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黄浦实验中学基础教育信息公开 > 年度总结 > 聚才创新 双向奔赴 共话未来——2022学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黄浦实验中学总结

年度总结

聚才创新 双向奔赴 共话未来——2022学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黄浦实验中学总结

索引号:-0703-2023-001  发布日期:2023-11-20 来源:黄浦区基础教育机构信息公开

 

2022年是学校正式更名首发之年,本学年学校工作在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依据市区教育“十四五规划”指导思想的基础上,有效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等文件要求,以黄浦教育“高、先、精”的定位,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学生喜欢的学校”为根本追求,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为核心理念,以“坚持立德树人、深入五育并举、聚力创新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为发展思路,积极推进“两纲”教育,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升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形成具有时代和区域特色的学校工作。具体如下:

一、 夯实政治基础,激活校园党建工作

(一)明确指导思想,积极做好基础建设。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标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需要,把握更名后的新平台、新要求、新发展,“新时代、新形象、新作为”为目标,将党组织建设与学校发展紧密融合,切实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党组织工作效能,把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贯穿学校发展的全方位全过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完善组织机制、营造协作进取氛围。坚持不懈地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将党史学习、日常学习,与重要节庆纪念日活动、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相结合。认真开展中心组学习,精心设计组织好每月一次的主题党日活动,将主题党日三会一课深入融合。积极组织全体党员观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课开讲啦!》系列节目。

二十大开幕式当天,全体师生在线观看开幕式现场直播,以“党的二十大”为主题举行云班会课。组织八年级学生利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课程开展“讲习爷爷故事”活动,录制了“习爷爷在上海以身作则”、“习爷爷概括上海的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等小视频;并邀请交大医学院党校副校长叶福林博士开设思政微课《我们当梦想起航》;邀请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新青年讲学团走进学校,面向交大附属黄浦实验中学的党、团、队员代表,以“风正扬帆当有为,踔厉奋发新征程”为主题在开展线上宣讲活动;举办“献礼二十大,逐梦新征程”师生书法展,以笔墨讴歌党领导中国取得的历史巨变,向党的二十大献礼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号召广大师生立足岗位,踔厉而奋发。

(三)建立“党建+”工作模式组织打造品牌亮度。

依托学校与交大合作办学的契机以及毗邻一大会址的地缘优势,充分激活交通大学输出的优质教育资源,打造“健康大思政”特色课程。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温度、有力度、有效度地融入学校发展和课程建设之中,引领学校课程建设、锻造人才底色。

充分发挥各方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学校“健康大思政”校本特色课程建设。课题《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开展“健康大思政”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作为上海市普教系统党建研究会项目申报立项。

二、 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学校顶层设计

(一)改造校园环境,踔厉打造新形象。

在上海交通大学的统一协调管理之下,学校围绕合作办学后的校园门头、围墙改造、扩班工程、校园内部功能调整等项目。

1.将学校原1号教学楼冠名为懿嘉楼,与比邻的交大医学院“懿德楼”同宗同源、遥相呼应,同时体现上海交通大学、黄浦区、交大医学院秉承“区校一家”理念,凝聚发展合力,实现合作共赢。

2.结合校园提升整体形象、开展各种活动及校园安全的需要,在

做好内部修缮的基础上,逐步对校园网络、监控设备线路设施、广播及定向音响进行改造、升级。

3.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教学楼环境进行整体规划,先期完成教室环境软设计,形成具有交大元素、兼具宣传、实用功能,美观整洁的教室环境。分步骤对会议室、功能教室、教职工餐厅等内环境进行改造,提升学校整体校园文化品质。

4.全面提升学校绿化环境建设,合理规划分配校园绿化分布,从校外围墙到校内操场,从走廊到教室、从教室办公室到教职工餐厅,一处一景、环境育人,营造浓郁的绿色校园环境氛围。

