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第二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2019学年第二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一 工作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要求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社会事务进校园、精简相关报表填写、抽调中小学教师事宜等工作,为教师营造安心、静心、舒心从教创造良好环境,切实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
◆1月23日,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主要有三个特点(坚持全面的质量观,坚持优质均衡发展,坚持科学发展),提出了8项新的政策性举措(完善本市基础教育学校人员配备和编制管理,支持师范院校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扩大师范生培养规模、优化结构,将优秀青年教师纳入各区人才公寓保障范围,鼓励学校、教师积极申请竞争性科研项目,加大对跨区集团办学相关人员的保障和激励,建立符合教育专业特点的教师境外研修制度,建立学校不动产登记的“绿色通道”,建立各类检查、验收、调查及专题教育活动进校归口管理制度),对义务教育招生改革、防止学生负担过重、改善中考改革、办好公办学校、支持民办学校发展、在体育和劳动教育方面、在减轻学校和教师负担方面都有了一定的举措。
◆上海市教委等六部门联合出台了《上海市中小学体育工作管理办法》《上海市中小学艺术工作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到2020年底前,小学开设7种以上的体育运动项目和4种以上的艺术活动项目。青少年年运动时间不少于365小时,实施体育家庭作业。自2022年年起,各“一条龙”(1所市示范性高中、至少2-3所初中、4-6所小学)按照择优原则通过专业测试且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达到一定要求的优秀体育艺术学生按计划足额录取。学校按“兴趣化、多样化、专项化”“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艺术课。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黄浦区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区,以“教育改革引领区、创新教育先行区、教育发展精品区”为目标,体现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学生喜欢的学校”为根本追求,打造一流的现代教育。
◆学校是上海市新优质学校,是区新优质发展共同体、卢湾二中心协作块(集团)成员校, 2020年也是学校新一轮五年规划(2020-2024年)的起步之年,要开好局,谋篇布局,为办“家门口的好学校”不懈努力与不懈追求。
二 主要工作
㈠行政管理:新规划,促进新发展
⒈制定并完善2020-2024年新五年规划。
(1)寻找新的生长点,完善新五年规划,做到人人知晓,人人践行,人人遵守。
(2)广开言路,结合岗位履职情况,结合“深瞳优学”平台的数据、市区各类活动与比赛等实绩,修订、完善学期考核标准,并为职务考评与评审、年度考核等工作,提供较为公正公平的、实事求是的评价依据。
(3)确定学校项目《“百草园”理念下的“红、蓝、绿”管理文化形成与发展的行动研究》(暂定),通过组织学习“百草园文化”的核心理念、文化特性、文化标识等,提升知晓、认同、遵守的认知和实践能力。
⒉提升管理效能,形成“管理者——教师(教职工)”“本部门——他部门”双向互动、联动的意识与能力,体现事先沟通、事中配合、事后分享“分工不分家”的工作模式,达成“意见沟通、团队合作、自我发展、培养他人”的工作态势。管理者要向前一步,加强指导,主动服务,主动奉献,能基于教师的特点、特长安排工作;教师(教职工)要能积极配合,主动承担,岗位实践。
⒊依法办校,依法办学,做好招生等民生关注的工作,做好区下达的各项工作,努力创设良好、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扩大学校的对外宣传。
⒋定期听取家长、学生意见,提高家长、社会对学校的认同度、获得感。
㈡课程管理:五育并举,课程引领
