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储能中学基础教育信息公开 > 发展规划 > 上海市储能中学建设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第二轮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

上海市储能中学建设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第二轮发展规划

索引号:-0701-2020-001  发布日期:2020-10-13 来源:黄浦区基础教育机构信息公开

20116,储能中学顺利完成了创建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发展规划。 20123月,学校通过了终结性评审并命名、挂牌。在之后的2011.9——2014.7建设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第一轮发展规划中,学校以一切为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培养为宗旨,以建设“特色完中”为抓手,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办学成绩,实验示范作用得到发挥,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最终成为“有独特个性文化、名符其实的实验性示范性名校”奠定了基础和基本的框架。

为进一步推进学校新一轮的科学与可持续发展,本着承上启下、与时俱进的原则,学校将继续坚持传承与创新,不断探索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中新的生长点,增强学校发展的内驱力,现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意见,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制定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以进一步发挥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辐射示范作用。

 

第一部分  新规划的基础条件分析

一、成绩与优势 

(一)取得的成绩

20112014建设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规划中的分项目标及分阶段实施计划基本实现,凸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行精进、储能效实”的办学理念基本成熟

2.依法办学管理规范有序,保障机制得到完善

3.德育文化氛围积极向上,爱国主义教育特色有影响

4.课程教学改革稳步推进

5.信息化教育呈现新亮点

6.高初互动、文理兼容、艺体见长的特色学校建设实践初见成效

7.教师专业自觉意识与素养不断提升

(二)学校发展面临的机遇

从学校内部条件来看:

1.学校在创建和建设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六年实践中,让完全中学独特的教育资源优势得以发挥,从“互动教育”入手,为探索真正意义上的“高初中互通”教育奠定了基础。她形成了全校师生精进作为,敢于超越的自信标杆,形成了全校师生的共同精神力量,进一步升华了学校文化境界。

2.学校实现了教育环境的改善和内涵的提升。学校发展形成了多项目的支持,如:硬件条件的不断改善、教与学行为的改善、学习设计、教师专业发展支撑、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教育科研服务、国际交流进修、校际互动研修等。

3.实现预期效果的阶段性发展目标,为学校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学校连续获得市文明单位,市平安校园,市绿色学校,区行为规范示范校等诸多称号。

从学校外部条件来看:

1.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全球化、国际化、民主化与多元化的创新时代,教育必须培养更具创造力和锲而不舍、个性突出,适应时代变革的身心健康,相容相济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普适型人才,学校的育人目标与之高度契合。

2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数字时代,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个别化教育是面向21世纪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

3.“办学生喜欢的学校” 区域教育导向、全国百所“特色高中建设”项目的科研引领、市“引擎计划”课程改革的实践机会成为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

二、主要问题与挑战

1.在现有的政策、机制体制下,完全中学的高初中教育在诸多方面呈现出不易联动的特点,互动教育的育人功能与特色学校建设有待于突破瓶颈,找到本质性变革的着力点和内趋力。

2.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得到课程的支持与保障,学校在给学生的课程内容、课程选择上没有显示更大空间,课程体系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尚有一定差距,也较难满足学生的多样需求。

3.“绿色、有效的课堂教学”探究和实践与现代化课堂教学策略及要求尚有一定差距。

4.教师专业素养以及梯队建设与学校可持续发展所提出的人力需求尚存在一定距离,教师培养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从区域发展的角度,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随着学校发展的深入等,教师的专业素养、创新能力、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专业上有话语权及学科领军者尚缺乏。

5.学校现有的办学条件和管理模式与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尚存在不协调的元素,综合办学实力中尚缺乏核心竞争力。

第二部分  办学理念、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办学理念

继续坚持“知行精进,储能效实”的办学理念,深化其在学校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中的内涵建设和实际渗透,融入学校阶段性工作计划和远近办学目标之中。

学校的发展着眼并服务于每一位师生的精进与发展。未来五年,秉承“知行精进,储能效实”的办学理念,学校将在学校教育中将更加关注学生、研究学生,激活学生主动发展,激发学生健康发展,激励学生持续发展,并最终使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实际、学习兴趣、学习潜能,学生个性、情趣差异等基础上,都实现更好发展;我们将更加关注教师需求,贴近教师实际,创造各种条件对不同的教师采取不同的措施,让他们保持持久的专业发展动机,保持旺盛的工作激情,养成自我更新的意识和能力,最终走向教师职业生涯乃至整个人生的成功,实现人生价值。

 

二、发展目标

1.远景发展目标

成就高初中一体化教育模式,把储能中学建设成为有独特个性文化、名符其实的实验性示范性名校。

2.近期发展目标

走内涵发展之路,坚持“优化资源,主动发展”,帮助师生寻找到最适合的发展通道,努力实现师生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进一步发展学校文理兼融、艺体见长的办学特色,促使学校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品牌效应,和谐稳定,办学优质,具有良好的社会认可度。

具体目标为:

²  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区域特点、学校特色的现代管理制度和主动发展的办学机制,传承红色爱国主义教育与绿色可持续发展教育相济的学校文化,营造浓郁的“精进、效实、主动、自觉”的发展氛围,成为区域范围内学习型组织和文明单位的典范。