(二)锚定自身目标,立足文化浸润。

文化是立校之本,利用更名前暑假,我们积极向广大师生输入“我是交大一份子”的理念。开展“逐梦新航程·开学第一课”系列活动,在校园内部署交大元素,推出在线互动H5,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大、交医的历史脉络。

开学后,师生们多次走进了交大医学院的菁菁校园,参与70周年校庆,感受名医大师的非凡魅力,见证2600多位交医新生白袍加身的震撼场景。同时,多名交大医学院的教授、学者也走进我们的校园,登上“懿嘉讲堂”。他们的深入浅出、娓娓道来都让师生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合作办学的资源“红利”。

l “新学期·‘新’相约”学校更名系列活动(8月27-91日):以学生海报设计为载体,采用最新的H5网络技术设计了:我与交大“新”有约、我与学校“新”有约、我与未来“新”有约活动,让学生能够在线了解交大、交大医学院、交大附属黄浦实验中学的校园和文化。

l 交小苗参加交大新生第一课9月17日):附中师生代表首次进入交大校园,与交大师生共同欣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原创经典话剧《清贫的牡丹》以一衣带水、薪火相传的形式,见证了交大合作共建发展的新篇章。该剧作为交大医学院的“新生第一课”,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交医人”。在高校一体化教育体系的大背景下,坚持不懈的“牡丹精神”也同样影响和激励我们的附中学生锐意进取,勇攀高峰。

l 交小苗参加交大医学院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1024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成立70周年院庆活动中,作为新一代“交小苗”,附中绘画组、合唱队的学生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参加了庆祝活动。附中绘画组的学生们以《我心目中的医务工作者》为主题,用国画、水彩、水粉、素描、电脑制作等各种形式进行创作,表达了疫情当前,自己对“交医人”的崇敬之情。附中合唱队则入选“七秩弦歌,医路芳华——庆祝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成立70周年文艺汇报演出”,与附小学生合作演唱了歌曲《夜空中最亮的星》。学生们稚嫩、悠扬的歌声中带着浓浓的青春气息与蓬勃朝气,昭示着一代代交大学子在时代的召唤、前辈们的鼓舞中,立定志向、精勤不倦、开启新征程。

l “交小苗”卡通形象征集令(1214日):为更好地建设校园文化,丰富学校内涵,提升“交小苗”们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开放创新思维,培养主人翁意识,学校开展了面向全体“交小苗”公开征集属于学生自己的卡通形象的活动,着力创造一个能体现交大元素的学校专属“代言人”,成为学校开展各项活动的重要载体。

(三)依托交大资源,开拓师生眼界。

紧紧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办学的资源优势和毗邻黄浦区重点打造的“广慈—思南国家转化医学一体化产业园”的地缘优势,充分激活上海交通大学输出的优质教育资源,力求融合学校特色课程建设,打造适合初中学生的“生命教育+课程”形成:生命教育融入思政、科学、艺术、健康、科创、语言学习六个大类的系列课程。重点关注健康大思政、科创、法语、艺术等领域的的拓展型、探究型课程建设,并拓展至学生德育主题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同步推进并打造跨学科项目化优质学习品牌,培育学生创新实践素养。

l 交大教授讲开学第一课(9月2日):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国家基金委免疫学杰出青年、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李斌教授,为附中学生讲述医学卫生健康领域的前沿知识,这不仅仅是一场讲座,而是实实在在的一门课程。

l 交大教授开设思政微课(9月26日):结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主题升旗仪式,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校副校长叶福林博士,为全体师生上了一堂名为《我们当梦想起航》的思政微课。以“健康强国兴业路”为主题,讲述党的百年红色征程,为附中学生新学期学习成长指明了方向。互动环节中,同学们也纷纷举手积极参与,红色的种子在同学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大家纷纷表示要以努力奋斗来传承红色基因。

