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第一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上海市实验小学 德育室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考察上海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市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四五规划”等重大发展规划以及学校实际,全面提升德育队伍专业化水平,提升教师的师德与育德能力,开展具有时代特点和学校特色的德育工作,不断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打造具有育人内涵的特色品牌。
二、主要工作
(一)突出重点,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1. 精心设计“少年有梦 未来有我”开学典礼,教育引领学生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儿童。
2. 结合升旗仪式、少先队活动课、主题班队会等,把握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国庆节、少先队建队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等教育契机,持续开展好“节日里的党史教育”活动。
3. 整合街道、部队、中国宇航系统研究所、中国商飞、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各方资源,组织开展红色学习体验、致敬革命先烈、感受时代脉搏等红色主题教育活动。
4. 开展好推普周、校第四十三次少代会、科技节、宪法宣传周、英语节、“十佳小龙人”评选等主题教育活动。
5. 结合校园电视台,推出《唱响新时代劳动新风尚》系列专题栏目,用童声讲好工匠故事,用童行学习劳模精神
(二)注重实效,落实各项专题教育
1. 行为规范教育
(1)加强组织管理,构建校家社联动的行规教育组织管理格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制度保障;加强师德垂范,提升教师全面育人的专业能力。
(2)聚焦行为规范,通过“听看”先导,创设多样学习载体;“践行”跟进,帮助学生在体验中习得;“思情”共生,引导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评鉴”留白,为学生成长留下空间。
(3)发挥家校合力,通过“龙爸龙妈大学堂”家长学校指导、帮助和支持家长提升家庭行规教育的意识、能力和水平;通过“龙爸龙妈大讲堂”盘活优质的课程资源,积极构建起家校合作育人“共同体”。
(4)用好《规则伴我行》《小龙人向祖国敬礼》《小龙人成长》校本课程,将行为规范教育落小、落细、落实;通过微视频导学+模拟实践+岗位实践+评选讲评的模式,进一步提升行为规范教育有效性,将行为规范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5)以“小龙人能量积分行动”为活动载体,以“评价激励”为教育手段,进一步完善行为规范评价标准,提升学生行为规范的自我管理能力,强化核心价值观的塑造。
(6)完善校园环境建设,以安全、整洁、美观、有序,既具有校园文化内涵,又显现班级特色和氛围的环境氛围,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主、自动参与到行规养成的过程。
(7)发挥值勤中队参与校园行规管理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
(8)在区域内积极参与“示范引领 循规育人——2023年黄浦区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展示”,分享并展示学校作为上海市行为规范校的教育亮点和特色品牌,发挥示范和品牌辐射作用。
2. 劳动教育
(1)推进《小龙人的劳动百宝箱》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将劳动教育纳入德育工作体系。
(2)通过课程学习+劳动任务单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劳动、家庭劳动、集体服务、公益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涵育丰富的劳动情感,培养扎实的劳动能力,培育高尚的劳动精神。
(3)开展午间十分钟劳动、“劳动实践小达人”评选,引导学生养成劳动习惯,争做劳动能手。
(4)完善学校劳动教育方案,形成经验成果,开展“唱响新时代劳动新风尚”劳动教育特色品牌展示活动。
(5)成立“匠心筑梦”劳模导师团,启动劳模导师团进校园活动。
3. 心理健康教育
(1)开齐开足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二、三年级隔周分别开设一课时的心理健康活动课,用好《心理健康教育自助手册》《区幸福课程》,扎实推进心理活动课程建设。
(2)开展“从‘心’开始 勇敢追梦”心理主题教育周活动。所有年级本学期至少开展1次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和1次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专题活动,做到全覆盖、不断线。
(3)聚焦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开设《彩虹心理坊》校园电视台专题栏目,以微讲座、情景剧、小故事等形式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的心态。
(4)落实心理咨询辅导。形成学生心理健康排摸常态化工作机制,落实特殊学生的随访、家庭教育的个别化指导、危机干预的指导等工作,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
(5)开展心理社团的团体辅导活动,培养一批学生心理小导师,协助心理教师共同参与学校心理知识的宣传,帮助小伙伴一起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
(6)加强专兼职心理教师队伍建设,规范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辅导能力,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区个案督导、教师培训、心理辅导教师基本功竞赛。
