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中华路第三小学五年规划
上海市黄浦区中华路第三小学五年规划
(2015年1月——2019年12月)
(修订稿)
中华路第三小学坐落于上海的老城厢之内,这里自元至民国都是上海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豫园、老城隍庙、大境阁、小桃园清真寺以及各种名园、名人故居等文化资源相当丰富,宛如一个“百草园”。 经过多年的积淀,在历任校长和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学校拥有了独特的品牌——“百草园课程”。2011年,学校被市教委命名为上海市第一批“新优质学校”,百年老校再次担负起探索优质均衡实施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重任。
第一部分 办学基础
一、基本情况
2014学年,学校共有学生636名,67.0%为沪籍学生,32.1%为外省市学生,0.9%为外籍学生。学校实行混合编班,共20个教学班。
2014学年,学校有教职员工68人,其中在职在岗65人(含外借2人),长病假3人。学校师资力量较为均衡。专任教师基本情况如下:
在岗教师类别 项目 |
校级 |
中层 |
教师 |
|
学 历 |
大学 |
2 |
5 |
32 |
大专 |
1 |
2 |
20 |
|
教 龄 |
30年以上 |
1 |
1 |
2 |
20-29年 |
2 |
3 |
28 |
|
10-19年 |
|
2 |
19 |
|
10年以下 |
|
1 |
3 |
|
职 称 |
中学高级 |
2 |
3 |
1 |
小学高级 |
1 |
3 |
33 |
|
小学一级 |
|
1 |
18 |
|
区级骨干 |
|
2(语文、德育) |
1(音乐) |
|
校级骨干 |
|
1(跨学科教育) |
4(语文、德育、体育、美术、自然) |
|
年 龄 |
50岁以上 |
1 |
1 |
1 |
40-49岁 |
2 |
3 |
31 |
|
30-39岁 |
|
3 |
17 |
|
30以下 |
|
|
3 |
学校建筑面积3979.26平方米,占地面积4824平方米,操场面积1716平方米,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齐全,美术室、自然室、劳动技术室、唱游室、电脑室、IP远程专用室等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保障。宽敞的校园和专用教室保证了每一个学生有一定学习与活动的空间,也适合教师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
二、教学现状
学校是区域内一所有特色的小学,基于“草根文化”理念下的“百草园课程”得到了教职工的认同,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操作路径与方法,如:“百草园”十大课程、“三原色”教学原则、各方参与课程建设与评价、“我的教学一计”等。教师队伍在“百草园课程”的完善与深度推进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积累课程实践经验,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在课程开发、设计、创生等方面的能力得以提升。
学校始终坚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更为适合他们的学习课程;始终坚持让学生能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持续发展;始终坚持对学生保持开放、全面、公平的评价,让他们感受到学习与成长快乐。这样的学习过程,使得学生的特长得到培养,个性得到张扬;学习兴趣明显增强,学业水平获得提高。
三、进一步发展思考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如何进一步提升新优质内涵,百草园的课程如何进一步为学生发展助力,如何通过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等,成为了学校进一步发展的新要求。因此,在未来的五年,学校将从学校管理、课程管理、教学管理、学生全面发展、师资队伍、硬件改善与校园周边资源整合等六方面入手,解决学校发展中的问题,突破学校发展中的瓶颈,在拓宽、丰富“百草园课程”的基础上,打造“百草园文化”使“百草园”成为师生持续发展的田园、家园、乐园!
第二部分 行动纲领
办学理念
让每一棵小草开出自己最美的花
办学目标
形成“百草园”文化,让“百草园”成为师生持续发展的校园、家园、乐园!
培养目标
让学生以自信的姿态,沐浴着阳光雨露,在“百草园”中快乐嬉戏,自由汲取,幸福成长!