²  完善“优化整合资源、促进主动发展”的学校课程服务体系,深化“快乐、有效、可持续”的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成为优质高效教学的积极探索者、先进教育理念的实践者。

²  突出高初中互动教育办学特色以及学校艺术、体育和科技教育特色项目,努力使互动教育成为学校品牌与名片,使科技教育的部分项目以及话剧表演、集邮活动等艺术教育活动达到上海市一流水平,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民族精神的可持续发展的探索者。

²  构筑以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人文化的发展环境和信息化的办学条件为主要内容的办学保障体系,努力成为推进现代学校校本制度建设与创新的实验基地。

三、重点任务

1.打造三支过硬的队伍

1)管理团队

提高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各级各类管理人员的全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岗位能力。

2)教师团队

持续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在市和区有影响力的师资。

3)辅教团队

持续提高辅教职工的服务热情和责任意识,提升现代化服务知识与技能。

2.抓实四项工程建设

1)学子形象塑造工程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铸造学生美好心灵。从学校德育基本目标出发,依托爱国主义探索具有本校特点的德育途径。挖掘整合德育资源,突出德育工作重点,精选德育实施抓手,增加体验型德育项目,大力推进文明习惯、基础道德的养成教育,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2)教师专业发展与培养工程

建立“以教师发展为本”的教师教育工程,使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适应学校快速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个人(自我教育)、组级(备课组、教研组互研互学)、校级三级教师校本教育体系;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加强骨干教师梯队建设,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成名创造机会。

3)课程体系构建工程

学校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人格发展的需要,为学生设计满足个性化发展的课程,并在学校管理、环境建设等各个方面建立相应的配套措施,发掘学生潜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艺术素养,奠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精心设计校本课程计划,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着力开发在区域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精品校本课程。

4)学校文化建设工程

不断提升学校的人文精神和凝聚力,加强学校人文、学术、文化环境的建设。确立一批硬件设施的建设项目,力求绿化、美化和人文化相统一,艺术性与教育性相统一,为全体师生员工创设高品位的工作学习环境。

3.完善五项机制

1)不断健全保障服务机制。

第一,进一步发挥科研引领学校发展的突出作用。学校发展、改革和创新需要在科研指导下,寻找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结合点,提高教师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将继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家指导与教师研修相结合,使学校教育科研更加富有特色;并围绕学校发展的一系列项目与课题(市级、区级、校级),在学校形成共同参与学习和研究的氛围,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引领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第二,努力创建数字化校园,为师生搭建个性化发展的平台。

服务学生,服务教学。努力创建数字化校园。着手现在,着眼未来,加快硬件建设的步伐,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保驾护航。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形成数字课堂专项课题研究,为走向个性化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和专业上的引领。积极探索智慧教室的创新升级,通过未来智慧教室三期及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提供必要的保障。通过网络硬件和软件的更新,逐步实现数字化校园的构想,继续保持业内数字化应用的领先水平。

第三,以安全文明为重点,建立规划实施的评价反馈体系

建立规划实施小组,根据需要,适时组织相关的研讨会,诊断规划实施发展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逐步论证、完善。

2)逐步改进干部任用、教师聘任、岗位等级晋升等人事制度,学校中层干部和“两长”实行聘任制或轮值制,促进中层干部和“两长”创造性开展工作,做到员工聘任的良性循环;

3)完善各级教师培育机制。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辐射作用,建立教师导师制,开展不同发展时期的教师带教工作,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推动成熟教师的成名;

4)进一步完善教师激励机制。逐步调整教师绩效激励措施,体现优质优劳优酬,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5)充分发挥数字化管理平台的作用,完善师生考核评价机制。通过建立公平、公正、公开,具有激励、导向作用的评价机制,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均衡发展。

第三部分  分项目标及分阶段实施计划

一、德育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两纲” 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公民素质培养为重点,以健全人格培育为基础,着力改进德育方式方法,着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着力健全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开发利用现有的校本德育资源;丰富和完善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认知特点的年级德育序列化教育;培养一支具有良好育德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努力培养身心健康、品德匡正、自信大气、务实志远的储能学子形象;基本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合力。

(三)实施要点

1.结合校本资源,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内涵,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入、持久、广泛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1)依托黄浦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优势,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知行精进,储能效实”教育,各个年级结合本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走进储能之校史篇》为依托,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如朗诵比赛、主题班会、主题板报等;

2)在起始年级军训时组织学习校史并参观校史室,并且在此基础上撰写体会文章,拍摄相关参观照片发表在校园网上,激发学生爱我储能、爱我中华的情感;

3)作为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坚持免费开放校史室,承担起社会责任,扩大社会影响力;

4)针对学生特点,利用升旗仪式、影视、书刊、讲座、参观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国国情等教育;

5)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科学习中。

2.输理各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分别突出行为养成、道德规范和理想信念的教育重点,在原有的年级分层德育目标的基础上形成循序渐进、有机衔接的内容体系。

