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基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深入推进“双新”,以培养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基础教育课程切入口,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切实推进“合作、自主、探究”的课改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主要工作
一、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团队建设,结合“双新”学习研讨推进学科建设:
l 加强教研组长队伍建设,
A加大教研组长培训力度,规范例会,拓展形式,增加交流,讲座,外出学习、课题培训等形式,提升理念,开拓视野、扩展思路
B加强教研组长自身学习提升,搭建平台,提供资源,提升学科教学水平和影响力,向工作室、骨干教师,去学科带头人迈进)
C加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过程化管理,体现过程性评价工作,提升工作的执行力和指导力。
二、夯实教学五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
重点:规范教学设计,改进课堂教学,优化作业设计,完善分层辅导,提升命题质量
l 结合市级课题“指向思维优化的学科教学转型研究”,促进教学改进,科学提升教学质量
具体工作:
一、持续推进“双减”工作,继续有效实施学生课后服务
按照《上海市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要求,对照中央和本市双减最新工作要求,学校制定课后服务“蓄水行动”实施方案,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学校梳理学生在学业与兴趣爱好上的长短板,在有限的时间内扬长补短,正向迁移,挖掘孩子潜能,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我校在设计课后延迟服务中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全员发动与个性定制相统一;二是完成作业与兴趣拓展相统一;三是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相统一;四是兴趣普及与分层进阶相统一;五是相对稳定与动态调整相统一。各教研组将采取多元化的课后服务方式,聚焦特色课程开发,着力保证课后服务时间,拓展课后服务渠道,丰富课后服务内容。集体阅读、个别辅导、小组活动,从团体到个人,都有相应的服务手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同时,区科技活动中心创新素养培育课程、DI创新思维、戏剧英语、AI编程、城市梦想家研学课程、冰壶、保龄球、软飞镖、体育舞蹈、武术、等形式各异的体育活动等活动在各年级展开,以满足不同孩子的需要。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让学生切实从双减中获得更多自主发展空间,促进全身全面发展,健康发展成长。
二、进一步加强作业管理,提升作业设计和实施的能力
组织相应学科教师学习《高质量校本作业体系设计与实施指南》,明确各学科作业体系设计流程与要求。各学科基于单元整体规划,从大概念出发就作业内容的纵向结构、难度结构、类型结构、水平结构等方面进行系统性设计研究。同时发现在作业管理中的疏漏,进一步完善作业管理制度和相关细则。教导处定期检查作业设计、布置、批改等情况,跟踪反馈各教研组、备课组对后续作业布置进行进一步优化,不断提升作业效能。在作业管理中学校加强作业内容的精选和个别化的跟踪辅导,提升作业效能。对于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建立“学习困难学生”跟踪档案,及时分析原因,实行个别化辅导并酌情修正作业内容和作业量,确保作业在每个学生学习中的实际效能。
三、加强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发展
1、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完善教研组备课组过程化管理,推进重点学科建设,提升教研活动备课活动的主题化和有效性,通过同伴间思想的碰撞与融合,在观课、评课的实践与反思后,改进教学行为,提升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益,促进教师学科业务发展。
2、继续推进市级课题“指向思维优化的学科教学转型研究”,以期望诊断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改进课堂教学,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结合学校课题,创造教学新生态。
3、结合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结果,和义务教育国家检测反馈,研究数据,制定改进措施,有效实施,科学的提升教学质量。
继续完善拓展课和探究课的设置,对于借助校外机构开设的自主拓展课将加强监管,形成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及学校发展需要的运作模式。
4、深化具有创造教育特色的校本明星课程建设,将教师开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内容沉淀为校本教材。
5、加强学生社团建设,重视学生自主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丰富学生的学业生活,社团开展小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6、参与学校星期五创新实践活动,按时办好学校节庆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五月上旬举办为期二周的向明初级中英语节,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能力。
