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第二学期教科研小结
本学期教科研工作坚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深入开展教科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先导作用。增强学校教师参与课程改革与研究的能力,促进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发挥教科研在教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使教科研工作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服务、为创造教育的深化服务、为师生的和谐发展服务,从而做到“科研兴校、科研生效、科研立师”。
一、有序管理讲实效,深化学校的办学改革
1、市级课题《指向思维优化的学科教学转型研究》按计划重点实施,以此为龙头有步骤地开展各种与新课改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改革,完成中期汇报交流。
2、按计划实施黄浦区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必选项目《以学科教学转型驱动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项目、自选项目《以学科教学转型驱动教师学习的行动研究》,完成阶段性总结。
3、陈聪老师的2022年度区重点课题《团体心理辅导增强疫情时期初中生心理韧性的实践研究》根据中期论证的专家指导意见,修改结题报告并上交,审核评定为良好。
6、2023区级青年教师课题立项——迟佳蕙老师《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科学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陈雨老师《大概念视域下的初中化学复习课单元设计与实践》,上海市大中小学教师学科研修基地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研究项目——刘笑老师《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低年级篮球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三个课题(项目)完成阶段性总结,为下学期初正式结题做准备。
7、组织开展2024年“黄浦杯”长三角城市群“走向融合”征文活动,共有17篇稿件参与校内征文评选,经专家遴选后送区科研室四篇征文:《借助音乐游戏, 巧攻素养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音乐游戏化课堂构建策略》(李卉)、《融合视域,让初中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开出别样的花——以牛津上海版六年级第二学期《Forests and land》为例》(刘熠辰)、《寻·品·画·鉴: “数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探究——以“设计校园文明标识”为例》(周犇犇)、《项目化学习助力五育融合》(武罗欣)。
8、积极动员教师参与2024年度区级课题的申报,指导教师修改完善课题申请书,最终上报金辅力老师的课题《指向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初中英语听说课情境设计与实践》。
9、2024区级课题《基于积极学习理念的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实践研究——以地理模型制作为例》(唐斌)开题并按计划实施。
二、研修交流促发展,加强学习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1、继续实施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观察与改进COP项目,使参与研修的教师掌握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教学反思方法与技术、抽象概括方法与技术,以支持教师能够有效开展基于教育大数据的信息化教育教学研究,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2、围绕市级课题《指向思维优化的学科教学转型研究》、法制教育方面的教师综合能力,实施2024春全员校本研修课程《打造催生智慧的“优思课堂”(三)——提升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基于依法治校理念,提升教师法治素养》。前者主要由各教研组确立提升学生思维创造性的“优思课堂”观察点,围绕此开展教学设计、实践与主题研讨,提炼归纳教学策略。后者则通过集体研修、实践研讨、分享交流等研修形式,以教师法治素养的提升为核心,通过专家对《民法典》、《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解读,提升教师师德素养。并以惩戒条例的实施、校园伤害事件预防和处理、校园霸凌事件的界定与处理这些近年来敏感的校园问题的案例分析,更新教师的认知与观念。
3、推进教师的读书工程,引导教师阅读与先进教育理念、学校办学理念相吻合的学习材料,以教育理论武装头脑。而后在教改实践中理解规律,进而运用好规律,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4、本学期开展了以“基于课程教学改革的课堂转型”为主题的教学论坛,三位教师分别从教学主体、问题设计、对话深度三个方面,结合自身专业发展的收获进行交流。
唐张勇老师以《石以砥焉,化钝为利》为题进行分享,他认为光有数据的好看和表面的热闹并不能证明学生的思维状态,真正的高阶思维形成必须要学生主动参与。学生现阶段对小组合作的模式还比较陌生,也极少有学生主动提出质疑性的问题,也就是说他们还没有达到“乐于提问,敢于质疑”这一目标。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构建一个良性的学习环境——让弱者不自卑地一起参与活动,让强者在这个环境中甘愿倾囊分享,最终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才是理想的学习状态。
陈雨老师的发言主题是《众里寻他千百度》,她认为教师在进行教学提问设计时应考虑学生的发展情况,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想法并引导学生思考,而不只是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她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讲述了自己从师经历中的反思,并结合“启普发生器”的教学实例,表明如何通过提问方式的改变,激活学生的惰性知识,产生高通路迁移,实现教学由教“专家结论”向教“专家思维”转变。
李颖老师的分享以《深度对话促进深度思考》为主旨,她认为深度对话可以帮助学生从浅层的知识表征深入到问题内部的逻辑思考,从低阶思维能力发展到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及问题解决等高阶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有效的问题链设计可以提高问题深度等级,帮助学生在应答过程中思考问题背后的意义,让他们通过推理、联想、批判等进一步深化对问题的认识。而追问作为问题链的呈现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保持思考的延续性,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