(7)完善学校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机制度。通过家校联系、新生入学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等方式,定期对学生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和建档。用好《危机识别与干预指导》手册,提高学校心理危机防范能力。
(8)巩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阶段成果,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和形式,形成品牌特色和区域影响力,在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的基础上,积极争创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
(三)铸魂育人,加强校本德育品牌课程建设
1. 继续在班队会课中持续推进《小龙人成长》课程,用好手册与视频,完善课程评价的育德功能、激励功能和引导功能。
2. 继续在低年级主题综合课程中实施《小龙人向祖国敬礼》课程,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落实区域德育特色共享课程的推广工作。
3. 继续探索《校史寻源》课程区域化共享实施路径的研究,学校从“知识普及型”的校史教育走向传承文化的“深入学习”,着力设计丰富可共享的参观互动的实践活动,在区域活动中,弘扬实验小学百年优秀文化和历史积淀,为提升区域德育课程实施水平做出贡献。
4. 加强“大思政课”建设,深入开展课程思政融合协同育人行动,梳理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科的有机融合点,在三、五年级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的实施,用大德育观来上好思政课,发挥最大育人效果。
(四)实践研究,提升德育科研水平
1. 聚焦行为规范家校共育,开展“十四·五”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课题《提升小学生行为规范家校共育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从实施路径、实施内容、评价标准三方面开展实践研究,提升家长科学育儿的方法和能力,形成能有效促进家庭对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的助力。
2. 继续深入小学生核心价值观路径实践的研究,在课程建设、家校共育、社会实践等方面继续探索。
(五) 聚焦成长,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 完善并推进“全员导师制”工作,聚焦“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和谐关系的处理即”三方面工作目标,组建“启梦”导师团,根据活动内容细化导师组,形成学生自主选择模式,通过“四个一”:设计一组导师组群像、组织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活动、开展一次点对点指导、培养出一批学生小导师,确保“全员导师制”的吸引力与有效性。
2. 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聘请专家团队加强班主任培训的专业含量,组织班主任参加区骨干班主任培训班,全方位提升班主任团队的专业能力与水平。
3. 选送优秀骨干教师参与各类专题培训、主题教研、专项调研,促进教师交流互学共进。如区德育研究中心组、班主任工作调研活动(青苗与金穗)、区学校家庭教育工作骨干团队等。
(六)家校协同,实现合作共育
1.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并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建设标准》《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修订)》《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相关内容和要求。
2. 根据一法三文件相关要求,不断创新优化学校家庭教育指导途径与方式,不断增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主体责任意识和家长的责任意识,不断加快家庭教育工作制度化、专业化、网络化、社会化建设。
3. 系统规划并精心设计各年级“龙爸龙妈大学堂”家长学校课程,为家长提供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提指导、帮助和支持家长提升家庭教育的意识、能力和水平,积极构建家校合作育人“共同体”。
4. 完善家委会各项工作机制,确保家委会在开放办学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进一步规范家长微信群等新型家校沟通媒介的管理。
5. 完成一年级新生家长的《家长慕课平台》账号激活工作,每周推送知名专家在线讲座,组织家长参与学习,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
6. 积极申报“十四·五”新一轮上海市家庭教育工作示范校。
7. 招募并组建家长志愿者队伍,家校协同做好上、放学时段校门口的文明提示和安全管理。
(七) 其他
1. 全面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文明校园、文明城区创建工作。
2. 利用安全教育共享中心资源,落实安全教育体验实践,并在禁毒、校园防侵害、霸凌等各方面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3. 指导好少先队各项工作。
4. 协助体卫艺科开展各项活动。
5. 做好上海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见习教师的德育专题培训工作。
6. 做好德育信息的发布工作。
附件1:
每月工作重点
月份 |
行规重点 |
工作重点 |
9月 |
个人卫生仪表 主动问候 文明如厕 |
开学第一课 安全教育周 推普周 |
10月 |
广播操 劳动教育 |
少代会 劳动教育展示活动 |
11月 |
眼保健操 文明用餐 |
科技节 心理教育周 |
12月 |
课间文明休息 垃圾分类 |
英语节 十佳小龙人 |
1月 |
自我管理 |
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