⒈按照《基础型课程实施方案》、《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探究型课程实施纲要》的要求,通过学习,立足课堂,加强课程的实施与评价,提高课程的质量。“三类”课程都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要通过学业质量的多维度测评,如学业考查、学生活动、学生比赛、学生展演等,来衡量教育教学的质量。
基础型课程:按照课程实施方案,抓好教学“五环节”,规范、有序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拓展型课程:加强外聘课程的管理,要根据《外聘课程的管理办法》,提高外聘教师的授课质量、助理教师的管理质量。外聘课程要制定细则,实行考核制、评价制,实行优胜劣汰。
探究型课程: 3月《开卷有益》、4月《“小八腊子”游老城》、5月《七彩旋律》、6月《“小八腊子”游场馆》、4-6月《“小八腊子”仪式课程》(三年级十岁生日、四年级祭扫英烈、五年级毕业季)要围绕核心素养、综合能力的体现,不断创新课程的学习形式,要设计好、组织好,吸引每一个学生参与,以达到预设的成效。基于目前新冠肺炎得的防控要求,学校积极以“在线课堂”“网上社会实践”的形式,开展校本课程实践活动,落实“停课不停学”的要求。
⒉用好《“小八腊子”游老城》《“小八腊子”玩转世博会》《男孩课程》《快乐泥巴》校本特色课程及区域共享课程,要注重对校本课程的梳理、统整与完善,重视“小八腊子”系列课程的校本教材、学生学习资料册的编写等,固化“百草园”的特色课程、精品课程。
3.小学生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要在一、二年级中展开,并有“点”上的示范课程,为相关教学课程的教师提供范例。可充分发挥安全、自然、图书室等专用教室的环境作用,为课程提供更丰富的教与学的资源。学校以项目组的形式,加强研究,推进此项工作进程。
4.坚持健康第一,做好体育、艺术、卫生、劳动等工作。学校要按照市区文件要求,开足、开齐、上好艺体课程,充分发挥青少年体育分中心功能,通过协作、购买课程等资源利用措施,提升艺体课程的实施质量;学校要把“劳动教育”、“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课程管理中,改善学生对“健康”“劳动”的认识、理解和行动。
5.听取教师、家长、学生代表对课程实施意见和建议,通过定期召开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会议,根据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实施和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尝试推行由分管领导→教研组→教职工的分层绩效评估报告,并通过制定整改措施和建设方案,提升教学管理的质量。对“两类”课程,要进行梳理与整合,使课程开设的领域齐全,科目数量合理,教学质量良好,并得到学生的喜爱。
㈢教学管理
⒈以 “学科素养”“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等第制(分模块)评价”为导向,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既不拔高标准,也不降低标准,切实加强“三类”课程教与学过程性的管理,加强对学科教学的质量把控,引导规范、有效的课程教学。
各学科分管领导要发挥“课程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作用,与课程管理的要求结合起来,从各自分管学科的日常管理入手,有具体的、实在的措施,提高学科的日常教学质量。
⒉深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依据“百草园教学指南”的要求,“三类”课程都要加强教学“五环节”的工作,分管学科的管理者协同教研组长对备课、作业、教育教学质量一学期至少2次检查、指导、反馈,并根据所给的针对性的整改建议,予以指导落实;课堂结合“五四”教学比武等听课,予以指导;评价发挥“深瞳优学”评价平台的作用,结合“一页纸”专项练习、期中期末的考试或考查等,各学科分管领导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明确优秀率、进步率的可检测标准,把“数据”作为了解、改善、提升各学科的教学质量。
“在线教学”是疫情当下的非常手段,各学科负责人、教研组长要协同组员,共同研究,提高“五环节”的执行能效,积极落实“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对“在线教学”“在线教育”课程数量多、任务多、课程执行效果好的教师,要总结经验,予以特殊情况的特别奖励。