◇快乐嬉戏:身心愉悦,积极进取,友善合作
◇自由汲取:主动学习,明理启智,追求创新
◇幸福成长:悦纳自我,崇尚个性,健康成长
核心思想
“百草园”文化——
“百”:丰富的地域传统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文化,与学校教育资源相生相促,形成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
“草”:如小草般坚韧,扎根深植,主动汲取多种养份,自信向上,是学校不断进步、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园”: 把学校办成师生健康成长的田园、家园、乐园,是每一个中三人的共同愿景。
“百草园”文化的特性:具备更多的包容性、选择性;具备更强的主动性、发展性;具备更优质的持续性、创新性。
第三部分 项目与主要措施
㈠行政管理
◆项目责任部门 校长室 党支部
◆项目目标
建立与完善“公正、公平、主动、和谐”的制度或机制,推行“百草园”理念下的管理文化:珍视每一位教师,坚信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成长,鼓励每一个教师追求自身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空间,努力创设促进发展的教育环境,帮助每一位教师实现职业理想;珍视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长,鼓励每一个学生获得自身最大的发展。
◆任务措施
【初期】制定、完善与百草园管理文化相匹配的学校管理制度
⑴初步形成“百草园管理文化”的核心理念、基本定位、实施步骤等,努力提升知晓、认同、遵守的水平。
⑵加强部门职能意识、协作意识,提升部门职能能力、协作能力。部门间形成事先沟通,事中配合,事后分享“分工不分家”的工作常态。部门负责人能基于教师的特点、特长安排工作,各尽其职,各尽其能,形成主动服务、共同做事、成果共享的工作状态。
⑶确立推进规划落实的学校发展项目——《“百草园”纵深推进的行动研究》,做好立项、可行性论证等前期工作。
⑷在依法治校的前提下,关注“百草园”理念下的管理文化建设,政务公开,主动听取教师意见,结合教育发展的要求,基于教师发展、梯队培养的需求,不断修正各项岗位职责、岗位要求、奖惩办法等,推进学校规划科学、可持续性落实,逐步体现“百草园文化”内涵,
【中期】
⑴围绕《“百草园”纵深推进的行动研究》,从课程、教学、师资等入手,确定分项目,以项目促进规划的有序推进与落实。项目负责人(以分管管理人员为主)→核心组成员→学科教师通过“学习—研究—实践—反思—再调整”路径,把项目实施与常规管理质量、教师专业提升、部门管理质量(特色)相结合。
⑵规范项目管理,按照项目的实施计划,有序推进。定期研讨、中期汇报、结题总结、文档管理等规范,责任到人,有序落实。学校通过聘请专家、定期交流等途径,做好对各分项目的指导工作。
⑶努力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为不同特点、特长的教师搭设各种发展、展示、成长等平台,建立线上线下网络化、家长社会一体化等立体宣传窗口,扩大开放,增强协调,促进互动,提升办学满意度。
【后期】
⑴对于各项目的研究成果,以论文、案例等经验文本形式,予以总结、鉴定。
⑵对于比较成熟的经验,予以推广、实施各项目的研究工作。
⑶重视各项目的展示、汇报等工作,提升教师、家长、社会的满意度。
◆达成标志
⑴建立并完善符合“百草园”文化的制度或机制,形成《学校章程》、《质量保障体系》、《“百草园”教师手册》等文本。
⑵项目推进运行规范、有效、有特色,得到家长、社会认可。1—2个项目在区内有一定的影响力。
⑶职业前期教师有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发展目标明确。认同学校文化管理并能内化为自觉行为。学校有队伍建设规划,培养梯队清晰。
⑷“百草园”文化管理效能明显,能促进管理决策过程与结果公正、公平、公开,促进教育内外人员、环境更和谐。
㈡课程管理
◆项目责任部门 校长室 教导处
◆项目目标
进一步深化“百草园”课程核心目标,围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等第制评价”、“小学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等相关要求,开发、设计、创新“百草园”课程,对百草园课程进行总体架构(基础课、探究课、拓展课),梳理、提炼“百草园教学指南”,进一步丰富“百草园”课程的内涵,以课程落实学生的培养目标。
◆任务措施
【初期】
⑴成立课程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课程的管理、开发、实施、评估。
课程领导小组主要由校长、课程分管责任人、课程教师组成,开发课程资源,构建与完善学校课程的框架与内容,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机制或制度,加强对学校课程的实施进行管理、开发、监督与评价。
⑵促使对“百草园课程”整体再规划,完善“百草园”课程整体框架、课程结构总表(图谱)、分年级课程设置。
“百草园”课程结构总表(图谱)
