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裘锦秋实验学校基础教育信息公开 > 发展规划 > 上海市裘锦秋实验学校五年办学发展规划(2022.9—2027.8)

发展规划

上海市裘锦秋实验学校五年办学发展规划(2022.9—2027.8)

索引号:-0701-2023-001  发布日期:2023-11-18 来源:黄浦区基础教育机构信息公开

上海市裘锦秋实验学校五年办学发展规划

2022.92027.8

一、学校概况

上海市裘锦秋实验学校于20078月由原黄浦区厦门路小学(1948年创办)和上海市裘锦秋实验学校(小学部)合并而成,是全日制公办小学。校名沿用香港爱国实业家邱德根先生在1991年创办时的冠名。学校是上海市心理健康达标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区文明校园、区行为规范示范校、区科研先进学校、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区绿色学校等。

学校现有学生304人,教学班13个。学校在编教师53人,平均年龄42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教师总数的 100 %,其中研究生及本科学历47人,共占教师总数的89%;副高级教师3名,一级教师34名,合占教师总数的70%40岁以下青年教师18名,约占全校教师总数的34%

学校自2007年并校后经过了三轮办学规划的创建,全校教职工坚持“自主发展,开发潜能”办学理念的引领,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地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较好完成了预订的各项目标任务。“十四五”期间,学校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上海市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发展;根据《上海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四五”规划》和黄浦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四五”规划的相关要求,制定学校第四轮学校改革与发展五年规划。

二、发展基础

(一)“十三五”期间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的成效

学校务实担当,积极作为,认真落实“十三五”规划的各项任务,全面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

1.完善各类制度,奠定了依法治校的基础

学校以创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为目标,修订了《上海市裘锦秋实验学校办学章程》,完善了课程建设、教学管理等6大方面的相关制度,提高层级管理的执行力,严格要求与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积极回应,结合疫情防控、“双减”“五项管理”等,及时制定相关制度加以落实,为学校工作有序平稳推进提供保障。2019年获得上海市依法治校标准校。

2.加强实践和研究,逐步促进课堂转型

学校曾经是上海市学习指导所和区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十三五期间,学校积极发挥“校所一体”功能,紧密依托市学习指导所的专家,结合办学生喜欢的学校,积极参与市级重点课题“构建适于脑的中小学生课堂学习模式的深化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促进课堂教学转型,提高了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提升了学生自我构建学习模式的能力,已获得市区一定奖项。以“Q课程构建的实践和研究”区级课题,初步架构起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开发多方潜能,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及自我创新能力。2019年学校蝉联科研先进集体;近几年参与市区课题立项达20多项。

3.注重实践体验,促进五育融合

学校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十三五期间,四大主题文化节内容不断丰富,内涵得以逐步深化,更凸显校本特色,充满时代气息。《四好少年》德育校本课程升级成为《Q少年 乐成长》,分年级有序列,被认定为第三轮区域共享特色课程,研究成果获得全国非智力因素论文评比一等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校德育活动相融合的实践研究》成为区级课题,课堂中初步形成了“多学科协同、研究型(项目化)学习、家校社联动”的策略。学校积极推进“全员导师制”的落实,成立了小荷坊导师工作室,提高全体教师的育人自觉性和育德能力。学校制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年发展规划》,完成并通过市级心理达标校的评估和复评,获得市区心理健康活动月优秀学校、优秀组织奖等荣誉。

学校与多方签订共建协议,进一步拓宽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成立了“半亩塘”家长办公室,该项目成为区推广项目,使家校互动由被动式接受任务转变为主动参与学校的管理,提升了家校共育的实效性。

4.师资队伍建设

十三五期间,学校合理规划教师的梯队发展,适当地引进新大学生,使学校岗位结构、学科结构更趋于合理化。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依托党支部、团支部、工会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创设了校“善行奖”的评选,校园内营造了“爱岗敬业、爱生乐业”的良好氛围。加强校本师资培训,依托协作块资源优势,通过带教、共同体研究等,开阔教师眼界;关注校本研修中教师的成长,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寻找问题,从解决问题出发确定研究课题,在扎扎实实的教学实践中开展课题研究,让学生受益的同时,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建立了一支“进取、高效、和谐”的干部队伍,发挥其领头效应;实行月工作汇报制;推出“管理干事”聘任制等,增强干部为教工服务的意识。学校1名教师发展成为党员,优青教师3名,不少青年教师在市区教学比武和征文活动中获奖。近10多名教师区教学比武获得等第奖;在区教学视导中,评价良好,多名教师获得区教学展示。