1)坚持不懈地开展行为养成教育,针对各年级学生特点,分段要求,分层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从高处着眼,细处着手,突出行为习惯的重点,反复强化训练,力求让学生知行统一;

2)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德育教育融入在教材中,融入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

3)培养公民道德素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的全过程,倡导公正、诚信、爱国、责任等正确价值取向;

4)培育健全人格,深入实施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在心理健康达标校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争创区心理健康示范校。

1)针对家长需求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计讲座,扩大主题范围。如预备年级:《预备新环境适应性问题》、《成功与习惯》、《家校携手共谋发展》、《做一名智慧型的家长》、《沟通心灵、共同成长》;初一:《如何改变孩子的学习态度》、《家有青春期孩子》、《独生子女问题分析》、《学生是船,教师是桨,家长是帆》。初二:《亲子沟通的重要性》、《青春期逆反期孩子的相处》、《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正确处理孩子异性交往》;初三:《考前家长心理焦虑调适》、《合作沟通,冲刺中考》、《孩子考试前的准备》;高一:《共同面对新环境适应性》、《家校协力,共育未来》、《家庭沟通合作的重要性》。高二:《正确引导,适度关爱,共同搭建学子成长平台》、《沟通从心开始》、《家校携手、共创佳绩》;高三:《家有考生》、《静心倾力,齐心协力》、《帮助孩子平稳度过考前期》等;

2)完善心理咨询个案,规范档案。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综合测评,除了搜集心理测验资料以外,还有涉及与学生个人有关的背景资料,收集教师平时对学生的观察和评价的资料,以及学生自我评价等各方面的材料,全面进行综合测评,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轨迹做出一个客观、符合事实的评价;

3)加强应对心理危机的培训。通过各类教育和宣传,让师生都能知晓心理危机干预的目的、干预原则、干预对象及心理危机干预程序和注意事项;对于学生来说,主要通过各类宣传和教育,让学生对危机加强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4.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推出一批德育工作先进典型。

1)理论引领,建设一支有智慧的班主任队伍。利用工作室,抓好班主任系统学习培训,提高其育德能力,如: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了解、观察学生的能力,正确评价学生的能力,沟通与协调的能力,转化后进生的能力,指导学生人际文往的能力,善于发挥学科德育功能的能力,班级管理的能力,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教师身教的能力,班主任组织各种教育活动的能力,以及选拔、培养班干部的能力等;做好年级组长的培养和培训工作,着重管理能力和技巧培养。放手让年级组长带领团队,有特色去管理,最终做到管理有特色,体现个人魅力和集体智慧;

2)合理评价,建设一支有干劲的班主任队伍。科学评价激发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学校一方面通过工作绩效激励,以绩效工资改革为契机制定《班主任考核细则》和《年级组长考核细则》等制度,对班主任和年级组长的工作进行科学评价;另一方面对班主任进行个别化辅导,帮助班主任找到自己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以促进其专业化发展;

3)交流学习,建设一支有活力的班主任队伍。帮助班主任做好个人发展计划,为班主任多搭建展现自己的舞台;开展校际交流学习活动,组织团队建设拓展活动;

4)科学发展,建设一支可持续性的班主任队伍。积极挖掘和培养班主任后备人选;

5)骨干引领,推出一批德育先进典型。利用班主任技能大赛契机,挖掘和培养一批德育骨干教师,通过一系列活动,以点带面,带动班主任整体队伍的专业水平提升。

5.加强对高中学生辅导员的系统培训。

1)在自荐、推荐的基础上确定高中学生辅导员;

2)规范培训时间、地点、内容等,关注角色定位、岗位职责、个人素质、综合能力方面的培训,形成校本培训教材;

3)多为学生辅导员搭建工作平台,让他们付诸实践;

4)注重总结反思。

6.传承创新校园文化项目。

1)抓住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要仪节等契机,广泛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

2)培育一批具有时代特征、储能特色、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成果和品牌;

3)深入推进中小学温馨教室建设,加强对师生的人文关怀,建设和谐校园;

4)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文关怀,弘扬慈善文化;

5)建立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7.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合力。

1)利用家长学校,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发挥家庭教育在育人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家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

2)加强学校家庭教育配套网络资源建设;

3)不断充实德育工作力量,建立学校、社区共建的有效机制。

(四)阶段性计划

第一阶段:初步实施阶段(2014.9——2015.8

1.学习规划,组织全校教师培训学习,明确规划的背景、意义和目标;

2.利用现有德育资源,做好起始年级的校史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参观校史室;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项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

3.改变传统升旗仪式模式,使学生成为升旗仪式的主导者;改变传统的爱国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责任;

4.输理各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分别归纳出行为养成、道德规范和理想信念的教育重点;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意识;

5.挖掘各类课程的德育资源;

6.建立一支学科结构、年龄分布合理、爱岗敬业的班主任队伍;实行班主任培训制,健全和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工作条例,鼓励班主任主动认真地开展工作;

7.建立新高一学生辅导员队伍并对所有学生辅导员进行系统培训;

8.开发学校家庭教育配套网络资源;获得一些社区教育、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资源;

9.扎实推进原有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积极挖掘新的项目;

