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第一学期教导处工作
2019学年第一学期教导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配合学校加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加强本市中小学体育艺术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措施》等文件的执行力度;协助加强深化学科素养研究、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小学主题式综合实践课程等工作;推进学校的综合改革项目总结、展示,为新一轮五年发展定好位、布好局。
加强教导处基础工作、常规工作的规范执行,加强教研组建设,不断提升教学、教研有效性,加强职能意识、协作意识、责任意识,率先垂范,形成“服务、合作、共事、共享”的工作状态。
二、主要工作和目标:
(一)以日常管理为抓手,以《意见》为指导,加强作业设计,全面务实教研工作。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任务,以规范的管理制度为保障,以形式多样的师生活动为途径,认真学习、修订《“百草园”教学指南》,重视“红绿蓝”教学原则对“五环节”的指导、检查、反馈、整改,树立35分钟课堂教学的质量是落实“五环节”之关键的认识,引导教师把课堂作为实现自身专业自觉、专业提升的重要手段,推进“百草园”课程的规范、有效实施。注重规范日常教学行为,深化课堂教学,减负增效,提高课堂教学效能。教导处会同校长室统一日常管理的要求、抽查工作的要求、质量评定的要求,体现过程性与结果性的一致性。四年级做好上海市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的测试工作。
以教研组公开教学研究课为突破口,重视对教研组建设“作业布置有效性”的指导。各年级组以单元作业设计等为研究抓手,提升作业的有效性,并做到年级组统一作业来源、数量、批改要求、内容等要素,个性化作业“有加必有减”,切实做到减负增效。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回家作业,可布置贴一贴、做一做、画一画、剪一剪、说一说等形式多样的口头或趣味作业;三、四、五年级布置作业控制每天的学科总量,减少机械式的作业,可采用长作业的形式,关注学生的实践与体验,重在提升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导处继续深入教学第一线,加强听课评课等各类学习、沟通,承担起对学科、对教师的指导、检查、反馈、整改的职责,确保“百草园”课程的规范、有效实施。教导处听课不少于20节,做到点面结合,了解自己分管学科老师的教学情况;教研组长听课不少于8节;教师间开展相互的听课活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一学期听课不少于6节。
(二)以科研兴教为扶手,发挥“大数据”评价作用,提升学科素养等研究。
重视科研兴教的意识和能力的提升,深入研究并推进市级、区级项目《在“百草园”中遇见最好的自己》,积极引导、指导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做好十月新课题的申报工作。
考试学科用好“深瞳优学”评价平台对学科质量的精准分析,发挥“深瞳优学”的评价作用,根据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实施和评估中发现的问题,促进学科质量的稳步提升,逐渐能将绩效评估报告作为考核教研组、教师工作的有效依据之一,促进等第制教学与评价、学科素养等课改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教研组的研究专题、课题可以与作业(长作业)、绿色指标、2019年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结果等结合,从新要求、新数据中找问题,找研究点,找突破点,找创新点,解决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以研究促进《意见》的落实。
非考试学科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市区比赛、展演等活动,多频次,有成果,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综合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三)重视学科质量“显性”通道,完善环境,促进“百草园”课程优质提升。
严格专课专用,每一门学科都须按照学科标准执行教学任务,不随意,不随性,对各项“进校园”课程做好有效教学的引导、分析、管理工作;重视能体现各学科质量的“显性”通道,把控绿色指标测试、市区各类的比赛与活动;330活动与各类开放活动、社团活动、托管活动相结合,促进“百草园”课程优质提升。
加强听取来自学生、家长对学科教学实施的意见、建议,分析数据,找准原因,力求改善;加强美术室、自然室、唱游室、音乐室、图书室、心理室、安全教室、阳光活动室等专用教室的使用率的管理力度,关注教师主动用足、用好环境资源,有效提高发挥专用教室的功能性作用。
注重对校本课程实施有效性的管理,结合数学、英语、自然、信息等基础课程,进一步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不断创新课程的学习形式,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学习基础素养”等培养,按计划开展“小手建家园”、“走遍地球村”、“小八腊子”玩转世博博物馆、红色“119”课程,完善“百草园”课程群,努力体现课程不仅鼓励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各项活动之中,丰富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经历,而且能选拔个性确有特长的学生,参与到市区科技、体育、艺术等比赛、活动之中。
(四)以“课程计划及说明”为根本,有序、高效完成各类教务工作。
严格按照市教委精神,做好学籍管理、各班、各任课教师课程表的编制、试卷命题、质量分析、教学类档案归档、教师校本研修等常规教务工作。加强教导处自身建设,树立一切服务于教学的思想,分工不分家,能解决的事情立刻解决,解决不了的及时汇报,认真细致地分析学校教学工作,不断提高管理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以“规定动作必完成,选择动作尽力做”为行动指导,将图书、语言文字等专项工作与部门工作、教研组建设、文化活动有机、有效结合,提高完成工作的质量。
