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小结
本学期教导处在校领导班子的正确指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指向思维优化的学科教学”的目标,坚持“激发潜能,助力每一位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的价值追求,以落实各项教育改革要求推动转型发展,继续贯彻“五项管理”、落实“双减政策”,做好课后延时服务,结合当前“新课改”背景,随着新中考方案的落实推进,以培养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基础教育课程切入口,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切实推进“合作、自主、探究”的课改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就教导处本学期工作做一个回顾:
一、完善义务教育双减工作,优化课后服务的实施和管理。
按照《上海市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要求,坚持“愿留尽留”原则,为放学后自愿留校的学生提供免费课后服务。进一步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着力保证课后服务时间,拓展课后服务渠道,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探索建立专业化、规范化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切实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素质拓展活动。
二、进一步加强作业管理,提升作业设计和实施的能力
组织相应学科教师学习《高质量校本作业体系设计与实施指南》,明确各学科作业体系设计流程与要求。各学科基于单元整体规划,从大概念出发就作业内容的纵向结构、难度结构、类型结构、水平结构等方面进行系统性设计研究。同时发现在作业管理中的疏漏,进一步完善作业管理制度和相关细则。教导处定期检查作业设计、布置、批改等情况,跟踪反馈各教研组、备课组对后续作业布置进行进一步优化,不断提升作业效能。在作业管理中学校加强作业内容的精选和个别化的跟踪辅导,提升作业效能。对于优秀的作业,我们进行校内的展示,对于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建立“学习困难学生”跟踪档案,及时分析原因,实行个别化辅导并酌情修正作业内容和作业量,确保作业在每个学生学习中的实际效能。
三、加强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发展
1、通过市级课题“指向思维优化的学科教学转型研究”,搭建教研组研究的平台,促进教研组对课程的思考和再建设,教师通过在理论学习基础上,形成指向思维优化的教学生态的学理认识与行动能力,以部分教师作为先行者,开展指向思维优化的学科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形成并完善、固化各学科指向思维优化的教学新方式,以此实现我校学科教学转型,提升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为义务教育开展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提供范式与经验。
2、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完善过程化管理,推进重点学科建设,针对各学科的学材特点、学科素养及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要求,讨论各学科提升思维品质的典型,从而提升教研活动备课活动的主题化和有效性,每一个教研组中的开课教师通过填写课前《指向思维优化的教学设计模板》,对于学情分析、教学内容分析都是反复思考,特别是提炼了整节课的核心问题,并对问题的分类以及对应的思维特质都进行了一定的剖析,课后教研组长组织所有老师填写课后观察支架表,一起反思并给出合理的问题解决方案。这种以项目推动教研组备课组改进教学行为,提升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益,促进教师学科业务发展的形式也得到了大部分教研组备课组老师的认同。
3、加强组内听评课教学研讨;开展开课听课活动,本学期公开课共18节左右,涵盖各个学科,每个教研组开展了主题的评课活动。备课组认真备课上课,在观课和评课中,教研组和北京的专家组结合四何问题,编码体系S-T分析方法,对话深度分析方法以及教师的有效性提问等利用信息话手段,形成大数据的课堂观察数据,根据数据形成有效的教学反馈以及教学生成的思考点,同时所有教师线上录课,相互观摩学习,交流分享,促进了教学能力和技术使用能力的提高。经过教研组的不断努力,我们在本学期的区教学评优活动中,获得了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和两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4、组织教研组专题研讨活动,就新课标进行了自学和交流,各组教师充分讨论,认识到解读新课标还必须立足根本——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即学生修习了学科课程后达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学生。各组还进一步研讨了教学策略,大单元教学内容,以及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作业分层等方面。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指向深度学习,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
四、坚持和完善已形成的各项制度,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1、教研组、备课组抓教学各个过程的规范,重点研究学生的学习,抓好教学的五个环节,讲求实效,实施分层教学。
备课组在备课活动中要备课程标准、分年级学生学习目标、教材、学生的现状分析,并且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列入教案之中。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以学生的成长度来衡量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质量,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对教学计划进行修正。
2、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纠正。
3、严格教师的教育行为,严格执行教师教育行为准则。
4、加强常规检查以及行政人员深入各年级进行介入式的管理,以召开了学生集会、教师工作会议、对各年级学生的个别教育、及时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等等多种方式,有序开展教学工作。
6、加强教研组建设,通过同伴间思想的碰撞与融合,在观课、评课的实践与反思后修改课堂教学观察评价表,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激情课堂的教学效益。借助教研组、备课组的智慧,合力汇编校本习题册或任务单、活动单及配套分析。
五、做好中小衔接工作,达到平稳过渡
为了使毕业班学生尽早了解对口初中——向明初级中学的基本情况,平稳度过小学升初中的磨合期,通过学校官网开展网上校园开放日活动,设置学校介绍,校园风貌,学校特色等栏目,同时还设计了中小衔接活动单,让毕业生家长和孩子能够提早了解学校,平稳过渡。
六、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
本学期学校有序、规范、注重成效地做好青年教师带教工作,重新完善了青年教师带教条例,传承我校优良的教学教育传统,开设青年教师座谈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组织搭建各种平台,引导青年教师健康成长。对于10年以内的青年教师,在黄浦区“新秀杯”教学比赛中,有三位教师进入了复赛,而对于刚入职1年的教师,在黄浦区举行的“萌芽杯”教学比赛中,我校4位老师进入决赛,并且取得一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的好成绩。
七、两类课程的建设工作
认真实施学科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加强课程实施的评价管理。
为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实现减负增效,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六年级学校借助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科技特色,开设了14门丰富多彩的课程,七、八年级则依靠校外精品课程引入和校内教师自主开发课程相结合,共开设了26门多元丰富的拓展课,涵盖人文修养、艺术审美、科学实验、思维训练、传统文化、体育健身等八大门类,以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关注学生兴趣培养和技能习得,以实践体验为重要特征,多维度满足学生特长发展需求。
在探究型课程的建设方面,六年级各个班级均开设探究课程,以一周一课时的主题教学形式,对如何选题,以及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等都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学生指导,使学生基本具备了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而在初一年级,本学年以科学、政治、体育、语文、劳技学科内容为研究内容,学生通过自主选题,教师指导学生课题的形式,经过一年的课题研究,共生成学生课题53个,其中有8个获得校一等奖,5个获校二等奖,5个三等奖。另外还有部分同学积极参加了上海市青少年创新大赛,获得了2个一等奖,11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八、做好初三毕业班工作
本着对学生负责的精神,认真做好毕业和考务工作。做好初三毕业班现状分析,针对性的开展各项工作。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通过个性化的教学工作,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深入研究中考改革走向,制订并实施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应对措施。做好各项考试的服务保障工作。
九、教务工作主动、规范
1、严格实行学籍管理制度。
2、根据学校课程建设和改革的需要,全面合理的安排课表。
3、确实规范、实施考务工作。
4、做好图书馆、实验室、电化教学室、电脑房、卫生室以及相关组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5、及时处理教学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为一线服务,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的井然有序。
6、重视实验教学,自查了学校物理、化学、科学实验室的建设,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