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第二学期德育工作小结
站在第二个百年的新起点,以喜迎二十大为德育教育契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区2022德育工作要求,围绕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展具有时代特点和学校特色的德育工作。
具体小结如下:
一、落实“课程思政”理念,开展 “强国复兴”系列主题活动
不断激活红色场馆的宣传教育价值,让红色文化成为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举行“红色文化进校园·强国复兴第一课”,通过活动,学生深刻认识到祖国的期望与时代的召唤,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砥砺前行,书写属于我们的青春篇章;作为思政系列课程第二季闭幕式的“聆听中国声音 感受发展脉动”也于二月末隆重举行。学生们通过演绎汇报了自己在第二季的学习感受,坚定信念,踔厉奋发,勇于创新,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复兴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将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祖国的殷切期望,喜迎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
二、融合推进全员导师制,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本学期是非常特殊的一个学期,由于突然爆发的疫情原因,教育改为线上,且持续了三月之久。在一定程度上对导师的需求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我们通过开展线上全员导师制主题培训;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时间节点学生的需求推出导师任务单,强调导师与学生的沟通,做好特殊时期学生的成长关爱;期末也通过谈话案例征集为导师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依托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通过主题案例撰写,在回顾总结自身班主任工作的基础上,提升班主任的组织协调能力、师生沟通能力、家校协同能力、偶发事件处理能力。
组织全体老师认真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提升家庭教育的指导能力。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今年的心理健康月正值上海抗疫、在线教育的特殊时期。结合在家学习、工作的背景,调研了学生、老师、家长的心理需要,设计了一系列以“积极情绪”为切入、“积极关系”为重点、“积极成长”为引领的主题活动,以此带动向明人以乐观的心态,把疫情的挑战当做生活赋予我们成长的契机。整个活动发掘了学生、家长和老师的潜能,也探索出“脱口秀”、“读书会”等值得推广和深耕的心理辅导形式。
初三复课之前,录制了“向阳生长,明天更好”的复学系列微课,帮助初三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回归校园,走向考场,获得最终的成功。
四、加强团队一体化,树立“强国复兴梦”
常规活动推成出新: “三·五”学雷锋活动,与街道的三个下属部门签约,拓展学生的志愿者服务基地;爱心义拍义卖活动更让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架起一座爱的桥梁,将这份美好传递给校园内外的每个人。
线上教育的活动精彩纷呈:围绕“科学防控近视,共筑光明未来”的主题通过在线升旗仪式与“云队会”的形式,让学生们认识到: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好,世界才会明亮。近视虽然不可治愈,但是可防、可控。只有“科学防控近视”,才能“共筑光明未来”。清明前夕,开展了“清明追思,缅怀英烈”主题教育活动。围绕传承民俗文化、革命传统教育、缅怀革命先烈等专题,学生们感受了清明传统,缅怀革命英烈,培养爱党、爱国的情怀。世界读书日前夕,开展了“一起‘悦’读,守‘沪’阳光”主题“云”队会,各中队设计了各具特色的读书交流活动,不仅获得知识力量,也有助于缓解紧张的心理情绪。五·四青年节前夕,举行了新团员入团仪式。一句句庄重的誓言,在“云”端传递,宣告了新团员们将肩负起新的使命与责任。八年级全体学生与家长共同参加了“云”上举办的少先队“迈好青春第一步”十四岁集体生日仪式和六一儿童节之际“喜迎二十大,争做好队员”主题活动。在让我们聆听到学生的心声的同时也深深地感悟了他们的成长。
五、重视行规养成教育,争创市级行规示范校
以线上教学教育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行规规范教育力度,通过《居家学习公约》、《电子产品使用公约》的制定,《在线教育行规量表》的评价,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
梳理近五年行为规范教育的得失,做好新一轮市行为规范示范校的自评和申报工作。
六、常规工作不松懈,助力教育全面均衡发展
1、做好家校联盟的换届选举工作;携手家校联盟,开展“我心目中好老师”的评选。
2、把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作为德育工作长期坚持的重点。通过网络安全讲座、禁毒专题教育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
3、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筑牢校园疫情防线,做到初三复课平稳有序;做好“小手牵大手“家庭老人接种疫苗的动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