在“百草园”课程建设中,以“百草园培养目标”为中心,形成“语言与交流” 、“思维与逻辑”、“科学与探索”、“运动与健身”、“艺术与审美”、“社会与交往”六大课程,每类课程以基础型课程的学习为主,以探究实践课程的学习为延伸与拓展,组成“语言与交流”课程群、“思维与逻辑”课程群、“科学与探索”课程群、“运动与健身”课程群、“艺术与审美”课程群、“社会与交往”课程群,丰富学生的课程学习。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让每一棵小草开出自己最美的花”,这朵“花”的开放,就一定是以课程为基石的。为此,学校以“花”为基本图形,勾勒出“百草园”课程的图谱:
“百草园”课程分年段设置
年段 课程 |
一年段 |
二、三年级 |
四、五年段 |
语言与交流课程群 |
基础型:语文、英语 拓展型:快乐阅读、绘本 探究型;开卷有益、漫步老城厢走遍地球村 |
基础型:语文、英语 拓展型:快乐阅读、童话乐园、阿拉上海人、 节目主持、快乐英语教室 探究型;开卷有益、漫步老城厢走遍地球村 |
基础型:语文、英语 拓展型:快乐阅读、英汉对对碰 探究型;开卷有益、漫步老城厢走遍地球村 |
逻辑与思维课程群 |
基础型:数学 拓展型:数学思维 |
基础型:数学 拓展型:数学思维、财窦初开、我是中三小机灵、魔幻七巧板 |
基础型:数学 拓展型:数学思维、财窦初开 |
科学与探索课程 |
基础型:自然、 劳动技术、信息技术 探究型:小手建家园 |
基础型:自然、 劳动技术、信息技术 拓展型:“百草园”的小创客、计算机小画家、器乐、快乐舞蹈 探究型;小手建家园 |
基础型:自然、 劳动技术、信息技术 拓展型:超级变变变、少年科学游戏、百草园“奇冰”、电脑动画、串串乐、快乐烘焙坊、探究型;:小手建家园 |
运动与健康课程 |
基础型:体育 探究型:七彩旋律(体育课程) |
基础型:体育 拓展型:中华武术、田径、乒乓、足球、篮球、游泳 探究型:七彩旋律(体育课程) |
基础型:体育 拓展型:男孩们的游戏、乒乓、足球、网球、田径、篮球 探究型七彩旋律(体育课程) |
艺术与审美课程 |
基础型:唱游、美术 拓展型:绘本 探究型七彩旋律(艺术课程) |
基础型:唱游、美术 拓展型:粉笔微雕、数字彩绘、韵味书法、彩纸世界、合唱、拉丁舞、里弄风筝、剪纸 探究型七彩旋律(艺术课程) |
基础型:唱游、美术 拓展型:粉笔微雕、数字彩绘、沁著茶香、合唱、拉丁舞、软陶 探究型:七彩旋律(艺术课程) |
社会与交往课程 |
基础型:品德与社会 拓展型:综合活动、 班队课程(我是光荣的绿苗苗)、社会实践课程(科技探索馆、昆虫博物馆) 探究型:“小八腊子”游古城 |
基础型:品德与社会 拓展型:小草看上海、中三放映室、安全“童”行、喜羊羊漫游老城厢、班队活动(我戴上了红领巾、我们十岁了)、社会实践课程(公安博物馆、邮政博物馆、四行仓库、上海铁路博物馆) 探究型:“小八腊子”游古城 |
基础型:品德与社会 拓展型:小草看上海、班队活动(向毕业,我们不说再见)、社会实践课程(上海档案馆、禁毒馆、中医药大学博物馆、上海师范大学博物馆) 探究型:“小八腊子”游古城 |
⑶建立课程资源中心,促进“百草园课程”资源再优化。
建立课程资源(师资)中心,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师资,以外聘专业人士(含家长、社区工作者、体育俱乐部、少体校、共建单位工作人员、体育俱乐部或少体校等)为辅助师资,努力丰富课程,提升课程的品质,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中期】
⑴基于原有的“十大课程”,建设“百草园”的特色学科、特色课程,使课程逐渐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⑵充分发挥课程领导小组的功能,深入教研组,深入课堂,深入学生,深入家长,听取教师、家长、学生代表对学校课程在开发、管理、评估、调整等实施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推陈出新,丰富课程及课程的内涵、品质。
⑶关注课程与学生培养目标落实的关系,以课程的有效落实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后期】
主要工作:
⑴论证学校“百草园”课程体系,不断深化与完善。
⑵对于“百草园”课程实施中逐渐形成的较为成熟的特色学科或特色课程,进行课程推介、推广。
◆达成标志
⑴建立并完善促进《质量保障体系》(课程部分)落实的相关机制、制度。
⑵完善“百草园”课程体系。
⑶“百草园”特色学科或特色课程在市区有一定的影响力,或得到社会认可。
㈢教学管理
◆项目责任部门 校长室 教导处
◆项目目标
进一步深化“百草园”课程核心目标,围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等第制评价”、“小学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等相关要求,梳理、提炼“百草园教学指南”,进一步提升“百草园”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质量。
◆任务措施
【初期】
⑴成立学生学业质量保障中心,负责学校课程教学的质量落实,切实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业质量。
