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四聋校基础教育信息公开 > 发展规划 > 上海市第四聋校2018-2020三年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

上海市第四聋校2018-2020三年发展规划

索引号:-0701-2020-001  发布日期:2020-07-10 来源:黄浦区基础教育机构信息公开

黄浦区教育局:

 

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学校办学宗旨是为了每位学生健康成长,2017年初,结合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自主制定并实施新一轮三年发展规划,从而促进第四聋校持续有序发展。

近日,国家、市、区先后颁布了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为了响应各级政府部门关于特殊教育发展的召唤,学校对现有规划作进一步修正,从而使目标、内容、操作以及实施时间等方面在确保工作连续性同时,能符合新的要求、新的发展,使之更适应当今学校教育研究需要。

现将修订的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向教育局报备。

 

上海市第四聋校

2018521

 

 

 

 

 

 

 

 

 

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

2017年——2020年发展规划)

结合国家、市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上海市基础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学习并落实《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黄浦区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领会教育与社会发展趋势,围绕“为听障学生健康成长奠基”的思想,传承学校文脉,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努力建设一所适合师生共同学习成长的学校。基于学校发展实际,合理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以项目引领方式,具象瓶颈问题,在追求学校科学发展过程中,助推学生健康成长。

一.制定规划工作程序概述

依据加强学校综合管理精神,学校在落实总结2014——2016年学校发展规划的同时,发动全校师生,在传承办学优势中,加强学习,分析校情,分析学情,设计学校发展目标以及各项发展项目,为制定新一轮学校发展规划方案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学校领导班子通过学习、动员,以行政班子为主要成员,成立工作小组。

※召开全体教职员工会议,进行全面动员与部署。

※以校本培训为载体,组织教师共同分析校情与学情,对学校发展所取得成绩和再发展的方向形成共识,共绘学校未来发展的愿景。

※听取全校师生的意见与建议,总结前三年发展项目的成果的基础上,并初步设计后三年发展项目的规划。

※召开项目负责人的工作会议,逐项讨论,形成初稿。

※按项目分别请专家指点。

将制定三年发展规划文本,经教代会讨论通过纳入学校常规工作执行。

※在执行中不断完善规划与全面落实规划。

 

二.分析与思考

(一)回眸:发展之路

1.发展之初1.0

回首“素质教育”之初,学校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口号,在“学习-实践-学习-提升”轮回研究中,形成学校“补偿-发展”教育观:“以听障学生发展为本,从发展中获得补偿,在补偿中促进发展”。通过组织各类教育活动,营造一种适合听障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个体学习中,最大限度地发掘自身潜能,获得补偿,促进发展。从而形成了学校“补偿-发展”教育的价值观、发展观、教学观、评价观。以教改实践为基石,着眼于开发学生潜能,提高整体素质。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构建在分离式的聋校内实施开放型的教育,探索了“教育观念开放”、“学校管理开放”、“教育空间开放”,促进听障学生主动的、充分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聚焦听障教育中的核心难题“语言教育”,着重开展听障学生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提出“医教结合,强化口语,学用并举,促进学生语言发展”教育策略,并细化到各年级段。探寻破解语言习得难题,化解听觉障碍给学生带来成长中的负面影响,形成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都是语言教育工作者”共识。