5.立足课程改革,形成特色项目

学校注重课程育人。认真落实上海市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三类课程,制定学校课程方案,逐步完善学校Q课程框架。认真做好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我家门前有条河综合实践课程的探索”成为区综改项目,该项目借助地域优势,结合办学目标,积极开发苏州河资源,依循“始于课堂、走出学校、融入社会”的思路与策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提升。项目中期汇报获优秀。“藏书票”“绿色小天使”课程,不断开发学生艺术和科技潜能,培养学生学会艺术欣赏,提升审美和人文素质。“藏书票”成为区共享特色课程和市网络共享课程。学校自2008年就开设的“九子游戏”课程,积极申报并成为上海市体育兴趣化项目学校,让裘实学子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快乐成长。综改201720182020学年三次优秀。

(二)影响学校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1.由于受多次拆并校的影响,教师年龄偏大,竞争意识比较淡薄,安于现状,部分教师的教学行为比较传统,学校目前有中学高级教师3名,区级骨干教师1名;近两年,学校工作得到教育局的支持,招聘了语文、数学、英语、美术教师,教师学科结构逐步趋向合理。但受到即将退休和兼职因素的影响,学校自然与艺术学科教师,仍需要加以合理调整。

2.学校中层干部队伍年龄偏大,面临青黄不接的情况。虽然近年来招聘了多名青年教师,从中选择了优秀青年列入区校后备干部培养“人才库”,但仍需要一定的时间与实践予以成长。因此学校需要化精力探索,培养中层干部群体。

3.根据市政建设工程的要求,学校周边均已拆迁,生源数量和质量都受到极大影响,2021年和2022年招生均缩减了一个班级,不排除未来继续缩减的可能。此外,学校迁入位于新昌路的同福里过渡校区,离原来的校区有一定的路程,虽然新校舍按标准化进行建设,但毕竟是新的校舍,内部的建设仍需要一定的时间逐步完善。

三、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总体思路等

(一)办学目标与培养目标

办学理念:自主发展  开发潜能

人的潜能是指尚未被开发利用的能力,每位师生都蕴含着巨大的、尚未被开发的学习潜能!人的道德素养、专业素养、心理素养、生理素养等是学习潜能的源泉,学习潜能只有在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激发,才能成为现实的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和不断自主发展的内驱力,从而形成主动精神,创新精神,可持续学习精神等,并在实践中学会运用、体悟、表达,进而找到适合自我发展的路径,实现跨越式的成长。

学校自1991年建校以来,坚持“自主发展,开发潜能”的办学理念,崇尚教育的本源,不断激发师生发展的内驱力,力求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让每个师生都能成为进步的、发展的、友善的、自信的、个性的裘实Q学子。

Q是校名首字母的拼音缩写,也是“趣”和“潜能”的字母缩写,寓意引导和培养学生在有趣的课程和活动体验中,激发潜能,提升综合能力,实现美好人生,努力实现未来学校“潜能”教育的“潜”希望;Q字母位于电脑键盘的左上角,位置很不起眼,小Q虽小,但也有自己的大作用,也寓意着每个个体都是不同的,但都是集体和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独立的、有价值的人。

学校发展目标:围绕黄浦教育“十四五”发展目标,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学生喜欢的学校”为根本追求,围绕“自主发展,开发潜能”的办学理念,以“关注人的发展”为核心,牢记“自强不息”的校训,求真、务实、求新,实施以综改项目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最大程度的潜能开发,进一步发扬与创新科艺特色;精心打造良好素质的干部和教师队伍;更深层次进行学科德育的研究;积极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等,逐步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努力把学校办成在区内具有一定影响和口碑的、让全校师生拥有温暖记忆的特色“潜能”学校。

学生培养目标:培养励志自强、自信、好学、踏实的裘实“Q”学子,在十三五基础上,继续追求“知、道、能、行、美”五协调目标的达成,具体指向为:

 系统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探索

 道德品质、法治意识、个人素养的提升

 潜能的激发,个人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道德素养内化为具体行为,学习能力外化为实践操作

 在知、道、能、行的基础上达成由心而生焕发的综合素养之美

教师发展目标:崇德 笃学 善教

树立良好的教师队伍建设。在追寻教育本真的过程中,坚守教育初心,回归教育本源即自然、绿色、适切的教育教学方式,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崇善乐行赋能量,以自身良好的教师魅力感染学生,最终成为儿童本真的守护人。

校训: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出自于《周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希望人们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与停步。