学业质量保障中心主要由校长、分管校长、分管教学教导、教研组长、学科骨干、家长等人员组成,从教学流程管理、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教师教育教学职能提升等维度,建立课程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修改、完善相关的机制或制度,加强对课程的实施进行管理、监督与评价。通过规范、有效的课程实施,使课程教学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业质量,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使课程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推手,使课程推进学校“百草园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⑵深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围绕“百草园”课程核心理念,在原有“中三操作法”、“三原色教学法”等基础上,梳理、提炼,并形成“百草园教学指南”,通过课堂的教学,落实课程核心目标,最终实现培养目标。
⑶通过组织相应的校本培训、课题或专题研究等途径,提高教师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中期】
⑴严格落实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标准,规范、有效实施教学流程管理、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教师教育教学职能提升的相关要求。
⑵要发挥科研工作、信息大数据技术支撑的作用,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探究型课程与基础型、拓展型课程有效整合”、“百草园理念下,基于课程标准的高层次思维品质培养”等专项研究,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引导教师逐渐关注“课程”与“学程”之间的关系,关注课程与学生培养目标落实的关系,以课程的有效落实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⑷深入教研组,深入课堂,深入学生,深入家长,听取教师、家长、学生代表对课程实施意见和建议,通过定期召开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会议,根据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实施和评估中发现的问题,逐渐推行由分管领导→教研组→教职工的分层绩效评估报告,并通过制定整改措施和建设方案,提升教学管理的质量。
⑸建立教学质量预警机制,对于学校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能及时采取跟进措施予以干预和解决。对于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按照《教学事故警示、认定及处理制度》予以一定的处理,起到警示、劝诫、整改的作用。
【后期】
主要工作:
⑴关注教学质量保障的有效经验,予以经验的推广,促使每位教师能自主运用相关经验。
⑵重视积累教师教育教学中成功做法,以论文、案例等经验文本形式,予以总结、完善,并交流、发表或专辑。
◆达成标志
⑴建立并完善促进《质量保障体系》(教学部分)落实的相关机制、制度。
⑵追求绿色、和谐的学业质量,分项目推进运行规范、有效、有特色,研究资料能反映研究与学生培养目标落实之关系。
⑶“绿色指标”等检测手段中,能体现学生学业质量有提升。
⑷家长满意度高。
㈣学生全面发展
◆项目责任部门 德育室 大队部
◆项目目标
坚持以德育为核心,依托学校自身独特的文化和地理位置的优势,实施“百草园”德育课程,体现“百草园”的育人功能,实现“百草园”德育品牌。
◆任务措施
【初期】
⑴架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保障体系,确定以“组织网络、制度建设、方法措施”等为基本内容,形成《“百草园”学子手册》(暂定)
⑵“百草园”在地文化资源的再调查与德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再梳理,开发并实施“百草园”德育课程,推进学科德育的落实。
⑶围绕《“百草园”纵深推进的行动研究》项目,从“百草园”学科德育模式群的建构、“百草园”现代文化元素与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百草园”德育工作的评价的机制三个维度,确立德育研究分项目,并完成可行性论证等前期工作。
⑷加强少先队自主、自动、自我管理能力,发挥队组织的凝聚力,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少先队活动,通过 创建“幸福中队”等体验活动,不仅体现充满生机的、和谐快乐的队组织,更能凸显“小八腊子”在队组织中的成长。
【中期】
⑴开展德育分项目研究,以项目促进德育目标、规划工作的有序推进与落实,并主动与德育日常工作、特色工作、德育队伍培养等结合。