2.二次发展2.0

2010年起,学校进入新一轮发展规划,在追求学校科学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中,我们再次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未来,面向学校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全面再思考。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成果不断惠泽到每位听障学生,给学生带来了改善障碍、多元发展的契机。与此同时,学校面临着更具有个性化教育需求的学生,听障教育又一次迎来了新的挑战。面对学生发展新需求,我们注入“医教结合”理念,将医学和教育学有机整合,达到听障学生生理和心理的最大限度康复和全面健康发展。为此重启“补偿-发展”教育研究,对其价值观、发展观、教学观、评价观等进行现实再认识。为每一位听障学生获得有效学习,获得全面发展,举全校之力,以《基于“补偿-发展”教育的课程再研究》为载体,历时6年,行运在课程与课堂之间,进行实践再研究,在传承中积蓄能量,突破教育难点,实现学校、师生跨越发展。六年来,我们传承学校办学经验,融合各项现代教育支持手段,在“补偿-发展”教育观引领下,再构学校课程体系。我们开发了康复课程,凸显了课程的“改善、预防、促进”的特点,探索“评估-制定方案-教学-再评估”的流程方式落实教学,使之逐步客观地贴近学生的真际,让学生部分生理功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康复,让其获得接近常态的学习新起点;我们完善了学科课程,凸显了课程的“再构、宽基、延展”的特点,探索学科之间的整合,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拓展知识广度与深度,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历,锤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重建了活动课程,凸显了课程的“自信、感恩、责任”的特点,探索挖掘校内外各类教育资源,整合诸多教育因素,设计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成长,逐步养成道德认知、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我们改进了技艺课程,凸显课程的“润趣、智作、创艺”的特点,探索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生活技能与润养兴趣、技艺培养与实践应用等相结合,播撒“智慧”的种子,激活潜在的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一技之长”或“多技之长”。研究中,我们注重发挥课程之间的互动与互补的作用,珍视学生在课堂教与学中的灵动,在不断反思、完善、提升中使学校课程与课堂更加贴近学生成长的需要,从而渐进达成听障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夙愿。

这六年,我们关注在校学生同时,发挥学校专业资源作用,从改善设施设备、深化教师专业发展、优化现有课程、评估学生发展、建立制度保障等五个方面研究“医教结合,多元安置,综合康复”。关注区域中听障学生学习需求,在市区统一领导下,启动第四听障教育指导中心工作,承担服务区域内听障教育工作的业务管理、指导、服务及协调,拓展了学校功能。我们基于听障儿童特殊教育需求,研究医教合作下的各种支持性服务,从专业上指导各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开展听障学生教育服务工作。通过跨界合作,以听障学生需求为基点,统筹协调医生、普校教师、聋校教师、区特教指导中心教师等相关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指导与合作,服务转介,评估,听能管理,保健等多领域的相关服务工作。我们中心分别对学前听障儿童及其家庭、中小学随班就读听障儿童及其家庭、普校教师开展需求调研,凝练各方需求,兼顾服务的共性与个性,构建模块化服务内容,提供菜单式教育与康复服务,满足随班就读学生学习需要。通过构建听障中心专业信息平台,积累听障学生的相关评估、教育与康复信息,与区特教指导中心、相关学校教师、家长共享。本着为听障儿童服务,便于多方研究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条件,助力达成多方有效合作的效果。

(二)发展中的静思

1.形成优势

我们坚守“补偿-发展”教育观,着眼于学生成长、不断挖掘潜能、提高综合素质,努力探索听障学生基础教育规律,使之学校教育符合学生成长需求。几年来,学校通过项目引领,突破重点,在完善学校课程中,达成课程体系趋于完善,专业师资结构趋于合理,学校功能拓展初显成效,这些为推进学校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存在问题

我们看到办学成效的同时,更加清晰意识到制约学校发展问题依旧存在,在这大势所逼之下的教育观念转变,所涉及的聋校功能改变、人员结构改变、聋校课程的改变,虽以初展格局,从国家到地方,对特殊教育新的一轮发展提出了新的、更为具体的要求,学校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急需完善的事情颇多。在我们以质量求发展、以特色求口碑的学校办学中,在面临学生多样化发展的教育需求,我们能够提供怎样的适合的教育,适合的标准又是什么?我们又能怎样正确把握学生的需求,提供相适应人、财、物?我们又怎样在众多传统意义的教学实践中辨别教育规律,更好达成承继与发展?……需求-定位-实践-发展,需要我们静心思考,需要与学校发展目标相匹配的发展性专业研究的学习、接纳与融合,需要与学校项目研究发展相匹配的规范的、科学的研究发展技术线路;更需要保持对教育的热情,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要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遵从生命的规律,从内心对教育的追问与自省中逐一捅破听障教育专业的瓶颈问题。

(三)展望发展3.0

为每一位听障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为宗旨,落实市区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与任务,在“补偿-发展”教育观指导下,制订与落实学校发展规划:落实医敎结合,坚持拓展学校功能,凸显提升学校教育服务能级;落实国家课程,坚持课程校本化实施研究,凸显学生素养培养,凸显教师专业成长,凸显学校教育回归本源。通过再构学校功能与管理;突破课程评价难点;用整合链接教育的各育,营造一个学生能自主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场。