发挥师生自我管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目标发展过程中不怕困难、克服困难、迎难而上,追求教育目标的最优发展与最大效益

(二)学校发展的运作机制与行动策略

形成“以学校为重点,学生为主体,依托社区、家校同步,全面实施个性化发展”的教育运作机制。

形成“以生为本、全面关心;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发展特色,推动全体;社区参与、家校合作;加强科研,优化师资”的行动策略。抓住内涵发展的关键要素,回归育人为本的教育本原,夯实原有工作基础,切实减负增效,在创新发展中凝练校本精华,创品牌特色。

.推进目标及主要任务

(一)学校管理

【目标】

修订完善《上海市裘锦秋实验学校章程》,以章程为依据,从规范管理入手,逐步实现精细管理。要充分关注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需求,创设和谐和睦,有利于师生共同成长和进步的校园环境,不断激发师生自主发展的内驱力,为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需求提供必要的服务和保障,从而形成“依法治校、以德立校、以生为本”的内部管理机制。

【措施】

1.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认真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健全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领导作用,支持和保证校长行使职权;提高重要性认识,建立健全议事规则,推进学校科学决策重大事项,推进章程制度修订等;完善党组织运行机制,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能,注重过程性动态管理,提高运行效能。

2.健全校务公开机制,重视教代会参与学校管理,引导教师全方位自觉参与到学校管理中,保障教职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决权等,畅通并拓展对话渠道,创设尊重、民主、信任、关怀的人文环境。

3.建立较为完整的规划体系,学校、部门、个人五年发展规划形成体系,尤其是提高学校规划的知晓率和参与度,逐年分解和达成目标。

4.建立健全评价激励机制。将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和学校整体发展的要求有机结合,完善考核评价、项目成果奖励、收入分配等方案;实施聘任上岗,开展课堂互观教学评优、形式多样的岗位练兵、论文评审、课题研究等活动;评选新一轮区校骨干教师,推行校导师工作坊、青年教师挂职锻炼机制等,激励教师成长。充分调动教师责任感和自趋力。每年多渠道地进行目标达成评价,以及各类满意度测评。将绩效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发挥评价的反思与激励功能。以评促行,激励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提升办学水平。

5.建立信息调研反馈机制。建立调研、座谈制度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反馈制度。持续改善信息技术网络环境,重设学校校园网站以及家校沟通平台(如校园信息站、钉钉等),拓展校内外对话渠道,畅通信息传递。

6.进一步明晰学校文化的内涵,以学校文化构建为主体,组织讨论活动,产生文化认同。以章程为依据,充分审视、完善、修订各类制度,并赋予学校潜能教育和科艺特色,逐步形成比较稳定的学校管理制度体系。

【达成标志】

1.形成围绕学校五年发展规划的目标体系。

2.学校文化内涵的知晓度与认同度高。

3.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与水平满意度良好。

4.调整、形成适应发展的管理组织结构。

5.梳理并形成一套体现学校文化内涵的管理制度。

(二)德育

【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校办学理念为指引,实施一条主线——德育课程(特色项目)的探索,落实两个抓手——校园文化和德育队伍的建设,形成三方协同——家校社三位一体网络的构建,开展具有时代特性和学校特色的德育工作,进一步优化具有新时代学校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积极引导学生在体验感悟中自信成长,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每一位教师感悟到德育工作的价值所在,自觉在课堂内外立德树人。

【措施】

1.注重学校德育队伍的建设。以“全员导师制”工作为导向,发挥骨干班主任的引领作用,成立并推进“小荷坊”青年教师工作坊,通过专题培训、案例分享、专家讲座、基本功竞赛等形式,发现问题及时探讨反馈,逐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育德能力。

2.强化基础德育工作。细化和完善行规年段目标,将“知、道、能、行、美”德学生培养目标细化融入到日常行规教育,以规范有序的教育形式保障日常德育的落实。将“文文明明幸福行”“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裘实Q少年”等主题教育相结合,深化行规教育内涵发展;持续深化裘实四大主题文化节的建设,关注每个学生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结合传统节日、校园文化节等深入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有效性,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成为新时代裘实Q学子。

3.继续推进校本德育课程的建设,对《Q少年 乐成长》读本进行完善补充,将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丰富和拓展读本内容,寓于富有时代性和教育意义的科技、体育、艺术等文化活动之中,逐步实现2.0版本的更替;继续以四史学习教育为主导,不断丰富完善教工团志愿者汇编的《红色Q手册》内容;引导队员学红史、听故事、谈感受,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丰富学生的成长和生命体验。

