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重庆北路小学基础教育信息公开 > 教学科研 > 沪滇牵手云端  同步智慧共享

教学科研

沪滇牵手云端  同步智慧共享

索引号:-0803-2023-002  发布日期:2023-10-26 来源:黄浦区基础教育机构信息公开

沪滇牵手云端  同步智慧共享

上海市黄浦区重庆北路小学

 

案例背景:

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沪滇远程同步课堂教学试点项目的通知》要求,我校与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第二小学结对,开展沪滇远程同步课堂教学,旨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更好地推动沪滇两地基础教育协同发展。

202110月,学校依据项目实施内容,以“语文”“道德与法治”两门统编教材学科作为试点学科,聘请了教育集团资深的语文、道法学科带头人,选择了八位老师参与试点项目,组建了“沪滇同步课堂教学团队”,依托市、区该项目的技术团队和学校网管为本项目的网络信息交互保驾护航。在此过程中,项目组全体教师参加了市级和校级培训,学习并掌握远程直播和平台操作。

202111-12月期间,运用信息化技术,打通了时空壁垒,通过远程同步课堂,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八节公开直播教学(4节语文课,4节道德与法治课),八位上海老师执教、八位云南老师辅助,沪滇学生同上一课,两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实现了互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0224-5月期间,沪滇“沪滇同步课堂教学团队”利用腾讯会议,开展语文、道法学科各三次线上协同备课,帮助云南老师完善教学设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位云南教师一共完成六节公开教学(3节语文课,3节道德与法治课),圆满完成了第二阶段预定的任务。

 

案例描述:

案例一——同步课堂,惠及两地学生

202111月的一天,沪滇连线两校联合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活动中,我校俞亚芳老师就执教的一年级上册《健康过冬天》一课进行说课。

上海俞老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教学中安排了听故事解决问题环节,还有看视频直观了解冬天的保健,通过跳兔子舞、抹润唇膏、填画活动单来引导学生感受冬天积极锻炼,科学保健带来的快乐和好处。”(播放课件,教学环节展示)

云南兰老师:“俞老师,你的设计很有想法。但是我们云南这边冬天不是太冷,一般温度在810度左右,可能唇部皴裂的同学不太多。学生抹润唇膏的设计,我们这边学生参与度可能不会太高。”

上海肖老师:“兰老师提出的情况值得我们重视。地域不同,气候不同,教学中采取的对策也会不同,这样学生才会有认同感,参与积极性才会高!”

经过思考后俞老师进行了补充:“那我在教学设计中增加过度舔唇会带来的危害,让双方的学生都了解过度舔唇也会造成唇部红肿、干涩,甚至开裂。”

“这里还可以适时插入图片、视频讲解,让学生了解唇部防护的小知识。”上海肖老师补充道。

云南的老师纷纷表示:修改后的设计,环节就更清楚,也更容易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之后的直播课堂,印证了大家的预设,两地学生都非常投入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和讨论中。

 

案例二——资源共享,惠及两地教师

20223月底,沪滇远程同步课堂教学试点项目第二阶段启动。横亘千里的沪滇两地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相会在云端。期间,双方参与项目的语文教师单独组建了微信群,并通过腾讯会议开展高效的协同备课。

5月一天晚上,第一次沪滇语文学科线上协同备课时,云南施老师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讲述了《白鹅》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大家听后开始了热烈的讨论:第一课时如果只教学第1-3自然段,会显得内容较为单薄;而从文中的脉络来看,第5-7自然段作者用了较多笔墨写白鹅的吃相,值得集中学习品味;因此把写白鹅的步态的第4自然段放到第一课时更加合理。

施老师思考后,觉得大家的建议更加合理,便欣然接受了。

对于第4自然段“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的教学,施老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已经找到了一段净角出场的视频,课堂中准备播放这段视频,帮助学生了解净角出场是怎么从容不迫、大模大样的。

“这个想法非常好,绝大多数学生根本不知道净角指什么,净角出场更是不知所云。”上海袁老师加以肯定。

“对呀,观看了视频学生就一目了然了,解决了教学难点。”施老师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随即,施老师提出了自己的为难:“这句话中把鹅的步态与鸭进行了比较,但生活中学生对鹅印象不深,我还没有找到帮助学生感受鹅步态从容的好方法。”

上海老师提议道:“可以让学生看视频,这样比较直观。”

“我也找了,但能表现鹅这样步态的,都没有找到特别合适的。”施老师轻轻地说。

这时,上海黎老师插嘴道:“我想起来了,去年我教四年级的时候,看空中课堂的时候,看到过一段鹅从容步态的小视频,时间不长,但很能说明问题。我还专门截下来,自己上课的时候放给学生看的呢。”

“我好像也有印象。”一旁上海冯老师也附和道。

“那小黎帮忙,把相关的视频找出来发给施老师。”

“谢谢上海的老师,解决了我的难题。”

就这样,一堂语文课的学习内容安排、学习难点突破就在不知不觉中一一解决。

 

案例评析:

一、信息技术助力远程思想碰撞

沪滇交流伊始,两校就确定了语文学科以“聚焦核心素养 落实语文要素”、道德与法治学科以“基于核心素养下,营建道法‘活的’课堂”为主题,借助信息化平台,双方通过适时研讨、共研教材、集体磨课、同步教学、即时教研等形式,开展了积极研讨和高效实践,在探索中逐步积累了经验。

线上共同教研活动,两地教师各抒己见、表达想法,包括在当地自行备课、集体备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对教学环节呈现、教学内容安排,重点难点落实与突破等问题上进行深入研讨。双方能认真听取当地实情,兼顾两地特点、地域差异等,更好地修改、完善教案、课件等。上海老师利用“希沃白板”功能进行课件制作和展示,毫不保留地传授云南同行相关的制作方法和使用窍门,分享如何合理整合教材内容、进行录音播放、制作时间胶囊、开展情景学习等,让云南老师直呼受益匪浅。

信息技术让两地老师同屏共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教研体验。沪滇双方思想碰撞、智慧共享,助力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二、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沪滇同步教学工作历经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上海上课、沪滇学生共同参与”为目标,两地学生千里一心,在云端跃动大脑,绽放思维的火花。

第二阶段是云南方对口学校老师进行阶段学习后的教学展示。沪滇联合教学团队开展了线上协同备课,关注学生学法指导,精心设计学习环节,让学生真正从课堂学习中获益。

两地共同借助远程信息技术、合理利用同一教学平台,跨越了地域,拉近了时空,让两地的学生在活动中共同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其深度、广度将随着今后活动的蓬勃开展而日趋扩大和丰富。

 

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学科、老师投入其中,让互联网同步课堂学习的新模式惠及更多的地区、更多的学生,让师生携手共赴精彩的教与学之旅!

 

20225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