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黄浦梅溪小学基础教育信息公开 > 教学科研 > 2019学年度教科研工作小结

教学科研

2019学年度教科研工作小结

索引号:-0803-2020-001  发布日期:2020-09-28 来源:黄浦区基础教育机构信息公开

                    2019学年度工作小结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是一个百年未遇的特殊时刻,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得传统的教育模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半年的挑战让我们面临了无数的第一次,回想起来,忙碌中也收获颇多,下面就几个方面对自己的工作做一个回顾总结。

一、   思想建设:

2019学年,我在党支部的领导下,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的各类讲话和书籍,用理论武装自己。通过学习,习总书记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扑面而来的强烈问题意识、问题导向,注重运用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和创新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这都令我获益良多。尤其是疫情发生后习总书记对于生命安全的指示,对于疫情防控的领导,以及我们中国在抗疫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都让我深深触动。研读这些理论,可以深切感受到新时代、新思想、新方略的磅礴气势,也领悟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自信。本学期,我们虽然在家办公,但 “学习强国”app的学习,一天也没有落下,每天的打卡学习已经成了我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在这一年间,我时刻以习总书记的思想为指引,努力工作,身先士卒,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每一件事。

教科研管理工作

    这学期教科研管理工作也异常忙碌,资料积累、课题布置和跟进、青年指导……全部工作没有收到疫情影响,都在有序的开展着。我认真参加了黄浦区的网络教科研会议,聆听学习经验,并根据学校实际制定了本学期教科研工作重点。半年间,我完成了1位老师的区级课题的中期汇报和资料积累和我们有两名教师申报了区青年课题。今年五月,我们有三名教师参加了区协作块案例征文活动,五名教师参加2020年“黄浦杯”长三角城市群“创新视角下的教育现代化”征文评选活动,还有两名教师参与了第二届“学习素养”项目化学习“全国案例的征集活动的评比。

  本学期我校应区教育局要求,开展了创新项目的构想设计。考虑到梅溪小学作为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小学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创造性教育教学活动中留下了大量丰富的“文化痕迹”,创办人张焕纶提出的校训在一百多年后依然值得继承和发展,本项目旨在基于梅溪课程,汲取“梅溪”学校文化底蕴中的精华,将“和厚、肃静、勤奋、整洁、精熟、敏捷”赋予时代意义,熔铸成新的学校文化,结合当今创新教育的理念与要求,深度挖掘梅溪文化与课程结合的价值,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方面不断思考实践,创造出学校的鲜明特色。

我们经过反复讨论,觉得此项目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首先:理论意义

课程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领域,应把课程建设与特色培育、队伍建设、文化建设有机融合。小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直接反映了我国小学创新教育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形态,也是学校文化、社会哲学和国家发展的载体。本项目的研究将推动创新教育理论向基础教育深入、从学校教育管理、教师管理等诸多方面,向课程教学、课堂教学方面深入。

其次,实践价值《基于校史的梅溪课程再开发与实施的创新研究》是梅溪小学办学生喜欢的学校中课程建设的进阶尝试。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办学特色,以期本项目能够进一步加强学校整体课程规划,正确处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的关系、优化课程结构、增强学校课程的适应性、完善课程方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创新化视角下,统筹利用课程资源,提升创造性落实课程方案的能力,广泛利用学校、家长、社区等资源,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深度挖掘梅溪课程的价值,促进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有效进行课程评价,提升课程更新与评估的能力,改进梅溪课程评价方案,更有效地评价教师的课程实施程度,提升课程更新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历史文化与创新教育的融合,本身就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创新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研究比较深入,在中小学教育领域的研究比较欠缺。梅溪小学作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百年老校,是融合历史文化与创新教育的适切案例。本项目力求在教学理念上创新、课程呈现上创新、教师教学模式上与学生学习形式上创新、评价体系上创新、学校管理理念与文化传承上创新。

我们决定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努力:

1完善梅溪课程形成新的课程计划。结合当今创新教育理念,在创新化的教育视角下,追寻当年创办者的办学思想和精神,借鉴校史文化中的特色价值,完善梅溪课程。从创新化视角改进课程,结合校训与当今对学生发展的时代要求、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形成新的课程计划。

2)进一步整合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的关系。以往的课题研究中,偏向以上课型中某一种课程的研究。但学校的课程是综合性的,各课型的区别度与关联度直接影响着整体课程项目的质量。本项目将针对梅溪“喜上梅少”课程,从课程理念、目标、设置、内容、评价以及质量保障体系多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实现课程的创新。

3)更新教学、课程、教师、学生等方面的教育理念与教学策略。变更教师与学生在“喜尚梅少”课程中的教与学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尝试通过项目化的方法来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这一过程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形成“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策略,构建形成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策略。

4)评价与反馈是提高课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本项目拟从教师、学生、课程等维度进行评价方案设计,形成基于百年校史课程的评价体系。

5)改进教师、学生、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管理理念,挖掘、提炼长期积淀的文化主题,并将这些主题构成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文化和培养特色

在复学后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组织学校精英力量和高学历新教师,一次次地进行研讨,反复修改方案,终于完成了“基于校史的梅溪课程再开发与实施的创新研究”项目的申报

    忙忙碌碌的一年即将过去,虽有收获,亦有不足,未来的路还很漫长,我将不懈努力,争取各方面做得更好。

 

 

 

                                                            邱莉娅

                                                           20206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