在未来发展中,我们要学会重视学生的真际、倾注教育真情、坚定寻觅与坚守教育真谛信念;在研究中产生新“能”,不仅培育了学生学习能力,更需要激活、催生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的发展,使一批具有听障教育专业研究能力的教师充实到教育研究的前沿;在进一步推进教育观念、管理、空间的开放中,立足当下,实现“四融”,即融通医教、融合学科、融会生活,融达未来。在学校整体规划与发展(微创新)的有机结合中,我们实现了积小变化,求真效果,学校获得跨越发展。

瞄准学生发展,突出生命教育,还原教育本源,形成“真、能、融”为特点,建设学校具有创生意义的校园文化。

 

三、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办好特殊教育”的精神和《残疾人教育条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上海市基础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全力落实《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黄浦区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明确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海市第四聋校在现有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几年努力,优化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完善办学功能与运行机制,拓展为听障学生提供精准教育服务,为学生、教师、学校提供可持续发展创设更好条件。

 

(二)阶段性发展目标与任务

1.目标

承继“补偿-发展”教育观,注入“医教结合”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程,着眼评估促进各育综合研究,发展学生个性潜能,提高综合素养;发展教师专业新技能,开阔教师教育实践的国际视野,专业技术结构趋于合理;进一步完善教学环境,拓展办学功能,凸显语言教育特色,建设适合师生共同学习成长需要的上海市中心城区现代聋校。

2.重点任务

1)完善学校现有教育体系管理。将现有的学校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纳入区教育局各阶段专业管理,确保办学质量,为听障儿童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奠定基础。

2)继续提升医教结合专业服务水平。发挥医教有机整合的听障教育支持保障体系的作用。在发现、鉴定、评估、教育教学、康复训练、转衔一体化管理中,强化听障教育专业研究,提高指导与服务能力,为区域内听障儿童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创造条件。确保学前、义务教育入学评估全覆盖,达100%

3)加强聋校课程建设。加强课程教学研究,推进基于评估的以个性化教育为核心的课程实施,提高教育教学有效性,促进听障程度不同的儿童身心充分发展,全面提高听障教育质量。

4)积极推进融合教育。以听障教育指导中心为载体,贯彻落实各项政策,健全管理制度,深化专业研究,为听障儿童融入普通教育,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下接受教育,提供有效支持。

5)强化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形成校、区、市骨干力量。结合课程与教学研究,推进教学环境建设,按标建设学校图书馆,优化办学条件。

(三)主要举措

基于前期的发展,我们已获得的成效的基础上,从提升学校功能性服务能级,推进学校课程建设与落实这两个方面项目化研究,深化学校发展性,达成阶段性目标与任务。

1.提升学校功能性服务能级(见附件一)

以《构建教育机构听能管理运行机制的行动研究》为项目,依据听障儿童的听能发展需求,通过实践研究,完善相应的支持机制,开发和充实支持服务性的内容。通过研究,逐步把握听能康复发展的客观规律,有效组织和利用各类专业资源,支持听障儿童及其家长、教师,应对个体听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更好地挖掘“听”的潜能,实现听障儿童“由听而说”,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周围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从而提升学校功能性服务能级。

2.开展综改,深化课程建设(见附件二)

以《国家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基础,开展基于学生评估的聋校课程深化研究,在学校现有的课程顶层设计不变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发展的科学评估以及评估结果的解读,透视其背后的教育启示与意义,获悉学生发展的需求,进一步丰富学校课程内容;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和全面地认识学生,提升面向不同障碍类型和障碍程度学生的课程实施能力,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课程的研讨与管理,完善学校课程运行的保障机制,助推每个学生在教育中获得适当地发展,切实为每一位听障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3.预设指标

学校以为每位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为宗旨,拟以“提升学校功能性服务能级”、“落实综改,深化课程建设”两个内容为重点,通过因势利导、规范管理、绩效鼓励,“围垦式”推进学校发展。我们将从课程与教学、教师培养、学生成长、学校管理、资源整合等五个项目为抓手,细化落实规划。

课程与教学

目标:以《国家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基础,开展基于学生评估的聋校课程深化研究,突破课程评价难点;用整合链接各育教育,完善学校课程运行保障机制,营造一个学生能自主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场。