四、主要工作安排:
周次 |
内 容 |
备注 |
1 |
各教研组制定计划 |
1、各教研组有计划地开展组内研究课的听课活动。 2、各教研组有计划地根据学科专题,开展课堂实践,案例、课例(个人)积累。 3、教研组记录中,至少各有一次关于“作业检查交流”和“质量分析交流”的专项内容记录。 |
2 |
绿色指标学业质量测试研讨1 |
|
3 |
推普周活动 |
|
4 |
绿色指标学业质量测试研讨2 |
|
5 |
国庆休假 |
|
6 |
一年级“学前准备期”汇报(开放)活动 |
|
7 |
第31届“小手建家园”课程开始(周一) |
|
8 |
校“一页纸”测试 |
|
9 |
校“一页纸”练习 |
|
10 |
牛津英语二年级等口试练习 第31届“小手建家园”课程结束(周五) 阶段专题练习 |
|
11 |
教导处检查“五环节” |
|
12 |
阶段专题练习质量分析,“深瞳优学”评价平台使用 |
|
13 |
|
|
14 |
校第十七届“走遍地球村”课程开始(周一) |
|
15 |
|
|
16 |
校第十七届“走遍地球村”课程结束(周五) 校“一页纸”测试 |
|
17 |
校“一页纸”测试;复习阶段,安排口试工作 |
|
18 |
教研组工作交流 |
|
19 |
期末测试(练习),教导处检查“五环节” |
|
20 |
布置结束工作,指导寒假生活 |
附各学科教研主题:
【语文】:
1.积极投入到统编教材的各类研究活动中,并能结合自身参与到的“综合改革项目”研究内容,及时总结。
2.各年级自定《基于统编教材下的新课型、新方法的教学研究》主题(专题),积累案例实践经验。
3.各年级加强对学生写字指导,五年级积极投入12月份的市写字等级考试,确保百分之百合格,努力提升优秀率。
4.加强教研组之间互相听课、评课,每人每学期跨年级听课不少于1节。
5.加强作业量的研究,加强对《语文练习部分》的讨论与指导,做到量度、难度适切,基本作业教研组须相对统一(如抄写作业可以没有,但有,须统一遍数),班级特色作业以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为原则,且须注意布置时间的合理度。期初,教研组将各班作业及类别、数量等报备教导处。
【数学】:
1.根据数学课程内容的特性及教学实践,这学期继续深入研究适合低年级儿童特点练习设计,并着眼于“创设情境”设计练习和“设计目的性、针对性”的练习设计的研究。通过精心设计练习,使平时的课堂教学更高效,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2.本学期数学教研组以“作业的练习设计”入手,研究如何结合课堂和课后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错误点和混淆点,考虑如何设计高年级的长作业,全面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年级数学教研组将以专题研讨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学习,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素养,让每一节家常课都有对应的核心练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英语】:
1.根据“课程与教学”调研反馈报告,以《规范教学评价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低年级)和《优化阅读教学活动 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中高年级)为研究专题开展教学研究,从活动设计、文本设计、作业设计等方面做思考和实践。
2.以区级课题《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路径研究》为突破口,按研究计划完成对学生、教师的调查问卷,并同步开展教学课例研究。
3.增强教育教学质量意识。基于课标,基于学生,基于课堂,设计和实施《走遍地球村——欧洲之旅》校本课程。组织好区第十七届科普英语趣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舞台。发挥“深瞳优学”APP的评价作用,促进等第制教学与评价、学科素养等课改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交流和实施切实可行的阶段练习质量分析和改进措施,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
【体育】:
1.教研活动有专题。以各学科课程标准、单元目标要求、学校工作计划为依据,开展“用爱和责任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为研究专题开展教学研究,从活动设计、文本设计、等第评价等方面做思考和实践。
2.教研活动抓常规。两周一次大组,理论学习、经验分享、课堂观摩交流;各年段之间互相听课、评课,每人每学期跨年级听课不少于1节。
3.品质提升有课题。认真学习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本市中小学体育艺术工作的指导意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开展课题研究,力争参与青年课题或区级课题的研究。
4.根据校科技节、英语节的要求,配合做好各项相关工作。
【综合】:
1.教研活动有专题。以各学科课程标准、教研室计划、学校工作计划为依据,开展“清晰表述教学目标 注重培养学生学科习惯”为研究专题开展教学研究,从备课活动设计、作业设计等方面做思考和实践。
2.教研活动抓常规。综合学科人员多学科杂,根据教研员要求“亦分亦合”,两周一次大组,理论学习、经验分享、活动交流;两周一次科学小组,学科素养、目标制定、有效作业、等第评价、活动展示等教研,各学科之间互相听课、评课,每人每学期跨年级听课不少于1节。
3.品质提升有课题。认真学习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本市中小学体育艺术工作的指导意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学校综改课题、教研专题及自己学科特点,开展课题研究,力争参与青年课题或区级课题的研究。
4.根据校科技节、英语节的要求,配合做好各项相关工作。
中华路第三小学 教导处
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