⑵分项目管理要规范,按照分项目的实施计划,规范推进。管理部门要树立“德育为先”、“学生为先”、“发展为先”的思想,实施“和谐教育、规范管理、有效提升”的管理策略,构建“全员、全程、全面”的德育质量监控系统,以实践、落实、评价、管理为手段,以导向、激励、完善、提高为目标,推进分项目的实施。“服务、指导、引导”前期论证、中期汇报、结题总结、文档管理等规范,责任到人,有序落实。学校通过聘请专家、定期交流等途径,做好对各分项目的指导工作。
⑶努力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建立线上线下网络化、家长社会一体化等德育工作体系。
【后期】
主要工作:
⑴对于各项目的研究成果,以论文、案例等经验文本形式,予以总结、鉴定。
⑵对于比较成熟的经验,予以推广、实施各项目的研究工作。
⑶德育校本课程建设有成效,并逐步推广。
⑷引进专业德育工作者,如心理教师等,完善德育工作者的队伍人员的组成。
⑸重视各项目的展示、汇报等工作,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特色。
◆达成标志
⑴建立并完善促进《质量保障体系》(学生发展部分)落实的相关机制、制度,形成《“百草园”学子守则》文本。
⑵分项目推进运行规范、有效、有特色,研究资料能反映分项目研究质量。
⑶学校德育工作在区内有一定的影响力,或得到社会认可。
⑷通过学校、家长、社会德育一体化建设,促进教育环境更和谐。
⑸德育队伍人员配置齐全,能促进学生德育工作的全面落实。
㈤教师队伍建设
◆项目责任部门 党支部 工会
◆项目目标
打造“百草园文化”,通过专业学习、专业评价等途径,使教师不断养成“百草园”文化特质:
◇精心呵护——
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做百草园的园丁,呵护每一朵花、每一棵草。教师要坚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念,兢兢业业地教学,勤勤恳恳地育人,立足岗位,乐于奉献,甘当绿叶,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指导者、同行者。
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质量观,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奇花奇草”,维护超常学生的成长需求,以帮助他们张扬个性,发挥潜能,充分发展;要能以赏识的眼光去审视每一个学生,给予其适当的养分,精心培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自由、公平地获得成长的权利。
◇精心哺育——
要善于学习,不断汲取先进的理论,要善于思考,不断总结和改进方法,要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挑战自我,不断处于教育改革的前沿。
要善于研究学生,因“花”而异,提高自己的“栽花培草”能力,尽力拓展“花草”的发展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经历,每一个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在“百草园”中能自由地汲取成长的养分,能在“百草园”中幸福地成长。
◇百花朵朵,百花盛开——
教师能不断修炼,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师生都犹如“百草园”中的花朵,展现自我的美丽与光彩。
◆任务措施
【初期】
⑴以《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为指导,建立并完善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准,明确师德要求,明确岗位职责,转变理念,提升职业境界。通过制定《“百草园”教师手册》,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更贴近“百草园”的文化。
⑵建立、完善面向全体教师,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规划,建立相应的管理运作机制。规划可以有教师分层发展目标,可以有教师分职业阶段(职业前期、职业中期、职业后期)的发展路径,可以有教师评价标准,也可以有教师奖惩标准等。管理体系中,充分发挥教师个体与团队的作用,关注过程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采取自评、互评、家长评、学生评、分管领导评、评审小组评等多元评价方式,建立岗位教育教学比赛、科研专题研究、年度考核、学期考评、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等专业提升途径,体现教师职业水准。
【中期】
⑴立足岗位,开展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岗位成绩、成效,体验自我实现,自我超越,促使教师再发展。
⑵开展“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素养”的专项研究,解决教师在专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如克服职业倦怠期的方法与措施等,解决教师持续发展的动力问题,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
