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裘锦秋实验学校基础教育信息公开 > 单位简介 > 上海市裘锦秋实验学校简介

单位简介

上海市裘锦秋实验学校简介

索引号:-0601-2023-001  发布日期:2023-11-18 来源:黄浦区基础教育机构信息公开

上海市裘锦秋实验学校简介

办学条件

上海市裘锦秋实验学校于2007年8月由原黄浦区厦门路小学和上海市裘锦秋实验学校(小学部)合并而成,是全日制公办小学。校名沿用香港爱国实业家邱德根先生在1991年创办时的冠名。学校是上海市学习指导研究所实验学校,是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潜能发展的实验学校,市首批“绿色学校”,区“篮球协会”学校等。

2023年2月,因配合市政动迁,在区政府、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迁入位于新昌路88号的同福里过渡校区。学校建筑面积5280平方米,现有教学及辅助用房自有面积(不含体育馆)3391平方米,配有音美、自然劳技、计算机、多功能演播室、图书阅览、心理辅导、艺术体育室内活动室等。

全校教职工以“自主发展,开发潜能”为办学理念,坚持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地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很好地完成了预订的各项目标任务,先后获得“上海市安全文明学校”“上海市心理健康达标校”“上海市依法办学标准校”“上海市首批绿色学校”;“黄浦区文明单位”“黄浦区教育科研先进集体”“黄浦区五好关工委先进单位”“黄浦区行为规范示范校”“黄浦区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黄浦区档案管理区级达标学校”“黄浦区放心食堂”和“黄浦区红旗大队”等荣誉。

 

办学理念

多年来在“办学生喜欢的学校”思想指导下,学校坚持“自主发展、开发潜能”的办学理念,秉承原校冠名时“自强不息”的校训,力求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让每个师生都能成为进步的、发展的、个性的智慧之人。学校求真、务实、求新地开展工作,逐步构建起一套完善、科学、规范、系统的管理制度,建设了丰富而又有趣味的Q课程,打造出一支敬业、爱生、崇德、笃学、善教的师资队伍,培养了自信、好学、踏实的裘实学子。

 

师资水平

学校现有教学班12个,学生279人;教师在编在岗51人,平均年龄42.6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教师总数的100%,其中研究生、本科学历共占教师总数的92%。教师中,高级教师3名,中级教师32名,合占教师总数的69%;40岁以下青年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35%;历任区、校级骨干教师18人,6人曾是市区名师工作室成员;中共党员17人,占全校教工33%。

一所好的学校教师是关键,学校围绕“教师队伍优良”的发展目标,发挥内外优质资源,立足课堂实践,采用专家指导、导师带教、集体研究、个体实践等方法,激发教师的内在需求和潜力,引领他们逐步把教育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近年来,教师们在各级各类课堂教学和论文评比中频频获奖,100余人次获竞赛指导等第奖,学生们也在各类比赛中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课程教学

学校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立足师生需求,坚持“让每一个孩子深深恋上学习”以及“让教师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教,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的思想,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验快乐,在动手操作中培养能力,在合作交流中分享成功。

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学校积极开发三类课程并逐步构建起学校特有的“Q课程体系”。课程名称中的字母“Q”既是校名和办学特色“潜能”首字的拼音缩写,也是“趣”字拼音缩写,寓意在学校充满趣味的课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Q”是英语单词Question(问题)的首字母,展现了学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开发潜能的课程目标,裘实学子在课程中舒展了个性,自发地学习,自主地发展。

学校从儿童实际需求出发,分年级开设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从“我与自己”、“我与社会”、“我与自然”三个维度确立课程目标,以兴趣拓展为主,引导学生在“Q乐园”里自由地徜徉,自发地学习,自主地发展,得到全面成长。如:一年级学生中每周开展:“裘实Q少年”、“成长百宝箱”、“阅读小书童”、“书票小乐园”、“探索新发现”、“跟我来运动”以及“快乐玩九子”共七个主题活动;二年级则开展除“跟我来运动”之外的其余六个课程内容的学习。既有体育、科技、艺术类,如《书票小乐园》、《跟我来运动》等,又有综合性的《裘实Q少年》、《成长百宝箱》等。在课程实施中,学校形成了一定的经验做法,成为市区共享资源。

 

