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大同中学基础教育信息公开 > 学生德育 > 追寻红色记忆 赓续精神火种——我校师生赴龙华烈士陵园祭扫

学生德育

追寻红色记忆 赓续精神火种——我校师生赴龙华烈士陵园祭扫

索引号:-0805-2025-0004  发布日期:2025-04-17 来源:大同中学

清明假期,第四十三期党章学习小组与入团积极分子一同前往龙华烈士陵园,开展了以“追寻红色记忆,赓续精神火种”为主题的清明祭扫活动。

巍峨的烈士纪念碑前,青年学子列队肃立,庄严注视着礼兵队献上花篮,用三鞠躬表达对革命先辈的深切缅怀。当雄壮的旋律在陵园上空回响时,跨越时空的敬仰之情如潮水般汇聚,这正是信仰的力量。

同学们在陈列展览馆着重了解校友何秉彝的生平,学习他的事迹,体悟他的爱国情怀。沉浸式多媒体短片重现“龙华二十四烈士”就义前的铮铮誓言,虚拟现实技术将同学们带入上海解放的壮烈场面,一件件展品将大家拉回那个黑暗与光明并存的年代,穿过桃花掩映的纪念甬道,依然能感受到诗人殷夫笔下“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的悲壮。在烈士墓园区,同学们向革命先烈们献花、鞠躬,致以深切哀思。这一刻,当代青年与百年前同龄人,实现了深刻的精神对话。

岁月轮回,时序周转,这是一场跨越世纪的青春对话。百余年前,无数先辈以生命点灯,凭信念领航;今天,我们献上缅怀与敬意,将绵延的追思化作前行的动力。这是生生不息的红色传承,也终将化作星辰永远闪耀。

撰稿:吴弈萱

摄影:吴弈萱、宋词、刘燕

学生感言:

参观龙华烈士陵园是一场对革命烽火岁月的回顾和对烈士英雄精神的敬仰学习。“丹心碧血为人民”是一群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在黑暗的旧社会中献出生命的烈士们用鲜血践行的誓言。在烈士纪念碑前,我们聆听着嘹亮的国歌,心中是对烈士们无尽的敬意与哀思。一枝枝白菊代表着我辈青年继承先辈意志,弘扬龙华精神的决心。先辈们的精神力量依然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

顾欣宇(党章学习小组成员)

回望那一排排墓碑,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温暖。无数革命者长眠于此,正是这千万无名者的微光,汇聚成了照亮民族前路的火炬。他们化作了泥土,却让后来者得以站在他们的肩膀上,看见更高远的天空。陵园门口,几个孩童正在嬉戏,笑声清脆。我想,这大约便是对无名者最好的纪念了。

陈锴榕(党章学习小组成员)

我有幸在队伍前列搬起代表大同中学向先烈们敬献的花篮。篮子沉甸甸的,承载着革命先驱们生命的重量。也正是他们肩负起了沉重的责任,才换来了如今的美好生活。待我将一束洁白无暇的菊花轻轻放置在一位烈士的墓前,转身一瞥,花的海洋正绽放在整个陵园中。我们必将怀揣着一颗永远爱国的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傅明杰(党章学习小组成员)

当雄壮的国歌在纪念碑前响起,同学们肃立默哀,向英烈致以崇高敬意。在纪念馆中,那些镌刻在历史长卷中的英雄事迹让我们仿佛看见——灼灼桃花下,龙华二十四烈士为信仰与自由从容赴死的壮烈场景。活动尾声,我作为学生代表,将一束素洁的白菊敬献于陈乔年烈士墓前。惟愿英魂安息,这盛世如您所愿。

张珈宁(党章学习小组成员)

这次祭扫让我真正读懂了历史书页间那些铅字的分量。走进龙华烈士纪念馆的瞬间,仿佛踏入了一部热血书写的青春编年史。在烈士墓前献花时,我分明感受到那些年轻生命的余温,正在新时代的血管里继续奔涌。这一刻,无名烈士墓前的长明火,与我胸中的赤诚形成了永恒的共鸣。那株用生命浇灌出的花朵,在我们每个人心中盛开着。

陈南汐(入团积极分子)

踏入龙华烈士陵园的那一刻,喧嚣的城市声浪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严肃与庄严,青松翠柏间,那些年轻面孔在黑白照片里定格,这些与我年龄相仿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那一天。站在龙华二十四烈士的纪念馆墙前,看着那一个个令人尊敬的名字,我才真正明白“信仰”二字的意义,信仰从来都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代青年用鲜血铸就的生命名卷,承载着生命的力量,民族的希望。

张睿航(入团积极分子)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