⑶学校创设各类学习、培训、展示等平台,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师职业的意识和能力。教师能把握学校提供的平台,自我规划并设计职业发展路径,把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评审或者学历提升、职称提升等机会,提升职业能力。
⑷走进经典,走进心灵,成立适应教工放松、休闲、娱乐的文学、艺术、体育等沙龙活动,打造文化环境,打造“百草园”人文情怀,逐渐显现“百草园”文化特质。
【后期】
主要工作:
⑴整理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的学习、培训、展示、评价等方面资料。
⑵梳理、总结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经验、不足,形成教师发展的相关报告。
◆达成标志
⑴建立并完善促进《质量保障体系》(教师队伍建设部分)落实的相关机制、制度。
⑵教师关注自我发展,职业前期(前十年)、职业中期、职业后期(后十年)教师定位明确,发展态势良好。
⑶教师结构调整合理,培养成长梯队清晰,发展稳定、和谐、持续,拥有一支适应“百草园”文化需求的师资队伍。
⑷教工团队活动建设有成效、有特色。
㈥资源与服务
◆项目责任部门 校长室 总务处
◆项目目标
用好老城厢资源与在地文化资源,坚持“资源共享、人员联动、创新发展”原则,建“安全、健康”的“百草园”校园,创“情趣、人文”的“百草园”校园,提升办学品质。
◆任务措施
【初期】
⑴学校要为教育质量保障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人力保障要求岗位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物力保障要及时、安全、健康;财力保障规范、充足。
⑵善于利用区域资源,借助区教育督导室、区教育学院等专家与课程的资源,服务于教师、学生的发展需要。
⑶充分发挥市民基地的作用,充分发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途径与制度的研究》的成果,利用、挖掘、共享丰富的社会资源,形成立体式的、服务于学生发展的资源库。
⑷基于课程学习的需求,基于“百草园”文化的体现,逐渐加强环境与空间的设计与建设。
【中期】
⑴联合社会资源,共同关注安全校园,对于影响安全硬件、软件的必要因素,通过检查、指导、督查、整改等有效措施,打造安全校园。
⑵重视健康工作,学校、家庭共同关注学生的卫生、身心等健康,通过建设心理健康室、心理人员配置等项目,打造健康校园。
⑶服务保障教育第一线工作,及时提供教育教学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用足用好资源。
⑷建设充满情趣、人文的“百草园”学校,环境、空间设计更符合“百草园”文化特质。
【后期】
⑴不断树立、提升“资源共享、人员联动、创新发展”的现代办学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拓宽服务于学校发展的资源库。
⑵建设与完善“资源共享、人员联动、创新发展”的相关机制和制度,加大学校—家长—社区(社会)教育一体化的效能。
◆达成标志
⑴建立并完善促进《质量保障体系》(资源与服务部分)落实的相关机制、制度。
⑵积极争创上海市或黄浦区安全文明校园、健康达标校园、绿色校园,并通过市区相关部门的达标验收。
⑶学校与社会提供资源部门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合作关系。
⑷学校人员、物力、财力配置、运作规范、有效。
第三部分 保障机制
⒈加强民主与集中制建设,发挥校务会、教代会、职务评审会等作用,职责清晰,条块明细,坚持校务公开、党务公开,让每一个教职工以主人翁的意识参与到学校民主管理中,营建尊重、公平、和谐的“百草园文化”的氛围。
⒉全心全意依靠每一个教职工,管理人员带领学科组长、骨干教师,学科组长带动组员教师,通过学习、培训、研讨、实践等活动,实现“思维互补,方法互用,工作互助,成长互利”共赢的局面。
⒊重视科研兴校、科研兴教,通过项目式、专题式、课题式的研究,重视信息大数据服务于学校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以此打造学校每一个教职工的思想力、文化力、学习力、打造创新力,使学校走向可持续落实发展素质教育之路。
⒋重视教育环境建设,在保证校园及周边硬件设施、设备安全、健康的基础上,营造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家长之间、生生之间的民主、和谐、积极的有情趣、有人文的校园氛围。
⒌用好教育局下拨的各类经费,既关注节能降耗,又确保经费规范、合理、最优化使用,使充足的教育经费,能服务学校发展。
⒍通过学校管理、课程与教学、德育、教师队伍等有效推进,逐渐凸显“百草园文化”的办学理念化,并利用社会媒体、网络信息等渠道,主动宣传,提高社会的公认度,提高社会的满意度。
黄浦区中华路第三小学
201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