10.完善学生志愿服务各项制度。

第二阶段:全面落实阶段(2015.9——2017.8

1.针对学生特点,结合校本资源,对学生进行丰富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积累资料;

2.积极承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社会责任,主动发挥其教育作用;

3.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分层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道德规范和理想信念的教育;让学生在课堂和各类实践活动中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4.倡导所有老师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5.加大班主任培训力度,制定培训计划,安排好培训内容;开展校际交流学习活动;改进和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估激励机制,公正、客观地衡量班主任工作,注重发挥骨干班主任的示范作用;

6.建立新高一学生辅导员队伍,在前一年对辅导员培训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积累资料;

7.利用学校家庭教育配套网络资源加强对家长的培训指导,为家长提供优秀的育儿经验;采取校级家长学校和年级家长学校相结合的形式,进一步提高每一位家长的素质;获得更多社区教育、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资源;

8.逐渐形成一批具有储能特色的校园文化成果和品牌;

9.学生志愿服务逐渐规范化、制度化。

第三阶段:发展提升阶段(2017.9——2019.8

1.初步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特色;

2.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区域内外影响力增加;

3.学生的行为养成、道德规范和理想信念的教育内容形成体系;学生有正确的三观;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让参与学校管理,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

5.学科德育深入人心,教师率先垂范、言传身教,教师师德和育德能力全面提高;

6.着眼于班主任整体素质提升的同时,更关注对优秀班主任的重点培养。在校优秀班主任的基础上造就和培养一批在区内乃至市内有影响、有特色的优秀班主任;组织班主任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工作;

7.建立新高一学生辅导员队伍,形成学生辅导员校本培训教材;

8.积极为家长搭建参与学校管理的平台,给两级家委会充分的自主权,让家长管理好家长,形成科学、高效的家长学校管理体系;家长、社会教育资源取得实效,基本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合力。

 

二、课程与教学

(一)指导思想

学校在过去三年的课程建设中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课程建设日趋规范化化、科学化。由于学校所处的区域特点,近年来生源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能力差、习惯差、家庭教育缺失。部分老师迫于应试的压力,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放不开手脚,存在重分数轻能力,重当前轻长远的现象,教学中拔高难度,增加容量,造成学生学业负担加重,部分学生甚至有严重的厌学情绪。同时,由于初高中升学机制上完全独立,导致学校在课程的整体设计难有长远的规划,很难真正发挥初高中一体化的优势。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迫切需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深度变革学校课程,并从根本上变革课堂教学的模式和创新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综合学力,真正促进学生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在全面落实国家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开发多层次的学校课程,满足学生将来升学、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彻底改变单一的应试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绿色指标为指导,全面构建具有储能特色的绿色评价体系,在现有生源的前提下,计划用四年的时间使初中毕业生具备pisa考试要求的数学、阅读和科学素养的基础上,70%以上的学生达到进入高中学习的能力,所有学生有自己喜欢的课程与艺术或体育方面的爱好;计划用三年的时间使高中毕业生具备将来工作与生活需要的一般的科学知识、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人人有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艺体领域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和特长,90%以上的学生达到进入高校喜欢专业学习的能力。

(三)实施要点

1.重建学校课程体系。

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决定了新的学校课程架构,主要包括以下五类:

1)知识类——包括市教委规定的所有的基础型课程,有利于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

2)科技类——有利于丰富科学素养,拓展视野,触类旁通;

3)技能类——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某种技能,促进工作和身心健康,提升生活品质;

4)艺术类——提高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培养艺术特长,陶冶情操;

5)创新类——培养研究能力,学以致用,造就社会精英。

三类课程全面融合,整体服务学生终身发展。

2.深化绿色课堂建设。

继续探索绿色课堂建设,丰富其内涵,拓展其外延。在倡导“温馨和谐、快乐自信”,“尊重个性,以学定教”,“改变学法、学会学习”等核心追求的基础上,在部分基础型课程中探索分层走班的教学模式,开展“智慧讲坛”活动,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加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和个性特长的培养。

3.创新教学管理模式。

立足于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师专业水平,教学管理力求科学、高效。践行绿色理念,全面科学评价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业成绩。主要体现方面:

1)对教师教学成绩:

l  任教班级成绩的动态变化——信息平台呈现

l  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命题变革

l  学生学业负担——问卷调查

l  师生关系——问卷调查

l  学习兴趣——问卷调查

2)对学生学业成绩:

l  分数——测试

l  能力——测试、课堂表现、思维品质、创新意识。

l  态度——主动求学、作业、合作。

充分发挥学校行政对课程的领导力,定期开展行政教学调研、行政助教、教师专业知识体验等系列活动,努力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营造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与教学环境。

4.推行网络教研教学。

充分利用学校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教学研究和学生学习。在周学案的编制、公开课的管理、拓展型课程的选修、微课程的开发等方面不断探索,积累经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自觉利用网络自主学习,从而使课堂得到延伸,学习时空有效拓展,研究能力得到增强。