课后服务

为全面落实中央“双减”工作部署以及本市“双减”实施意见、有效落实五项管理各项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上海市裘锦秋实验学校将课后服务与学校整体工作有机融合,在特色Q课程的基础上,做好整合、丰富和延伸,不断拓展服务渠道,提高服务质量。

学校坚持“学生愿留尽留全覆盖、工作日全覆盖”原则,严格执行“5+2”模式,将课后服务细化为“330-430安心作业;430-530开心拓展;530-600暖心看护”的“三心”服务,保障学生作业基本在校完成,同时加强素质教育。

学校将课外兴趣类拓展课程有效融入课后服务,联手区体教结合部、校外机构,结合本校教师特长,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精心尽心安排,截止目前共开设了20多门特色课程和活动。其中体育类课程: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空竹、象棋和跆拳道;智育类课程:电子百拼、Q阅读和Q益智;艺术类课程:硬笔书法、软笔书法、儿童画、朗诵与演讲及面塑等。

学校为部分有需求的学生提供了课后延时晚托,由专人负责,为无法按时接孩子的家长解决了后顾之忧。

 

办学特色

上海市裘锦秋实验学校保持艺术、科技教育优势,让科艺学习的研究和特长的培养惠及更多学生。学校特色课程《藏书票》以“热爱阅读生活、认识了解文化、主动学习体验、感受愉悦快乐、陶冶艺术情操”为宗旨,引导学生通过藏书票的学习与制作,拓宽学习领域,了解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艺术,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目前,此课程已成为市、区中小学特色课程。而学生们创作的各类藏书票作品也成为赠送来学校参观学习的中外来宾们最喜爱的礼物;裘实学子们精心制作的“核心价值观”藏书票还曾作为黄浦区少代会的特别礼品赠送给与会嘉宾;“拓拓乐园”藏书票社团被评为区优秀红领巾社团;朱珠老师作品有幸被选中,获得了在2019年上海市一校一品展览的机会。

学校科技特色保持传统,开拓发展,坚持“三结合”,关注“四差异”,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动手动脑,追求更高层次的体验。学校打造了V科苑科技互动场所,多媒体互动教室等为学生科技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场地保障。团队科技教师们齐心协力,为学校特色发展贡献智慧。近几年,根据生情、校情、地情针对性地开展创造性活动,学校申报成功的区创新实践项目“我家门前有条河”打破原本以教室为主要学习场所的界限,整合学校内部、外部教育资源,优化实施途径,发挥教育的最大功能。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通过自主小调查、小寻访、小实验、小制作、小讲演等形式丰富的体验活动,从识母亲河,寻河上桥,探梦清馆,访河边事等内容出发,分年级开展跨学科和项目化学习。在活动中,不仅对上海的母亲河有了进一步认识,还激发了科学探究兴趣,培养了合作能力,养成了良好行规礼仪等的综合素养。师生代表参与上海市中福会举办的全国美境行动,荣获方案设计、实践报告双一等奖;学生以“净水的奇妙之旅”为实验探索,获得上海市首届“好问题大赛”一等奖;相关教师围绕该项目开展实践研究,多次在市区级教研中交流展示;青年报也以《小学生当“小小鉴水家”,环保意识、科学素养从小萌芽》为题,对学校进行了整版专栏报道。

 

共享共建资源

学校隶属于黄浦区“黄一中心教育协作块”,六所学校之间形成了默契的文化认同:平等、互助、开放、共享。通过协作块交流互动,学校对全面质量观理论和绿色指标有了更深层次的解读,构建了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融入协作块的科学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的研究中,加强师资共育工作,紧扣教改综改要求,开展有主题、有序列的联合培训。自2016年起,学校参与集团聚焦“学习基础素养”项目研究,多次开展学科联合教研,在市评价研究所和区教育学院的专家指导下,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协作块从行政工作的沟通交流,到教育教学工作的互通互融,有效提高了学校的教育品质。合作由重点工作的互动到具体项目的对接,提升的是教育专业化的水平,助推了学校教育内涵的持续发展。

学校还与上海黄浦剧场、上海自然博物馆、消防救援队(北京中队)、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九子公园、上海木偶剧团、上海建设银行等多家单位开展区内、区际共建活动,为学生爱国主义基地考察、安全教育基地考察等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资源保障。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