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大同中学基础教育信息公开 > 教学科研 > 数智驱动助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落实

教学科研

数智驱动助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落实

索引号:-0803-2025-0004  发布日期:2025-05-10 来源:大同中学

424—25日,数智驱动·课改创新”——2025年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沪穗蓉协同推进会在广州顺利举行。高中历史分会场活动在广州市培正中学举办,广州市越秀区教发院中学历史教研员陶杨主持,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历史教研员任琍和广州市教研院邹樱莅临活动现场并作专业点评。

上海市大同中学顾博凯老师在展示活动中执教《止戈息战还是在劫难逃?——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再探讨》一课,以历史解释的多元建构为核心,展现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史料实证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深度融合。顾老师突破传统战争史教学侧重事件经过的范式,一是通过情境重构,多维度还原历史现场,营造沉浸式学习场景,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立场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二是加强思辨交锋,解构“单一因果论”,顾老师设置争议性议题激发批判性思考,通过渐进式追问和多元史料堪比,借助AI大模型分析,对历史事件进行全面解读。三是渗透价值引领,对战争记忆作当代诠释,顾老师引导学生反思文化遗产毁损是人类共同创伤,感悟侵略者卑劣行径的同时,理解因循守旧对国家发展的消极意义。

顾博凯的课体现了黄浦区在教学数智赋能实践下,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黄浦经验”,充分体现求是创新弘道担当的精神追求。

广州市培正中学冯敏仪老师执教《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一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霸王茶姬”为导入,借助丰富的史料,通过梳理茶文化的变迁,引导学生探究贸易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平板电脑开展课堂讨论,指导学生认识AI大模型使用过程中的利与弊。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展现了广州市越秀区在数智赋能历史课堂方面的有益探索。

评课环节,任琍老师认为:两节课借助平板开展小组讨论式教学,精准把握教材立意,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模式达成教学目标,在创新与批判性思维培养上有所突破,为AI赋能历史教学提供示范。

邹樱老师点评道,两节课坚持目标导向,以小见大落实课程标准中的大单元学习理念。她还提出在AI赋能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其在历史学习研究中的价值与局限,如信息甄别、提问技巧、人机思维差异等。

此次活动为两地历史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促进了教学经验的交流与共享。相信在这样的研讨氛围下,历史教学改革将不断推进,教学质量也会稳步提升。

撰稿: 顾博凯

摄影:广州市培正中学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