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第二学期德育工作小结
2022学年第二学期德育工作小结
上海市实验小学 德育室
本学期,我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考察上海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市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四五规划”等重大发展规划,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全面实施“三全育人综改项目”为抓手,全面提升德育队伍专业化水平,提升教师的师德与育德能力,开展具有时代特点和学校特色的德育工作,不断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打造具有育人内涵的特色品牌。
一、突出重点,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强化核心价值引领
1. 主题活动,坚持立德树人
聚焦核心价值育人,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学校德育室积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精心设计“学习二十大 启航新征程”开学第一课;成立“小小红领巾宣讲团”,用少年儿童的方式讲好伟大的党、伟大的时代、伟大的领袖;把握“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六十周年”“清明祭英烈”“国家安全日”等教育契机,开展“节日里的党史教育”活动等红色思政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引领实小学子学习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今天当好“预备队”,为明天当好“生力军”,长大后当好“先锋队”而时刻准备着。
2. 仪式教育,关注知行合一
聚焦政治启蒙,加强仪式教育,展现年级特色。大队部以二十大精神为引领,以“童心”
“童言”“童行”“童梦”为主线,通过“童心闯关”争章活动、“童心向党”入队仪式、“童向未来”十岁集体生日、“童行风采”队风纪展示、“童梦启航”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童言心路”DIY活动等,引领实小队员在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中飞扬童心,逐梦成长。
3. 特色项目,拓宽育人渠道
整合多方资源,拓宽育人渠道,学校启动航天精神思政课程研发项目,在第八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德育室组织实小学子走进上海航天研究所,并在读一读、查一查、连一连、填一填,在“航天加油站”“航天微课堂”“航天趣味营”等活动任务引领下,开启中国航天探秘之旅,了解我国航天发展史,感知伟大的航天精神,播种爱科学、乐探索的种子。
充分利用区域文化资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德育室以“小龙人文化寻根”为主题,组织学生走进被纳入《国家博物馆名录》的童涵春堂中药博物馆,开展文化研学活动,引导实小学子在寻访“国之荣光”的过程中,播种文化传承的“种子”,厚植爱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注重实效,落实各项专题教育,构建“五育并举”育人模式
1. 行规教育,常抓不懈有创新
学校积极梳理行规教育育人目标,用好《规则伴我行》(学校篇)行规教育校本课程,发挥“小龙人能量积分”评价激励功能,将行为规范教育落小、落细、落实;通过微视频导学+模拟实践+岗位实践+评选讲评的模式,进一步提升行为规范教育有效性,并结合班级小岗位的设置,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将行为规范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此外,学校积极发挥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的引领示范作用,展示学校行为规范教育特色亮点,更大范围发挥辐射作用。2023年,学校再次获评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
2. 劳动教育,深入课堂有研究
学校通过劳动课程、主题教育、职业体验、家庭实践等途径丰富劳动教育,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本学期,学校德育室以“传承劳动精神 淬炼劳动品格”为主题开展班会研讨活动。上海市班主任带头人、特级、正高级教师冯志兰老师,黄浦区教育学院德研员李燕华老师,以及上海市班主任带头人冯志兰工作室、闵行区冯志兰小学班主任名师培养基地的学员和黄浦区各兄弟学校班主任代表近60人参加此次活动。沈小婷老师结合班情、学情,围绕学生日常劳动岗位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困惑,以《劳动“不打烊”》为主题,通过问卷调查、讨论辨析、实际操作、任务延伸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劳动技能,传承劳动精神。
此外,德育室坚持知行合一,家校社协同,结合各年级特色,以学校、家庭、社区中的劳动实践为导向,通过课程学习+劳动任务单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劳动、家庭劳动、集体服务、公益劳动,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涵育丰富的劳动情感,培养扎实的劳动能力,培育高尚的劳动精神。
3. 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实际有指导