(四)阶段性计划

1.第一阶段:(2014.92015.8

1)重新审视学校已经开设的拓展型课程,确定课程开发的骨干,讨论决定新五年校本课程的架构,按照知识类、科技类、技能类、艺术类、创新类的分类角度对现有的校本课程进行梳理,找到差距,明确努力方向。总结以scrach、上博印象为代表的拓展型课程成功经验,在全校共享推广;

2)总结绿色课堂有效的做法,完善周学案的编制、学习体验活动的开展。上学期开展主题教学研讨,下学期进行自主教学展示。在高一数学、英语两门学科试点进行分层走班教学,在初二、高二的部分班级试点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智慧讲坛”;

3)梳理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调整备课、上课、作业、考试、听课、评课的管理条例,克服形式主义,减轻教师负担,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有价值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在教学进步奖的评比中参照学生学业负担、师生关系等纬度。上学期对毕业年级开展行政助教,下学期对非毕业年级进行行政调研,鼓励考试学科的老师积极参加专业知识体验;

4)完成市级课题的“基于学校信息平台的网络教研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确定研究方向,明确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完成录播教室的改建。在周学案的编制、公开课的管理两个环节上先行试点,积累丰富数据,为案例分析打基础;在个别学科上挑选骨干先行开展网络微课程的开发,信息组大力配合,为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学习资源共学生选择,全面促进三类课程的学习。

2.第二阶段:(2015.92016.8

1)根据学生需求和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制定新的学校课程计划。语、数、英等基础型课程制定分层教学的目标与实施策略;在原有拓展型课程的基础上,开发具有时代特征的校本课程,在各个年级提供810门自主性拓展型课程供学生选择。倡导三个一:每个学生基础型课程有一个合理的目标定位,有一门喜欢的拓展型课程,每年参与一个课题研究;

2)围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个永恒的主题继续开展绿色课堂的教学研讨,各学科涌现一定数量的经典示范课。总结分层走班的经验得失,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就数学、英语两门学科继续开展分层走班教学,并在全校全面推行主题为“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智慧讲坛活动,各年级每学期至少一次;

3)总结行政助教和行政调研的经验,了解教师的感受与需求,更加充分发挥行政对课程的指导力。以学科为切入点,整合学校教科研优势力量,从技能、思维、方法、态度等层面研究学科学能构成要素,为诊断、开发、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提供经验与思路。在预备年级探索新的学业评价模式,凸现夯实基础性学力、优化发展性学力、拓展创造性学力三个层次,检验学生经过学习所获得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能力,学习的意愿三个方面的学力;

4)积极开展市级课题的“基于学校信息平台的网络教研实践研究”的案例研究,在此基础上完成结题报告。广大老师充分领略网络教研的优越性,运用网络的主动性增强,操作能力显著提升。为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所有学生具备了利用校园网学习的经历,部分班级学生可在课内随时利用pad进行有效的网络学习。

3.第三阶段:(2016.92017.8

1)在基础型课程校本化的探索中积累了成熟的经验,分层目标明确,分层内容具体,分层策略可行。自主性拓展型课程科目丰富,分布均衡。各年级开展“学生最喜爱的拓展型课程”的评选活动。涌现出几个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特色教师,在学校示范引领,在区域内有较大影响。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有一定成果,一定数量的科技作品在市区获奖;

2)绿色课堂的建设成效显著,课堂氛围宽松愉悦,多数学生热爱学习,喜欢课堂,乐于钻研。基本消除厌学、逃学的情况。在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就数学、英语两门学科继续开展动态的分层走班教学,并在初一年级对分层走班的效果进行量化研究,设立实验班与对照班,积累数据,提炼经验。各年级每月开展一次主题为“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智慧讲坛活动,让多的同学有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使生生互动常态化;

3)广泛听取意见,初步构建具有储能特色的绿色指标评价体系,包括教学评价和学业评价,在教学进步奖的评选、教师年度评优、在毕业年级的学生推优活动充分参照绿色指标的评价数据。坚持做好行政助教和行政调研工作,从根本上树立为师生服务的意识,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其畅所欲言,让老师消除顾虑,变担心为期待;

4)在前期市级课题结题的基础上,引导老师在更多方面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校园网积累丰富的网络教研资源。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全面推进,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网络学习的途径和资源,所有学生都可在学校或家中随时利用平板电脑或pc终端进行有效的网络学习。

4.第四阶段:(2017.92018.8

1)以备课组为单位,系统整理各年级考试学科分层教学的校本化内容和实施方案,充分实现共享。开展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成果的展示和研讨,分享成功经验,同时结合新的形势,不断调整与改进,越来越贴近学生的需求,真正使课程成为学生温暖的回忆和难忘的旅程;

2)科学评估分层走班式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业产生的影响,不断改进实施方案,在各个年级全面推行,并在高一个别学科尝试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的走班模式,真正实现走起来。总结开展智慧讲坛活动的经验得失,不断丰富其形式,拓展其内涵;

3)完善具有储能特色的绿色指标评价体系,根据实施效果和形势,不断调整其细目;

重新编撰“储能中学教学管理常规录”,倡导科学、务实、简洁,使教学管理真正成为促进师生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

4)就学生的网络学习开展专题研讨,在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分别评选网络教研能手和网络学习达人,分享他们的经验。