4.积极探索思政课的建设,《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校德育活动相融合的实践研究》形成课堂教学的具体实际操作策略;在课题实践过程中,积极发挥党建在思政课探索中的导航、保障、模范作用结合学校创新教育,开展“德育课程”向“课程德育”的转化,积累典型案例,形成项目实施方案等。

5.重视学科德育的发展,落实学科德育核心要求,挖掘学科中的思想道德内涵,在课堂中无痕落实德育目标。探索教书育人的内在规律,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评价制度,把育人放在首位。

6.继续优化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与方式,积极发挥学校“半亩塘”家长办公室和社会优质资源的作用,完善家委会学校办公制度,主动赋予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通过邀请家委会成员参与一日巡查和办公,开设“家长Q讲堂”等形式进行探索实践,使学校教育更好地满足孩子成长需求。通过馆校合作、专家讲座、校外辅导员、家长讲坛等寻找教育协力,开辟教育路径,不断优化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育人生态。

7.强化班级管理,继续创建“一班一品”特色,同时将劳动教育、节俭品质贯穿于德育工作、班级建设始终。

8.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构建清晰的网络管理,师生提供优质的心理服务;重视心理培训,提升校园群体力量和学校心理工作的含金量。

9、在满足实施人本化、规范化的有效德育管理基础上,力求有突破。重组校德育领导小组,构建校本德育新体系;常规管理讲究针对性与实效性;逐步推广“手绘”成长册,重点捕捉学生在品德发展、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创新实践、兴趣特长等方面的“闪光瞬间”,并形成文本档案或数字化记录。

【达成标志】

1.做好顶层设计,结合裘实行规养成教育的特色做法,形成相应的主题教育系列,力争获评黄浦区行为规范示范校。

2.完成思政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形成课堂操作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优化,积累各年级典型案例,成为操作指南。

3.小荷坊全员导师工作室,导师手册,四Q举措等汇编资料。

4.保持市级心理健康达标校称号,为新一轮复评做好充分准备。

5.Q少年 乐成长》2.0版本实施方案。

6.学校特色四大主题文化节方案、项目学习、案例集;半亩塘家长办公室建设的制度、一日办公案例、家长Q讲堂等资料集;一班一品建设方案集等汇编成册。

(三)课程与教学

【目标】

围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的关键点,立足本校办学理念,分析资源条件,制订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注重整体规划,有效实施国家课程,规范开设地方课程,合理开发校本课程。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管理和教师发展为基本点)为指向,继续深化课程改革,改变传统的课堂学习模式,促进教与学的提质增效,推进学生学习素养的综合养成加强校本教研管理,促使教师专业发展,激发教师发展潜能,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并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

【措施】

1.进一步加强国家、市区等各级部委发布的教学政策与新规的学习,遵循教育法规,坚守底线;注重对各学科教材的深入研读,通过自主学习、培训研讨等方式,促使教师准确领会教材设计意图,继而进行分析与探索,结合学科和班级实际有效使用教材,把教育新思想融入到教学中。

2.落实《市教委关于做好小学语文等学科段高质量校本作业体系设计与实施指南落实工作的通知》的精神,以作业设计为指向,在学校原有的“质疑问难”学习模式深度研究的基础上,拟尝试“基于学生问题的作业设计”探索,不仅将学生课堂中生成的问题予以解答,更将通过后续的作业设计,使学生的学习得到巩固、拓展和延伸,学会举一反三,形成思考路径,强化作业的效能,逐步构建源于学生问题的校本作业体系。

3.加强教学日常管理。落实“五环节”管理,加强对常态教学的研究与指导,并建立长效机制;立足本校原有的基础条件和学情,聚焦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继续为推出裘实“精彩课堂”“特色教师”打下扎实基础;组织学习《学科德育教学指导意见》,落实学科德育核心要求,积累学科育人案例,在课堂中无痕落实德育目标。

4.加强教研组建设,深入挖掘教研组研究教材、同伴互助指导、青年教师培养、管理服务学科教学等的作用,开展集体备课、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等活动,通过优秀教研组评比,倡导积极、合作、共享、和谐的教研组文化。

5.持续完善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运用新技术的介入对学习过程与结果中的数据进行监测、收集与分析,参与区“小学数学学习过程诊断管理平台”的试点工作,实施学习数据支持下的精准教研,通过对各项数据的认真解读与分析,探索述评制度,以帮助教师优化学习设计,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深刻领会“绿色指标”的真正含义,强化每个年段基于标准,细化标准,聚焦评价,帮助学生增长知识,提升能力,获得情感体验。