四、不断完善《各学科分年级学生学习目标》,改版《导学手册》,继续实施《学科作业要求》,真正落实减负增效
加强学科学情调研,完善和优化校本作业和作业布置。各教研组在开学初,对《学生学科训练体系》进行交接,各教研组和备课组在每一阶段都要做好资料的积累和修正工作。各学科进一步完善和修订《导学手册》,实施《各学科分年级学生学习目标》,指导教学工作,有益于学生的发展。继续实施完善各学科《学科作业要求》,真正落实减负增效。
五、坚持和完善已形成的各项制度,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1、教研组、备课组抓教学各个过程的规范,重点研究学生的学习,抓好教学的五个环节,讲求实效,实施分层教学。
备课组在备课活动中要研究新的课程标准和本学科的核心素养,尽可能统一年级的教学进度,对于组内的青年教师,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也适时的关心和帮助。要分年级对学生学习目标、教材、学生的现状分析,并且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列入教案之中。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以学生的成长度来衡量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质量,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对教学计划进行修正。
2、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纠正。
3、严格教师的教育行为,严格执行教师教育行为准则。
4、加强常规检查以及行政人员深入各年级进行介入式的管理,以召开了学生集会、教师工作会议、对各年级学生的个别教育、及时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等等多种方式,有序开展教学工作。
5、各教研组实行网上阅卷,做好质量分析,进一步探索教学质量检测与评估的信息化,让数据说话更有效的指导教学。
六、进一步加强听评课,加强跨学科能力的研究,进行学科诊断
结合本学期区级对我校为期两天的教学调研活动,提升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在教师相互的听评课中提升教师听课、评课等基本技能,在实践过程中优化、改进激情课堂教学策略,获得专业化成长。改进校本听评课系统,树立优质课标准和范本。本学期继续开展观课评课活动,各教研组需要做好课前备课预设、观课评课以及课后反思的工作。此项活动的开展既是检验教学改革的成果,又是为学校教学工作的新发展奠定基础。
七、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开展激发学生兴趣的体育锻炼,因地制宜开展具有我校特色的体育活动,结合体育中考,开设武术、乒乓、羽毛球体育项目学习,组织广播操、篮球比赛等,年级性、全校性的体育竞赛类活动。
八、做好中小衔接工作,达到平稳过渡
通过加强小学和初中之间的教学研究,使七色花和二中心小学五年级毕业班的学生们在参与衔接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中学的学习要求,体验中学的学习形态,在参与课程的过程中感受初中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强化培养学生从小学升入中学之后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让毕业班学生尽早了解对口初中——向明初级中学的基本情况,平稳度过小学升初中的磨合期。做好中小衔接课程即校园开放日活动。
九、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和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结合本学期2022学年黄浦区中小学教师教学评选复赛活动,做好物理、化学、科学和劳技组的区评优比赛和青年教师带教培养工作,借此机会推进双新实施。做好区骨干、带头人、名师工作室报名工作,以及校骨干教师评比工作,加强管理有计划、有落实;有指导、有汇报,发挥骨干教师辐射指导带头作用。严谨规范、注重成效地做好青年教师带教工作,传承我校优良的教学教育传统,引导青年教师健康成长。
十、继续探索信息化赋能双线混合教融混融教学
梳理总结在线教学经验作法,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施的关键环节,挖掘学校开展线上线下混融教学有效途径,探索信息化赋能日常教育教学的新路径,围绕新课程改革要求发展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变革,教和与学的方式,提高区域教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利用和开发相关学科的区级平台,持续收集学校双线融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
十一、做好初三毕业班工作
本着对学生负责的精神,认真做好毕业和考务工作。做好初三毕业班现状分析,针对性的开展各项工作。结合中招新政,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通过个性化的教学工作,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深入研究中考改革走向,制订并实施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应对措施。
十二、教务工作主动、规范
1、严格实行学籍管理制度。
2、根据学校课程建设和改革的需要,全面合理的安排课表。
3、确实规范、实施考务工作。
4、做好图书馆、实验室、电化教学室、电脑房、卫生室以及相关组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重视实验教学。
5、及时处理教学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为一线服务,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的井然有序。
202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