5.第五阶段:(2018.92019.8

1)科学评估三类课程的实施情况,形成较为成熟的储能中学校本课程体系和一批有思想有成果的教师骨干,品牌课程呼之欲出,特色教师不断涌现。健全了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激励机制,为校本课程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全面总结分层走班教学实施效果,并通过案例研究的形式提炼成功的经验,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编撰“储能中学分层教学方略”。在学生层面上发掘智慧讲坛精彩案例,编撰“我的课堂我做主”;

3)在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和绿色评价的基础上,思考从根本上改进教研组的工作职能,理顺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的关系。各学科制定教研组、备课组常规管理细则,学校制定优秀教研组评选标准;

4)在全校开展“网络带给我们什么”的大讨论,全面客观分析网络对我们学习、生活的影响,既要看到促进作用,又要克服消极影响。引导广大师生在使用现代化工具学习和工作时学会因势利导,趋利避害。

三、教育科研与信息工作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的要求,保持现有的工作优势,进一步发挥科研引领学校发展的突出作用,在学校形成共同参与学习和研究的氛围,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引领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发展;不断加强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信息化程度,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

(二)工作目标

牢固树立“科研强校”意识,不断完善教科研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师教育科研的帮扶力度,提升广大教师参与科研的热情和研究水平,形成一支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教师队伍;充分利用学校教科研领先优势。进一步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提高信息技术设备的利用率;进一步加强学校各方面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保持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在区内的领先优势并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

(三)实施要点

1.进一步完善兼职科研员队伍建设。

实践证明,兼职科研员队伍对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在本轮规划实施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兼职科研员管理制度,制定明确的工作职责和奖励保障,以兼职科研员为核心进而辐射带动全校教师。提升广大教师参与科研的热情和研究水平,形成一支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教师队伍。

2.进一步加大对教师教育科研的帮扶力度。

结合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我们将继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家指导与教师研修相结合,使学校教育科研更加富有特色;并围绕学校发展的一系列项目与课题(市级、区级、校级),在学校形成共同参与学习和研究的氛围,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引领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3.进一步加强科研管理和指导工作。

帮助学校各职能部门提升各级课题的研究水平,凸现科研引领学校工作的高层次办学的特点;担负起帮助教师投入课题实践研究,提供指导督促、检查结题的各项服务工作。

4.进一步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提高设备利用率。

信息化软硬件条件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我们将在新一轮规划实施的过程中,依靠上级部门的支持,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对学校网络、教室多媒体设备、机房、录播教室、教职工办公电脑、教学资源等进行有序的规划和更新,以保证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需求。

5.依托市、区各级信息技术项目,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

我校信息工作在区域中处于领先地位,为此我校已经先后获得了20122014年度上海市教育信息技术应用项目;Intel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黄浦区数字化校园等项目。这些项目的获得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和专家指导,随着项目的实施,我们将对项目涉及的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和学校数字化环境建设进行有序的推进。继续保持我校工作在区域中的领先优势并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

6,充分发挥信息部门的技术优势和校园网的交流功能,为学校对外交流和教师教育教学的成果体现提供有力的技术服务。

(四)阶段性计划

1.第一阶段:(2014.92015.8

1)学习规划,组织兼职科研员和信息组相关人员培训学习,明确规划的背景、意义和目标;

2)梳理科研、信息原有工作,总结经验,反思不足;

3)完善兼职科研员制度,明确职责;

4)完成2012年度上海市教育信息技术应用项目结题工作;

5)完成北校区校园网络布局调整和录播教室建设;

6)完成2014年度上海市教育信息技术应用项目开题工作;

7)完成黄浦区数字化校园项目招标工作。

2.第二阶段:(2015.92018.8

1)加强对教师科研培训辅导,提高学校教师科研水平;

2)以市、区、校各级科研课题、论文评比等为载体,帮助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

3)实施2014年度上海市教育信息技术应用项目;

4)实施黄浦区数字化校园项目;

5)结合学校实际使用需求,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对学校信息化设备进行逐步更新换代,保证教育教学正常需求。

3.第三阶段:(2018.92019.8

1)提高学校教职工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在学校形成共同参与学习和研究的氛围,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引领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2)提高学校各方面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基本完成数字化校园建设;

3)有计划的对学校信息化设备逐步更新,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硬件设备能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求。

四、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一)指导思想

树立“学生有全面全员的发展,教师要首先发展全面和全面发展”的发展观。发展全面体现在教师个体的发展,全面发展则体现在师资队伍整体的发展。新一轮教师队伍建设应该确立“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兼顾教师个体与队伍整体的同步建设,并行推进;坚持个体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与整体优化发展、互补发展;坚持立足岗位、研训一体化发展;坚持“突破学情寻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创建“师生喜欢的学校、学生喜欢的教师”为导向,切实打造一支德高、业精、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使队伍建设为教育发展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为师生共同发展服务。

(二)工作目标

以“提振职业精神,引导文化自觉”为切入口,不断扩大教师培训的资源联盟,在教育理念、师德师风、学科知识素养、专业能力等方面开展多维度的教育培训,给予教师有效的专业支持,使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发展到新的高度。