6.注重课题研究,以研促学,以研促教。聚焦课题研究,组织科研骨干中心组学习,采取项目驱动方式,为教师的课题研究及结题提供服务与支持;持续推进各项课题研究的实践,将学校课题与支部建设课题、教研组或教师个人课题进行整合研究,积累典型案例和课例,定期进行交流、反思、评价和考核,推动实践经验的分享与推广,以科研促进教学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

7.依托教育集团化、校所一体等优势,“借脑与借力”促进学校课程、主题式综合活动、330+等的有机整合与实践,深化校本化课堂教学模式和特色课程体系的探索,切实促进教与学的模式转变,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拓宽教师更多更广的实践环境、对执教教师进行深度打磨,课堂教学达精致化,有效地提升教师课程执行力;关注课程对学生的适应度,构建学生喜欢的课程,开发学生多方潜能,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及自我创新能力等。

8.推进面向人人的体育艺术科技健康教育教学改革。依循小学体育“兴趣化”导向予以实践;普及校本体育项目的活动;推进健康促进工程的实施。联手专业机构,不断对学生进行艺术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学会艺术欣赏,提升审美和人文素质。有效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用专业来引领,人人参与共建心灵家园;关爱特殊需求学生成长,实施“慢教育”,提供必要心理辅导等。

9.教与研相结合,深入推进小课题研究的实践,形成一支乐于研究、善于研究的教师群体;积极参与区十四五综合改革项目的申报,在立项或自我研究的过程中,集群体智慧,进一步落实“科研引领、科研兴校”的运行机制,有力促进学校科研工作又上台阶。

10.加强教学制度建设,强化教学流程的规范管理,根据校情有针对性的加以研究与突破;提高层级管理的执行力,严格要求与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构建学校质量保障体系,在实施中不断予以调整与完善。

【达成标志】

1.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制度,规范流程管理。

2.逐步构建源于学生问题的校本作业体系。

3.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课程方案等。

4.校本主题式综合活动讲义或学生活动手册

5.课堂管理、教研组建设、学生评价活动等资料集

(四)打造品牌,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目标】

结合十四五区教育综合改革项目的建设,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目标,整合、盘活资源,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创共享的优质特色品牌。

1.扎实推进“我爱苏州河——指向创新意识培育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研究”的实施,开设“印象苏州河”项目化学习系列课程,形成方案,逐步构建课程序列;通过真实的问题,引导学生尝试创造性解决问题,并在实践探究中,将好奇心、新鲜感巩固并转化为探究力和思考力;从案例和课例积累、实施的途径、开展多元评价等方面入手,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持续深入探索,逐步提升教师在该项目中对于“跨学科”、“跨课程”类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能力,形成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以特色创新项目逐步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

2.推动综改自选项目“基于九子公园实践基地的小学生劳动素养培育的实践探索”的实施,通过与九子公园劳动基地的联动,尝试设立志愿小岗位、种植角等,逐步创新劳动教育的载体和路径,拓展劳动教育新版图,循序渐进形成家校社协同的三位一体劳动教育新样态。

3.扎实推进学校半亩塘家长办公室和小荷坊全员导师工作室的建设,苏州河项目和学校特色“藏书票”课程的建设,你形成“一塘一坊”“一票一河”特色。

4.继续深化裘实“Q”系列项目。发挥全员的聪明智慧,立足校本,挖掘与丰富相关资源,通过系列“Q”项目的打造,让裘实孩子更幸福。

【达成标志】

1.“一票一河”“一塘一坊”特色打造资料册。

2.十四五综改项目成果

3.裘实Q项目资料,文创等。

(五)师资队伍

【目标】

逐步唤起大家的竞争意识,内聚合力,外塑形象;注重在干群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建立和谐良好的关系;创有文化的校园教育细节,促进教师的文化自觉;关注教师心理幸福感,凝聚人心;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潜力,提高自身素养,发展积极心理,进而享受教师的职业幸福。

措施:

1.坚持不懈抓好教职工师德建设,依托党支部、团支部、工会结合校“善行奖”“优秀组室”“最美办公室”评比,“十四五”师德培训、各类团建活动等开展研习,提高教师师德修养与专业能力的发展,在校园内营造“爱岗敬业、爱生乐业”的良好氛围。

    2.建立一支“进取、高效、和谐”的具活力干部队伍。创设干部成长、成才、成名的条件,发挥其领头效应;实行月工作汇报制;推出“管理干事”聘任制等,增强干部为教工服务的意识。