l 献礼二十大师生书法展,交大教授与交小苗现场挥毫(1128日):为进一步增强全体师生的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培育创新意识,学校隆重举行 “献礼二十大,逐梦新征程” 师生书法展,以笔墨讴歌党领导中国取得的历史巨变,向党的二十大献礼。交大医学院原副院长钱关祥教授与附中学生胡恺文同学老少同堂,当场挥毫,掀起了开幕式的高潮。钱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他期待着学校会有更多的老师同学成为书法爱好者,通过书法凝聚起建设书香校园的强大精神力量。

l 交大教授作创新微报告127日): 邀请交大医学院教授、博导陈广洁作了题为《谈谈科研创新》的专家微报告。陈教授从免疫研究的视角,将科创研究的意义、初中生科创活动等内容讲得通俗易懂,提倡从小培养科创意识,提升健康生活理念,养成健康生活习惯。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浸润,归属感、使命感涌上师生们的心头。由此,学校顺水推舟,开始对与学校未来发展要求相一致的学生形象和教师素养进行梳理和总结。  

(四)坚持立德树人,注重五育并举。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办学理念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充分体现国家意志、时代要求与历史传承。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等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

l 健康强国兴业路,五育融合促成长(2023年寒假):师生通过“寻访红色经典步道,探究城市红色荣光”和“健康劳动双体验,我是健康生活营养师”等实践活动,“交小苗”们探寻黄浦区红色点位背后值得铭记的革命故事,用小报诠释红色荣光、用画笔绘制经典建筑、用才艺传播红色文化;学做营养健康的美食,用视频记录下快乐劳动的点滴和自己的骄傲成果。通过知识竞赛学习、文化探究、劳动实践、体育强身、美育生活等多种途径,促进健康成长,争做健康大思政的践行者。

l 健康思源 强国有我 —— 一大纪念馆百件文物藏品进课堂暨交大附属黄浦实验中学“健康思政开学第一课”活动(215):开学首日,学校推出“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中共一大纪念馆百件革命文物进课堂主题活动学校“健康思政开学第一课活动,黄浦区委书记杲云出席活动并讲话。杲书记充分肯定了学校紧紧依托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专业引领和资源优势,围绕“生命健康教育”开展主题式、特色化创新实践,在与学校原有办学特色和文化传统有机融合的基础上,在涵育学校文化、提升队伍建设、优化教学技能、培育后备力量、丰富育人载体等方面的守正创新、大胆尝试。鼓励学校朝着在更高水平办好特色化、创新型、现代化优质学校的目标不断迈进。

(五)依法治校,规范办学。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依法治校的工作机制,建立践行以章程为核心的学校规章制度体系,积极推进“双减”及“五项管理”工作,强化法治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师生法律意识,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和体系建设,构建依法管理体系,完善学校保护机制,依法保护师生权益。不断完善内部外部治理结构,完善信息公开平台、群众民主监督机制。

(六) 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形成科学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通过制度建设和人性化管理的有机统一提升管理水准,实现学校管理目标。同时,完善与章程相配套的教育教学、资产财务、人事管理、学生招生、后勤保障、安全管理等各类校内规章制度,并在贯彻执行的过程中注重各项制度的立改废,使之成为学校各项工作有序顺畅运行的保证。

(七)有效利用资源,注重安全防范。做好疫情期间各类检查、保障工作。有效保障生命财产、疾病防控、信息网络、消防、食堂等方面的安全工作。将“校园防疫”作为重中之重,强化校园“封闭”管理,坚决做到“五个一律”。保安规范上岗,严格遵守“非必要不入校”,守好校园防疫第一关。同时做好防疫物资盘点,增补;全校预防性消毒及通风设备、油烟管道、空调的清洗消毒。