1.制定新一轮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2.完成教师和学科教研组新一轮发展目标的定位。

3.制定并落实“提振职业精神,引导文化自觉”的运行推进机制。

4.探索建立“培训资源联盟”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初步建立“培训资源联盟”。

5.探索具有明显的“专业型”教研组的标志与特点。

6.完善“导师带教制度”,探索培养有特色教师的有效途径。

7.以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在达到常规化要求的基础上逐步培育专业个性化教师,基本实现“人人获得有效培养”和“鼓励更多教师进一步提升学历”的目标。

8.以创新为动力,提振教师职业精神,引导文化自觉,进一步增强教师工作的开放性,使教师的视野更为开阔,施展才能的舞台更为宽广;进一步完善队伍管理与人才激励的机制,建设层次高、结构合理、凝聚力强、效能高的教师队伍,培养一定数量的区、市内知名教师。

(三)实施要点

1.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激活创造意识。

1)优化队伍标准

不断优化队伍建设标准是培育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教师队伍的关键,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实施中通过机制创新引导教师工作创新,在前期创建工作和已有考核评价制度基础上,完善不同专业发展程度的“储能中学教师(职工)专业发展标准”和“教师(职工)评价指标体系”。

2)量化队伍业绩

根据岗位职责,建立层级(中层、教研组年级组、教师等)工作责任目标,每学期进行工作目标考核评价数据积累,并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

      干部队伍:建立层级负责和相应的竞争机制;

   组长队伍:优化教研组长、年级组长队伍构成,全面落实组长直接负责制;学校把好组长人选关,组长直接负责组内教师的教育管理工作,教研组长对教研组业务实绩负直接责任,年级组长对年级组管理实绩负直接责任;

      职工队伍:调整、完善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并严格组织落实;

      强化“风险意识”、“目标意识”、“质量意识”,落实好“末位告诫”机制;

      5年内实现每位教师至少开展一次教育、教学的主题汇报(形式不限),实现有5%的教师达到研究生学历。

3)序化队伍梯队

    完善等级梯队的培养措施,初步形成合理梯队;

        根据个人发展特点,学校积极搭建定向培养平台,促进每一个教职工进步成长;

    对于骨干教师给予政策支持,压担子,鼓励脱颖而出。

2.以学校发展和教师个人需求相协调为原则,激发工作活力。

1)引导全员要有事业、职业、生存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

2)进一步明确奋斗目标,发展供给保障机制并落实到位;

3)公平、公正做好教师评优、晋级、奖罚工作,真正做到多劳多得,优质优酬。

3.以现代学校和追求高水平教师目标实现为愿景,提振职业精神。

1)鼓励教师形成明晰的发展愿景;

2)开展教师职业形象再讨论;

3)落实规范的职业操行标准;

4)加大树立榜样、弘扬典型的力度;

5)坚持分配机制、奖罚机制的完善和落实。

4.以基本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提升为重点,促进专业发展。

不断丰富校本研修和区、市级教师专业培养的内容,提高专业发展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以不断扩大“资源联盟”为抓手,搭建更高的培养平台,进一步增强教师工作的开放性,使教师的眼界和视野更开阔、舞台更宽广。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的突破:

1)专业基础丰满牢固,教育理想务实可行;

2)专业技能得心应手,教育业绩真实可见;

3)实战经验总结丰富,教育效果可圈可点;

4)专业角色渐进形成,个性魅力彰显突出。

5,以队伍管理与人才激励机制为保障,优化整体水平。

1)探索开展校际间教师阶段性交流任职的可能性与可行性。(骨干教师、高级教师先试点)

2)在兼顾学科结构和需要的前提下,选送教师进行阶段性的国内外离职培训。

3)开设高级教师校内讲坛(会议式、座谈式、讲座式、视频式、材料式等,形式不限)。

4)以学科为单位,聘请专家来校做相关指导与交流。

6.以积极向上的校园专业氛围为依托,引导文化自觉。

1)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坚持原则、积极向上、秉公办事、开拓创新);

2)落实制度的规范管理作用,在制度和规章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遵守,依法治校,让法制和制度成为最好的“自觉”推动力;

3)引导教师形成积极、健康、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质量观、荣辱观;

4)提倡人人做“文化自觉”的践行者,形成“校风正、教风严、学风浓、考风纯”的校园专业文化氛围;大力树立典型,弘扬先进。

(四)阶段性计划

1.第一阶段:(2014.9——2015.6

1)制定学校新一轮队伍建设规划;

2)启动新一轮教师自身发展诉求的申报与统筹;

2)讨论“培训资源联盟”建立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并初步运行;

3)对原有“储能中学教职工考核细则”进一步开展讨论,完善形成“储能中学教师(职工)专业发展标准”和“教师(职工)评价指标体系”;

4)完善和推进“导师带教”机制;

5)筹划校内“高级教师讲坛”,并尝试落实。

2.第二阶段:(2015.9——2016.6

1)分期分批落实教师五年内“专业主题”汇报;

2)为骨干教师搭建平台,推进骨干教师“压担子”工作的落实;