3.探索“双培”模式,依托协作块等多方资源优势,通过带教、共同体研究,专项培训,开阔教师眼界;关注校本研修中教师的成长,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寻找问题,从解决问题出发确定研究课题,在扎扎实实的教学实践中开展课题研究,在浓郁的研究氛围中学生受益的同时,促进了全体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推进校青年教师参与管理岗位的实践计划和“执勤校长负责制”,在实践中发掘品行好、能力强的后备新人,助力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党员、干部。

4.继续强化依法治校和依法执教的法律意识,促使教职工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关注思政教师队伍的培训研究。依循学校制定的思政教师绩效工作考核方案认真实施,不断完善教师评价机制,注重过程评估、业绩展示、互动分享等,为绩效工作考核赋予新的内涵。

   5.完善学校激励机制,形成竞争、合作、互助的集体氛围。创设令人向上的激励管理方式,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进行教师“流动”,适当地引进新大学生,使学校岗位结构、学科结构更趋于合理化。争取若干年后出现区级骨干教师或区内好口碑的教师23人。

【达成标志】

1.教师培训发展资料等

2.学校激励考核制度等

3.2023-2025年学校中层干部建设实施方案(力推区级优青到干部岗位;学校青年教师挂职成长计划)

4.小荷坊全员导师工作坊工作资料等

(六)环境建设

【目标】

迁入新校舍,校园环境的打造“从零开始”,学校拟结合学校课程和活动需求,逐步增强创意空间的设计感,力求提升品位,使之成为学生喜欢的小Q乐园。

1.“走出去”,“请进来”,向他人学习,邀专家指点,逐步打造具有“裘实”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

2.在“开发潜能,自主发展”的教育理念引领下,发挥师生“艺术”设计潜能,积极参与区创意设计项目,让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已达成“美在裘实爱在校园”愿望。

3.校园环境建设与学生的行为文化相结合,形成思想与环境相整合的教育效应。陶冶师生的情操,提升师生行为内涵。

【达成标志】

1.裘实专属DNA校园环境

2.相关活动方案资料

.实施步骤(阶段目标的推进)

准备阶段:加强学习,进一步转变观念;分析校情,确定方向;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完善学校新五年规划。

实施阶段:全面启动,落实规划的方案措施,基本形成以“德育为先,和谐发展、特色明显,全面提高”的教育运行模式。

1、第一阶段(2022.92023.8) 重点完成学校新五年整体规划、个人规划、新校园空间环境创设等。

2、第二阶段(2023.92024.8) 重点推进学校综合改革项目的实施;扎扎实实立足课堂,教与研相结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面对干部到龄退休等情况,加速优秀青年教师的成长,合理盘整中层干部队伍。

3、第三阶段(2024.92025.8) 重点为最大程度的潜能开发,持续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发扬与创新科艺特色;更深层次进行学科德育的研究。

4、第四阶段(2025.92026.8) 重点完成各项目结项,在校内进行推广和辐射;精心打造出一支良好素质的干部和教师队伍;积极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等,逐步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努力把学校办成在区内具有一定影响和口碑的、让全校师生拥有温暖记忆的特色“潜能”学校。

5、第五阶段(2026.92027.8) 重点完成十四五期间各项工作总结。

总结阶段:巩固成果,不断发展,全面实现规划方案,在前一阶段实施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充实、完善,为制定下一轮新的五年规划打基础。

.保障措施

1、依法治校,规范管理。根据《上海市裘锦秋实验学校的办学章程》,完善学校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学校在课程教学、教师队伍、组织制度、学校文化等方面的运行框架,实施规范管理,落实办学目标。

2、完善机制,有效运行。进一步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度,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领导作用,支持和保证校长行使职权,建立健全议事决策制度,完善协调运行机制。全面落实教职工民主管理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建立议事、合约制度,保证教职工的民主权利。完善学校管理与分工,落实质量服务规范,修改和完善绩效考核、奖惩分配办法条例。努力形成凡事有规则、有负责、有程序、有监督、有考评的学校管理运行机制。,

3、文化建设、提升素养。积极建设寓教育、寓实践、寓聚合、寓创新的学校文化。创建多彩的校园环境文化,开展丰富健康的师生活动文化,实践教育教学资源整合的课程文化,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人文修养、科技素养、文化涵养。努力创建“科研引领,和谐发展”的安全文明校园。

 

本规划自教代会通过之日起实施。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