(八)做好学校宣传,打造良好校园氛围。学校通过校园网、公众号、微信平台等多种方式,多渠道开展学校宣传。 学校正式更名后,确立了教师“三爱三业”的发展目标,教师要有爱国兴业的胸怀、爱岗乐业的襟怀、爱生敬业的情怀,并设立了思源兴业奖(在工作中取得一定影响力能辐射成果)、源嘉业奖(在工作中勇于创新敢于突破)、源勤业奖 (在工作中踏踏实实攻坚克难),鼓励教师秉持教书育人的初心,承袭交大的科学精神,提升教师在新时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九)结合“创全”工作,积极推进文明校园工作。通过制定《学校创建文明校园办公室环境要求》、《“创全”教职员工工作公约》,形成“半月查”制度,倡导教职工重视办公环境的创建,通过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提升办公室的使用功能和环境品质,形成良性、有序的工作环境。

三.赋能课程资源,戮力推动教学发展:

(一) 完善课程方案。学校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市教委课程计划的基础上,规范实施三类课程。成立课程设置与实施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强化专业领导,重视发动一线教师,整合学校各类教育教学活动资源,制定相关方案和年度课程计划,规范架构学校整体课程框架,科学安排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课时分配比例,在各个年级开全基础型课程,提高学生的基础学力;开好拓展型课程,丰富学生的个性发展;开足探究型课程,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严格按照规范使用规定的教材。

 (二) 健全课程教学管理制度。以推进课程建设为教学要旨,聚焦中考改革、研究课堂教学、关注心理与情绪、形成团队合力,激发课堂教学活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

关心关爱学生成长,随时传递区教育局、教育学院对线上线下教学的要求,开展“空中课堂,架起师生间连接;云上智慧,助力毕业生扬帆”线上教学主题活动,组织教师,汇聚云端研讨学科教学。按照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课表及师资配备,有序开展教学的工作。随时根据防疫防控要求,做好密接学生隔离,线上线下同步直播、教师线上线下错时教学安排等工作,极力落实好综合改革要求与配套机制。

(三)多平台技术整合,实现数字化教学管理。

1. 启用“钉钉”平台,全面构建和推进网上教学管理。将教学文件、通知、课表、课后服务安排、考务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与分析、学生提前离校申请等事务,通过“钉钉”平台进行发布、审核及管理。规范请假、调课、专用教室使用、申购教学材料等工作流程,优化操作环节,使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2. 使用“极课大数据”、“问卷星”平台,实现教学质量全方位监测。合理引进“极课大数据”平台, 优质、迅速地对学生考核结果进行科学系统地分析,帮助教师更好地借助“大数据”结果明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有针对性的策略,提质增效。同时,通过采用“问卷星”系统进行练习,老师们在熟练运用技术赋能教学的过程中全面完善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加强“两组” 建设,合力助推青年教师成长。发挥教研组长引领作用,开展“推门课”制度,在教研组、备课组活动中,组织教师认真研究学生、研究学法、改变教法,减负增效,努力提高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教学五环节的有效性。积极开展备课组建设,凝聚备课组集体力量,确定每周固定活动时间,明确备课组内分工,细化教学计划,优化教学环节,精心设计练习,规范作业管理。

(五)借助“新航季·学术月”活动,开展课堂教学研讨。围绕“数字技术如何提升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核心,创设教师教学实践平台。组织公开教学及研讨活动,各组共进行了各级公开教学20节,推进线上线下教学相融合。英语组的“课堂宝”、综理组的“智能笔”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质疑精神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在新课标的推进过程中,营造不同学生参与,各抒己见的学习氛围,教师在转变教学观念积极行动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六)做好“双减”及“五项管理”工作,优化课后服务。以“双减”促进教育教学方式变革,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细化“五项管理”相关规定, 落实作业管理要求,建立作业公示制度,明确学校作业管理主体责任,有效发挥作业育人功能,整体提升作业育人效能,使作业管理走向“教、学、评一致”,从课后服务到课后教育,提升育人。

l “落实双减精神,关注素养培育”3月27-31日)2023年3月黄浦区教育学院莅临学校进行以“落实双减精神,关注素养培育”为主题的集中性课程与教学调研。启动会后,领导与教研员们走进课堂,进行为期一周的全覆盖听课,累计调研近百节课。各学科教研员走近课堂,把脉教学,对学校的课程与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的引导,全领域的护导,全过程的指导。全体教师借此契机,在学校发展的新征程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专业发展水平,注入学科核心素养的新内涵,增添落实“双减”精神的新动力。