内容:围绕学生评估结果的解读与追踪、开发与优化综合课程、深化分科课程个性化教学的研究、完善学校课程运行保障机制等四方面,细化研究内容。

 

学年度

学生评估结果的解读与追踪研究

开发与优化综合课程的研究

分科课程深化个性化教学的研究

完善学校课程运行保障机制的研究

2016学年度

1.尝试开展入学评估。

2.学习解读评估。

3.依据评估,制订个性化教学方案,实施个性化教学策略。

 

1.完成《品社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

2.开发和实践《学长课程》,整理相关资料。

3.优化各年级各学科教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并整理资料。

4.进行综合主题实践活动交流。

 

1.教研组开展基于学生评估的学科教学研究。

2.对有需求的学生开展个别化教学。(提炼“扬长补短”的特点、实施原则)

3.进行生活教育班“主题教学”实践,并进行阶段性研讨。

 

1.分析现行的学校课程保障机制。

2.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的多学科教研制度。

3.完善以学科为单位的教研组工作制度。

 

 

2017学年度

1.再次开展入学评估。

2.尝试进行过程性教学评价研究。(针对所有年级、所有学科)

1.优化各年级各学科教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自然常识》、《科学》),并整理资料。

2.优化年级综合主题实践活动,并交流。

3.形成第四聋校综合实践活动指南。

1.开展基于学生评估的学科教学研究。(教研组课题)

2.进行“以评估促进个性化教学”的研究,形成案例文本。

3.进行生活教育班“主题教学”实践,并进行阶段性研讨。

1.依据制度,实施班级多学科教研活动,并逐步完善。

2.依据制度,开展星级教研组评选活动,并逐步完善。

 

2018学年度

1.形成阶段性的评估内容和框架。

2.形成学生发展水平的追踪档案。

1.优化各年级各学科教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并整理资料。

2.交流总结年级主题实践活动。

1.开展基于学生评估的学科教学研究。(教研组课题)

2.总结生活教育班“主题教学实践经验。

1.提高班级多学科教研活动的有效性。(修改《课堂教学评价表》;从学生的角度,研制《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表》。)

2.开展星级教研组评选活动。

2019学年度

1.总结“入学评估”和学科教学活动中的过程性评价方法。

1.形成《上海市第四聋校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报告》

1.进行“以评估促进个性化教学”的研究,并进行相关论坛。

1.汇总教学管理文本。

2.开展星级教研组评选活动。

教师培养

目标:围绕学校课程建设,开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多元培训;以改善教学为突破,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形成一支专业有新技能、教学有建树,具备综合教学能力的梯队式的师资队伍。

内容:以师德修养、专业素养、教学实践、项目研究等为载体,开展“学教研一体”自主多元培养,校内培训形式与内容如表所示:

学年度

教师培训

骨干教师培养

制度建设

2016学年度

1.制订教师发展规划。

2.校本研修:大师小事;中国手语;信息技术;“教学评估”的相关理论。

3.“倾听心声,静待花开”---班主任工作培训。

4.校内组织一月一论坛。

总结2014学年度至2016学年度校内学科带头人和校内骨干教师培养工作。

 

2017学年度

1.编写校本教材。

2.校本研修:师德教育;中国手语;信息技术;教育理论;

1.评选新一轮校骨干教师,纳入新的培养计划。

2.启动培养计划

1.制订评选新一轮校骨干教师培养制度

2018学年度

1.校本研修:“伴读伴做”---阅读活动;听力障碍学生言语与语言课堂教学评估。

2.校本研修:师德教育;信息技术;“教学评估”的相关理论。

3.开展基于评估的个性化教学论坛。

1.骨干教师培养。

2.骨干教师个性化考核、汇报。

 

2019学年度

1.校本研修:中国手语;信息技术;“教学评估”的相关理论。

2.开展基于评估的个性化教学论坛。

1.骨干教师结束汇报。

 

学生成长

目标:促进各育综合研究,发展学生个性潜能,创新学生活动形式,以“自信、责任、感恩”为导向培育四聋学子。

内容:以“自信、责任、感恩”为导向,引导学生体验成长,通过综合实践发展学生个性潜能,按学年度细化内容:

学年度

促进各育综合研究,发展学生个性潜能,创新学生活动形式。

2016学年度

1.2016年根据生情、校庆,利用毕业学生资源,开发和实践《学长课程》。

2.梳理历年来以班级为单位综合实践活动,根据班级实际进行调整。

3.进行班级综合主题实践活动,并交流。

4.温馨教室建设展示

5.初步拟定“生命成长体验”活动的开发。

6.设计并开展《生命成长体验》活动初探。

2017学年度

1.结合学长课程等活动设计校庆相关活动。

2.设计、开发和实践 “生命成长体验”活动。

3.优化班级综合主题实践活动,并交流。

2018学年度

1.实践“生命成长体验”活动。

2.优化各班级各学科教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并交流。

3.开展校级层面“综合实践活动”。

2019学年度

1.总结和实践“生命成长体验”活动。

2.总结“综合实践活动”

学校管理

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德立校,依法治校,完善学校管理机制;进一步发展听障儿童语言教育品牌,探索医教结合之路,逐步形成特殊教育学校管理新常态,建设适合师生共同学习成长需要的上海市中心城区现代聋校。

内容:学校管理服务于学校教育工作,支持保障推进学校教改,保障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科学、规范、有序运营。

学年度

探索医教结合,完善管理,发展品牌,逐步形成学校管理新常态。

2016学年度

1.完善学校人、财、物规章制度,重点研究听力支持保障体系的各项制度。

2.强化绩效管理,推进综改以及各个课题项目实施,“围垦式”推进学校发展。

3.围绕学校发展,逐一改善教学环境。

4.学习落实残疾人保护条例,创建文明单位、建设平安校园、心理合格校等。

2017学年度

1.完善学校人、财、物规章制度。

2.完善绩效管理,突出导向性,推进综改以及各个课题项目实施,“围垦式”推进学校发展。

3.围绕学校发展,逐一改善教学环境,办好“校庆”系列活动。

4.学习落实残疾人保护条例,创建文明单位、建设平安校园、心理合格校等。

5.整合教育资源,营造“个性化”学习氛围。

2018学年度

1.完善学校人、财、物、教育教学规章制度。

2.推进综改以及各个课题项目实施,阶段性整理综该项目实施重点突破的内容。

3.落实图书馆改造项目。

4.学习落实残疾人保护条例,创建文明单位、建设平安校园、心理合格校等。

5.整合教育资源,营造“个性化”学习氛围。

2019学年度

1.重点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的。

2.完善绩效管理,突出导向性。

资源配置

目标:完善常态管理机制,提升信息技术综合服务质量;加强培训力度,探索整合学校教育资源,提升教师教育资源应用能力。

内容:更新设备,加强多元化专用教室建设;加强与课程相关的课件、微视频等开发与应用研究。

学年度

整合资源,开发运用有效资源服务教学工作。

2016学年度

1.逐年更新部分技术设备。

2.加强教师培训,融合学科教学,提高新技术有效使用率。

3.根据教学形态确立校内研究项目,改善教学环境。

4.开展信息技术作品评比。

2017学年度

1.更新网站,开发微信公众号。

2.加强教师培训,融合学科教学,提高新技术有效使用率。

3.持续研究校内项目,改善教学环境,纳入课堂教学考核范围。

4.开展信息技术作品评比,引入课堂实用研究。

2018学年度

1.建设专用教室。

2.加强教师培训,融合学科教学,提高新技术有效使用率。

3.持续研究校内项目,改善教学环境,纳入课堂教学考核范围。

4.将信息技术融入学校教学考核。

2019学年度

1.总结相关课题研究项目。

2.将相关教育资源进行整理,形成资源库,鼓励教师应用与完善。

四、保障措施

(一)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教师的工作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勤于学,敏于思,坚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努力推进全体成员不断学习各方面知识,加快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展眼界,提高服务真本领,在教与学中提升教育质量,走向学校发展未来。

(二)发扬钉钉子精神

弘扬“守律、进取、奉献”工作态度,立足岗位,适应变化,认准目标,倡导教师专业定向发展与综合发展的磨合。确定角色定位与责任,在自律中助己自主成长与发展。依靠全体教职员工,从内在挖掘教育正能量,有效落实学校规划,达成阶段性发展目标。

2018-5-21

关闭当前页面