班主任专业发展,推荐班主任参加市级班主任名师工作室培训,培养3名教师成为区骨干班主任。

6、学生身心健康指数和幸福指数在区域名列前茅,积极争创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

三、优化完善教师队伍,生涯成长远航

(一)发展目标

拓宽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为教师发展提供广阔平台和机会,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进步,营造适合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生态环境,在未来五年内,努力使教师队伍素养层次结构更趋合理,教育教学执行力、课程开发能力、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区域影响力等大大提升,建设一支博学笃志的学科骨干教师队伍和德育骨干队伍。

(二)具体措施

1、关注教师成长,制订整体队伍专业发展规划

根据学校未来发展对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需求,立足学校实际,制订教师队伍建设的五年发展规划,有层次、针对性地做好各级各类教师的培养发展、管理指导,对各年龄层教师个体发展目标定位,促使教师个性化发展和团队共同发展有机融合,形成对于教师发展的过程评价与综合考评相结合的管理工作机制,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研究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

在大力推荐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同时,学校将着力打造一支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业务水平、健康的心理素质、广泛的求知能力、积极的创新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校骨干教师群体。通过他们的引领,全面提高全校教师的各方面能力,推动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使每个教师都能在现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加强师德建设, 依托“研训一体”搭建教师专业培训平台

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强化广大教师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求真精神、创新精神和爱生情怀。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树立榜样、发扬事迹,用身边的小事感染人,用平凡的精神激励人,在学校中营造良好的敬业爱生的氛围。

“教研训一体化”的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制订“十三五”校本研修规划,进一步理顺管理机制,完善学校校本课程申报制度,做好微课、学术交流、讲座的认定工作,推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取向的教育教学研究。通过研修活动组织教师深入开展有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的研究、课堂教学的分析与诊断、新编教材新教法的应用与评价,提高教师的探索与实践能力。

积极鼓励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评优课比赛、学术研讨活动,给骨干教师提供更多展示、交流才华的机会,为骨干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依托本校骨干教师的力量,采取日常课堂研讨、师徒结对等形式,力争为本校再培养一批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形成一个有层次、有重点、可发展的教师梯队。

3、形成以五大培训制度为核心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机制

1)校本培训制度

学校定期组织开展教育教学理念、教育科研、班主任工作、教学技能等方面的专项集中培训。培训的内容有专家讲座、经验交流、说课比赛等活动。

2)专题研讨会制度

制定各类专题研讨会制度。主要是针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会诊研讨,内容包括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对薄弱班级教育教学方法的专题研讨、对课堂教学的研讨等,通过会诊研讨,摸索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

3)公开课展示制度

定期开展各级各类教学公开课展示活动。通过展示研讨交流,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4)案例展示制度

为了促进教师总结和反思,把平凡而普通的教育教学工作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制定学校案例展示制度,通过教研组、年级组推荐优秀案例轮流在全校范围进行展示。

5)教学质量分析会议制度

学校要求对每次的考试和质量监控都要做精心的质量分析。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分析到每一层次的学生,并制定相应的措施。通过教学质量分析交流会,帮助教师发现问题,寻找最佳对策来解决问题。

4、提升管理能力,建设优教善管的干部队伍

学校党支部抓好教师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关注干部发展的各个阶段,给不同发展阶段的干部创建相应的专业发展平台。继续实行后备干部制度,理论联系实际,努力造就一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懂得教育发展规律,勇于突破发展瓶颈,善于民主科学管理的“专家型”干部队伍。

5、优化考核评价,完善教师队伍的发展机制

构建学校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考核、奖惩机制,每学年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评价,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职务评聘、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实行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使每一个教师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达成标志

1、学校每位教师都制订个人五年发展规划;

2、完善学校校本课程申报制度,开发系统、全面、适切的教师校本研修课程;

3、教师学历结构进一步优化,力争教学能手占全校教师的比率明显提升,培养多名区级优秀青年后备人才,区学科带头人,区骨干班主任等。

 

四、着力改善后勤服务,和谐环境护航

(一)发展目标

学校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在不断完善上下功夫,与时俱进求发展,完善学校后勤管理制度,合理配置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为教师、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条件,确保人财物对学校持续发展、特色兴校的支撑与保障。

(二)具体措施

1、疏理管理制度。完善岗位责任制及各项考核办法,听取各方意见并着手修改、试行。根据学校实际,重点完善学校岗位设置、考核办法、成果奖励等各项管理制度,使其适合学校未来的发展。