3)开展新一轮“导师带教”工作;

4)进一步构建学校教师的自培体系,理顺培训资源联盟的组织、建设与活动开展;探索教师个性发展方式,确定个性发展特色目标;

5)为教师高一层次学历培训进修积极创造机会。

3.第三阶段:(2016.9——2017.6)

1)以教研组为基础,评选并推出精品教案、精彩课件、精品课程、研究成果,打造品牌教师;

2)在实践基础上,制定出台《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使教师个性化教学特点有定位;

3)呈现一批年龄有梯次、个性有特色、德性业绩双过硬的校级骨干教师;

4)队伍建设工作中期总结。

4.第四阶段(2017.9---2018.6

1)举办教师专业发展成果展;

2)着力解决前期没有做好、做实的相关工作;

3)选拔区级骨干教师苗子,加大培养力度;

4)教师专业发展系列汇报活动。

5.第五阶段(2018.9---2019.6)

1)教师专业发展系列汇报活动;

2)教师专业发展自我总结;

3)专业型教研组发展回顾;

4)学校全面总结五年来教师专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5)筹划下一轮师资队伍建设发展。

 

第四部分 构建“人本、科学”的学校管理保障体系

一、指导思想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注重管理中的科学性与人文关怀的结合,渗透“规范——自觉”的和谐管理文化,以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为核心,健全学校管理规程,突破难点、凸现特色,在管理创新中增强教育的活力,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办学效益。

二、工作目标

明确学校管理的指导思想,从学校的办学实际和发展需要出发,优化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建立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构建学校与社会、家庭联手的多渠道、立体化教育网络;依法办学,严守行政纪律,主动接受社会民主监督,健全制度,强化管理的服务职能和民主程序;进一步增强学校凝聚力,调动学校干部与教职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实施要点

1.更新学校管理理念,建立灵活的管理机制。

1)积极探求校长负责制运行的实效,切实发挥党支部的监督保证作用,进一步理顺校长负责与民主管理的关系。学校制定重大发展决策,多方征求教职员工的建议,统一全体员工的思想信念;

2)定期公开校务,增加管理服务的透明度,不断激发教职员工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和主人公的责任感。根据需要适时召开教代会,完善教代会在学校重大问题参与决策和对学校行政干部、岗位工作的评估反馈职能;

3)为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根据学校发展布局的需要,加强并调整中层机构的职能,强化服务功能,形成服务机构能动地顺应发展需要的动态性;

4)畅通学校主要领导与学生代表定期沟通对话渠道,不断了解学生的情况,和谐师生关系,提高领导决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充分发挥集体力量。

1)学校行政领导要经常深入教学服务第一线,广泛地了解教职员工的现实情况,倾听老师和学生的心声,收集各方面信息,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服务质量;

2)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员聘用合同制,并依据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实行定量和定性考核,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展示才干,脱颖而出;

3)采用动态的人事组织管理方式,依据学校有关考核的综合情况,实施各层次人才(包括中层干部、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师、职工)的合理流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适量的新陈代谢,以保持学校人力资源的调配最优化;

4)积极发挥工会的职能,每学期定期组织文化娱乐活动,创设优良的人际氛围。每学年定期或不定期的向教职员工征集寻求学校发展的金点子,集思广益,充分尊重教职员工的主人翁地位。

3.依法办学以人为本,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各部门学习相关文件,领会政策精神,强化法治观念和依法治校意识;

2)结合当前工作的实际和建设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要求,对学校原有的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并根据需要补充健全,力求各项主要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每学年组织力量对校内各部门遵守政策法规制度情况进行一次核查,并将结果公布于众,及时解决存在问题;

4 每学年召开一次规模较大的有社区领导、学生代表、家长代表、主管部门的领导、有关专家和教职工代表参加的“学校发展和教育研讨会”,全面评估学校一年来的办学得失,广泛征求各方面对学校发展的意见或建议,总结经验教训,为学校的制度建设、人事、招生、课程设置以及实现持续性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4.切实保障办学需要,继续提高后勤服务能力。

1)加强后勤队伍建设,树立“为教育教学第一线服务”的工作理念,坚持服务育人,责任到人。建立注重工作效益与服务质量的后勤管理机制。完善后勤保障制度,依法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改善办学的硬件设施,优化办学条件;

2)做好校产登记制度,建立严格赔偿制度,记好台帐,落实管理,完善购物制度;明确校园环境和清洁卫生工作要求,对相关保洁区域进行责任化管理;

3)树立“主动服务”意识,密切联系服务对象,经常与教师、学生进行沟通, 及时排除各类隐患及故障;

4)强化理、化、生等实验室、学生计算机房和图书馆的管理,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努力创造条件,增加现代教育技术和电化教学设备,改善图书馆和阅览室条件。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继续保持实验室、图书馆管理创优。

 

结语:建设“有独特个性文化、名符其实”的黄浦区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是储能中学今后五年发展的重要纲要,也是学校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全体储能人在充分认识发展规划重要性的前提下,将以极大的努力落实发展规划,创造性的完成各项任务,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努力把学校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度。

                                                                         

        2014.9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