l 黄浦区人大代表调研学校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情况2023年5月18日,黄浦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力坚,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侨民宗工委主任杨新平,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副主任张平等黄浦区人大代表调研团一行7人,在黄浦区教育局局长郭金华,行政办公室科长董昊,中教科蓝晔,上海市大同初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雷鸣的陪同下莅临学校,对学校综合改革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过程中,代表团依次观摩了学校课后服务时段精彩纷呈的各类特色课程,对附中“高校一体化“文化浸润下,围绕“健康大思政”主题,开发的创新科技,生物技术,体育竞技,传统文化,小语种口语等多姿多彩的课后服务教学及跨学科融合教育创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四、融聚师资力量,促进教育落地有声

整体规划教师发展。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与支持措施,注重改善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加强梯队建设,形成适应学校发展的教师队伍,全方位保障教育教学质量。

(一)优化教师队伍,助力教师发展。

1.面向全员。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崇高理想信念,自觉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确立“三爱三业三怀”学校发展新愿景引导教职工树立荣誉感、使命感归属感,具有爱国兴业的胸怀,有爱岗乐业的襟怀爱生敬业的情怀,不断在学校的大发展进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2.优化队伍。陆续引进新教师,打破以往多年没有青年教师补充的局面。建立健全从新教师见习基地的培养,十年以上教龄的中级教师、高级教师、校骨干教师、名师工作室学员、区骨干教师等梯队建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使骨干教师分布上做到尽可能的学科平衡。本年度1位老师获得区级骨干教师称号(物理学科);1位老师入选名师工作室。同时完善《校级骨干教师评选方案》,召开校考核聘任领导小组会议,公平公正地产生7名校骨干。

3.以点带面。青年教师为核心组建懿嘉青年汇,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完成课题《以青春党建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策略的实践研究》,通过思想引领,激发青年教师成长自觉;通过规划导航,形成青年教师成长内驱;通过团队协作,实现学校工作“青春之举”。

4.重点培养。健全干部队伍建设,综合考察,把好政治关、实绩关。对学校现有中层干部队伍开展情况分析,制定三年实施方案和推进计划,合理规划干部梯队建设,不断完善中层干部考核评价体系。重干部培养,建立管理工作岗位轮岗制度,在压担子中促力量,在岗位中学本领。

(二) 形成有效的校本研修机制,运行良好,尊重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权,注重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的落实,积极开创并提供各种教师在职培训、学术交流、研讨展示的机会,教师专业水平持续提升。

加强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落实“三全”育人,积极落实“全员导师制”。将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位,有效落实“三全”育人,推动全员导师制度的落实,探寻学校育人新渠道、新合力。

通过全员参与、全面育人、导师引领的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突破班主任受限于班级人数众多的瓶颈,引导每位导师依托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导师制“三个一”活动开展,深化对结对学生的全面了解,融入人文关怀,记录点滴成长,成为“思想上的引领者、学业上的指导者、生活上的帮助者、心理上的疏导者、生涯上的规划者”,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充分地关爱,健康快乐成长。

五、融汇文化内涵,构建学生发展导向: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具有爱国情感、文化自信、民族认同、社会责任、集体意识。

(二)学校规范配备专业性强的育德队伍以及心理、体育、艺术、劳动等教师,按照要求配置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设施设备和实践基地,开展行之有效、丰富多彩的教育和社团、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品行规范、心理品质、学习习惯、劳动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

l 懿言医心,嘉行共长成--以朋辈视角分享学业压力的应对方法主题宣讲活动4月14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医学生组成的生命教育宣讲团来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黄浦实验中学开展了以朋辈视角分享学业压力的应对方法主题宣讲活动,为初中生们带来了更贴合年龄、能够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良策。