2、创建文明校园。继续推进上海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学校党支部和工会要深入教师,关心教职工生活,努力为教职工解除后顾之忧,使他们安下心来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教职工课余活动,放松教职工心情,促进教师之间的情感,打造文化氛围浓厚,环境整洁、安全、优美、和谐的校园。

3、构建数字校园。为教育管理、教学及特色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进一步加强硬件建设,整合学校数字化校园系统,加大对学校信息技术设施、设备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信息化教育平台建设和校园网络建设,积极申报创新实验室、特色长廊,设计好墙壁文化,进行健身房、舞蹈房改造,做好各功能教室设备和器材的增补和完善,提升学校硬件水平,以满足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形式的需要,整体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

4、建设放心食堂。严格按照上级和学校的规定,深化“放心食堂”的创建,加强学校食堂的规范管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师生伙食质量,推进学校后勤保障服务水平的提升。

5、加强财产管理。以切实保障教育教学的需要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学校日常财产维护制度,形成使用技能培训为基础、财产例检为抓手、维修巡检为保证和外包养护为补充的日常有效维护网络,确保故障检出率、维修率的逐年提高。

(三)达成标志

1、后勤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及考核办法进一步精细完善,操作性强。后勤工作人员积极性被全面调动。

2、学校资源全面整合,达到优化配置,学生、教师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全面提高。

3、校园文化氛围浓厚,环境整洁、优美、安全。学生、教师心情舒畅。

 

第四部分  特色发展项目

PIE课程研究项目

1、项目内容

学校作为市第二轮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项目行动研究的项目学校,一直以提升课程领导力作为龙头,全面推进教学研究与课程改革工作,以“实践、体验、创新”的课程和教育理念引领学校教学工作,打造教学工作新亮点,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2、发展目标

立足基础课程,结合现代教育理论、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学校的文化特征与实际情况,规划与设计能适应学生发展需求体现学校特色的“PIE”课程体系,实现各类课程的有机整合;逐步建立一批适应不同学生个性特点、能力倾向和自身发展需要的特色课程、品牌课程,为全体学生创设求知成才的发展空间。

3、具体措施

今后五年,学校将进一步深化“PIE”课程体系的实施和管理,每个学生除基础型课程外,在拓展型课程和体育多样化课程中掌握2-3项技能,充满自信。“PIE”课程在明确指向学校育人目标的前提下,根据校情和学情做进一步的微调,教师方面逐步做好独立担当课程的准备。“佰相弄堂”、“黑处有什么”、“乐高机器人”、“畅心社”、“口琴”、“天马的小屋”“STEM”、“花样跳绳”、“日系动漫”、“手工编织”等本校教师独立担当的课程,要试点第二轮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

 

第五部分  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

为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组建成立学校五年规划实施领导小组。

  长:张雷鸣

副组长:袁慧萍、章国芳、周峰

  员:张怡、计黎明、周睿申、蒋瑞华、潘春琳、汪晓岚、姜敏杰

大家明确规划责任分工、细化任务,将规划分解到年度和学期工作中,确保规划每一项任务都能够按照要求落实到位。

二、管理保障

1、建立规划实施的评估小组

为了保障五年规划的实施进度与质量,学校成立规划实施评估小组,建立以专家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等组成的校本评估小组,监督学校规划的执行和调整。重视自我评价,让学生、家长、社区、教师共同参与规划实施的全过程,定期对学校的发展做出检查、分析和评价,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强化监督保障作用。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好党员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带领全体教职工凝神聚力、持之以恒,努力实现规划预期目标。

2、建立民主管理机制

确立校长负责和民主参与的治校决策机制。师生是学校的主人,只有关心师生员工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引导师生们以校为家,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校长室在决策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切实从学校发展和师生利益出发,做到“事先全面了解、事后保障监督”。

建立分工负责与沟通协作的实施执行机制。学校适时召开各层座谈会,向教职员工征求学校管理意见;召开教代会,让教职工参与决策。使管理工作规范有序,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3、为规划的有效实施提供人财物保障

1)学校根据教育局下拨的经费投入,在“十三五”期间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分配和使用,保障教育科研、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学改革、德育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2)逐年实施校园环境的改造,逐步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和学生学习环境,提高教育现代化和校园内信息化管理的速度。进一步美化校园环境和设计标志性文化景观,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确保学校安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强化学校监控系统,始终把安全平安校园建设放在首位,校园安全常抓不懈。

    (3)选择引进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平台,提高教育教学、管理评价的效能。拓宽学校对外开放,对外交流的渠道,加强与“大同教育集团”的学校取经,争取获得最大的支持。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