⒊建立教学质量预警机制,对于学校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如备课不规范、作业批改差错率高、作业量超过标准、专课不专用、脱岗脱课或教育教学质量明显差异等情况,能及时采取跟进措施予以干预和解决。对于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按照学期综合评价考核办法,给予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的评价,起到警示、劝诫、整改的作用。
⒋围绕新五年规划,确立新的学科项目,并以项目研究为引领。对原项目取得研究成果,要能持续推广,能不断扩大项目研究成果的使用率。
⒌加强教研组“一组一品”的建设,既加强基础建设,规范教研组建设基本要素,如计划、小结、记录、区校教研活动、课题专题(含论文)、听评课、完成区校各项工作、学科质量稳定,又要加强“品牌”特色创建工作,可以从研究、青年培养、学生特色学科活动等入手。创建“一组一品”教研组的标准由四个维度体现:基础建设、“品牌”特色工作、科研专题课题研究有成果(论文)、学科质量达标。
6加强科研工作,体现教师能“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
⑴重视课题的申报工作,努力将项目研究的内容、教研组研究的专题、个人教学的问题与科研课题相联系,要为教师申报市区级课题、市区级青年课题做好指导工作,要为教师专题、课题的研究成果、论文的发表、交流创造条件,提供平台。
⑵加强课题的过程性管理,使课题能够按计划有效研究,产生有效的研究成果,并予以校内推广。学校科研室要主动承担起指导工作,为教师申报市区课题申报提供思路,并能关注论文申报、交流、发表的平台,为教师职务评审等创造条件。
7.图书室做好合格图书馆的验收工作,语言文字等专项工作要与部门工作、教研组建设、文化活动有机、有效结合,用好专用教室的资源,提高完成工作的质量。
㈣德育(学生全面发展)工作:加强“未思”工作,深化立德树人
⒈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传统节假日等工作,开展有“百草园”特色的德育专题活动。
⒉加强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提升德育工作“全员化、全程化”的能力。学科教师要重视学科育德作用的发挥,尤其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教师,更要注重新教材的研究与实践,促进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和育人质量。
⒊加强德育队伍建设,重点抓好班主任、道法教师、心理教师的队伍建设,切实提高育德能力。各类德育会议要能定时定点定内容,要从单一布置工作为主,向工作方法分享、解决工作难点为主转变,要解决在德育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重点问题,如专题工作与学校、班级的工作整合,形成特色;又如,APP平台的管理与使用、特殊学生的教育、特殊需求家长的引导等。
4.加强“一班一品”建设,优秀班级(班主任)的考核标准=班级基础工作保质保量、扎实有效+“一班一品”建设有成效+学生德育活动积极、有成效+家校社和谐发展,以考核提升班级工作的质量。“六一”节开展“一班一品”中队(队风队纪+特色活动)展示工作。
5.加强德育工作的研究,在市级课题的研究中,确立学校新项目,相辅相成,共研互进。
6.加强少先队自主、自动、自我管理能力,发挥队组织的凝聚力,凸显队组织的功能。要借助“一班一品”动感中队的创建、学校课程活动、大中小队实践等平台,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参与面广的少先队活动,建设充满生机的、和谐快乐的队组织,凸显“小八腊子”在队组织中成长的特质,为创建红旗大队做好基础工作。
7.重视家校社联动的工作。发挥三级家委会作用, 做好每月一次的家长学校(分层分类)学习工作。通过全校性或分层分年级学习、培训,让家长知晓、支持、理解学校工作,学习正确的教育方法、策略、干预对策等,以较为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参与到学校教育中。
8.继续做好调研工作,为有需求的家长、学生提供“330”的课后管理服务。330的课后管理工作,托管服务与青少年分中心工作、课后社团(乒乓、器乐、越剧、田径等)相结合,分层分类、安全有序地进行。
9.重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成长支持体系的建设,家校社一体化、心理健康网络、馆校合作、社会资源共享,都应该成为保障学生成长的有力支撑。
㈤教师队伍建设:新时代,打造“新”教师