(三) 注重医教结合,有效实施肥胖、近视、不良心理防范教育和干预。定期组织学生体检,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学校卫生设施条件符合标准;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严格落实“三课两操两活动”和“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学生体质健康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l 交大医学院“久蔚”诊室公益项目实践点揭牌仪式暨黄浦青少年文明健康主题活动3月20日“世界口腔健康日”当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久蔚”诊室公益项目正式在交大附属黄浦实验中学设立项目实践点,黄浦青少年文明健康主题活动也同时拉开了序幕。黄浦区副区长袁园出席活动并讲话,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副书记赵文华在活动中致辞。

l 健康大思政”系列之“小口腔大健康”科普研学营活动5月27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邱蔚六工作室”共同主办的第二期“小口腔大健康”科普研学营活动在浦东科教园区开展。专家给同学们带来生动的科普小讲课,口腔预防科陶丹英医生通过观察牙齿模型,让同学们直观地认识自己的牙齿,呼吁同学们做好口腔健康管理;口腔正畸科夏伦果医生以“人美牙齐更健康”为题,从健康美学角度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口腔预防科詹婧彧医生将科普工作的接力棒传递给学生们,自我检查开展全方位的龋风险评估模型体验。科普讲座以趣味性、科学性宣传口腔保健知识,传播健康理念。

l 守护孩子的明眸“视”界展66日)第28个全国“爱眼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九院临床医学院与学校联合举办“明眸视界·全国爱眼日'主题活动”。第九人民医院眼科专家张静博士分析了造成近视的具体原因,引导孩子们从纠正不良用眼习惯、加强户外活动和定期检查视力等方面保护好自己的眼睛。义诊现场,医生为同学们进行视力、屈光度等检查,并针对性的为每个同学提供专业建议,不仅提高了同学们们科学用眼护眼和自觉防控近视的意识,也普及了用眼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聚力各方联动,共促特色华美篇章

(一)积极承担区级及以上综合改革项目或教育研究课题,在教育教学工作与改革创新等各领域取得成效,产生示范辐射引领效应。

根据学校特色及教学工作重点,积极推进学校综合改革项目实施。进行《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第四轮》开题论证会。特邀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原课程与教学系主任胡惠闵教授,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张玉华、汪茂华博士,黄浦区教育学院奚晓晶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基础教育办公室马敏博士、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刘妍博士共同参加。

通过《“双新”背景下的“和美”课程方案编制与实施》及《技术赋能课堂教学转型的实践研究》两个项目的开题情况汇报,以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为本,关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2022年新课标要求,形成系统的课程结构,更新培养目标,丰富课程内容,优化课程实施,完善课程评价。在课程的迭代中,实现课程编制的科学性、可行性;以课程编制的合理性、有效性成就学校的内涵发展,彰显学校的品牌特色;探索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变革的有效途径;盘整学校现有的技术资源,分析梳理形成支持课堂教学转型的技术系统;构建技术支持下典型的教学应用场景,打造技术赋能、因材施教的智慧课堂;提炼技术赋能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有效策略与方法。

专家们在肯定学校选题的基础上,提出立足更名后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及和交大的合作办学带来的优质资源,凸显“健康大思政”课程品牌建设。技术赋能教学,课堂教学转型的难度虽然很大但极具研究价值。学校整合研究内容,把研究内容定为“技术赋能课堂的混融教学方式研究”。以改变课堂教学来探索师生关系方式变革、学生个人画像研究等促进评价改革。

(二)立足智慧教育,积极引入智能终端及智慧平台以助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帮助教师熟练掌握信息化智能设备,将CLASSIN”等智能平台的优势与课堂所需互补。在黄浦区双线混融教学项目研讨会上,谢天豪老师以《用智慧教学促核心素养落地生根》为题进行了主题发言,汇报学校对于使用智慧平台赋能教育教学的设计与创想,并结合已有使用经验进行了分享与交流。作为AI+OMO课堂实验校之一,学校将会继续致力于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下的线上线下融合,努力探索课堂新范式,竭力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和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构建“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更加灵活”的高质量教育体系而共享力量。