学校开齐开足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二年级和五年级隔周分别开设一课时的心理健康活动课,用好《心理健康教育自助手册》《区幸福课程》,扎实推进心理活动课程建设。教心组积极开展“夏初,万竹园里韧性营”心理韧性训练季活动,通过专题讲座、自主学习、主题活动等,引导实小学子学习心理韧性的相关知识,锤炼自身的心理韧性,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主动战胜困难,战胜自己。各项活动做到全覆盖、不断线。此外,学校通过推送公众号、文章及相关视频等方式,帮助学生疏导负面情绪,掌握调节自身心理的方法;做好“蜻蜓心天地”63036588、上海心理热线962525、团市委12355青小聊及热线等心理热线的宣传工作,确保学生、家长的知晓率;对有需要的学生做好面对面、促膝谈,给予需求学生及时的心理疏导,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4. 法治与安全教育
学校以预防校园欺凌以及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为教育切入点,结合学生实际,发挥学校
社协同育人功能,整合多方资源,推出未成年人模拟法庭教育实践课程、国家安全教育主题活动等,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以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为契机,开展“关注消防 安全‘童’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
三、完善体系,加强德育课程建设,构建“三全育人”格局
学校积极发挥思政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作用,加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建设,深入研究部编教材,梳理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科的有机融合点,用大德育观来上好思政课,发挥最大育人效果。加强各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责任与意识,秉承“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育人理念,在学科教学中做好德育工作的渗透与融合。
此外,本学期德育室继续在班队会课中持续推进《小龙人成长》课程,用好手册与视频,完善课程评价的育德功能、激励功能和引导功能;在低年级主题综合课程中实施《小龙人向祖国敬礼》课程,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落实区域德育特色共享课程的推广工作;探索《校史寻源》课程区域化共享实施路径的研究,学校从“知识普及型”的校史教育走向传承文化的“深入学习”,着力设计丰富可共享的参观互动的实践活动,在区域活动中,弘扬实验小学百年优秀文化和历史积淀,为提升区域德育课程实施水平做出贡献。与此同时,加强道德与法治学科建设,深入研究部编教材,梳理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科的有机融合点,在三、五年级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的实施,用大德育观来上好思政课,发挥最大育人效果。
四、 专业引领,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升全员育德能力
完善并推进“全员导师制”工作,聚焦“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和谐关系的处理”等三方面工作目标,培养能引领学生积极成长的专业导师,分享“和谐师生关系营建”方法,推荐优秀导师参与“师爱暖阳”黄浦优秀导师评选。
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聘请专家团队加强班主任培训的专业含量,组织班主任参加区骨干班主任培训班,全方位提升班主任团队的专业能力与水平。
发挥班主任项目研究室的引领辐射作用,培育班主任工作品牌,带出优秀班主任群体,召开现场展示活动。
五、家校社协同,实现合作共育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作用,学校完善“以学校为指导、以社区为依托、以家庭为保障”的工作机制,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需求”的工作原则,加强安全、法治和家庭等方面教育。
本学期,学校围绕传统文化、亲子沟通、心理健康等热点话题,定期推送各类专题教育课,提升家长的育儿理念,丰富育儿知识与方法,共同守护实小学子的身心健康。与此同时,依托社区资源,与黄浦区外滩消防救援站联动,以“关注消防 安全‘童’行”为主题开展消防疏散演练;携手豫园街道未成年人保护站、上海市律师协会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业务研究委员会,以“预防校园欺凌”为主题,开展“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通过多方合作,共助实小学子健康成长。
五、聚焦成长,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完善并推进“全员导师制”工作,聚焦“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和谐关系的处理即”三方面工作目标,组建“启梦”导师团,根据活动内容细化导师组,形成学生自主选择模式,通过“四个一”:设计一组导师组群像、组织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活动、开展一次点对点指导、培养出一批学生小导师,确保“全员导师制”的吸引力与有效性。
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组织班主任参加区骨干班主任培训班,全方位提升班主任团队的专业能力与水平。以赛代练,组织班主任积极参加黄浦区第二届十佳班主任、优秀班主任评选;黄浦区第八届班主任基本功竞赛。陆蕾老师获区“十佳班主任”称号,张宇微老师获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