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学校工作总结
2022年度学校工作总结(简略版)
2022年,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基于办学理念“修德允能、圆融通达”,坚持“立德树人”,深化“五育融合”,积极落实“五项管理”和“双减”政策,勇于变革与创新,在学校管理、课程教学、学生发展、师资建设、资源保障等领域均有新的创新发展,充分彰显学校“融合创新”的品牌特色,助推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现梳理总结如下:
一、学校管理——圆融管理重创新,集团办学显成效
学校坚持依法治校,以“圆融文化”为引领,积极推进民主管理,不断完善发展规划及管理机制,保障学校各项目的有序实施与高效运作,全面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构建健康安全的文明校园;以“五项管理”、“双减”、“疫情防控”等政策的有效落实为抓手,聚焦“管理创新”,注重“减负增效”,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彰显办学品质;以市级课题“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协作块分享研究”的成果推广为载体,进一步加强教育集团合作的广度与深度,聚焦“质量生态”共建,打造“三中心、一联盟”,形成新型教学研究共同体及高品质的教育生态,助推成员校高质量均衡发展,成为上海市义务教育紧密型学区集团建设中的典范。
二、课程教学——融合创新促“双减” 信息赋能“教学评”一致
学校以上海市教育科研课题《设计思维视域下小学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的创新行动》为引领,构建创新要素,整体再构指向创新素养培育的学校课程,推进项目化学习方式,探索线上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促进课堂转型,凸显融合创新品牌特色;作为市试点校积极探索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之路,开展教学数字化转型试点、学习数据分析支持下的精准教研、教考关系背景下学校作业体系建构与实施研究,全面推进数字化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整体规划“按需·多元·分时段”的课后服务,落实减负增效,以“教学评”一致促课程品质的提升。
三、学生发展——思政项目促发展 行规教育助成长
依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坚持文化、课程、学科、实践与协同育人等实施路径,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中华传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主线,聚焦“我爱我家”区思政重点项目,优化课程目标,丰富课程资源,推进学科融合、落实项目整合,开展实践体验。
学校积极申报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以评价作为撬动行规教育的支点,通过“行规争章”活动,链接课内外行规评价,以评促建有效助力行规养成。引导丽园学子“守规则、会自立、有自信、懂感恩、能创造”,从小立志向、修品行,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四、师资建设——分层规划重师德 创新培育促成长
学校继续与高校合作开发“卓越教师”培养项目,把上海市2-5年教师培养项目的成果进行辐射,通过各项课题引领,梳理提炼实施项目的路径等,分层规划并培训教师,培养德能兼备面向未来的现代教师。教师培养聚焦在创新素养提升、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等教育教学前沿研究的需求之上,通过项目化学习等方式,引领更多老师提升专业水平、提高岗位胜任力。
五、资源保障——家校社协同育人 资源显融合创新
作为上海市家庭教育示范校和上海市“十四·五”家庭教育基地,积极学习并推行《家庭教育促进法》,以家庭教育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活动为阵地,全面整合家、校、社等合作平台,坚持“家班、家校、社会协同共育。有效整合治理资源,营造安全良好的校园环境。提升教育空间的综合使用效率,促进学校场地与社区资源的双向开放共享。落实学校公共卫生安全和传染病防控各项机制,五育并举、立德树人,为教育教学提供创新融合的教育场域。
2022年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在“修德允能、圆融通达”办学理念引领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高效并创新完成了各类规划项目。学校始终紧扣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践行在高位、优质、富有特色的学校发展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