(三)积极承担年度区教育改革项目任务,依托资源,参与集团化、学区化办学。

1.依托高校资源。紧紧依托上海交大合作办学的资源优势和毗邻黄浦区重点打造的“广慈—思南国家转化医学一体化产业园”的地缘优势,充分激活上海交大输出的优质教育资源,力求融合学校特色课程建设,打造适合初中学生的“生命教育+课程”形成:生命教育融入思政、科学、艺术、健康、科创、语言学习六个大类的系列课程。重点关注健康大思政、科创、法语、艺术等领域的的拓展型、探究型课程建设,并拓展至学生德育主题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同步推进并打造跨学科项目化优质学习品牌,培育学生创新实践素养。

加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学校提质扩容2.0三年行动》,参与包括特色学校建设、师资水平提升、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具体合作。并与上海交通大学基础教育办公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础教育合作办公室,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共同签署四方协议。围绕科技创新教育、生命健康教育为办学特色,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和交大医学院的优势资源,充分发挥高校专业优势,通过四方合作,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加专业的课程与教学设计,更加丰富的学习、探索和体验机会,探索创新人才贯通培养的“交大-黄浦”创新教育新样本,打造高品质、特色化、创新型、现代化的优质初中。

2.依托教育集团资源。学校加入向明教育集团,积极探索新课程,新教材,新教学背景下的学校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两大课题,积极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开展多领域合作、多层次交流的教育协作,推进理论与实践共融、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共通,推进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推动典型经验的交流分享,成就教师助力学生。

3.依托学区资源。学校加入由上海市光明中学为牵头校的 “外滩学区”,旨在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促进资源的集成和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学区自愿的综合效应,融入了沪上海派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与法语特色课程,打造“立足上海、胸怀祖国、面向世界”的学区品牌。

(四)聚焦蓄势积力,立足目标导向,凝聚对发展愿景的大认同。

在交通大学、区教育局的指导和交大医学院的具体帮助下,学校基本确定了以打造“健康大思政”这一办学特色为目标,并从几个方面蓄势积力。

1.内容蓄势: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开展多次研讨交流,最终确定了“健康大思政”的四梁八柱,结合学校双外语(法语和英语)、艺术(海派剪纸、书法、打击乐)、体育(射击、射箭)、科学(ARVR、双师、STEM)、小初衔接(法语入门)等特色教育课程建设,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普适共性与差异个性相结合的原则,夯实基础,培育特长,涵养心智,陶冶情操,竭力将学生培育成基础扎实,身心健康,能合作,懂审美,爱科学,有责任的一代新人。

初步形成了特色读物、精品课程、修身讲堂、创意空间、寻访研学等方面内容。

2.人才蓄势。牵头成立“懿嘉汇”——创新众筹青年沙龙,来自大中小学的青年们发挥各自所长,在思想碰撞和观点分享的过程中凝聚提炼出更高层次的理念和思考,从而提升各自的教育创新素养,为“健康大思政”的落地建立一支中坚力量。

3.活动蓄势。学校举办了更名后的首届学术月。学术月以“新航季”为主题,继续深化各个合作办学项目,落实各项工作构想,同时提升广大教师的学术素养和现代教育理念。

学校努力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健康大思政课程,依托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专业引领和资源优势,围绕“生命健康教育”主题开展主题式、特色化创新实践,在全市中小学首创“健康大思政”品牌。邀请医学专家、学者入校作“健康强国兴业路”的主题报告,集结多学科师资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打造符合初中生要求的特色课程,开发健康强国兴业路初中生读本、项目化学习指导手册以及健康大思政的精品微课,内容涉及生命科学、红色思政、修身自护、公共卫生、中医文化等,通过健康大思政综合课程的开发探索“五育融合”的新实践。

 

 

2023-06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