⒈加强师德教育,通过“中三讲台”的平台,讲好“百草园的故事”,弘扬“百草园”“红蓝绿”三原色的教师师德师风标准(即“红”:热忱之心,“绿”:奉献之心,“蓝”研学之心)。工会组织班组学习“百草园”“红蓝绿”三原色的教师师德师风标准,讲好“师德师风”的故事,守好底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弘扬身先垂范、为人表率、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2.注重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
⑴开展校本培训:《“百草园”理念下的“红绿蓝”教学策略的实践》之专题一:“红色” 激活主体,培育学习文化;之专题二“蓝色” 适应差异,应对学生差异。此校本培训作为教师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传递教学特色、科研成果、课程建设、学生教育等的信息。此校本培训纳入360学分中。
⑵开展一学年一次的“五四”教学比武。结合本次“在线教学”的工作,重视信息化技术的学习与应用,努力提高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不断掌握应对各种挑战的新本领。
3.关注教师的梯队发展,抓好三支队伍,鼓励有想法、有特长、肯钻研的教师主动规划、分层发展:通过中心组学习平台,抓好管理人员队伍;通过区校骨干工作坊,辐射引领作用;通过青年教师(35岁以下)学习坊,促进成长与发展。
4.要进一步形成“教师个体——教师群体”双向互动、联动的意识与能力,将师德、教育教学执行情况公开、公平、公正地纳入到个人、班组的考核之中,通过教研组建设、文明班组建设、综合改革项目组等形式,不断提高有效合作、良性竞争、互为补充的文化氛围。
5.工会要结合“三八妇女节”、“端午节”等节假日特别的日子,结合“在线教学”的新思路,开展小型多样、形式丰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休闲、娱乐、文化、体育等活动,营造文化氛围,打造“百草园”人文情怀,逐渐显现“百草园”文化特质。
6.为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学校发挥新优质平台的资源,将逐渐引入专家或专家团队,开展定期、不定期的教育教学指导,助力教师的成长。
㈥资源与服务:规范服务保障管理,推进现代教育治理
⒈建“安全、健康”的“百草园”校园,争创上海市安全文明校。
⑴物力保障要及时、安全、健康;人力保障要职责明确,责任到人;财力保障规范、充足,确保经费专款专用,严格落实“三公”经费,执行“八项”规定的要求。
⑵进一步落实校园安全的各项细则,强化每一个教师都是安全责任人的意识和能力。
A以学校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预案》《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为疾控工作的指导,严格卫生管理,不断宣传、学习、教育,提高卫生工作的水准。加强师生动向、健康的动态管理;加强研判,对新型冠状病毒、流感、手足口等传染性较强的疾病要有基本研判;加强健康的防护工作,指导每一个教职工、后勤服务人员按照市疾控等标准做好消毒等工作,对有疾病传播的班级要采取分楼或分层隔离的办法做好隔离工作;加强正确的健康知识普及,科学防疫,科学管理健康,
B后勤部门要落实饮食饮水、进出校、消防、校舍等安全工作,严查消防、饮水、食堂等设施设备的检修、调整与调试,严格落实“六T”、消防防灾演练等制度,落实专人岗位与职责,做到定期与抽查、应知与应会相结合;
C把好“入门关”,门卫对进出校门的各类人员要把好关,严格执行进校“电话联系+访客单登记”的程序,学校做好封闭管理工作,对外来人员、外来物品做好引导、管理的工作,做好校园“防输入”的第一关工作。
⑶要重视“一岗双责”的工作,通过“错时”“错峰”“错点”等具体措施,鼓励家长、老师、学生做好疫情期间少聚集的自觉分流工作。
⒉创“情趣、人文”的“百草园”校园
⑴重视环境育人,加强专用教室的使用率,鼓励教师用足、用好环境资源,图书室、安全教室、艺术(唱游音乐室)创新实验室、自然室等环境要充分利用,服务于课程建设。
⑵开展“空间环境创意”项目的设计,按从局部到整体推进的思路,积极改善校园环境,也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宣传、教育的氛围与环境。
⑶充分发挥区青少年体育分中心、市民基地的作用,利用、挖掘、共享丰富的社会资源,形成立体式的、服务于学生发展的资源库,服务于教师、学生的发展需要。
⒊人事、计生、退管会、献血、档案、节能等工作,要按照市区有关部门工作要求,认真部署,认真落实。
中华路第三小学
2020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